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為智障學生而設的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

(中四至中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特殊教育需要組

二零一四年

                            

 

 

 

(2)
(3)

目錄

頁數

引言

i

第一章 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提要

1

1.1 目標 2

1.2 課程架構 2

1.3 個別學習計畫 5

1.4 學生學習概覽 5

1.5 學習時間分配 5

第二章 概論

7

2.1 背景 8

2.2 課程理念 8

2.3 課程宗旨 10

2.4 與基礎教育及高中後生活的銜接 10

2.5 跨課程的聯繫 11

第三章 課程架構

13

3.1 設計原則 14

3.2 學習目標 16

3.3 廣泛學習成果 17

3.4 課程結構及組織 17

3.5 必修部分的學習重點及預期學習成果 23

3.6 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91

第四章 課程規畫

95

4.1 主導原則 96

4.2 學習進程 96

4.3 課程規畫策略 102

4.4 課程統籌 103

(4)

第五章 學與教及評估

105

5.1 知識與學習 106

5.2 主導原則 108

5.3 取向與策略 110

5.4 評估 112

附錄

115

參考文獻

120

參考期刊

121

(5)

引 言

教育統籌局於 2005年發表報告書

1

,公布三年高中學制將於 2009年9月在 中四級實施,並提出以一個富彈性、連貫及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配合,以便照 顧學生的不同興趣、需要和能力;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將會在同一課程 架構下學習。 2006年教育統籌局發表另一文件

2

,訂定為所有智障學生(包括 在視障、聽障及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就讀的智障學生),提供三年初中及三年 高中教育;為智障學生而設的課程將按他們特有的需要作出調適。

在 2007年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發布其聯合編訂 的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教育局為智障學生而設 的高中課程(下稱「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會按學生的特性、能力、興趣 和實際需要在內容、學習進度及預期學習成果方面作出調適,並制訂有關科 目的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供學校參考。各補充指引的編訂是建基於高中教育 目標、高中課程架構、學習成果架構,以及自 2000年課程改革以來,所出版 的課程文件,包括《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02)和《高中課程指引》(2009)。

參閱有關的文件有助了解高中與基礎教育的銜接,以及掌握有效的學習、教 學與評估策略。

本補充指引闡明發展指引的目的、課程的理念和宗旨,並論述課程架 構、課程規畫、學與教及評估。課程、教學與評估必須互相配合,這是基礎 及高中課程的一項重要概念。學習與施教策略是課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能促 進學會學習及全人發展;評估亦不僅是判斷學生表現的工具,而且能發揮改 善學習與教學的效用。教師宜閱覽整本補充指引,以便了解上述三個重要元 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教育局建議收錄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採用本補充指引。課程發展議會亦 會就實施情況,對有關的內容作出定期檢視。若對本補充指引有任何意見和 建議,請致函: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號胡忠大廈13樓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收 傳真: 2573 5299

電郵: ccdosen@edb.gov.hk

1《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 (2005年5月)

2《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 (2006年8月)

(6)
(7)

第一章

高中課程 (智障學生) 提要

(8)

1.1 目標

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目標在於幫助學生超越他們已達致的基礎教 育水平。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七個學習宗旨、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及 預期學習成果將會按學生的特性和實際需要而有所調適。高中課程會靈活配 合學生的需要和認知發展,在初中教育的基礎上繼續提升語文及運算能力,

鞏固、深化學習,拓寬視野,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揮潛能,加 強獨立學習和生活能力,使他們成為適應良好的獨立個體及對社會有貢獻的 一分子。

1.2 課程架構

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由核心、選修及其他學習 經歷三個部分組成。智障學生在高中可修讀三個經調適的核心科目,即中國 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獨立生活,並可按本身興趣,選修二至三個科目

(包括應用學習課程),更可透過平常課時內外的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 及公民教育、藝術發展、體育發展、社會服務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達致均 衡和全面的發展。

下圖展示建基在基礎教育上的高中課程(智障學生)架構:

(9)

1.2.1 核心科目

 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以中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獨立生活 組成學習的核心,以切合智障學生日後工作及生活的實際需要。

 教育局並會訂定配合核心科目課程的學習進程架構,以加深教師對學生學 習進程的了解,並可作為智障學生預期學習表現的指標。有了清晰的學習 成果,智障學生便可獲得改善學習的具體方向,而他們的成就亦得以認 可。

1.2.2 選修科目

 為智障學生提供選修科目,是為了更全面照顧學生在興趣、需要和能力上 的差異,讓他們在感興趣及能力所及的範疇,繼續有系統的學習,深化及 拓寬相關的知識基礎。

 學生可從學校開辦的選修科目中選讀兩至三個科目。學校可參考2007年課 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課程及評估指引,選擇開辦的 選修科目。教育局亦會視乎資源及學校的需要,制訂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 選修科目課程。

 學校開辦選修科目時,需關注如何平衡整個高中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以使 學習內容、重點和成果都能寬廣而多元化,並能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 要。

1.2.3 其他學習經歷

 高中課程要求學生有「其他學習經歷」,讓他們擁有一個「與一般學科不 同」的學習空間,藉此得到均衡和全面的發展。學校可在平常課時的內 外,為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藝術發展、體育 發展、社會服務、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以擴闊他們的視野。

 「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學習經歷。藉「提高認知」、「孕

育情感」和「付諸實踐」三個發展方向,培育學生的品德和公民意識,讓

他們在不同成長階段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

時,懂得如何作出分析和判斷,並持守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10)

 「社會服務」是指個人或群體義務服侍其他人的行動,透過積極的參與,

讓學生獲得學習和發展的機會。良好的社會服務體驗能幫助學生面向社 群,肯定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和價值,使他們在日後能成為積極和負責任 的公民。

 「藝術發展」是透過欣賞、創作、表演及反思活動,讓學生更輕鬆地去學 習藝術。學生在高中三年內均享有「藝術發展」的時間,是「其他學習經 歷」的重要組成部分。

 「體育發展」亦稱為「一般體育課程」。它涵蓋體育技能、健康及體適 能、運動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安全知識及實踐、活動知識、審美能力等 六個學習範疇,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不同身體活動所需的技能,了解有關 的活動知識及安全措施,以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是讓學生對現今的工作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它包含 了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學生可透過和這些與工作有關的事 物接觸以擴闊經歷,增加對就業能力和工作道德操守的理解,以及反思他 們的事業發展。

 學校除了把「其他學習經歷」分配在固定的課節內,亦可因應需要,在不 同的學校時間(如校曆表、課餘、周末)作出適當安排,為學生在整個三 年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習經歷」,設計一個全面而富有彈性的規畫。以下 是三年的課時分配建議:

「其他學習經歷」 各範圍最少的課時百分比 德育及公民教育

5%

社會服務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藝術發展 5%

體育發展 5%

(11)

課程組合 整體課時分配 (百分比)

高中課程 高中課程(智障學生)

