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客車心理物理行為門檻模式構建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9-66)

第五章 大客車心理物理行為門檻模式構建

5.2 大客車心理物理行為門檻模式構建

49

於式(5.1.2)可得駕駛者的最小跟車間距值,此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 的下限值;式(5.1.3)可得到駕駛者跟車間距上限的兩車間距,此為間距 漸增速差門檻的上限值。

有關間距漸增速差門檻所須的資料中,篩選出油門驟升的實驗數據 資料中介於間距漸增速差門檻下限值(最小跟車間距值)和間距漸增速差 門檻上限值(跟車間距上限值)之間的駕駛者動態跟車狀態下的兩車間距 (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等數據資料,所有篩選出的實驗數 據皆須介於間距漸增速差門檻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間。

式(5.1.9)中代入篩選出油門驟升時的兩車間距 (DX);兩車速差 (DV),此值表示為駕駛者的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值;駕駛車車速 (V),為式(5.1.10)中所須的後車車速。

ZF1、ZF2 皆是根據駕駛者對安全需求和估計能力的不同而設,且 ZF1、ZF2為在0 與 1 間的常態隨機變數。將篩選後的實驗數值代入計算 可得間距漸增速差門檻所須的的參數

10

11

50

(bx_min)為 11.13 公尺;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19.58 公尺/秒,另靜止車間 距離(SX)代入最小值 2 公尺,且令 ZF1 = 0,可得最小跟車間距參數 K3

=2.06。將所有駕駛者的最小跟車間距數據代入後計算,可得當ZF1 = 0 時,最小跟車間距最小值約為13.71 公尺。

式(5.1.2)中代入所有駕駛者的實驗數據中的最小跟車間距的最大值 (bx_max)為 79.19 公尺;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5.01 公尺/秒,靜止車間距 離(SX)代入最大值 12 公尺, 參數 K3 代入2.06,且令ZF1 = 1。可得最 小跟車間距參數K4 =11.38。將所有受測者的最小跟車間距數據代入後計 算,可得ZF1 = 1 時的最小跟車間距最大值約為 67.24 公尺。

因此,本研究可得十位受測者的最小跟車間距是介於 13.71 公尺至 67.24 公尺之間。

三、 跟車間距上限(SDX:公尺)

將實驗數據經篩選後,將所有駕駛者的跟車間距上限(SDX)、最小跟 車間距(BX)取平均數後,可得

SDX

=78.04 公尺、BX =38.1 公尺,其中 SX 的值是取眾數為 4 公尺,且其中 ZF2 及 NZF 皆代入 0.5。可得駕駛者 跟車間距上限參數K =2.17。 5

ZF2 =0 及 NZF =1,可得跟車間距上限(SDX)的助變數 EX=3.17。

於式(5.1.3)中代入最小值的靜止車間距離(SX)為 2 公尺及最小跟車距離 (BX)的最小值為 11.13 公尺,助變數 EX=3.17,可得最小的跟車間距上限 值約為30.95 公尺。

ZF2 =1 及 NZF =0,則可得跟車間距上限助變數 EX=1.17。於式 (5.1.3)中代入最大值的靜止車間距離(SX)為 12 公尺及最小跟車距離的最 大值(BX)為 79.19 公尺,助變數 EX=3.17,可得最大的跟車間距上限值約 為90.7 公尺。

因此,本研究的十位受測者的跟車間距上限(SDX)是介於 30.95 公尺 至90.7 公尺之間。

51

四、 感知速差門檻(SDV:公尺/秒)

根據上述計算而得的跟車間距上限(SDX)做為感知速差門檻(SDV)的 下限值;對前方車輛開始有反應的兩車間距(DX) 做為感知速差門檻 (SDV)的上限值,進行感知速差門檻(SDV)構建,說明如下:

(一) 感知速差門檻的下限值為 30.95 公尺的狀況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30.95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感知速差門檻(SDV)的下限值。另根據實驗數據資料中所篩 選的駕駛者對前方車輛開始有反應的兩車間距中挑出最小值為 79.1 公尺,表示為感知速差門檻(SDV)上限值。模式構建如下說明: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30.95 公尺且 小於79.1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兩 車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序,

可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31.26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2.83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感知速差門檻(SDV)值,對應的駕 駛車速為22.23 公尺/秒,此為式(5.1.6) 中所需的後車車速(V),

可得感知速差門檻參數K7 =0.84。

2. 令 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大於 30.95 公尺 且小於79.1 公尺的最大值為 78.45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2.44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4.64 公尺/秒,可得感知速 差門檻參數K6 =14.81。

(二) 感知速差門檻的下限值為 90.7 公尺的狀況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90.7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感知速差門檻(SDV)的下限值。另根據實驗數據資料中所篩 選的駕駛者對前方車輛開始有反應的數據中挑出最大值為186.15 公

52

尺,表示為感知速差門檻(SDV)上限值。模式構建說明如下: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90.7 公尺且小 於186.15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兩 車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序,

可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91.05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0.62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感知速差門檻(SDV)值;對應的駕 駛車速為25.62 公尺/秒,此為式(5.1.6) 中所需的後車車速(V),

