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管理對教師而言,是一種專業學習的過程、獲取專業知識的手段,

由流程與促動要素構成的知識管理架構 (Arthur Anderson﹐2001

師的知識管理主要意指:教師能夠運用資訊科技,有效地對專業知識進 行獲取、組織、儲存、轉換、分享、應用與創造的連續過程,藉以增加專 業知識的實踐價值,提升教學效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教師從事知識 管理的目的,在於促進專業知識的轉換與增加實踐價值,以提升教學效 能,確保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就。

圖 8 教師知識管理架構 ;(孫志麟﹐2003)17

教師的知識管理過程涉及知識取得、儲存、應用、分享與創造等步驟,

並受學校領導、組織文化、資訊科技、績效管理等促動要素的影響。這些 過程反覆進行,教師的專業知識將更為提昇、精緻,創造了附加價值的知 識,教學效能隨之提升,從而增進學生的學習表現。這種架構說明了教師 的知識管理為一動態的循環過程,並提出可能的影響因素,對於學校或教 師在知識管理實務層面的推展,具參考價值。

圖 9 教學知識轉化模式

資料來源: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in learning to teach (p.59), by J. Calderhead (1988). In J. Calderhead (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 pp.51-64). London: The Falmer Press.68

如圖9,Calderhead(1988)68提出的教學知識轉化模式,說明教師於

職前教育階段所習得的學科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方法知識,以及有關自 我及學生的知識,經由概念化、後設認知等過程,轉化為實踐知識,才能 在教室實務中使用。

1.教師知識包括學術知識與實踐知識等兩大類,涉及學科知識、課程知識、

教學方法知識、學生知識、自我知識等五內容,構成了教師知識的結構。

2.學科知識不等於實踐知識,而實踐知識與班級實務之間的關係頗為密切。

3.教學概念的形成,有賴於學科、課程、教學方法,以及有關教師及學生 等知識,並透過後設認知歷程的監控、分析、批判,然後付諸行動。

4.後設認知對教學概念轉化成為實踐知識具有關鍵地位。

5.模式中各要素彼此之間息息相關,構成教師知識運用的動態歷程關係。

2.3.2 學校知識管理的循環

知識管理的循環,為一項動態循環的螺旋概念,由制度管理(system management) 、 團 隊 學 習 (team learning) 、 創 新 管 理 (innovation management)、教育智慧(education intelligence)等四要項所構成的循環,簡 稱STIE。(吳政達﹐2000)19如下圖10:

圖 10 知識管理的動態循環螺旋概念;(吳政達,2000)19

1.建立知識搜尋、篩選與歸納整理等制度,以協助教師獲得資訊、分享經 驗,培養教師具有系統思考的能力,強化學校內部之溝通,達到學習的 效果。建立智慧資料庫 (knowledge database),提高教師教學效能及提 升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

2.重要知識主要來自於其他外部專業組織,在管理應強調「組織間〈合作〉

關係管理」之機制的建立。透過團隊合作與互相鼓勵的感覺、榮譽及績 效評估等方式激勵教師,透過知識分享與連結形成團隊學習。

3.知識創新方面牽涉到「吸收能力」與「相關性」,所謂的「吸收能力」

指的是在知識創新方面的能力較落後的組織,對較先進組織所移轉知識 的吸收能力;而「相關性」所強調的是知識的創新必須是一個有系統的 累積過程,是可以分享的、以人為中心實施知識管理,創造出一種創新 的氣氛。

4.智慧部分,先以「資料」經整理後有用才成為「資訊」,而資訊能與決 策相關才被稱之為「知識」,知識若能用以指導未來方向,則稱之為「智 慧」的角度來理解。

5.教育智慧是一種直覺性的知識與素養,能指導未來的方向,有效率的、

並兼具效能的運用於教學上及行政上。也就是說知識外化成為智慧,並 體會「知識的價值在於行動」,透過正確的管理活動,創造學校教育的 價值。週而復始,環環相扣,形成生生不息的知識管理循環。

2.3.3 學校知識管理的型態

學校知識管理的型態根據Koulopoulos和Frappaolo(1999)76提出知識領 導的觀點,包括:

1.知識工程師(knowledge engineer):典型與組織有關的策略或程序取向的 知識管理者。知識工程師負責轉換明確的知識為教學、程式系統、有系 統的編纂而能加以應用,以降低知識本位工作中重複的程序。