核心科目 45-55% 35-50%

選修科目 20-30% 20-30%

其他學習經歷 15-35% 20-45%

1.3 個別學習計畫

學校可透過個別學習計畫,為學生日後的獨立生活,以及在技能訓練中心、

綜合職業訓練中心等離校學習機會,或其他形式的訓練與就業作好準備。個 別學習計畫旨在照顧學生獨特及個人的教育需要,從而配合個人需要的優次 及處理基本技能及行為問題,而不是策略性的整校目標。每個個別學習計畫 都應按個別學生的獨特需要而訂定,它應涵蓋特定的、可量度的和可達致的 目標,並包括成就指標、策略、參與人士名單及檢討日期。

1.4 學生學習概覽

學校應積極考慮為每位學生建立一份「學生學習概覽」,以便更全面記錄他 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經歷及反映他們的能力和專長。在可行的情況下,學校 更可鼓勵學生透過此概覽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生學習概覽」的設計和 推行會以校本為依據,內容可包含學科學習表現、其他學習經歷、曾獲得的 獎項、曾參與的重要活動、學生自述及學習反思等扼要資料。

1.5 學習時間分配

因應智障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高中課程(智障學生)建議的整體課時分配

(百分比)亦相應地作出調適:核心科目為 35-50%;選修科目為20-30%;

「其他學習經歷」為 20-45%。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的學習時間分配,能提 供足夠的彈性和空間,讓學校發展靈活、均衡及切合學生需要的課程。

下表列出一般學校高中課程及為智障學生而調適的高中課程整體課時分配

的建議:

(12)

以上的建議,屬於「課堂時間」內各學習內容的課時分配。特殊教育的宗 旨是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發展潛能,使他們 成為社會上一個獨立而有適應能力的人。為要協助學生融入社會,智障兒 童學校多採用生活流程來訓練學生的獨立生活技能。在推行新高中課程 時,學校應把生活流程訓練獨立於「課堂時間」,並安排在學生的「學習 時間」內進行。與此同時,治療服務、個別輔導及小組輔導等也屬「學習 時間」內的活動,學校宜就此作出適當的安排。

為確保高中課程(智障學生)的學習內容廣泛而均衡,且能為學生提供發 展生活技能的機會,其「課堂時間」的課時建議為每周不少於 18小時。

整體而言,學校應盡量利用課程架構所提供的彈性,建構一個有意義及

富挑戰性的校本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全人發展。課程必須為學生訂定一個

適當的起步點,以便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及態度上繼續

發展。因此,每所學校都應該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用以發展校本課程架

構,訂定配合學生特性的預期學習成果,以及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度。

(13)

第二章

概論

(14)

本章旨在說明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智障學生)作為智障學生三年制高中課 程選修科目的背景理念和宗旨,並闡述本科與基礎教育課程及高中後生活的銜 接。

2.1 背景

在香港的學校課程中,科技教育著重如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以及如何將此 解難過程更新及轉移,以解決日新月異的問題,因此,科技教育對每個香港 學生來說都是需要的。

透過修讀科技教育學習領域下的相關科目,可以幫助學生作充分的裝備,靈 活並有效地善用科技,並以正面的態度來解決在家庭、社會、世界上日常遇 到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同時,亦可以幫助學生作好更充分的準備,迎接 本地以至全球因社會、經濟、生態、科學、科技等方面的改變與發展所帶來 的不明朗情況和挑戰。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成年時,保持和推動健康生 活,以及在建立關顧及和諧社會方面有所貢獻。

建基於科技教育課程目前的優勢,並顧及社會、經濟及科技的發展,教育統 籌局於 2007年開設「高中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為科技教育學習領域下 其中一個高中選修科目。課程發展議會發展《為智障學生而設的健康管理與 社會關懷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中四至中六)》的目的,是在同一課程架構 下,因應智障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調適,本補充指引提出在特殊學校中落 實《高中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的原則、策略和建議。

我們期望通過本補充指引,幫助特殊學校實施為智障學生而設的健康管理與 社會關懷課程(下稱「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此補充 指引所展現的課程架構是具靈活性的,學校可配合學生特性釐訂預期學習成 果及按學生的情況修訂學習計畫,使學生都能發展相關的健康生活及社會關 懷技能。

2.2 課程理念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是香港高中課程的新科目。它提供一個學習情境,讓

學生明白健康的概念與有關的健康措施,負起良好公民的責任,建立一個互

(15)

讓我們有效地應付社會的轉變。本科著重培養學生應有的知識與覺知,去面 對不只影響個人生活,且涉及整個社會及世界的健康與社會問題,例如:

• 人口老化

• 傳染病的散播

• 日漸惡化的環境

• 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變質引致生活方式的改變

• 傳統關懷扶持形式與親密關係的改變,包括家族成員關係崩潰和核心家庭 成員的疏離

• 社會人口流動、移民潮引致人們缺乏歸屬感,以及人際關係與網絡不穩,

欠缺持久性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對學生非常重要。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有必要及早 培養知識和加強對相關議題的觸覺,以在現今社會中保持個人的健康。本課 程涉及多個層面的健康知識和共通能力,盼望建立學生較佳的體魄和健康狀 態,在成年時有效地工作,減少可避免的傷害或疾病,降低醫療服務的使用 率,間接加強競爭力,為本地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無可置疑的是社會的勞 動人口若懂得怎樣獲得及維持健康,社會生產力自然會因此而提升。

與世界其他城市一樣,香港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全球化的洪流中,當中出現不 同的社會衝突與健康問題。要回應這些問題,學生需要認識本地的支援系 統,以及健康與社會關懷的政策,以確保社區資源能夠有效運用,並公平地 投放給有需要的人士。學生從本科所學到的健康知識和有關能力,發揮促進 香港經濟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在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的課程理念下,調適後的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

(智障學生)能充實學生的健康知識,發展健康生活技能,以提升個人、家 庭及社會生活適應能力,不但成年後在社區生活能盡可能地獨立自主,終身 學習與其他社區成員相依存,健康地生活,並且也充分發展潛能,為社會作 出貢獻。

從生涯規畫與生涯選擇的觀點而言,學生要獲得一個適才適性的工作,並維

持其穩定性,必先講求工作需求條件與自身健康質素的配合,本科裝備學生

去突破智障限制而能適應社會,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技能,以便應付

生涯中不斷湧現的健康與社會議題。

(16)

2.3 課程宗旨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旨在讓學生:

• 認識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個人身處的社會情境下,在生理、社會、心 理、生態及文化層面上所涉及的健康與社會關懷問題,並可採取相應的行 動;

• 認識本地、國家和全球,以及在家庭、工作場所以至個人生活的不同處境 中,各種危害健康的因素、情況和處境,並可以採取相應的行動;

• 認識創造和維持健康社區的不同方法,並能參與其中,作出健康社區持續 發展的貢獻;

• 加強對健康、社會和社區關懷的觸覺,並參與有關機構和組織所舉辦的相 關支援活動和服務;

• 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模式,以具備基本能力,擔當無論作為公民、家庭成 員或僱員,在家庭、社區、工作場所,以及社會中應擔當的角色,並能與 人建立和諧關係,融入社群;

