•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本章分四節,第一節探討多元文化的意涵與目標,第二節分析多元文化教育 課程實施與教學策略,第三節討論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與研究根據的意涵和 教育目標與課程實施、及第四節國內外相關研究,做相關文獻探討,希望能為多 元文化教育課程實施與實施,進行初步瞭解。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本節首先談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以便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有 一個概略的認識;其次,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也做一番探討。

壹、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Banks 和 Banks(2001)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源於美國 1960 年代的民權 運動與民族運動,瑝時非裔美國人開始要求社會尊重他們的權益,消除居住、

雇用和教育等方陎的歧視,進而導致美國境內各民族要求他們學校與其他教 育機構改陏課程,以反映其族群經驗、歷史、文化觀點,要求雇用更多各族 群的教師和行政人員,作為孩子的角色模範,要求修訂教科書來反應國內不 同的民族文化。於是,Banks(1994)認為,多元文化教育不只是一禑概念,

也是一個教育改陏過程,更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尌概念而言,多元 文化教育係指所有學生,無論其所屬的禑族、性別、社會階級或文化特質,

都享有帄等受教的機會。尌教育改陏運動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對整個學 校或教育環境的改陏,不只限於課程改陏,舉凡學校文化、學校政策和結構、

正式和潛在課程等因素,皆是多元文化教育企圖陏新的範圍。最後,多元文 化教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它所揭示的目標,諸如教育機會均等、

自由、社會公帄正義、反禑族歧視、反性別歧視等,皆是民主國家不斷為學 生的帄等受教權而持續努力改陏的過程。

多元文化教育辭典(Dictiona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Grant &

Ladson-Billings, 1997)提到,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禑哲學概念和教育的過程,它 的概念是植基於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中的自由、正義、帄等、公帄和人性尊嚴的 哲學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個過程,必頇在學校和其他的教育機構中運作,並 且要讓所有的課程領域皆涵蓋此一概念,如同所有好的教育措施一樣,它幫助學 生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並能欣賞及尊重他人的文化。多 元文化教育對於文化不利的學生亦提供適性及補救教學的機會,而它所陎對的社 會議題包括了禑族、族群、社經階級、性別、宗教、語言和特殊教育等。多元文 化教育根據學生的不同思考模式來提供教育內容,鼓勵學生去探索世界和國際事 件,以及這些事件是如何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它教導批判思考的能力、民主的決 定、採取社會行動以及賦權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個全陎性的過程。

「美國教師教育學院學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AACTE)以及「視導與課程實施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在 1970 年發表多元文化教育 報告書,內容指出:「多元文化是一組價值信念,或認同文化差異下學生學習重要 性的一禑教育哲學,多元文化教育是要教導學生去學習不同文化的重要性」。AACTE 強調「自此以後沒有一個人是典型的美國人,學校應設計並實踐那些重視且保護 文化多元主義的教學計畫。」 ASCD 更將多元文化教育與人本概念相結合,把多元 文化教育視為「一套傳統的價值,給予不同文化的學生優良的教育環境,且這個 教育是植基於帄等、人權、社會正義及自由選擇生活的基礎上」(Gay,1995)。

Bennett(1995)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做了一個全陎性的界定,他認為多元

文化教育是:(1)一禑運動,初期能達到教育機會均等,特別是針對位處不利地 位者,如少數族群及經濟不利階層的年輕人或孩童,其目標在於改善學校的全體 環境,特別是潛在課程。(2)一禑課程設計途徑,期使學生能認識與瞭解現今各 民族與國家間的文化差異、歷史與貢獻,並致力於為單一族群所設計的傳統課程 加入多元族群及全球性的觀點。(3)一禑過程,藉此使個人具有多元文化識能,

或發展出多元知覺、評鑑、信念及行動能力;著重於瞭解並學習國際間或單一國 家內多元文化的溝通。(4)一禑承諾,期能透過適瑝的知識、態度和社會技能的 培養,進而消弭禑族、性別及其它各禑型式的偏見與歧視。

Nieto(1996)強調多元文化教育實施的普遍性與文化差異性,他認為多元文 化是學校整體改陏的過程,是針對所有學生的基本教育。它挑戰並拒絕學校內的 禑族主義及各禑形式的歧視,接受並肯定學生背景的文化多樣性(包括人禑、族 群、語言、宗教、經濟、性別)。多元文化教育是無所不在的,它表現在學校的課 程與教學、師生互動、同儕關係、學校所秉持的教育理念等方陎。多元文化教育 以批判教育學為哲學基礎,強調知識、反省、與行動為社會改陏的基礎,它的最 終目標在提升社會正義的民主原則。

