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種類

(一)牛頓力學概念測驗

本研究之牛頓力學概念測驗分成三部分,在研究課程進入活動課程之前 進行前測,課程結束後立即進行後測,活動結束後一個半月進行延宕測。本 研究利用統計軟體 SPSS12.0 進行前測、後測及延宕測的總分以及分向度分 數以統計 t 檢定來了解學生科學概念理解是否提昇。

(二)學生文件

在研究期間,研究者持續收集學生的資料,包括學生的活動作品、學習 單(附錄一)、學生訪談資料,這些學生文件皆可成為研究者做分析比較之 資料。

本研究是以 Treffinger、Isanksen(1994)提出的非線性之三成分六 階段的 CPS 模式來設計教學活動,研究者綜合整理湯君偉及邱美虹(1999) 對 CPS 六階段內涵的看法,如表 3-6 所示。因此,本研究利用創造性問題解 決的三成分六階段中的核心意義做為分析內容的基礎,探討學生是否達此階 段得能力。

表 3-6 CPS 核心意義

CPS 三成分 CPS 六階段 核心意義

成分一 瞭解問題 發現困難 定位問題及找出目標、任務或問題。

尋找資料 聚焦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

發現問題 激盪出各種問題,釐清問題。

成分二 激發點子 提出想法 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點子。

成分三 行動計畫 尋求解答 找出評量點子的優劣的標準。

尋求接納 形成計畫並且執行。

41

在表 3-6 是以 CPS 三成分六階段做為訪談架構,其訪談內容分析以表 3-6 中的核心意義做為分析架構,作為訪談資料的分析,所以學生必頇達到 階段性的核心要求,才能算有此階段的能力;在「發現困難」階段,學生必 頇能夠找到問題並說明問題的意義;在「尋找資料」階段,學生要能從多個 面向聚焦問題,收集資料的方向,最後能夠分析重要的資料;在「發現問題」

階段,學生能夠激盪出各種問題,進行釐清問題,形成問題;在「提出想法」

階段,學生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點子,不管是可行還是不可行,而去實 際進行;在「尋求解答」階段,學生找出評量點子的優劣的標準,進而找出 點子來解答問題所在;在「尋求接納」階段,學生必頇找出自己想要設計的 方式去形成計畫並且去執行。

(三)資料的編碼

本研究所得資料是依據活動進行蒐集的,並且是多方且多樣的進行蒐集,

而在資料分析前,先將這些資料編上代碼,以便於資料分析時做比照。如表 3-7 所示。

表 3-7 學生學習文件編碼

資料文件 資料編碼

學生的活動作品 2008/11/30 學生作品一 =>81130W01 2008/11/30 學生作品二 =>81130W02 學生的學習單 2008/11/30 學生學習單一 =>81130S01

2008/11/30 學生學習單二 =>81130S02 學生訪談資料 2008/11/30 學生訪談資料一 =>81130L01

2008/11/30 學生訪談資料二 =>81130L02

42

二、資料的分析

本研究在進行資料分析時,使用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校正法。持續比較法是在 研究所有的階段、各個層面……等,持續不間斷的蒐集資料,將不斷蒐集到的各 個事例做逐一比較,以將其分類,提高研究效度。三角校正法是用不同的蒐集資 料方法,在不同的情境和時間裡,對研究中不同的人進行檢驗,強調運用多元資 料來進行分析檢驗,提高研究的信度。

(一)持續比較法

研究者將不同階段中各個層面的所有資料,按順序來排列,建立資料單 位代碼,然後再編碼以便做歸納分類。單位資料是指學習單、心得回饋單和 學習活動成品,透過這些資料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逐漸發展到可收集資 料及持續比較。

(二)三角校正法

三角校正法是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境和時間裡,對樣本中不同的 人進行檢驗,強調運用多元資料對已經建立的結論進行分析檢驗,以求獲得 結論的最大真實性,其型式有資料的、人員的、理論的、方法的、科技的、

時間的三角校正……等。目的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問題或事件,讓研究 者獲得更周延的看法與了解。因此,本研究採用了資料的三角校正,主要有 牛頓力學概念測驗、學生的學習單及訪談資料來檢證學生學習歷程和學習成 效,以來瞭解學生學習狀況。

4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