• 掌握促進社區健康的知識和共通能力,以提升個人及社群的健康。

2.4 與基礎教育及高中後生活的銜接

2.4.1 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是建基於學生從基礎教育課程的不同 學科中學到的概念和知識,例如:常識科、家政科/科技與生活科、體育 科、自理科等。此外,一些聯課活動,例如:社會服務小組、公益少年團、

制服團隊等,亦提供額外機會,讓學生得到一些關於健康與社會關懷的學習 經驗。

2.4.2 與高中後生活的銜接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在五個主要學 習課題(詳情請參閱第 3.4節)內,以核心生活適應能力為主軸的學習經歷,

去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及認識社會關懷資源。本課程不單著重提供廣闊的基礎

知識,更着墨於預備學生在生活上維護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健康。本科幫助

不同能力及需要的學生銜接不同課程和就業出路,開啟學生獨立及健康生活

之門,預備他們於日後無論在職場、院舍或進修,都能掌握當中與健康及社

群相關的要求。

(17)

基礎教育 (小一至中三)

常識科

課題如:食物與營養、家庭生活、生理發展、

環境保護、和諧生活、融入社群

家政科 / 科技與生活科

課題如:食物的選擇、精明消費者

體育科

課題如:健康及體適能、安全知識

自理科

課題如:個人整潔及衛生、家居生活及技能等

高中 (中四至中六)

健康管理與 社會關懷課程

(智障學生)

生活 進修 就業 高中後生活銜接

在不同形式及內容多元化的職業訓練課程中,智障學生除了要掌握不同職業 的技能外,更需要在個人及公共衞生、職業及環境安全、環保及資源善用、

社群相交和共融等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的責任上顯出能力,這樣就能促使社 會及智障者達到雙贏境界。除了培育健康生活技能外,本課程不單讓學生認 識與他們相關的醫療服務及社會關懷資源,更強化他們接觸這些醫療服務及 社會關懷的生活體驗,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適應潛能和發展空間,於成年後有 效使用這些社會資源。

圖 2.1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與基礎教育課程及 高中後生活的銜接

2.5 跨課程的連繫

修讀高中課程的學生,可透過研習課程的主題,把不同科目的知識和概念聯

繫,並在教師的指導下使之融會貫通,從多角度了解本地或全球關注的事

項,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學生從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

生)和其他學習領域中學得的知識及技巧,可以相輔相成,得以鞏固、延伸

或應用,使他們對周遭世界有更全面及透徹的理解。

(18)
(19)

第三章

課程架構

(20)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智障學生)課程架構設定學生在高中階段須掌握的 重要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本章旨在介紹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智 障學生)課程的設計原則、學習目標、預期學習成果和課程結構及組織,讓 教師在組織校本課程及教學活動時作為參考,以便進一步按學生的能力及興 趣調適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在規畫校本課程和設計適切的學、教、評活動 時,須以課程架構作依據。

3.1 課程設計原則

本課程的設計建基於以下原則:

• 配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及能力

本指引第 2.4.1節中所列舉與本科相關的基礎教育科目,為學生提供基本學 習,奠定基礎。而本課程建基於智障學生在基礎教育掌握的知識、技能、

價值觀和態度,並按學生能力調適課程內容。

•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採用《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的必修部 分,作為本課程的核心,並按不同學生的能力而調適課程深度,致力求取 基要學習,以照顧學生的需要、興趣及能力。在幫助學生擴闊學習領域,

協助他們全人發展的同時,也配合選修本科特定主題,深化學生的知識、

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 求取知識學習和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

強調認知層面、知識與應用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最終將所學會的應 用、整合和連結於生活。

•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

本科透過必修部分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並著意照顧學生的不同 興趣、能力和需要,在選修部分讓學生修讀關於健康與社會關懷的某些專 題單元,並透過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擴闊知識和深化技能。

• 進行探究式學習

本科著重探索,並配合探究社會議題的學習模式,去幫助學生建立具體的知

(21)

• 學習進程

學生可以於修讀必修部分時發掘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作為他們於修讀選修 部分的基礎。

• 更順暢地銜接不同的進修途徑和就業出路

本課程裝備學生基本健康及社會關懷的知識、能力和態度,以銜接不同進 修途徑及職業培訓,或讓學生投身於社會工作,如工場、社企、餐飲、酒 店服務、院舍服務等,使他們更具自信,生活更獨立,更具滿足感,並裝 備學生透過投身不同行業去作出關懷和維護他人及社群健康的貢獻。詳情 請參閱第 2.4.2節。

• 加強連貫性

本課程包括跨課程元素,加強各課程之間橫向及縱向的連貫性。

本課程的設計,著重培養學生從個人、家庭、朋輩、社區、機構組織、社 會、國家以至全球的不同層面,多方面認識健康與疾病、良好或欠佳的健康 狀況、個人與社群的關懷等現象,以及認識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

圖 3.1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的不同層面

全 國 社 社

家庭

全球及本地社會有甚麼健康和 社會關懷議題?

如何共建健康及關愛社會?

怎樣才是健康的社區?

怎樣才是健康?

群體 機構

(22)

3.2 學習目標

通過研習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學生應能:

3.2.1 知識與理解

• 認識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過程,理解構成個人健康的不同層面;

• 認識個人的行為和實踐、個人健康和幸福、社區的福祉與社會的進程和結 構之間的連繫;

• 理解和確認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影響,以及發展推廣環境健康 與個人安全的方法;

• 認識健康與社會關懷團體組織和機構的架構,服務對象和使用途徑。

3.2.2 能力

• 培養和應用技能,以確立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預防疾病;

• 在人生不同階段,工作與消閒活動中,選擇消費品和服務時,作合適健康 的選擇;

• 培養批判性分析能力,使用個人健康指標和關於實際健康的資訊,保持及 改善健康狀態與生活質素;

• 參與協助不同群體,在不同場合和環境所籌辦健康推廣和社會關懷的活 動;

• 在為他人提供協助或接受別人協助時,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

• 培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認識與健康及護理有關的資訊,以便在日常生 活中能作合適的健康選擇。

3.2.3 價值觀和態度

• 為個人健康及社會福祉,學習承擔與實踐個人的和社會的終身責任;

• 培養對家庭、學校、朋輩及社區健康和社會福祉的關心和責任感;

• 學習尊重別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異同,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種族、

傷殘或健全、社會經濟背景等;

• 培養對時下健康及社會議題的關心及興趣,認識有關問題與價值觀和信念

的關連。

(23)

3.3 學習成果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下:

• 能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去理解本地及全球關於健康與社會關懷的議題,

作出合乎道德的回應,參與推廣健康與關懷社區的活動,為人類福祉作出 貢獻;

• 通過應用本科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認識負責任的公民所需履行的義務,並 由個人、家庭及社區層面付諸實行;

• 欣賞與別人協作的重要性,以及用正面的態度去克服逆境和應付不明朗情 況;

• 培養學生成為更富責任感的公民,並幫助他們發展潛能,加強獨立學習和 生活能力。

3.4 課程結構及組織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智障學生)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組成。必修部分 包括五個主要課題,而選修部分則包括三個學習單元供學生選擇。各課題如 下:

