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所呈現的數學溝通能力

第四章 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所呈現的數學溝通能力

這一節要呈現的是數學課中,學生所表現出有關數學溝通能力的部 分。根據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所示:

數學溝通能力包括理解與表達兩種能力,所以,數學溝通一方面要能了 解別人以書寫、圖形,或口語中所傳遞的數學資訊,另一方面,也要能以 書寫、圖形,或口語的形式,運用精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本研究以數學口語表達能力為主,書寫和圖形能力為輔。因此將在此 章節中分為「口語的理解與表達」和「書寫和圖形的理解及表達」來討論。

一、 口語的理解與表達

教學者在課堂進行的數學溝通活動,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口語溝通能 力尚在學習階段,因此多以全班討論為主要活動。研究者將觀察所蒐集到 資料,一再的解讀,並根據研究目的,初次形成有意義的範疇,同時亦參 考游麗卿(1999)對於一年級學生有關數學溝通能力的研究中,將學生在 溝通彼此解題想法表現出的能力,包括傾聽、爭取發言權、說明解題想法 的能力、理解監控、提問、澄清、補充、質疑、反駁和辯論等項目。

研究者將口語的理解與表達的情況分成:傾聽、提問和質疑、回答等 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傾聽方面

在傾聽方面,不容易看出學生到底聽懂了多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在 注意聽,只能從學生的上課態度專心與否和回答的情況來判斷,他們是否 注意在聽。研究者反覆觀看教學錄影帶,觀察學生的上課態度以及回答情 況,再加上參考自編的「學生回饋問卷」中,學生回答內容,從學生個別 表現出的特質來分類說明:

1.注意聽

一般而言,除非老師問的問題很難,否則學生只要注意聽,應該都能 聽得懂。這可以從上數學課時,學生踴躍舉手發言的情況來判斷。但是並 不是每一個學生,上課都很注意聽,其關鍵主要先取決於,學生上課是否 專心的學習態度。

學生喜歡表現,只要老師一問問題,學生會搶著舉手回答,尤其班上有某些學生,

上課時一定會爭取發表的機會,如果隔壁的同學吵到他上課,他還會提醒人家請他安 靜。像今天 S21 和 S17 上課時發生爭執,事後才知是 S21 上課不專心,想找 S17 聊天,

可是 S17 叫她別吵,結果 S21 不高興,兩人就吵起來了。(930913 札)

由上述可知,S17 的學習態度是專心上課,S21 的上課態度是不太專心,

因此各自影響他們注意聽的情形。

這一堂是進行數學列車接力賽,老師在學生座位之間走來走去,隨時指定某一學 生站起來回答,所以老師走到哪裡,學生的焦點會跟著移動到那裡,而且會注意聽,因 為不注意聽,會被淘汰出局。學生在座位上會答問題,雖然沒有麥克風協助,音量不大,

但是其他人怕被淘汰,不敢掉以輕心。(930906 札)

老師採取隨意走動學生座位之間的方式,學生會比較專注。

2.雖注意聽但聽不懂

這種情況,研究者以 S13 為例子說明。

這名學生平常上課態度懶洋洋,常趴在桌上,剛開始研究者以為他不 專心上課,後來有幾次上課,他會舉手等待回答機會,而且手舉得很直,

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

例如:今天 S13 表現得很特別,竟然會一直高舉著手等待我指名叫他回答。上數 學課時,他一向都趴在桌上或者做自己的事,我還以為他不想上我的數學課。(930913 札)

但是下課後,問他以前上數學課為什麼趴著,他也不說話,只會一直 看著老師。等到後來填完學生回饋問卷,看到他寫的內容,才知道他的問 題所在。

問卷 11:上數學課時,許老師問的問題,你聽得懂嗎?

S13 答:不懂。

如果聽不懂,怎麼辦?

S13 答:看數學課本。

如果聽得懂,你會回答嗎?

S13 答:會。

問卷 13:你喜歡上台寫數學嗎?

