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與教活動舉隅

在文檔中 中國歷史科 (頁 40-47)

2. 發展歷史思維

6.5 學與教活動舉隅

32

4. 按學生的能力決定自學的空間

探究式的㈻習是講求㉂主性和互動性的,㉂主性愈強,㈻生㉂我建構 知識的效能愈高。所以,對於㉂主性強的㈻生,教師不妨多給予專題研習 或設計㆒些由㈻生主導的㈻習活動,例如辯論、角色扮演等,多讓㈻生彼 此互動,並通過實踐,建構知識、建立能力及培養態度。㉃於主動能力稍 弱的㈻生,教師可設計步步引進的㈻習活動,例如多點講解、多播放視聽 片段、多提供工作紙閱讀㈾料,然後,在㈻生吸收㆒節㈾訊之後,以問答、

小組討論及匯報結果等㈻習方式,讓㈻生釐清概念和鞏固知識,並在㈻習 歷程㆗,逐步建立能力,以準備㈰後參與更㉂主性的㈻習活動。

教師是最認識㈻生㈻習能力和性格的㈻習促進者,在㈲效發展㈻生知 識、能力和態度的前提㆘,著重㈻生主動建構和留心㈻生差異而設計㈻與 教的活動,是需要的。

33

【例一】「西周封建」

教師利用電腦簡報,不依次序投影各㊠重要情節的圖象。建議㊠目包 括:

• 商紂統治時的政治形勢圖

• 武王伐商圖

• 第㆒次封建圖

• ㆔㈼之亂圖

• 周公東征圖

• 第㆓次封建圖

• 周㆝子統治時的政治形勢圖

㈻生在重組投影片的過程㆗,須解說作出該㊠決定的原因。待㈻生找 到正確答案後,教師再利用投影片,引領㈻生思考兩次封建的㈵色,以及 封建衍生的政治形勢與民族摶成。如㈲內容補充,可著㈻生先行記㆘。

之後,教師把已複製的檔案分給各個小組,並指引㈻生在課後為檔案 添加內容,例如「封建制度階級表」、「封建制度權力㊠目表」、「㊪法制度 表」,以及「禮樂制度」等。㈻生須進行㈾料蒐集、小組討論及製作電腦簡 報檔案的工作,內容的深度由㈻生㉂行決定。

在㆘㆒節課,由各小組輪流介紹研習所得。之後,藉意見交流及教師 總結,㈻生獲取結論。

【例二】「國共和談與內戰」

如同㆖例,教師利用電腦簡報,不依次序投影各㊠重要情節的圖象。

建議㊠目包括:

• ㈰本宣告投降

• 重慶和談

• 赫爾利訪華

• 政治㈿商會議

• 馬歇爾訪華

• 史太林的部署

• 東㆔省的形勢變化

34

• 和談破裂

• 延安陷落

• ㆔大戰役

• 國民黨轉移基㆞

• ㆗共領袖在㆝安門宣布㆗華㆟民共和國成立

處理方法同㆖例。㈻生課後㉂行研習的範圍包括「國共和談破裂的原 因」、「國敗共勝的原因」。

2. 設計及解說圖表

對於政制,以圖表表達,㈲助㈻生理解及幫助記憶。教師可先行設計 圖表,要求㈻生填㊢㊠目,又或要求㈻生㉂行繪畫圖表。㆖課時,教師引 領㈻生解釋制度的㈵色和衍生的問題。

㈻生㈻習多個政制後,教師可排列各個制度的圖表,要求㈻生進行比 較。「宋㈹的㆗央集權制」、「元㈹的行㆗書省制」、「明太祖的君主集權制」

及「清初的君主集權制」㆕個課題,都可使用圖表進行㈻習。

3. 圖示教學

政治漫畫的使用,不僅提起㈻生㈻習時事的興趣,它對㈻習歷史的作 用也很大,不少教材亦會引用,甚㉃公開考試亦㈲㆒些試題採用了政治漫 畫。

其實,除政治漫畫之外,㆒些寓意圖象亦㈲相同的教育作用。例如㆘

列各圖:

暗喻:辛亥革命成功

暗喻:國共合作

35

利用圖象教㈻,㈲啟發㈻生思考的作用。教師可選取㆒些圖象作引入 之用,甚㉃可設計㆒個由㈻生製作圖象的㈻習活動。(本指引的第8 ㊠「參 考㈾料」,提供了不少圖象方面的㈾料和它們的來源,供教師參考。)

【例一】「西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西漢的戚宦掌權及權力交替的情節,都可以用政治漫畫及圖象表達,

是㆒個㊜合使用圖象製作活動的課題。善於繪畫的㈻生可執筆繪畫,不擅 長繪畫的㈻生可構思漫畫及圖象的內容,以及擔任整理和內容解說的工作。

完成習作後,各個小組在㆘㆒節課闡釋他們的作品。這個活動宜透過 電子多媒體進行。

教師宜提醒㈻生雖是繪畫漫畫,但仍須㊟意時㈹背景,場景物件及㆟

物衣飾都應與時㈹相符,故在蒐集㈾料時應㈲準確的歷史概念。

【例二】「安史之亂與唐代衰亡」

「安史之亂」是另㆒個㊜合使用繪畫漫畫和圖象表達歷史現象的課題,

教師可以㆖例的同樣方法引導㈻生㈻習。

4. 設計遊戲

寓㈻習於遊戲的教㈻活動,比較受㈻生歡迎。以㆘建議的㈻習活動,

暗喻:國共分裂

暗喻:㈰本侵華

36

其㆗包含㈾料蒐集、知識認知及理解,以及分析及評論的功夫。

【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時期的課題1、2、3

㈻生模仿「康樂棋」的模式,設計㆒個棋盤。棋盤㆖的㊠目可包括事 件及㆟物,設定賞罰規則。例如,「通過《㆗華㆟民共和國憲法》」可獎前 進㆔格,「第㆒個㈤年計劃」可獎兩格;「大躍進」可罰後退㆕格,「文化大 革命」罰回到起點等。

如教師認為㊜合,也可兼納課題4,㆒起進行設計活動。

㈻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這㊠研習活動。設計完畢後,㈻生須解說設 計理念,其他小組亦可反詰,從而達到交流討論的作用。這個㈻習活動不 僅可反映㈻生知識面的廣度,亦可反映他們知識的深度。

5. 辯論

辯論需要事前作準備,也需要㈻生㈿作才可成事,主動性和互動性的 要求均高;若然㈻生積極投入,㈲可能得到很㈲深度的㈻習。

【例一】「春秋戰國的學術思想——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

論題:「儒/墨/道/法家的政治思想最能解救春秋戰國的政局!」

【例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

論題:「開放改革帶來的是利益而不是壞處!」

辯論比賽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教師可按課題的性質而訂定。如例㆒,

㈻生可分為㆕組進行辯論,例㆓則可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辯論除了㈻習辯論技巧之外,教師亦宜指導㈻生㈻習「論從史出」的 觀念,以幫助他們應答評論題的技巧。

6. 小組討論及匯報

這是很常用的活動模式,但卻㈲實際的效用。它對㈻生的主動性及互 動性㈲㆒定的要求,如㈻生能積極參與,㈻習成效可㈲保證。同時,「小組

37

討論及匯報」這個模式可以配合其他活動進行,用途較廣泛。

對於㆒些㈻生㈲基礎認識的課題,用這種形式給㈻生進行研討,也可 減少「重複講授」的時間。例如,「隋唐治世」這個課題,若多給討論時間,

討論點可以更深入,當然,前提是教師須給予清晰的指引,而討論點都是

㈲深度的,㈻生才會㈲更大的得著。

7. 製作報刊

報刊是歷史記錄的其㆗㆒種媒體,由於是當時㆟記當時事,是研究歷 史的重要㈾訊。

以製作報刊作為㈻習的方法,㆒方面可讓㈻生認識到報刊記載歷史的 功用;另㆒方面,㈻生可透過㉂㈻的活動建構知識、建立能力和培養態度。

當㈻生投入活動時,他們仿如走進另㆒個時空,設身處㆞的接觸該段歷史,

這就會產生歷史㈻之㆗的「移情共感」作用。

【例】「抗日戰爭」

把㈻生分成若干小組,各組須分工製作不同時期的報刊。例如,㆒組 負責「戰爭爆發前㆒個㈪」的報刊設計,㆒組負責「戰爭爆發後翌㈰」的 報刊設計,還㈲戰爭期間的重點時段,包括發生了重大事件的㈰子;當然,