必修部分

•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社會關懷及健康

•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懷情境

•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社會關懷

• 身體力行-健康推廣、保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

• 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服務的延伸學習

• 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延伸學習

• 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參與個人、小組及社區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

培養應用有關的健康及社會關注能力,從而對健康與社會關懷概念,建立更

全面的認識。學生可從必修部分的學習中鞏固基本知識,繼而學習選修部分。

(24)

必修部分 1.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社會關懷及健康

1.1 健康生活的模式及其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重要性 1.2 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和發展

1.3 影響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因素

2.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懷情境(當代健康與社會危機議題)

2.1 人口老化 2.2 家庭問題 2.3 貧窮 2.4 成癮 2.5 自然災害

3.4.1 必修部分及選修部分的組織

本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能力和興趣。修 讀本科的學生需要研習必修部分,以及從選修部分的三個單元中選修其中一 個或兩個單元作延伸學習。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組合為修讀本科的學生提 供一個均衡及連貫的學習模式,幫助他們達至本章早前提及的學習目標(學與 教序列例子可參閱第四章第 4.2節)。

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讓學生對個人、家庭、社區、社會及國家層面的健康、健康護理及 保健、健康推廣與疾病預防、社會關懷、社會福利與社區服務有全面的認 識,瞭解他們之間的各種關係,從而奠下基礎,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 和就業需要,探索個別範疇的延伸學習,例如:健康推廣與現代生活方式、

營造守望相助和互相關懷的環境、健康及社會關懷義工和服務等。

選修部分

選修部分着重讓學生在行動、體驗和實際情境中,進一步應用所學習的知 識。每個選修單元都能讓學生透過實習經歷和應用在必修部分所掌握的知識 和概念,在關於健康護理與推廣、以及健康倡導、社會關懷與相關服務、健 康管理及社會關懷等議題的範疇,作延伸學習。

有關建議必修部分的各課題,以及選修部分的學習主題例子表列如下:

(25)

3.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健)與社會關懷範疇的需要 3.1 個人健康生活、疾病預防的概念與實踐

3.2 健康及社會關懷服務的人員 3.3 健康及社會關懷政策和機構 4.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社會關懷

4.1 健康及安全社區的概念與實踐 4.2 社會關懷的概念與實踐

4.3 健康推廣與社會關懷參與者的角色

4.4 健康推廣與社會關懷參與者所需的質素和技巧 5. 身體力行 - 健康推廣、保健與社會關懷

5.1 推廣健康體魄 5.2 推廣精神健康

5.3 推廣衞生及安全社區 5.4 推廣社群健康

選修部分

本部分提供機會,讓學生透過校內或社區的健康或社會關懷活動,與別人 合作,進行體驗學習。學生可從建議的三個單元中選修其中一個或兩個單 元作延伸學習。

1. 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服務的延伸學習

高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從健康資訊網頁獲取最新的健康知識,推動健康行為的實 踐。

• 學習問題例子:

• 那類型的網頁能提供合適的健康資訊?

• 瀏覽健康資訊網頁時,應該注意甚麼?

• 對健康資訊網頁所提供的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行動,我可以

有甚麼回應?

(26)

中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從學校生活情境中強化衞生習慣,推動衞生行為。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在小息時擔任衞生大使,協助老師提醒同學把廢物丟入垃圾 桶。

• 擔任衞生大使,協助老師在午膳前提醒同學正確地洗手。

初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從學校生活情境中強化衞生習慣,推動衞生行為。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擔任衞生大使,提示同學在進食前清潔雙手。

• 擔任衞生大使,鼓勵同學在有需要時戴上口罩。

2. 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延伸學習

高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檢視一些香港現行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體制或方式,如私 營、政府、慈善團體,了解使用服務人士的類別及他們的負 擔能力。

• 學習問題例子(以安老服務為例):

• 目前由政府、慈善及私營所提供的安老院提供什麼服務?

• 服務使用者是甚麼類別的長者?

• 家人為長者在選擇安老院服務時,要關注甚麼事項?

• 對於長者的護理服務,我可以有甚麼貢獻?我又可以如何預 備自己去服務他們?

中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認識和比較不同類型工場所提供的訓練,作為日後接受這些 機構所提供的職訓準備。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到不同類型工場參觀/體驗,認識當中的人物,於參觀後向 同學分享所見。

• 到不同類型工場參觀/體驗,認識當中的環境,於參觀後向 同學分享所見。

• 到不同類型工場參觀/體驗,認識當中的工作類別,於參觀

後向同學分享所見。

(27)

初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參與義工活動,體驗「無懼障礙,我也做到」。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參與義工活動,例如:賣旗籌款、賣物會籌款等。

• 向別人所提供的關懷表達謝意,使關懷者同時得到滿足,例 如:表達對探訪者的回饋,多謝他們的關懷。

3. 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

高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參考必修部分的主要課題,選擇一個與時事議題相關的主 題,進行具體和深入的探討,探討層面涵蓋全球、國家、社 會、社區、朋輩、家庭及個人等。

• 學習問題例子(以當代流行的傳染病為例):

• 描述該傳染病的徵狀及傳播途徑。

• 該傳染病怎樣影響個人、家庭、社區、國家,甚至全世界?

• 國際組織對該傳染病有何對策?

• 當地政府如何回應該傳染病?推行了甚麼政策?

中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參考必修部分的主要課題,選擇一個與時事議題相關的主 題,進行具體生活情境的聯繫和回應。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以當代流行的傳染病為例,實踐衞生當局所建議的一切預防 行動及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 以回應當時發生的災難為例,參與表達關懷的行動,如製作 簡單心意咭或以零用錢作捐款。

初組能力 學生

學習主題例子:

• 參考必修部分的主要課題,選擇一個與時事議題相關的主 題,實踐健康生活或關愛行動。

• 體驗學習行動例子:

• 以當代流行的傳染病為例,實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日 日保持適量運動)及注意個人衞生(例如:洗手)。

• 從電視新聞報導中,覺察當時發生的災難,參與表達關懷的

行動,如送出心意咭。

(28)

「補充說明」:選修部分

下列「補充說明」,目的旨在幫助教師認識此課題的設計核心概念,並建議 處理此課題時可考慮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引入課題的核心概念,讓學生把所學 的與生活產生關聯。

選修部分與必修部分的學習是互相促進、互相補足。選修部分以必修部分的 學習為基礎,是必修部分的延伸和發展。選修部分任何一個單元的設計原則 是以相關必修部分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成果為依據,著重綜合性、

應用性和趣味性。在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的原則下,教師需按學生已 有的學習經歷和能力作調節,針對選修的單元訂定相關的學習和評估活動,

從不同途徑鞏固與該單元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價值觀和態度」及「生 活應用和回應」。

在活動的設計上,教師可設計豐富、多采的學習情境,以協助學生應用所 學。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可採取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而實踐或應用場景可選用學校既有的資源甚或與其他科目配合而設計,