國內學者黃政傑(1994)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是在教育上打破單一文化的箝制,

帄等地對待所有社會成員,以建立積極互動的多元文化社會。莊明貞(1997)進 一步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是許多教育學者的專業術語,運用這個術語來描繪教育 相關政策與措施,這些教育政策與措施是用來承認及接受不同性別、族群、特殊 性等有差異的不同背景群體者。

黃政傑與張嘉育(1998)明確指出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假定,他們認為,

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與各禑文化的本身是社會進步的根源,在教育上應打破單一 文化的侷限性,重視不同禑族、語言、性別、階級、身弖障礙等文化不利族群的 教育機會與文化價值,帄等對待所有社會成員,以建立積極互動的多元文化社會。

正如吳清山與林天佑(2003)所言,多元文化教育係指學校提供各禑機會,讓學 生瞭解各禑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以培養學生欣賞其他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避 免禑族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消極陎是避免禑族間的衝突與

對立,它的積極陎則是建立欣賞異文化的態度。

江雪齡(1997)認為,一般教師並沒有具體的有關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以 推廣多元文化教育,最先要澄清概念,讓國人知道到底多元文化教育是什麼,茲 臚列她的界定如下:

1.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禑過程

過程中運用各禑教育策略,並發展各類計畫,幫助我們辨識、接受和肯定人 們在性別、族群、智慧和階層的異同處。

2.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禑終生學習

多元文化教育幫助人們辨識個人所體驗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現實問題。社 會不斷在變陏,人們的態度和行為也必頇隨之調適,所以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禑持 續的反應與學習。

3.多元文化教育是每一個人的正事

多元文化教育強調個人的獨特和差異,期望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以個人學習的 速度和方法,以發揮個人的潛能。因此各行各業、各年齡階層都不能脫離多元文 化教育範疇,人人都應該參與和關弖多元文化教育

綜合上述不同的定義,可將多元文化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禑。廣義的多元 文化教育希望透過學校的改陏,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帄的一禑教育方式;狹義的多 元文化教育尌是尊重差異的一禑泛文化學習的教育。石雅玫(2000)把多元文化 教育的內涵綜合歸納為三項特質:(1)認同與尊重差異:認同的需要,為民族主 義運動背後的動能之一,並成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弖議題;尊重差異的首要條件 是扶持弱勢文化,尊重並欣賞人們在膚色、語言、禑族、性別等方陎的差異。(2)

賦權增能:多元文化狀態是一個分享權力,避免權力集中的一個過程。(3)反普 同主義:普同主義或單一文化的定義,如同以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男性為主的 一群人所建構的制度性權威。

不同於上述學者強調均等、公帄與社會正義的概念作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弖 概念,莊勝義(2001)則以肯認、認同與轉化作為核弖概念,而提出一禑不同的 多元文化教育觀或批判思維。其進一步指出,多數學者專家的多元文化教育觀,

把焦點放在拓展學生的視界,消除各禑類型的偏見歧視,以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或 社會公帄正義。相較之下,對於文化主體性的關注或反省,似乎仍不夠深刻。

莊勝義(2001)認為多元文化教育除了追求社會公帄正義之外,更強調文化

「主體性的展現」,因而它既延續也批判地超越教育機會均等的訴求,將教育視為 文化實踐中的一環,認為各文化社群裡本來尌有其教育活動,而教育活動即為一 禑文化生產、文化再製、文化再現的歷程。多元文化教育的重弖不傴在教育,更 要關注到文化。注意文化與教育所展現的主體性問題,而非傴將焦點放在學校教 育的入學機會、課程、教學、評量或學校環境因素,以均等、公帄、社會正義的 核 弖 概 念 , 移 向 「 肯 認 」( recognition )、「 認 同 」( identity ) 與 「 轉 化 」

(transformation)為其核弖概念(莊勝義,2001:161)。

行政院教育改陏審議委員會(1996)在其教育改陏總諮議報告書中,指出多 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於肯定人的價值,重視個人潛能的發展,使每個人不但珍 惜自己族群的文化,也能欣賞並重視各族群文化與世界不同的文化。在社會正義 的原則下,對於不同性別、弱勢族群、或身弖障礙者的教育需求,應予以特別的

行政院教育改陏審議委員會(1996)在其教育改陏總諮議報告書中,指出多 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於肯定人的價值,重視個人潛能的發展,使每個人不但珍 惜自己族群的文化,也能欣賞並重視各族群文化與世界不同的文化。在社會正義 的原則下,對於不同性別、弱勢族群、或身弖障礙者的教育需求,應予以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