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目的是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全章共分為兩節,第 一節為研究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瞭解學生在數學溝通活動所呈現的狀況,

並且探討教師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以及教師在數學溝通教學中所 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於民國九十三年九月開始進行教學,十月底結束,為 期兩個月,一共有四個單元。在研究期間,研究者透過錄影、錄音、文件 等方式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根據研究結果推論而得到以下的結論:

壹、學生所呈現的數學溝通能力

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八個重要的結論:

一、爭取發言權和上台機會代表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方面的信心,也是 求取表現的行為。

學生對於自己能回答的問題,會積極爭取發言權和上台書寫解題記 錄,常常在教師佈完題後,他們會在腦中判斷是否會回答,然後舉手等待 老師指名回答,即使重覆的說相同的答案,他們也樂此不疲。

二、大多數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數學溝通能力也不差。

三、大多數學生無法完整的使用數學語言表達,通常是邊想邊說。

二年級學生本來就不容易說好一句完整的話,尤其句子越長越不容易 說清楚,他們習慣單句,不習慣複句的表達,何況還要使用數學語言來溝 通,因此這跟問題類型有關,如果是要學生算出答案的,他們能很快的說 出答案;但是如果老師問的是:「你是怎麼算的?」這類問題,學生回答的 能力就比較弱,而且要表達那個怎麼算的過程,句子冗長需要慢慢的想,

因此都是呈現不完整的答案。

四、國小二年級學生有質疑別人的能力,但是沒有提問的能力。

在數學溝通活動進行中,大家會看到別人的解題記錄,當他看不懂時,

會提出質疑。質疑是針對看不懂別人的意思來問問題,提問是針對自己在 數學學習不懂的部分來問問題,二年級學生沒有提問能力,即使會問問題,

但卻與數學無關。

五、一開始,數學語言的使用仍需透過互相模仿。

現在的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機會多,語料豐富,但是有關數學語言的 使用,仍是欠缺,因此需透過互相模仿學習,才有進步的空間。況且日常 生活中我們比較常計算數學,而不常使用數學語言。因此多提供學生說數 學的機會,他們才有能力正確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畢竟語言需要練習的 機會。

六、學生傾聽能力普遍較差,而且容易聽過就忘了。

學生上課時不容易專注,相對的,也不太注意聽別人說什麼,即使老 師常提醒:「注意聽。」他們也不容易達到這個部份,而且事後詢問學生,

他們很容易聽過就忘了,除非有刻意的記住。

七、對於自己無法溝通的數學問題學生習慣保持沉默,不會亂答,他們 通常會表達自己有把握的部分。

在全班討論數學的課堂中,表達清楚,說得明白,並且得到大家的認 同,學生自認為是一種好表現的方式,如果答錯了,可能會被同學取笑,

因此學生對於自己無法理解或表達的數學問題,學生會保持沉默,而不會 使用猜猜看或亂答的方式。

貳、教師的班級經營方式及教學策略

一、教師應多以口頭佈題,來訓練學生的聽力。

學生的傾聽能力較差,教師宜多以口頭佈題的方式來呈現,用來訓練

學生能專心聽的能力,但是也為了怕學生容易聽過就忘了,可以配合「題 目卡」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檢查他是否聽的正確。

二、建立舉手發言及注意聽的班級文化是必要的。

在一個全班討論的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別人在發表,我們注意聽是 一種禮貌,也是聽懂別人表達他的想法的好方式,為了有好的傾聽環境,

一次一個人發言,才不會互相干擾。因此全班建立這樣的默契,是一個班 級進行全班討論所必須具備的班級文化。

三、教學活動中應多提供學生表達數學概念的機會。

除了舉手發言的學生之外,教師也要多提供機會,讓沒有舉手的學生 也能有機會發言,因此老師的佈題,應該多請幾位學生發表意見,即使答 案重覆也無所謂,因為模仿也是練習表達的一種方式。

四、數學溝通活動中,教師應多給予口頭鼓勵,增強學生信心。

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學生需要老師給予肯定與鼓勵,

因此教師給予的口頭鼓勵落以增強學生的信心。

五、教師從旁協助再一次確認學生的意思,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的重要 觀念。

當學生的回答斷斷續續呈現或者沒有使用適當的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 的意思時,老師可從旁協助學生再一次確認他想表達的意思,即捉住重點 的呈現,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的重要觀念。

六、範良好的口語表達方式,有助於學生模仿。

學生不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數學概念時,教師可示範良 好的口語表達方式,或者藉由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讓無法表達的學生模 仿,模仿也是一種學習。