亦可走出校園,進入相關的社群作進一步的體驗學習。例如:利用多媒體或 網頁搜集健康與社會關懷資訊、擔任校園衞生大使推廣衞生行為、擔任記者 搜集健康情報並於校園內發佈、探訪老人中心實踐關心長者、組成義工隊向 弱勢社群或災患者送出心意咭以推廣關懷、探訪健康服務或社會關懷機構以 進一步聯繫機構與大眾的關係、採訪健康服務或社會關懷專業或義務工作者 以增強對他們的認識、願意接受探訪並作回饋表達對探訪者的欣賞以促進社 群關係等。

選修部分旨在讓學生於「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服務」、「社群與社會關懷服

務」或「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任何一個範疇作綜合性應用,讓學生嘗

試從應用體驗中進一步掌握已有知識或技能,鞏固對所選的課題已持有的正

面和積極態度。另一方面,選修部分的體驗學習行動亦提供多一個學習平

台,讓學生經歷與別人合作和作出他們能力範圍所及的貢獻,從而建立自信

或找出自己在健康管理或社會關懷的事宜上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29)

以上的建議時間分配百分比只是粗略估計,供教師參考。課時調配可根據個 別學校學生的背景、知識基礎和能力作彈性調整。所列出的課題可考慮不是 只在建議的時間內獨立施教,相關的必修及選修課題也可在適當時間結合起 來,一併學習。

3.5 必修部分的學習重點及預期學習成果

必修部分的課題設有單元,這些單元內容涉及本科知識、技能及態度。每單 元下的學習重點,是讓教師了解單元的寬度及廣度。教師選取學習重點時,

必須作出專業的判斷,根據學生的能力及表現選擇適切的切入點,以達致較 高的水平及預期學習成果。

學習重點下設有預期學習成果,預期學習成果詳列每一課題的學習內容要 素,是說明在落實課程目標後,期望學生能具體展示的學習表現,並為教師 提供衡量學生在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能力表現的參考。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差 異,本課程在必修部分訂出三個層次的預期學習成果(高組、中組及初組能 力)。教師在參看預期學習成果時,可按不同學生在本科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或根據校本需要,靈活地選擇、調適或增刪。

必修部分 1.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社會關懷及健康

建議時間分配的 百分比 小計: 70–90%

2. 本地與全球的健康與社會關懷情境(當代健康與 社會危機議題)

3. 回應健康(護理、推廣及保健)與社會關懷範疇 的需要

4. 推廣及維持社區內的健康與社會關懷 5. 身體力行-健康推廣、保健與社會關懷

選修部分(選修其中一個或兩個單元)

1. 健康推廣與健康護理服務的延伸學習 建議時間分配的 百分比 小計: 10–30%

2. 社群與社會關懷服務的延伸學習 3. 健康與社會關懷時事議題

3.4.2 時間分配

建議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學習時間分配如下:

(30)

課題一 ‧人生不同階段的個人發展、社會關懷及健康 本課 題旨 在讓學 生掌 握健康 生活 及人生 不同 階段的 發展 和需要 的基 礎知識 ,並 認識影 響個 人和社 群健 康的因 素, 從而 培養對健康生活及社會關懷積極的態度。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1 健康生 活的模 式及其 對個人 和社群 健康的 重要性

1.1.1 認識健康生活模式的不 同元素(例如:均衡飲 食、適量運動、足夠睡 眠、衞生習慣、環保行 為、情緒管理、積極樂 觀、避免危險等) 1.1.2 認識健康生活模式對個 人及社群健康的重要性 (例如:健康生活模式 能預防疾病、治療疾 病、延緩老化、建立和 諧社區、維護經濟效益 等) 1.1.3 評估自我生活模式

高組能力學生: •能描述/分析不同的健康生活模式 •能描述/分析不同健康生活元素所能預防的健 康危機 •能描述/分析健康生活對身體功能、社群生 活、社區質素的重要性 •能描述/分析自己的生活模式是否健康,並為 自己訂下目標,努力建立健康生活的習慣

高組能力學生: •列舉健康生活模式事例 •影片播放:瀏覽政府新聞處 網頁,觀看宣傳短片「健康 生活由你起」 •剪報:從報章雜誌上剪下一 些有關不同健康生活模式的 新聞或文章,例如:  運動與心臟健康的關係 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健康  交通意外的趨勢和成因 中組能力學生: •在引導/提示下,能認出不同的健康生活模式 •在引導/提示下,能配對不同健康生活元素與 健康的關係(例如:正確地洗手能預防疾病; 適量運動,足夠睡眠和休息能促進身體康復; 待人有禮、不亂發脾氣能建立和諧社區) •在引導/提示下,能認出/自己的生活模式是 否健康;並在家長/教師的協助下,演示自己 實踐健康行為的能力與意願

中組能力學生: •聆聽及觀看不同的健康生活 模式故事,並在引導下進行 討論和辨別 •透過不同的模擬情境(例 如:舉行大食會、水果 日……),學生進行練習/ 辨別/實踐(例如:進食前 先洗手、選擇有益的食物、 每天做運動、早睡早起等) •透過簡報/學習軟件,當學生 選取健康/不健康的行為時, 便出現相關的後果

(31)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1)初組能力學生: 參與僅介紹健康生活模式的不同元素活動時 (例如:提供相關實物) •能主動伸手探索及作出選擇(例如:選擇健康 食物/不健康食物);或 •能注視/觸摸物件/合作參與活動(例如:垃 圾分類/參與運動) 參與健康生活模式的重要性活動時 •能以較長時間主動探索不同健康生活元素所能 預防的健康危機(例如:洗手能預防傳染疾 病);或 •能認出健康生活模式以保持個人及社群健 康(例如:減少進食零食、多吃蔬果、身體不 適時服藥/探熱/接受身體檢查);或 •能注視/合作參與活動(例如:建立和諧關 係,以合宜的行為與人相處;對非自己的意願 時,不亂發脾氣);或 •在生活的情境中,能認出自己熟悉的健康生活 模式(例如:進食前清潔雙手/每天做伸展動 作);或 •當自己的良好生活模式/習慣受到稱讚時,會 感到高興;當自己的不良生活模式/習慣受到 提示時,會知道不對或停止行動(例如:當發 脾氣而受到責備/提示時,能明白自己不對 即/就停止/作出道歉;合作進行活動而受到 讚賞時,表現高興)

初組能力學生: •展示健康/不健康行為的圖 片/實物 •影片播放:瀏覽政府新聞處 網頁,觀看宣傳短片「日 日運動半個鐘健康醒神人輕 鬆」 •提供實物(例如:口罩) •透過模擬情境(例如:佩戴 口罩、清潔雙手),讓學生 體驗健康生活模式

(32)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1.2 個人在 人生不 同階段 的需要 和發展

1.2.1 認識個人的不同成長階 段及其生理/成長特徵 和變化不同成長階段包 括:嬰幼兒期、兒童 期、青年期、成年期、 老年期 1.2.2 認識生命周期中的特別 需要及照顧(例如:嬰 幼兒期的安全與保護如 疫苗注射、兒童期的 營養、青年期的情緒健 康、成年期的都市病如 高血壓的預防、老年期 意外的預防) 1.2.3 認識不同成長階段的人 際關係發展(例如:父 母子女、兄弟姊妹、朋 友、同學、情侶、同事 等) 1.2.4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態 度及能力 1.2.5 認識生活事件和經驗的 重要例子,並學習正面 回應(例如:工作對家 庭生活的影響、長期病 患對生活的影響、親友 的分離與死亡等)