2.知識分析家(knowledge analyst):主要為蒐集、組織與傳播知識,並成為 提供工作上知識的領導者,好比圖書館般地提供服務。

3.知識管理者(knowledge manager):知識管理者在組織內領導工作的取向 為相信組織的知識,必須透過許多的個人知識的結合,職責在於協調部 門內成員的工作,使得知識能共同分享而不致支離破碎。

4.知識長(或譯最高知識主管)(chief knowledge officer):該抬頭為眾所周 知的名詞,並為傳統且具階層取向。其職責在於協調組織內部所有的知 識領導者,通常直接受命於總裁(CEO)並向其負責。

5.知識服務員(knowledge steward):提供知識的使用者有關工具使用的專 門知識,以及提供知識領導者有關的實踐方法,經常扮演幫助他人熟黯 於知識管理上的新技術與實踐的力量;換言之,知識服務員的職責在於 傳遞新知,扮演嚮導者的角色。

將上述五種類型轉換為學校組織中的情況,則為:

1.教務主任的角色類似知識長,其職責在於協調學校內部所有的知識領導 者,通常直接受命於校長並向其負責。

2.各處室的組長類似知識分析家,其主要職責為蒐集、組織與傳播相關職 掌的知識。

3.學科委員會的召集人類似知識管理者的角色,在學科內的責任在於協調 教師的教學工作,使得知識能共同分享而不致支離破碎。

4.校內的種子教師類似知識服務員的角色,負責參與研習新知並向組織內 成員傳播其知識內涵。

5.負責校內資訊網路管理的教師類似知識工程師的角色,負責開發與使用 程式以有系統的編纂知識而加以應用,以降低知識本位工作中重複的程 序。

2.3.4 知識管理關鍵成功因素(簡志群,2003 )40

組織在導入知識管理初期如能對知識管理在某些關鍵做法上有所了 解,將有助於在推動知識管理過程中,避免可能因組織或員工個人因素而 遭到挫折或產生導入之瓶頸 。本節以 Davcnport & Prusak (1998)針對三

+一個實施知識管理之專案,歸納出八個關鍵成功因素,做為影響知識管 理關鍵成功因素。簡述如下:

1.塑造一個對知識積極的組織文化

如何形成一個使組織成員對知識抱持正面想法且願意進行知識分享、讓 知織管理與組織現存文化相契合,是知識管理專案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2.具備技街與組織架構

知識管理專案包含知識導向為主的工具及在組織架構上設立專責的職 位,兩者的結合有助於知識專案的成功 ·

3.高階主管的支持

主管的支持對於知識轉型的計畫特別重要,包括使全體員工了解知識管 理與組織學習是公司成功的關鍵,並負起清除知識管理推動阻礙的責 任。

4.將知識管理與經濟效益或產業價值相結合

推動知識管理之目的即在為組織節省成本並提高利潤,又因為知識管理 投入成本龐大且成效無法直接加以衡量。因此,若能做知識管理的努力 成果與組織的經濟效益相結合,則必能提高成功之機率。

5.有效果的獎勵措施

提供足夠的誘因,使組織成員願意去創造、分享與利用知識。此外,知 識管理必須與員工考核及薪資結構進行長期性之結合。

6.建立一套兼具標準與彈性的知識結構

由於知識具有流動性的本質,在型態及意義上常有新的變化,極度不易 加以結構化。但如果知識倉儲是無結構的,就很難自其中萃取出來。因 此,若要達到經常改變、更新的目的,勢必要建構一個有標準且彈性的

知識結構。

7.建立多重的知識轉移管道

經由多重管道來傳遞知識,有助於增長組織成員的知識能量,同時也能 發揮知識管理的綜效。

8.明確的目標及專門用語

資訊、知識、組織學習等用語都有不同的解讀與切入點,在推動知識管 理的過程中,必須透過統一專門用語才能事半功倍 ·

由上述知識管理成功要素可知,知識管理的推動過程中,必需具備技術 與組織架構,資訊科技的輔助是很重要的一環,藉由工具所具有的種種功 能及特性,促使知識的有效儲存與擴散,導入與組織經濟效益相結合,才 能確實為企業節省成本並提高績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