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 與 教

在文檔中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 (頁 37-43)

本章就提升學與教效能,列舉主導原則和一些教學策略,以及布置 日常課業時的注意事項。

4.1 主 導 原 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同的任務,包括設計課程、傳授知識、促進 學習、提供資訊、輔導學生、評估及回饋學生表現等。語文教師須發揮 專業精神,貫徹以下原則,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1) 培 養興 趣、 態度和 習慣 ,促 進自主 學習

培養語文能力首要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功感,引發他們 積極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可透過多元的學習材料、課堂 內外的語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並建立良 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例如自己摘錄重點,整理筆記,進而訂立個 人的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監控、調節和反思自己的學 習歷程。

(2) 有 機連 繫不 同範疇 的學 習, 一材多 用

中國語文課程的學習範疇中,讀寫聽說是能力表現的渠道,而文學、

中華文化、品德情意等則是語文學習的內涵。各範疇的學習互有關 連,不能孤立割裂地處理,例如篇章結構、寫作手法、文學、文化 和語文基礎知識等,均應結合閱讀,隨文而教,不應脫離文本抽空 處理。教師宜善用同一學習材料,設計能綜合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 學習活動,讓學生從實際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文,透過實踐,培養 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3) 重 視閱 讀, 豐富積 儲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教師須致力閱讀範疇學與教的規劃與實 踐,讓學生有足夠的閱讀經歷。教師要選取古今優秀作品,一方面 讓學生大量閱讀,廣泛閱讀,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豐富積儲;另 一方面讓學生細讀文本,包括誦讀吟詠優秀的篇章,感受、理解、

賞析、評價作品,以培養語感和閱讀能力,並作適量背誦,以深化 體會。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文本,還應在課堂內 外安排多元的閱讀活動,以增加閱讀趣味,豐富學習經歷。

(4) 充 分準 備, 靈活施 教

教師須清楚認識學習、教學、評估三者的循環關係,擺脫應試教學 的觀念;也要協助學生從被動地學習知識,轉為主動地去追尋知識 之間的聯繫,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教師在教學前應充分準備,包 括仔細閱讀文本,預計學生的學習難點等,並配合學習目標和學習 重點布置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運用 策略和方法作引領和指導,讓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和能力,主動思考 和親身體驗,從積極參與和實踐中,理解學習內容,有個人獨特的 感受,從而建構新知;並要善用評估,適時回饋,以促進學生學習。

(5) 引 發思 考, 深度學 習

教師須建立開放的課堂學習風氣,適當地設疑置問,不受固定答案 限制,並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考,誘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主 動經歷、積極參與活動,將所學知識內化和遷移為能力。教師應重 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除了鼓勵學生提出己見,還要引導他們說明自 己的答案背後的根據和想法。在日常的讀文教學中,要協助學生建 立理解思路,多要求學生根據文本線索進行推論、分析,以及比較、

評價不同觀點等,並作說明,以發展思維能力;當學生理解錯誤,

產生疑惑時,教師須適時點撥,引導他們糾正、釋疑。教師更要鼓 勵學生在廣博知識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敢於質疑,打破成規,探 求真理,創造新知。

(6) 拓 寬語 文學 習空間

有效的語文學習,不應局限於課堂內,而應充分運用不同的學習時 間和空間。教師應突破課堂的限制,把語文學習由課堂延展至課堂 以外的天地,讓學生透過體驗式學習,全方位學習語文。教師可利 用不同的學習環境,與其他科目、學校、機構和人士合作,組織多 元化的學習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運用語文、拓寬視野和豐富學習 經歷。例如鼓勵學生在網上學習,參與各種探訪、考察和交流活動;

又可邀請作家、學者為學生舉行座談會,或安排他們參與聯校比賽。

(7) 照 顧學 生的 多樣性

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能力,亦各具獨特性,他們各有不同的稟賦,

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性向和學習能力,了解他 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風格,善用學校學與教上的優勢,以及 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架構提供的彈性,規劃課程,訂定清晰的學習目 標,編擬學習內容及組織學習活動,以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同 時做到拔尖和保底。在設計學習單元時,可預留若干課時,作拔尖 保底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用不同的學習材料、資源及資 訊科技,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和學習途徑,靈活運用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以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教師也要幫助學生了解自 己的性向和才能,讓學生各展所長,例如有些學生聽說能力較高,

