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延伸學習 3. 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

4.2 學習進程

本章就第三章所介紹的課程架構,闡述有關原則,以協助學校與教師因應學 生需要、興趣和能力,以及學校實際情況,發展靈活而均衡的校本課程。本 部分應與《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2007)

一併閱讀,以便了解以下有關高中課程規畫的建議。

促進學生延伸實踐其所學。對於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課程(智障學生)的課堂未必能足夠讓他們掌握社會關懷的知識和提升自我 健康管理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可透過其他學習經歷,如在學校生活流程中 滲入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從而鞏固和強化學生健康管理和社會關懷的能 力。教師亦可透過跨學科的課程設計,配合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鞏固所學,

掌握及運用健康管理和社會關懷的知識和技能。

下表列出建議的整體課時分配如下:

在教學次序的設計上,要留意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聯。課題一至三是探究主 要的學習元素及基本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本科的整體概念,課題一 及課題二授課次序並不重要,唯課題三的學習是建基於課題一及課題二的基 礎上。課題四及課題五旨在從實踐性課題穩固基礎和建立相關的技能,而課 題五的相關技能是建基於課題四的學習上,至於選修部分,旨在深化學生的 學習。在不偏離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聯原則下,教師可因應學校的情況、學 生的需要、興趣及能力,自行編排和設計教學計畫。

4.2.1 學與教序列例子(一)

圖 4.1展示出必修部分課程的其中一個可行的課題學與教序列。次序安排是 先從個人層面開始,學習健康與社會關懷的相關元素,然後延伸至社區、社 會、國家及全球等較複雜的層面,期望學生循序漸進地從不同層面探討有關 健康與社會關懷的議題,以及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學生可由「理解」至

「實踐」,去學習本課程。學生如對「個人健康與社會關懷」、「社群、社 會及全球性之相關需求及其回應」等課題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可作為日後 學習實踐性課題「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社會關懷」及「身體力行-健康 推廣、保健與社會關懷」的穩固基礎。

學習範疇 必修部分 選修部分

健康護理範疇 全部五個主題,分二十個單元 佔總課時 70–90%

選修一個或兩個單元 佔總課時 10–30%

社會關懷範疇

本科佔三年高中課程的總課時(百分比):約 10%

圖 4.1 學與教序列例子(一)

中四

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

選修部分

( 選擇其中一個或兩個單元 )

中五 中六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 個人發展、社會關懷

及健康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社會關懷

單元一

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服務的延伸學習 課題五

身體力行 - 健康推廣、保健與社會 關懷 

單元二

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延伸學習  單元三

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情境 ( 當代健康與社會

危機議題 )

課題三

回應健康 ( 護理、推 廣及保健 ) 與社會關

懷範疇的議題

探究主要的學習元 素 及 基 本 組 成 部 分,以助學生理解 本科的整體概念

從實踐性課題

穩固基礎 深化所學

4.2.2 學與教序列例子(二)

一般來說,學校編排教學次序,會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按學生的能力而發 展。但由於大部分特殊學校學生人數較少,每級學生人數不平均,每年未必能 組合足夠一班學生開辦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作選修科。因此,學校也可以選 擇以三年為一個循環編訂學習主題,把實踐性課題之單元分拆或把選修單元深 化的學習範疇貫通全年施教。此課程規畫模式適合每級學生人數較少的特殊學 校,他們需要運用跨級分組的方式編配學生修讀的單元,才能組合足夠學生來 開辦此課程。圖 4.2及圖4.3是其中一個以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學習元素分開於 不同學年學習的例子(以六個學年及六組學生呈現學與教序列)。

學年 學生

組別

整體概念

課題 實踐性課題(單元分拆) 深化學習

第一學年 A 課題一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

• 健康及安全社區概念與實踐

• 健康推廣參與者的角色

• 健康推廣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第二學年 A及B 課題二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I)

• 關懷社群的概念與實踐

• 社會關懷參與者的角色

• 社會關懷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第三學年 A 課題三 課題五 選修部分單元

B及C 課題一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

• 健康及安全社區概念與實踐

• 健康推廣參與者的角色

• 健康推廣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第四學年 B 課題三 課題五 選修部分單元

C及D 課題二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I)

• 關懷社群的概念與實踐

• 社會關懷參與者的角色

• 社會關懷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第五學年 C 課題三 課題五 選修部分單元

D及E 課題一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

• 健康及安全社區概念與實踐

• 健康推廣參與者的角色

• 健康推廣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第六學年 D 課題三 課題五 選修部分單元

E及F 課題二

課題四轄下單元分拆(II)

• 關懷社群的概念與實踐

• 社會關懷參與者的角色

• 社會關懷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選修部分單元

圖 4.3 學與教序列例子(二)

* 單元內容包括(健康及安全社區概念與實踐、健康推廣參與者角色、健康推廣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 單元內容包括(關懷社群的概念與實踐、社會關懷參與者的角色、社會關懷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學年 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第四學年第五學年第六學年 A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 社會關懷及健康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

課題三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 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 康與社會關懷(I)*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I)**

課題五 身體力行 -健康推廣、保 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單元 B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 社會關懷及健康

課題三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 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I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

課題五 身體力行 -健康推廣、保 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單元 C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 社會關懷及健康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

課題三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 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I

課題五 身體力行 -健康推廣、保 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單元 D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 社會關懷及健康

課題三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 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I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

課題五 體力行 -健康推廣、保 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單元 E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 發展、社會關懷及健康

課題二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 康與社會關懷(I)

課題四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 社會關懷(II 選修部分單元

4.2.3 學與教序列例子(三)

除了上述以三年為一個循環編訂學習主題,學校也可以從必修部分的各課題 中找出相關單元與學習重點的關聯,並按關聯編訂學習腦圖 4.4,以主題式引 導學生學習。以課題一的單元一「健康生活的模式」為例,教師可從課程文 件中選取與「健康生活模式」的學習重點,如 1.1.1「健康生活模式的不同 元素」、 1.1.2「健康生活模式的重要性」、1.3.1「健康的概念」、1.3.2

「影響健康的因素」、 3.1.1「實踐個人健康習慣」、3.1.2「推廣健康生 活」、 3.1.3及4.4.1「認識及掌握預防疾病的方法」等學習重點,重組學習 腦圖,設計和編訂教學計畫。

上述所舉的學與教序列例子並不一定適合於所有學校。學校於組織課程時可 因應智障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興趣、已有知識,以及學校的情況,靈活地自 行訂立合適次序,以促進學生學習。

4.2.4 學與教序列例子(四)

學校也可以從必修部分中抽出主題(如:課題二.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 懷情境(當代健康與社會危機議題))或自訂主題,以議題形式作引入,並在各 課題中找出相關單元與學習重點串連一起教授。由於以議題作主導,學生有 機會於不同的議題中學習相同的學習重點,藉此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 在不同的情況,有助他們日後作學習轉移。

圖 4.4 學與教序列例子(三):以健康生活模式為例子

健康生活模式

5.1.1, 5.2.1, 5.3.1, 5.4.1

實踐健康體魄、精神健康、衞生及 安全社區、建立和諧鄰里關係

3.1.3 & 4.4.1 認識及掌握疾病 預防方法

3.1.2 推廣

1.3.2 個人因素 1.3.4 環境因素

1.3.1 概念

1.1.2 重要性 1.1.1 元素

3.1.1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