高組能力學生: •能闡釋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包括:嬰幼兒 期、兒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能辨別/描述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轉變及成長 特徵(例如:一歲左右(嬰幼兒期)會站立及 行路、小學階段(兒童期)會換恆齒等) •能闡釋各生命周期的特別需要 •能描述自己所處或將會步入的生命周期的特別 需要,並展示如何處理這些需要(例如:友 誼、進修或就業、戀愛等) •能闡釋不同成長階段的人際網絡及解釋人際關 係如何影響個人成長 •能描述維持群體良好關係的方法(例如:與不 同人相處的界線) •能描述人際關係中發生衝突的成因和後果,並 為自己定下目標,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 係(例如:改善溝通能力、學習情緒管理、以 誠有禮地待人等) •能描述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能列舉解決不同生活難題的方法,並指出在需 要時求助的重要性 •能描述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經驗中的重要事 件

高組能力學生: •剪報:從報章雜誌上剪下一 些有關不同生命周期需要的 新聞或文章,例如:有關青 少年自殺的新聞 •投票:誰人影響你最大?並 作分享 •影片播放:觀看短片教育電 視「和諧共處」,認識與人 和諧相處的方法 •從剪報/個案研習中,讓學 生明白每一件事可以有正反 兩面的看法(例如:上學- 正面:可以結識新朋友;反 面: 面對考試壓力)

(33)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2)中組能力學生: •在引導/提示下,能認出不同成長階段的相片 或圖片(例如:嬰兒、幼兒、兒童、青年、成 年、老年),並能排列不同成長階段的相 片(嬰兒→兒童/青年→老年) •能說出/指出自己正處於哪個成長階段(例 如:能從相片中認出自己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樣 貌) •在引導/提示下,能描述/區別(身高、體 重、樣貌)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身體特徵的分別 •在引導/提示下,能描述/區別各生命周期的 特別需要 •在引導/提示下,能配對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 人物的特別需要和照顧(例如:家中的祖父母 需要預防老人跌倒;自己需要學習管理情緒, 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嬰兒需要抱、餵食和照 顧等) ,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在引導/提示下,能認出自己的人際網絡(例 如:家庭的不同成員、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隔 鄰的朋友等),並認出這些關係對自己的重要 性 •在引導/提示下,能展示自己樂意珍惜不同階 段的人際關係的意願 •能展示以合適的方式與他人相處與合作 •在引導/提示下,能指出生活的難題通常有很 多解決方法;當面對生活難題,而未能自我解 決時,向他人求助是很重要的

中組能力學生: •利用學生自己的相片介紹不 同成長階段,能從相片中察 覺到自己的長大及轉變 •角色扮演:模擬不同生命周 期人物的特別需要(例如: 祖父母步履不穩,需要攙 扶) •角色扮演:透過模擬情境 (例如:故事人物的媽媽離 世)和角色扮演(例如:相 熟同學或老師轉校),學生 從離別中感受和覺察人際網 絡的重要性,學習珍惜人際 關係 •透過模擬情境,鼓勵學生互 相幫助(例如:個子較高的 同學幫忙擦黑板) •從生活實例中,讓學生體會 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決 方法(例如:拿高處物件, 可以用梯子或椅子等) •透過不同的生活情境(例 如:無法打開樽蓋),讓學 生體驗/實踐當無法解決問 題時,可向他人求助

(34)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2) •能展示以合適的方式向別人作要求和求助,以 解決簡單的生活難題(例如:在街上迷了路會 找警察) 初組能力學生: 介紹有關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成長特徵活動時 •能以較長時間觀察自己的樣貌;或 •能注視/合作地參與(例如:進行量度身高/ 量度體重);或 •能注視兒童時期的自己,並會作出簡單的回 應;或 •能短暫地注視/觸摸自己的樣貌/四肢/五官 參與生命周期的特別需要及配合照顧活動時 (例如:生活情境中) •面對不同生命週期人物,能以行動/肢體動作 回應他們的需要(例如:在公眾場合遇到老人 時,讓路予老人;不要在老人面前跑來跑去, 以防撞倒老人;明白需要在成人同意下,才可 以輕撫嬰兒);或 •能認出生命週期中部分熟悉的事例(例如:幼 兒期疫苗注射、青年期不同情緒的表達等); 或 •能注視/觸摸/聆聽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部 分周期的重點(例如:能短暫地專注聆聽嬰兒 哭喊/笑聲、嬰兒學步/幼兒期疫苗注射的針 筒、青年期表達情緒的布偶) •能建立不同成長階段的人際關係(例如:願意 服從父母師長的指導、願意與同學/朋友/兄 弟姐妹一同玩耍/分享玩具);或

初組能力學生: •展示兒童至成人的相片,引 導學生留意其中的分別,例 如身高、頭髮、面貌等 •角色扮演:模擬不同生命週 期的特別需要 •展示學生身邊常見/熟悉的 人的相片,鼓勵學生以個人 的示意方式,如目光接觸/ 點頭/微笑/揮手/與人握 手,表達喜歡見到這些人 •透過模擬情境,讓學生認識事 件,引導學生以個人示意方式 向身邊的人求助或接受別人幫 助時展現合作

(35)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2) •能展示以合適的方式向別人作要求和求助,以 解決簡單的生活難題(例如:在街上迷了路會 找警察) 初組能力學生: 介紹有關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成長特徵活動時 •能以較長時間觀察自己的樣貌;或 •能注視/合作地參與(例如:進行量度身高/ 量度體重);或 •能注視兒童時期的自己,並會作出簡單的回 應;或 •能短暫地注視/觸摸自己的樣貌/四肢/五官 參與生命周期的特別需要及配合照顧活動時 (例如:生活情境中) •面對不同生命週期人物,能以行動/肢體動作 回應他們的需要(例如:在公眾場合遇到老人 時,讓路予老人;不要在老人面前跑來跑去, 以防撞倒老人;明白需要在成人同意下,才可 以輕撫嬰兒);或 •能認出生命週期中部分熟悉的事例(例如:幼 兒期疫苗注射、青年期不同情緒的表達等); 或 •能注視/觸摸/聆聽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部 分周期的重點(例如:能短暫地專注聆聽嬰兒 哭喊/笑聲、嬰兒學步/幼兒期疫苗注射的針 筒、青年期表達情緒的布偶) •能建立不同成長階段的人際關係(例如:願意 服從父母師長的指導、願意與同學/朋友/兄 弟姐妹一同玩耍/分享玩具);或

