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太平洋紫杉醇亦稱做紅豆杉醇或紫杉醇,是從太平洋紫杉的樹皮、葉 片或是枝幹中萃取出來的 (Georg et al., 1995)。1960 年代美國的「國家癌症 研究中心」所進行的大型抗癌物質篩選計畫中,Monroe E. Wall 發現從生長 在美國西部的太平洋紫杉 (學名: Taxus brevifolia Nutt.) 的樹皮中萃取出 之粗萃取物,為複雜的植物生物鹼且具有細胞毒性,但對多種動物的癌細 胞有抑制的作用 (Grever et al., 1992),實驗證實它具有對抗 P388 鼠白血病 細胞株的活性。在 1967 年,Monroe E. Wall 和 Mansukh C. Wani 等人,

並將其命名為 Taxol (商品名為汰癌勝),而 Bristol-Myers Squibb (BMS) 獲 得命名的權益將之命名為 Paclitaxel。

起初 Paclitaxel 的臨床研究面臨許多困難,首先藥品原料的供應就是 一大問題,因紫杉醇源自太平洋紫杉的樹皮,而此樹種十分稀少且生長緩 慢,也是保育類植物,因為該樹種成長耗時,可能需要三十到一百年的時 間,估計平均需要二到六顆樹才能提供一位病人治癒疾病所需的藥量。其 次由於紫杉醇的高度疏水性 (小於1 μg/ml),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差,直到以 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 Polyoxyethylated castor oil (Cremophor EL) 做為助溶 劑搭配脫水酒精 (比例為 50:50) 才克服此問題,但此溶劑組合也造成另外 一個麻煩---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的發生與 Cremophor EL 有關

(Tsavaris et al., 1998; Weiss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上,甚至是 AIDS

胃部、頭頸或膀胱癌的研究仍在觀察中 對紫杉醇具有抗藥性的方法

1999; Schondorf et al., 2001; Simoes

太平洋紫杉醇具有一個含有

Weiss et al., 1990)。為了避免太平洋紫杉醇產生嚴重 大多數的臨床研究多建議 24 小時靜脈注射。但最近的研究 只要給予化療前適當的預防用藥,使用 3 小時之靜脈注射與使用 其產生過敏反應的機會差不多。最近的臨床實驗研究 仍在尋找更好使用紫杉醇藥物來治療癌症的方法,由臨床實驗初步發現使 用 紫 杉 醇 及 其 他 抗 癌 藥 物 可 以 有 效 的 治 療 淋 巴 結 乳 癌

positive breast cancer)、移轉性乳癌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IDS 病人病發的卡波西式肉瘤。其他對淋巴癌 頭頸或膀胱癌的研究仍在觀察中。除此之外也有研究克服某些癌症 對紫杉醇具有抗藥性的方法 (Crommentuyn et al., 1998; Walsh and Goodman, 1999; Schondorf et al., 2001; Simoes-Wust et al., 2002)。

1-5. Paclitaxel 之結構式。

太平洋紫杉醇具有一個含有 20 個碳的軸形成三個相連環 etastatic breast cancer) 和肺癌 其他對淋巴癌、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克服某些癌症 Crommentuyn et al., 1998; Walsh and Goodman,

個碳的軸形成三個相連環,側邊有

一個帶氧的酯鏈,是構造複雜的 Taxane ring 家族成員,非常難溶於水。

太平洋紫杉醇對於細胞中的微管作用而使得微管系統趨於穩定,所以太 平洋紫杉醇主要之作用機制在於影響細胞內的微管系統 (Nicolaou et al., 1994)。細胞在產生有絲分裂時,會產生大量的微管構造,而當染色體分 佈至兩端後,這微管系統便進行分解,而完成細胞分裂。當微管的一端 聚合,另一端變分解,以達到動態平衡。太平洋紫杉醇會促成微管蛋白 二聚體組成微管,主要結合在 Tubulin 的 β-subunit 第 31 個胺基酸 N-端上,並保護組成的微管不會再次分解,使細胞內累積許多沒有功能的 微管,干擾細胞的分裂、發育及功能 (Rowinsky et al., 1995),故可以固 定微管系統,抑制微管系統的分解過程,使細胞無法完成分裂的過程而 死亡。因此太平洋紫杉醇作用係一有絲分裂的抑制劑,阻斷細胞分裂於 細胞周期之 G2 與 M 期,使得放射治療的成功率增加 (Nappi et al., 1996)。以此而言,Paclitaxel 與其他作用在微管系統的抗癌藥劑如秋水仙 素、Vinca alkaloids 的作用機制剛好相反 (Rowinsky et al., 1989; Miles et al., 199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