S13 答:不喜歡。

為什麼?

S13 答:因為我聽不懂。

問卷 5:老師叫你起來回答問題,你會害怕嗎?

S13 答:會。

問卷 5a:為什麼?

S13 答:因為我不知道我到底要說什麼?

問卷 7:你覺得許老師要怎樣上課,對你最有幫助,可以幫助你聽得懂?

S13 答:說話慢一點。

原來 S13 不是一直不專心,研究者查看他的一年級數學期中考成績,

每次都有九十分以上,數學能力算是不錯,只是因為沒聽懂老師問的問題,

一直找不到機會表現。

3.不注意聽

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太能持久,所以上課不專心的人很多,有玩鉛 筆盒的、聊天的、看窗外的、看課外書的、轉頭跟後面的人講話…等等,

有些時候老師忙於進行教學活動,也不太能觀察到誰沒有注意聽,只能以

學生上課態度和指名回答問題來作為判斷。

091302 觀 063 S30: 這三個人都各買一個 200 元的玩具熊,他們付的錢都剛好 嗎?

091302 觀 064 T: S14,你覺得他們的錢剛剛好嗎?

091302 觀 065 S14: 對。

091302 觀 066 T: 你是怎麼知道的?

091302 觀 067 S14: 因為那兩個 50 元合起來是一百元,4 個 50 元合起來是兩 百元。

091302 觀 068 T: 說得很好,大家給他鼓掌一下。(學生拍手)

S6,請你把他(S14)剛剛說的再說一次,他剛剛說什麼?

091302 觀 069 S6: ……(不回答)

091302 觀 070 T: 有沒有注意聽?

091302 觀 071 S6: 沒有。(小聲)

091302 觀 072 T: (老師對著坐在 S6 的前一位學生 S27 問)你有沒有聽到 S14 說的?

091302 觀 073 S27: 沒有。

(這時 S36 舉手)

091302 觀 074 T: 好,你說。S6 坐下,你要注意聽。

091302 觀 075 S36: 他說兩個 50 元合起來是 100 元。

091302 觀 076 T: 謝謝。

從這裡可以知道,S6(091302 觀 071)和 S27(091302 觀 073)都沒有 注意聽 S14 的發言,所以答不出來,而且他們兩人也承認自己沒有注意聽,

反倒是 S36 趕快舉手回答,顯示自己注意聽的上課表現。

不過,以上均是教學現場顯示出不注意聽的情況。此外,低成就學生 也多呈現不注意聽的情形,他們可能是受學習能力的影響所致,因為聽不 懂就乾脆不聽,做自己的事;也可能是因為常有不注意聽的上課習慣,長 期下來,就越來越聽不懂。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學習成效就越來越差。

S29 上課時喜歡跟隔壁的同學聊天,要不然就是玩鉛筆、弄小玩意兒,好像很忙的 樣子,我得常常走到她的身邊去提醒她,因為她的數學學習狀況不是很好,數學成績也 不理想,我希望她能上課專心一點,認真學習,但是提醒的效果好像不大,因為等我一 走開,過不了多久,她又開始出現不專心的狀態。有時想要了解她到底是否注意聽老師 問的問題,但是她通常都不回答。(930913 札)

此外,老師的說話速度太快,也會影響學生聽不懂,而導致不注意聽 的情況。這一點老師需自我檢討改進。(這一方面的檢討,請看第四節教學 者的省思)

4.時聽時不聽

這類學生容易分心,但是口才很好,只要注意聽幾乎能聽懂,也能回 答,例如:S10 的情況。在全班進行數字列車活動時,老師讓全班進行數數 的接力賽,被叫到的人要接前一位同學的最後一個答案接下去數。S10 答不 出來理由是沒聽到別人的回答。(090601 觀 015)

090601 觀 001 T: 從 99 開始數,一個一數,我請小朋友起來回答。S30,請 開始。

090601 觀 002 S30: 99、100、101、102、103、104、105。

090601 觀 003 T: 停,換 S13。

090601 觀 004 S13: 106、107、108、108、109、110、111、112、113。

090601 觀 005 T: 停,換 S9。

090601 觀 006 S9: 114、115、116、117、118、119、120。

090601 觀 007 T: 停,換 S22。

090601 觀 008 S22: 121、122、123。

090601 觀 009 T: 停,換 S17 090601 觀 010 S17: 124、125、126。

090601 觀 011 T: 停,換 S10。

090601 觀 012 S10: ……。

090601 觀 013 T: (問全班)他怎麼樣?