初組能力學生: •展示兒童至成人的相片,引 導學生留意其中的分別,例 如身高、頭髮、面貌等 •角色扮演:模擬不同生命週 期的特別需要 •展示學生身邊常見/熟悉的 人的相片,鼓勵學生以個人 的示意方式,如目光接觸/ 點頭/微笑/揮手/與人握 手,表達喜歡見到這些人 •透過模擬情境,讓學生認識事 件,引導學生以個人示意方式 向身邊的人求助或接受別人幫 助時展現合作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2)參與人際關係活動時 •能主動向身邊常見/熟悉的人(例如:照顧 者、家人)打招呼,並展開較長時間的互動; 或 •能主動地與別人相處(例如:目光接觸/點 頭/微笑/揮手/握手/以合適的方式向別人 作要求和求助);或 •能注視、伸手向著身邊常見/熟悉的人,用個 人示意方式回應參與;或 •能望一望/接觸面前的照顧者/家人/身邊的 人 對於生活事件中發生的一些轉變情況時 •能夠展示出以正面的態度接受/面對(例如: 父母生病時,願意接受他人照顧自己);或 •能認出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件(例如:能覺察在 課堂學習或院舍生活中,負責照顧自己的教學 助理或院舍員工的轉換);或 •能注視/觸摸物件(例如:退熱貼、藥水膠 布、留意身旁的成人正忙著照顧別的同學) 1.3 影響個 人和社 群健康 的因素

1.3.1 認識「健康」的概念,其 中包括:生理健康、心理 健康及社交健康 1.3.2 認識個人因素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包括:生 理方面(例如:遺傳因 子、先天性疾病)及生活 方式(例如:衞生、飲食 及運動習慣等)

高組能力學生: •能說出何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及它們的關係 •能解釋不同類型的個人因素對個人或社群健康 所產生的影響;並能展示願意正視個人因素, 以對健康作出正面的影響 •能解釋不同類型的社經因素對個人或社群健康 所產生的影響(例如:能比較高收入和低收入 人士的生活模式);並能舉例/描述一些社會 服務及設施如何對健康產生影響

高組能力學生: •人物剪影(例如:奧運健 兒),從中辨識不同範疇的 健康表現及它們的關係 •資料搜集:影響健康的實 例,並作影響因素的歸類 •影片播放:觀看鏗鏘集「生 死一瞬間」、「祝身體健康 第一節」及「祝身體健康第 二節」

(36)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1.3.3 認識社經因素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經 濟狀況、教育水平、能接 觸相關的服務及使用設 施) 1.3.4 認識生活環境因素對個人 和社群健康的影響(例 如:各類污染和氣候的改 變) 1.3.5 認識食物因素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食 物的來源、食物的價格、 食物的營養、糧食的分 配) 1.3.6 認識人口變化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年 齡分佈、性別、種族及族 群) 1.3.7 認識全球化因素對個人和 社群健康的影響(例如: 跨文化的飲食習慣、頻繁 的人口跨境活動及運輸而 引致的傳染病散播)

•能解釋生活環境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影 響 •能比較不同生活環境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例如:不同地區的空氣質素對該區居 民健康的影響);並能展示願意正視生活環境 的因素,以對健康作出正面的影響 •能解釋食物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影 響(例如:糧食短缺引致營養不良及影響發 育、食物鏈受污染引致食物中毒或潛藏疾病、 有機食物的價格減低對健康食物的購買力等) •能展示選擇食物的原則(例如:檢視營養標 籤、留意食品來源) •能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能闡釋香港人口特徵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例 如:探討男女失衡、新移民湧現、人口老化對 社群的影響) •能解釋全球化因素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 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並能列舉全球化的一些生 活例子,從中闡釋其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例如:西方高脂、高糖飲食的文化增 加了香港人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機會、頻繁 的人口跨境活動及運輸加速傳染病的散播) •能比較科技進步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正 面及負面影響(例如:基因科技能提高糧食生 產,壞處是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閱讀有關污染/環保的剪 報/影片/網頁,如:環境 保護署(環境噪音) •統計:在學校小食部或區內 超市記錄指定貨品價格、產 地及營養,並討論哪件貨品 健康及不健康 •列舉本港人口膨脹所引致的 問題 •討論:快餐文化有否影響同 學的飲食習慣 •列舉/討論有關科技進步的 好與壞 •瀏覽樂施會「無窮校園」網 頁,觀看「基因改造食物」 資訊

(37)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1.3.3 認識社經因素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經 濟狀況、教育水平、能接 觸相關的服務及使用設 施) 1.3.4 認識生活環境因素對個人 和社群健康的影響(例 如:各類污染和氣候的改 變) 1.3.5 認識食物因素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食 物的來源、食物的價格、 食物的營養、糧食的分 配) 1.3.6 認識人口變化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年 齡分佈、性別、種族及族 群) 1.3.7 認識全球化因素對個人和 社群健康的影響(例如: 跨文化的飲食習慣、頻繁 的人口跨境活動及運輸而 引致的傳染病散播)

•能解釋生活環境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影 響 •能比較不同生活環境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例如:不同地區的空氣質素對該區居 民健康的影響);並能展示願意正視生活環境 的因素,以對健康作出正面的影響 •能解釋食物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影 響(例如:糧食短缺引致營養不良及影響發 育、食物鏈受污染引致食物中毒或潛藏疾病、 有機食物的價格減低對健康食物的購買力等) •能展示選擇食物的原則(例如:檢視營養標 籤、留意食品來源) •能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能闡釋香港人口特徵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例 如:探討男女失衡、新移民湧現、人口老化對 社群的影響) •能解釋全球化因素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 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並能列舉全球化的一些生 活例子,從中闡釋其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例如:西方高脂、高糖飲食的文化增 加了香港人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機會、頻繁 的人口跨境活動及運輸加速傳染病的散播) •能比較科技進步對個人或社群健康所產生的正 面及負面影響(例如:基因科技能提高糧食生 產,壞處是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閱讀有關污染/環保的剪 報/影片/網頁,如:環境 保護署(環境噪音) •統計:在學校小食部或區內 超市記錄指定貨品價格、產 地及營養,並討論哪件貨品 健康及不健康 •列舉本港人口膨脹所引致的 問題 •討論:快餐文化有否影響同 學的飲食習慣 •列舉/討論有關科技進步的 好與壞 •瀏覽樂施會「無窮校園」網 頁,觀看「基因改造食物」 資訊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1.3.8 認識科技進步對個人和社 群健康的影響(例如:醫 療科技,如婚前基因篩 查、疫苗研發、治療藥物 及技術;資訊科技,如互 聯網健康資訊、電視電台 醫療資訊;基因科技,如 基因改造食物)

中組能力學生: •在引導/提示下,能指出不同情況的健康表現 (例如:生活情境中,開心大笑是心理健康的 表現、能跑步是生理健康的表現、開心地與朋 友一起活動是社交健康的表現) •在引導/提示下,能配對不同類型的個人因素 (例如:先天性疾病、個人生活習慣)對健康 所產生的影響;能展示健康生活方式的認同態 度 •在引導/提示下,能認出一些維護或促進健康 的服務或設施(例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的運動場所、區內的醫院和診所等),並初步 覺察/理解有關設施對健康的重要性及影響 •在引導/提示下,從生活事例中,能指出不同 的生活環境對健康所產生的影響 •在引導/提示下,從生活事例中,能展示為了 對健康作出正面的影響,自己可以做到有助改 善環境的行動(例如:減少使用冷氣機,以減 低空氣污染) •在引導/提示及協助下,從生活事例中,能指 出食物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例如:留意受污染 的食物流入本港市場的新聞報導、說出如果吃 了受污染的蔬菜、水果和肉食,會令進食人士 食物中毒或潛藏疾病) •在引導/提示下,能指出香港人口特徵(例 如:人口老化),並簡單指出這些變化對健康 的影響)

