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節 學生對於牛頓力學概念測驗理解之分析

本研究所評量之牛頓力學概念測驗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

四個向度,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於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各向度的看法,所以研 究者以「牛頓力學概念測驗」理解進行分組探討學生前測、後測、延宕測之得分 總量表及各分量表之向度得分分析。

一、前測、後測、延宕測對「牛頓力學概念測驗」(總量表)分析

前測、後測、延宕測對「牛頓力學概念測驗」(總量表)各向度分析,如表 4-4 所示。

表 4-4 不同分向度對「牛頓力學概念測驗」各向度分析 總成績

(總量表) 知識向度 理解向度 應用向度 分析向度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前測

(n=34) 37.43 11.09 7.21 4.39 11.03 3.99 7.65 3.59 11.54 4.40 後測

(n=34) 57.35 12.52 12.28 3.91 12.72 2.85 14.04 4.69 18.31 5.43 延宕測

(n=34) 50.52 14.98 11.10 5.88 11.03 3.59 12.87 5.12 15.52 5.29

不同分向度的成績對「牛頓力學概念測驗」統計結果如表 4-4 所示,總成績 後測成績高於前測成績,延宕測的成績低於後測的成績,延宕測的成績高於前測 的成績。在分向度中,後測的成績分別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向度高於前測 的成績,延宕測的成績分別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向度沒有高於後測的成績。

在前測的成績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向度,到後測的成績有提升;但在應用、

分析的成績高於知識的成績,可能的原因是學生原本在知識的記憶層次和再回憶 而遺忘,在應用與分析分數高於知識,原因來自於學生對於應用和分析題目較簡

48

49

由表 4-5 可知,本教學活動設計之牛頓力學概念測驗評測工具經活動教學之 後,評量學生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分數表現,前、後測的平均值 37.43 進步到 57.35,且達顯著差異(p<.05)。前、延宕測的平均值 37.43 進步到 50.52,且 達顯著差異(p<.05)。

三、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之前測、後測對學生之概念理解之各向度的表現 學生經過研究者所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實驗教學之後,在以「牛頓力學 概念測驗」之各向度的成績在教學活動之前、後測表現有無顯著差異,經 t 檢定,

結果如表 4-6 所示。

表 4-6 前、後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向度 依變項 N M SD t 值 P 總量表 前測 34 37.43 11.09 -6.977 .000*

後測 34 57.35 12.52

知識向度 前測 34 7.21 4.39 -5.035 .000*

後測 34 12.28 3.91

理解向度 前測 34 11.03 3.99 -2.011 .048*

後測 34 12.72 2.85

應用向度 前測 34 7.65 3.59 -6.320 .000*

後測 34 14.04 4.69

分析向度 前測 34 11.54 4.40 -5.649 .000*

後測 34 18.31 5.43

*<.05

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向度,實驗組前後測平均值之間,由 37.43 進步到 57.35,表示總量表在前、後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6.977,p=.000

<.05)。在知識分向度方面,實驗組前後測平均值之間,由 7.21 進步到 12.28,

表示知識向度在前、後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5.035,p=.000<.05)。在理 解分向度方面,實驗組前後測平均值之間,由 11.03 進步到 12.72,表示理解向 度在前、後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2.011,p=.048<.05)。在應用分向度方

50

面,實驗組前後測平均值之間,由 7.65 進步到 14.04,表示應用向度在前、後 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6.320,p=.000<.05)。在分析分向度方面,實驗組 前後測平均值之間,由 11.54 進步到 18.31,表示分析向度在前、後測分數上達 顯著的差異(t=-5.649,p=.000<.05)。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向度分 析,實驗組的後測平均高於前測平均,有明顯的進步;在理解向度,平均值有進 步但進步不多,有顯著差異。

四、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之後測、延宕測對學生之概念理解之各向度的表現 學生經過研究者所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實驗教學之後,在以「牛頓力學 概念測驗」之各向度的成績在教學活動之後、延宕測表現有無顯著差異,經 t 檢定,結果如表 4-7 所示。

表 4-7 後、延宕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向度 依變項 N M SD t 值 P 總量表 後測 34 57.35 12.52 2.042 .045*

延宕測 34 50.52 14.98

知識向度 後測 34 12.28 3.91 .972 .335 延宕測 34 11.10 5.88

理解向度 後測 34 12.72 2.85 2.151 .035*

延宕測 34 11.03 3.59

應用向度 後測 34 14.04 4.69 .988 .327 延宕測 34 12.87 5.12

分析向度 後測 34 18.31 5.43 2.151 .035*

延宕測 34 15.52 5.29

*<.05

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向度,實驗組的後、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57.35 降到 50.52,表示總量表在後、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2.042,

p=.045<.05)。在知識分向度方面,實驗組後、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2.28

51

下降到 11.10,表示知識向度在後、延宕測分數上未達顯著的差異(t=.972,

p=.335>.05)。在理解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後、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2.72 下降到 11.03,表示理解向度在後、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2.151,p=.035