090601 觀 014 S: 淘汰出局。

090601 觀 015 S10: 太小聲,我沒聽到。

090601 觀 016 T: (問全班)剛剛有聽到的舉手。(全班都舉手)

090601 觀 017 T: 連你隔壁的人都聽到了。

從上述可知,S10 在當時分心了,根據現場觀察,他的桌上並沒有其他 物品,人也很端正的坐著,顯示他沒有與人交談或者玩自己的東西的情況,

但是他的思緒不知飛奔到哪裡去了,直到老師的問題才把他的注意力拉回 教學現場。

此外,在另一次數學課中,S25 說明自己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出答案的 時候,S10 會主動提出聽不到發言者的聲音:

092902 觀 064 S10:老師,我聽不到。

當 S10 會提出這樣的反應時,表示他想要聽別人的發言。根據研究者 觀察,大多數時候,S 10 不太會反應聽不到,研究者猜想可能是他不太想 聽,或者覺得不聽也沒關係。

5.注意聽了,但是也很快忘了。

剛開始老師在口頭佈題時,學生沒有習慣在腦中記住題目,所以稍不 留意就忘了題目在講什麼,尤其忘了數字是多少,就無法操作,所以後來 的教學活動,如果出現老師口頭佈題的時候,學生會特別注意聽題目內容。

102001 觀 017 S12: (S12 私下問老師)幾……忘了怎麼辦?

102001 觀 018 T: 有人說,忘了怎麼辦?沒關係,許老師趕快把題目貼出 來,有人說忘記了,忘記了的舉手?(老師數了一下人數)

有 14 個人忘記,那這題就真的不用再寫了。

102001 觀 019 S24: 那一題課本裡面就有了。

從以上情形可知,學生很容易聽過就忘記,因此老師應該將說過的題 目,重複口述一次,或者事先做成「題目卡」在提問之後呈現,以喚醒學 生的記憶。

(二)提問和質疑

1.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當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算法時,學生也能勇敢的向全班說 明。以下情形是老師數學課中,讓學生自由分享,他們自己在計算方面所 使用的方法。

以下進行的是數學課本第 19 頁的題目:一朵波斯菊賣 7 元,一朵百合 花賣 35 元,各買一朵合起來要多少元?

老師要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算出 35+7=()的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 己的做法。S36 主動舉手上台分享她的做法(092901 觀 039)。

092902 觀 037 S36: 可是我不要用手指頭算,我也會用一種辦法來算。

092902 觀 038 T: 好,你到前面來算給大家看。S36 要教我們一個方法。

092902 觀 039 S36: 七加五等於十二嘛,十二不行放這裡呀,所以二先寫在這 裡(指其中一個手指頭)進位一呀,然後,然後,這裡三 沒有用到,三再加一等於四,所以是四十二。

S39 也上台說明她的做法,她是以往下數的方式,先進行五加七,等於 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然而接下來,她卻忘了後半部該怎算了。

S25 也舉手表示,想要說明她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以下是她的說明:

092902 觀 056 S25: 先不要看三。

092902 觀 058 S25: 然後伸出七根手指頭,還少三個才是十,所以我們就把五(其 中)的三個拿走。

092902 觀 060 S25: 然後就變成四十,五就變成二,最後就是四十二了。

以上呈現的是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時,能勇敢的上台說出自己的做法,

但是不一定能讓全班學生都聽得懂他們的做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