有些則讀寫能力較強,教學時應能充分了解他們的強弱項,讓他們 發揮所長,並要及時幫助他們彌補不足,以免造成學習的障礙。此 外,教師應定期檢討學與教的成效,及早跟進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持續未有改善的學生多加關注,盡早找出原因,給予適當的指導 和鼓勵,幫助他們掃除學習障礙,增強學習信心;對表現特別出色 的學生,則可透過增潤課程、學與教方法、評估措施、聯課活動等,

幫助他們發展特長,追求卓越。

(8) 善 用資 訊科 技以促 進學 與教

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和需要,善用資訊科技以促進學生學習。例如教 師可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材料輔助教學,通過應用程式增加學習趣味,

加強互動,透過網上評估及回饋,讓學生反思學習成效,促進語文自 學能力。教師亦可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按需要提供閱讀篇 章、教學短片等自學材料,讓學生通過網上學習平台,在課前按個人 的步伐自學部分內容,建立預習的習慣,課堂時間則可進行深化的學 習活動。教師也可透過不同的網上自學課程,為學生提供可按照自己 步伐學習的機會,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利用電子課本、電腦軟件、

網上學習平台、流動應用程式等,讓學生在課內或課外,隨時隨地均 能學習語文;以及提供機會,讓學生應用資訊科技展示學習成果。

4.2 策略舉隅

語文的學與教沒有成規定法,教師須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和 需要等,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和方法,布置教學,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應營造輕鬆、愉快、融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受 語文之美,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功感,從而熱愛語文,樂於學習,

並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除直接講解之外,尚可參考以下的一些 學與教策略︰

4.2.1 互 動學 習

優質的互動學習,能增加學習趣味,培養思維、溝通和協作等能力,

提高學習效益。教師可通過提問、回饋和討論等,為學生提供師生、生 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平等參與、共同探索、互相學習的經歷。

(1) 提 問

有效的提問和追問,可以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提升思維的層次。教

師除了自己提問,還應鼓勵學生提問,包括在預習時構想問題,在課 堂上就所遇疑難提出問題等。透過師生的提問和討論,讓學生充分思 考和表達,透徹理解所學,進而激發探求新知的精神。有效的課堂提 問應緊扣關鍵的學習內容,並包含一定具思考價值和難度的問題,以 刺激學生思考。此外,教師提問時應提供足夠時間讓學生思考或討 論,不要急於提供答案或只關心答案的對錯,要理解學生作答的思 路,並適時給予回饋。

(2) 回 饋

優質的回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提供 具體和有針對性的文字或口頭回饋,幫助學生釐清學習目標,引導他 們認清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效。同時,教師亦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 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3) 討 論

教師可直接就課文的關鍵部分擬設問題,或設計情境和安排學習任 務,讓學生通過討論,多向交流,互動學習,建構知識,綜合運用語 文,發展思維、溝通、協作等能力。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和任務,既要 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發揮,也要以文本或指定的情境作限制,

讓學生聚焦討論。

(4) 實 踐

知識必須經過實踐應用才能轉化為能力。教師應該創設情境,提供各 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因應新的情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和技能,思考對策,解決問題。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根據文本提供的線索,代入作者或作品中的角色,以他們的 立場去思考和感受,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師亦可通過實 物、多媒體材料,或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等,將某些抽象的內容變 成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較易感知和理解,然後再讓他們閱讀文字,進 一步理解、想像、感受作品的意蘊。

4.2.2 探 究學 習

教師可建基學生已掌握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 習,使他們有更多自主空間,運用所學的學習策略,從而建構知識、提 升語文能力。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信念、長處和能力,並對自 己的學習負責,以促進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經歷以下過 程:

(1) 訂 定目 標: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讓學

在文檔中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 (頁 37-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