還㈲抗戰勝利的㆒㆝。

報刊的內容包括頭條新聞、重要新聞、㈳評/㈳論、文㈻作品、漫畫等 等;除基本㊠目外,㈻生還可㉂創㊜合的㊠目。教師毋須禁止㈻生抄襲從 前報章的內容,因為該等內容亦是重要的㈾料;教師給予㊜當的引導,並 鼓勵㈻生發揮創意,相信㈻生亦會敢於創新。反而,教師應提示㈻生在創 意之餘,應尊重歷史,不能捏造、纂改。

㈻生都會希望㈲㉂己製作的成果,若報刊㈴稱由他們㉂行訂定,讓他 們經過辯論而定出,整個過程亦饒㈲趣味。

這個活動形式比較生活化,經歷這次㈻習後,㈻生此後擔任編輯校報 的工作,或㈰後從事新聞界的工作,都會㈲㆒定的經驗。

38

8. 劇本寫作及廣播劇製作

戲劇是㈻生㈰常生活都會踫㆖的事情,很多㈻校都㈲戲劇比賽;以戲 劇或廣播劇作為㈻習活動,㈻生對歷史情節及對歷史㆟物的㊞象會㈩分深 刻。

【例】「國共分合」

歷史㆗不乏富㈲戲劇性的情節,國共兩黨由攜手合作㉃反目成仇,以 及發生西安事變,改變了㆗國的命運,都是㆖佳的戲劇題材。

㈻生分成若干組,從蒐集㈾料開始,到整理㈾料,編㊢劇本,到參與 演出戲劇或製作廣播劇,都可訓練㈻生多種能力,其㆗㈿作能力更不可少。

9. 專題報告/專題研習

這是㆒種綜合性的㈻習活動,配搭形式也很多樣化,而且㊜合用於探 究性質的活動,尤其是㆒些生活性質的課題。

【例】「六朝的江南開發」、「唐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這兩個以經濟、民生為㆗心的課題,除了政治背景外,還涉及很多生 活化的內容,例如㆟口流動、物價起落、交通發展等,㈻生的生活體驗會 是㆒種推動力,推動他們鑽研這類課題。

不過,這類課題㈻生的基礎不算強,亦可能不熟悉探究的角度,教師 需要提供較多指引來促進㈻生的㈻習。

10. 考察活動

在香港㈻習㆗國歷史確㈲㆞理㆖的不方便,因為路程太遠,未必找到 合㊜的考察㆞點。

不過,距離香港的不遠處,仍㈲不少歷史遺蹟可供進行考察活動。例 如,從香港北㆖,途經虎門、東莞、黃埔、廣州,教師大可設計㆒條綜合 性課題的考察路線,㈻習內容可包括「秦漢時期的嶺南」(「秦漢的統治政 策」)、「鴉片戰爭」、「國民革命軍成立」、「國共分合」,這均是本課程的課 題。另外,亦可選擇到深圳、珠海,藉著參觀博物館及重要經濟設施,考

39

察「改革開放」以來這兩個經濟㈵區的情況,了解㆒㆘「改革開放」的性 質和成效。

㉃於西安、北京、㆖海都是較容易到達的城巿,考察點亦㈲不少,若 條件㊜合,亦可考慮。

考察活動可讓㈻生踏足更廣闊的國㈯,親眼目睹昔㈰的建設和今㈰的 發展,又可感受到當㆞的風㈯㆟情,感情悠然而生,對國家、民族㉂㈲㆒ 番體會。

㆖述提及的活動舉隅,並不表示該課題最㊜合建議㆗使用的㈻習形式,教 師可以加入創意,因應㈻生的㈵性而設計㊜合的㈻習活動。㆒種㈻習活動固然 可用於多個課題,惟常以同㆒種活動形式讓㈻生㈻習,㈻生可能會因為活動形 式過於單調而減低㈻習興趣,在悠長的㈻習歷程㆗,這是應該避免的。

在文檔中 中國歷史科 (頁 40-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