<.05)。在應用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後、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4.04 步下降 到 12.87,表示應用向度在後、延宕測分數上未達顯著的差異(t=.988,p=.327

>.05)。在分析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後、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8.31 下降到 15.52,表示分析向度在後、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2.151,p=.035<.05)。 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各向度分析,實驗組延宕測平均低於後測平均,

顯示學生經過時間會產生遺忘;在理解向度,學生的後測與延宕測成績達顯著的 差異,但理解的成績退步,顯示學生學習過後,學習時間一久造成學生學習遺忘,

影響學生對於科學概念理解。

五、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之前測、延宕測對學生之概念理解之各向度的表現 學生經過研究者所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實驗教學之後,在以「牛頓力學 概念測驗」之各向度的成績在教學活動之延宕、前測表現有無顯著差異,經 t 檢定,結果如表 4-8 所示。

表 4-8 前、延宕測成績 t 考驗摘要表:

向度 依變項 N M SD t 值 P 總量表 前測 34 37.43 11.09 -4.094 .000*

延宕測 34 50.52 14.98

知識向度 前測 34 7.21 4.39 -3.099 .003*

延宕測 34 11.10 5.88

理解向度 前測 34 11.03 3.99 .000 1.000 延宕測 34 11.03 3.59

應用向度 前測 34 7.65 3.59 -4.872 .000*

延宕測 34 12.87 5.12

分析向度 前測 34 11.54 4.40 -3.367 .001*

延宕測 34 15.52 5.29

*<.05

52

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向度,實驗組的前、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37.43 進步到 50.52,表示總量表在前、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4.094,

p=.000<.05)。在知識分向度方面,實驗組前、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7.21 進 步到 11.10,表示知識向度在前、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3099,p=.003

<.05)。在理解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前、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1.03 到 11.03,

表示理解向度在後、延宕測分數上未達顯著的差異(t=.000,p=1.000>.05)。 在應用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前、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7.65 進步到 12.89,

表示應用向度在前、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4.872,p=.000<.05)。在 分析分向度方面,實驗組的前、延宕測平均值之間,由 11.54 進步到 15.52,表 示分析向度在前、延宕測分數上達顯著的差異(t=-3.367,p=.001<.05)。在理 解向度未達顯著差異的可能的原因,第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原本具 有先備知識去做連結發生遺忘,不清楚題目的意義使得成績落至與前測的成績分 數相同。第二、對於理解向度的問題無法做推論、比較與舉例與舊經驗作為連結 建立新的概念。

53

六、牛頓力學概念測驗之前測、後測、延宕測各向度得分相關性比較

研究者探討學生在牛頓力學概念測驗在前測、後測、延宕測中學習者各向度 成績之關係比較,在 Bloom 的認知領域分類由低層次到高層次依序為知識、理解、

應用、分析。其主要探討理解的成績是否與知識的成績有關,應用的成績是否與 理解的成績有關及應用的成績是否與分析的成績有關。

表 4-9 階層向度的成績相關性

向度 知識--理解 理解--應用 應用--分析 係數 r p 係數 r p 係數 r p 前測 .461 .003* .095 .297 .105 .277 後測 .328 .029* .144 .208 .515 .001*

延宕測 .187 .145 .257 .071 .609 .000*

*<.05

本研究以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向度的得分是否與後向度得分做相關性 的探討,利用 Pearson 相關係數做考驗,結果如表 4-9 所示,學生在前測的各 向度得分中,學生在「知識-理解」向度所得的成績呈現顯著正相關(p<.05); 學生在「理解-應用」與「應用-分析」的成績均無顯著相關。學生在後測的各向 度得分中,學生在「知識-理解」與「應用-分析」向度所得的成績呈現顯著正相 關(p<.05);學生在「理解-應用」成績均無顯著相關。學生在延宕測的各向度 得分中,學生在「應用-分析」向度所得的成績呈現顯著正相關(p<.05);學生 在「知識-理解」與「理解-應用」的成績均無顯著相關。

從表 4-9 所示,從「知識-理解」向度在前測與後測成績,可以得知「知識-理解」成績成正相關且達顯著,可見學習前與學習後知識與理解的成績是有相關 性。再看到延宕測中的「知識-理解」是無顯著的正相關,主要是學生在「知識-理解」層次是屬於記憶為主,學生經學習過後的一段時間,學生容易產生遺忘的 結果,使得成績降低。在「理解-應用」向度成績在前測、後測、延宕測無顯著 正相關。顯示學生學習時,無法掌握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中做連結,導致學

54

習效果不佳。另外一個原因,學生在理解向度得得分較低,對於理解的意義無法 了解,導致「理解-應用」的向度無顯著正相關。在「應用-分析」向度在前測的 成績無達顯著相關,在後測與延宕測中,「應用-分析」的成績成正相關且達顯著 相關(p<.05),顯示學生在後測與延宕測中的「應用-分析」達到正相關有且達 顯著相關。表示學生在透過活動課程之後,學習概念將用於應用與分析成績有正 相關,也顯示學生的應用能力好,分析的能力也跟著進步。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