可得感知速差門檻參數K7 = 4.51。

2. 令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大於 90.7 公尺且 小於186.15 公尺的最大值為 177.03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1.68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5 公尺/秒,可得感知速差 門檻參數K6 =11.81。

五、 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公尺)

根據上述所計算而得的最小跟車間距值(BX)做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 (CLDV)的下限值;跟車間距上限值(SDX)做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 的上限值,將篩選的實驗數據代入相關模式中,以進行間距漸減速差門 檻(CLDV)構建,說明如下:

(一) 間距漸減速差門檻的上限值為 30.95 公尺的狀況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30.95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的上限值。另根據計算得出的最 小跟車間距(BX)13.71 公尺做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的下限值,模式構 建如下說明: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13.71 公尺且

53

小於 30.95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 兩車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 序,可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15.09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 (DV)為 3.02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值;

對應的駕駛車速為22.42 公尺/秒,此為式(5.1.8) 中所需的後車 車速(V),可得間距漸減速差門檻參數 K9 =0.39。

2. 令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 大於 13.71 公尺 且小於30.95 公尺的最大值為 30.28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2.66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2.06 公尺/秒,可得間距漸 減速差門檻參數K8 =5.01。

(二) 間距漸減速差門檻的上限值為 90.7 公尺的狀況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90.7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的上限值。另根據計算得出的最 小跟車間距(BX)67.24 公尺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的下限值,

模式構建如下說明: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67.24 公尺且 小於90.7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兩 車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序,

可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67.74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 5.22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間距漸減速差門檻(CLDV)值;對 應的駕駛車速為24.62 公尺/秒,此為式(5.1.8) 中所需的後車車 速(V),可得間距漸減速差門檻參數 K9 =1.2。

2. 令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 大於 67.24 公尺 且小於 90.7 公尺的最大值為 90.53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V)

54

為1.93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4.38 公尺/秒,可得間距漸 減速差門檻參數K8 =17.93。

六、 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公尺)

根據上述所計算而得的最小跟車間距值(BX)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 (OPDV)的下限值;跟車間距上限門檻(SDX)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 的上限值,將篩選的實驗數據代入相關模式中,以進行間距漸增速差門 檻(OPDV)構建,說明如下:

(一) 間距漸增速差門檻的上限值為 30.95 公尺的狀況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30.95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的上限值。另根據計算得出的最 小跟車間距(BX)13.71 公尺做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的下限 值,模式構建如下說明: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13.71 公尺且 小於 30.95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 兩車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 序,可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13.84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 (DV)為-4.71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 值;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15.16 公尺/秒,此為式(5.1.10) 中所需 的後車車速(V),可得間距漸增速差門檻參數 K11 =0.42。

2. 令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 大於 13.71 公尺 且小於30.95 公尺的最大值為 30.64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1.24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18.16 公尺/秒,可得間距 漸增速差門檻參數K10 =9.94。

(二) 間距漸增速差門檻的上限值為 90.7 公尺的狀況

55

由前述所計算得出的跟車間距上限值(SDX)為 90.7 公尺,將此 數值視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的上限值。另根據計算得出的最 小跟車間距(BX)67.2 公尺做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的下限值,模式構 建如下說明:

1. 令ZF1 = 0 及 ZF2 = 0

根據篩選的實驗數值挑出兩車間距(DX)大於 67.2 公尺且小 於90.7 公尺的所有駕駛者行為數據資料,將落入此範圍的兩車 間距(DX)、兩車速差(DV)、駕駛車車速(V)進行遞增的排序,可 得兩車間距(DX)最小值為 68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為-2.06 公尺/秒,此值表示為間距漸增速差門檻(OPDV)值;對應的駕 駛車速為 20.14 公尺/秒,此為式(5.1.10) 中所需的後車車速 (V),可得間距漸增速差門檻參數 K11 =2.35。

2. 令ZF1 = 1 及 ZF2 = 1

同理,可篩選出實驗數據中兩車間距(DX) 大於 67.2 公尺 且小於90.7 公尺的最大值為 88.61 公尺;對應的兩車速差(DV) 為-0.91 公尺/秒,對應的駕駛車速為 24.09 公尺/秒,可得間距 漸增速差門檻參數K10 =18.11。

綜上可將大客車跟車行為門檻模式的參數彙整如表5.1 所示。

表5.1 大客車心理物理行為門檻參數表

行為門檻項目 參數 參數校估值

K1 2

靜止車間距離

K2 10

K3 2.06

最小跟車間距

K4 11.38

跟車間距上限 K5 2.17

SDX=30.95 公尺 14.81 K6

SDX=90.7 公尺 11.81 SDX=30.95 公尺 0.84 感知速差門檻

K7

SDX=90.7 公尺 4.51

56

表5.1 大客車心理物理行為門檻參數表(續)

行為門檻項目 參數 參數校估值

SDX=30.95 公尺 5.01 K8

SDX=90.7 公尺 17.93 SDX=30.95 公尺 0.39 間距漸減速差門檻

K9

SDX=90.7 公尺 1.2 SDX=30.95 公尺 9.94 K10

SDX=90.7 公尺 18.11 SDX=30.95 公尺 0.42 間距漸增速差門檻

K11

SDX=90.7 公尺 2.35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9-6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