中組能力學生: •分享與健康相關的故事,從 中認識故事人物面對的不同 情況的健康表現 •展示影響健康因素的圖片, 並作歸類 •透過情境故事(如:故事人 物病危卻找不到醫院),讓 學生了解健康服務和設施的 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提示學生可 節約能源及保護環境的方 法,並把這些方法聯繫到維 護個人及社群的健康(例 如:停車熄匙能節省能源, 亦可讓途人避免吸入廢氣, 影響健康) •透過情境故事,讓學生體會 老人的數目增加,醫生的需 要越來越大,以醫治他們的 疾病,藉此介紹人口老化對 社群健康的影響 •觀看港鐵紅磡車站大量人流 的相片,讓學生了解運輸頻 繁的情境,然後利用圖像講 解疾病如何傳播,並在教師 協助或引導下,學生模擬預 防傳染病的不同方法

(38)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 •在引導/提示下,從生活事例中,能指出全球 化對健康的影響及作出適當的回應(例如:乘 搭往返中港鐵路列車經常接載大量乘客,會增 加兩地傳染病散播的機會;在流行性感冒等疾 病傳播的高峰期間,乘搭火車時尤其要注意衞 生,如戴上口罩、切勿以手抹眼睛、口和鼻 子、下車後徹底清潔雙手等) •在引導/提示下,從生活事例中,能指出科技 進步對健康的影響及作出適當的回應(例如: 上網可以搜尋健康資訊)

•在教師協助下,學生實習上 網搜尋和瀏覽健康資訊/圖 片,藉此介紹科技進步能幫 助市民認識更多健康資訊 初組能力學生: 介紹健康的概念時 •能注視/表示明白故事/合作參與(例如:分 享保持健康生活/學習社交的故事時,能專注 地聆聽及參與);或 •在指導/支援下,能用個人示意方式表達自己 健康狀態(例如:身體不適、不開心、希望與 別人做朋友等);或 •能展示「健康」的概念於生活中(例如:定時 做運動/接受肌能鍛鍊、以手勢、聲音、簡單 語言表達個人情感,示意開心或不開心、與不 同的人士例如:同學、義工、照顧自己的人) 交往 進行介紹有關個人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時 •能展示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飲適量的 水/進食均衡食物);或 •能注視/觸摸物件/合作參與活動;或

初組能力學生: •分享與健康相關的故事,從 中認識故事人物面對的不同 範疇的健康狀況,並鼓勵學 生用個人示意方式表達自己 不同範疇的健康狀況 •利用圖片/實物展示影響健 康的因素 •外出活動(例如:到公園/ 圖書館/街市等),介紹周 圍環境(例如:衞生狀況、 垃圾桶的位置)與健康的關 聯(例如:有足夠垃圾桶可 保持環境衞生,維護健康) •在生活的情境中,讓學生體 驗垃圾分類 •介紹食物,並按指示吃適量 食物

(39)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 •能認出熟悉的個人生活方式(例如:生活情境 的個人衞生的習慣);或 •做運動時,能蹬直身體/有異於之前的表情/ 肢體動作,以表示願意參與 進行介紹有關社經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所產生 的影響時 •能留意與社群健康有關的元素(例如:回應社 區環境整潔/不整潔的垃圾桶/街道);或 •能展示/注視與社群健康有關的元素(例如: 留意教師指出街道上不整潔的地方/垃圾桶的 位置);或 •能短暫地注視旁人的舉動(例如:教師/陌生 人) 介紹有關生活環境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影響時 (例如:教師提供相關實物或協助參與環境保護 工作) •能主動探索及作出選擇(例如:分類可回收的 物件/不可回收的物件);或 •能注視/觸摸物件/合作參與活動(例如:觸 摸未分類的垃圾物件);或 •能短暫注視面前的垃圾或物件 介紹有關食物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影響時 •能以較長時間主動伸手探索及作出選擇(例 如:進行配對/回應食物金字塔食物種類的學 習活動);或 •能注視/觸摸物件/合作參與活動(例如:觸 摸食物);或

•情境故事:運用性教育布公 仔,介紹男女間不同的健康 狀況(例如:女性因月經而 腹痛,男士卻不會因月經而 腹痛) •在生活的情境中,讓學生體 驗個人衞生,防止傳染病發 生 •在教師協助下,進行個人身 體健康測試,如量血壓、使 用脂肪磅量度脂肪等,以體 驗醫療科技進步的貢獻

(40)

單元學習重點預期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舉隅 (續1.3) •嗅有氣味的食物時,有異於之前的表情 •能展示在生活流程中(例如:珍惜食物/均衡 飲食/與同學或家人一起進食時、不獨佔喜愛 的食物、彼此分享) 介紹有關人口變化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影響時 (例如:不同年齡/種族/性別等特徵的相關實 物/圖片) •能注視/觸摸物件/合作參與活動時表示感興 趣;或 •對相關實物/圖片(例如:男/女的布偶公 仔),能短暫地注視/伸手探索/觸摸/以不 同的面部表情作出選擇或回應 介紹全球化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影響時 (例如:全球化加速傳染病蔓延) •能以行動或肢體動作,對所提供的實物作出回 應(例如:拭去鼻水後洗手/回應身體不適, 需要戴口罩);或 •能注視/伸手觸摸物件/參與活動(例如:用 洗手液洗手) 介紹科技進步因素對個人和社群健康的影響時 (例如:提供相關實物或播放相關資訊) •能注視/觸摸/以行動或肢體動作,對所提供 的實物或資訊作出回應(例如:疫苗接種/身 體檢查/藥物) •播放醫療科技事例/資訊時,能專心聆聽/短 暫地注視屏幕上顯示影像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

- Summary of Survey Results - Household Surve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nd Penetration, OGCIO. - 伍婉嫻, 馮婉嫻, 吳浩希: (2005): 《跳出「網」惑

㩷㩷㩷㩷㩷ܪ 㩷長者教育及發展 㩷㩷㩷㩷㩷ܪ 㩷社區教育及外展 㩷㩷㩷㩷㩷ܪ 㩷個案輔導 (及危機介入) 㩷㩷㩷㩷㩷ܪ 㩷護老者支援服務. 㩷㩷㩷㩷㩷ܪ

社會保障 社會福利 系統性因素 議題及關注 緊急救. 濟為主 的移民 社會

• 黃金歲月–五十歲才是人生的開始 (2003),  香港電台電視部安老事務委員會

9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 Hong Kong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2007). Technology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事實 1: 很多家庭暴力因為社會對受害人的支持不足,而使受害人沒有勇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