七、學生的表現可經由老師引導,逐漸說出問題重點。

當學生無法針對問題重點表達時,教師可透過暗示、提醒等方式協助 學生,引導他說出問題重點。

八、利用認知衝突,可協助學生在與人進行數學溝通的時候,修正數學 概念。

在科學上,同儕之間的討論及社會認知衝突是進步的必要條件,因此 在數學溝通活動中利用認知衝突,可幫助學生修正數學概念。

參、教師進行數學溝通活動所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

在本研究中,經過實際的教學之後,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與解決方式整理如下:

一、學生表現方面,會出現六種可能的狀況。

(一)音量小,聽不清楚,無法讓聽清楚表達的內容。此時教學者可以 準備無線麥克風,提高發表者的音量。

(二)聽力差。教學者可藉由指名回答的方式,提星學生注意聽;並於 平時多用口頭佈題的方式,訓練學生聽力。

(三)上課不專心。教學者可使用教具,吸引學生上課專心。

(四)面對老師的問題沉默不回答。教學者可以在旁陪著學生說,讓學 生能有成功表達的機會,增加他的信心。

(五)喜歡爭論與數學學習無關的問題。此時教學者可視問題重點是否 跟數學有關,而採取忽略或淡化方式處理之。

(六)講話慢,上台書寫慢。此時教學者可採用約定時間的方式,提醒 學生加快速度。

二、教師教學方面,會出現以下三點:

(一)題目類型是否適合學生程度。此時教學者可利用舉例或具體問題 來協助學生理解與作答。

(二)活動安排不緊湊,學生容易因無聊而開始聊天。此時教學者可以

幫學生準備活動記錄單,寫下他們的想法。

(三)教學時間掌握不容易。教學者可以事先寫好這一單元的內容重點 及問題在紙卡上,隨著教學流程一一張貼。

三、其他方面有兩點:

(一)如果有數學課程的進度壓力,恐怕無法進行數學溝通活動,因為 沒有足夠時間讓學生慢慢說。此時,教學者可以減少發表的人數。

(二)學校是個開放空間,吵雜音太多,發表方面比較不受影響,但不 利於傾聽。此時,教學者可讓發表的學生使用無線麥克風,加大音量,讓 全班都能聽得清楚。

肆、教學者的省思與成長

一、台上教師是一個忙碌的表演者,除了要進行教學還要監督學生的學 習狀況,因此,在一堂數學課中,須同時扮演許多種角色。

二、教師的忙碌情況,會直接影響他的言行舉止,例如:為了控制時間,

無形中會出現以下現象:

(一)講語速度太快

(二)沒耐心等待,會中進打斷學生的回答。

(三)急躁的心,會讓語氣變得咄咄逼人,感覺像在質問學生。

(四)無法馬上察覺學生的錯誤。

三、藉由教學研究,可以了解全班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所表現出的個 性。可以針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部分,給予指導。

第二節 建議

一、對數學課程的建議:

(一)教材中,有關老師提問的用語仍需具體一些。

數學課本中的問句仍嫌抽象,對於二年級學生可能不適合。希望能改

採具體一點的提問用語,最好能跟教具的操作結合,引發學生使用數學語 言來進行溝通。

二、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學生數學溝通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但是要提供一個安全發言的機 會,而且有足夠的時間。

如果希望學生使用數學語言跟人溝通,就必須提供機會並給予指導,

畢竟數學語言的學習也像一般語言的學習一樣,需要正確的模仿語句。

(二)數學溝通活動,宜先以師生對答開始,再進行學生之間的對答。

學生在使用數學語言與人溝通的階段,需要正確的傳達自己的數學概 念,但是學生不見得能正確的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仍須透過教師的協助 與指正,因此建議數學溝通活動,宜先以師生對答開始,再進行學生之間 的對答。

(三)教師也要提升自己數學口語溝通的部分。

經過教學研究,教學者才發現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扮演多樣角色的 情況下,口語化的表達常會讓教師說出來的話成為不完整的句子。因此教 師也要學習使用完整的數學語句跟學生溝通。

三、對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一)探究不同班級或年段的學生數學溝通能力呈現的部分。

由於本研究只以二年級的一個班級進行研究,希望未來的研究可以繼 續探究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的教室中進行數學溝通活動的情形。

(二)設計適合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口語溝通的問語。

平時學生與人進行數學溝通的活動不多,教師提問的用語仍嫌貧乏,

所以未來的研究可以從設計適合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口語溝通的問話方 面著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