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定義破壞點與曲率半徑之關係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96-117)

第六章 七二水災堤防破壞之原因探討

6.2 定義破壞點與曲率半徑之關係

以選取之蜿蜒段並定義最凸出點(波峰)為中心向上游延伸至破 壞點的角度為β(+),以中心點向下游延伸至破壞點的角度為β(-)其 示意如(圖 6.1)。;再加以討論L與曲率半徑R之間的關係並加以定義,

因為本研究河道之河寬B變化量不大,所以不考慮河寬B對蜿蜒段之 影響,以減少其對破壞因子之影響。L為中心點至破起點之距離,向 上游延伸至破壞點距離取正L(+),向下游延伸至破壞點距離取負L(-) 其示意圖(見圖 6.2)。

β(-) β(+)

Faifure Location Failure Location

圖 6.1 表示破壞處位置角度β之定義

L(+) L(-)

Faifure Location Failure Location

圖 6.2 表示破壞處位置距離 L 之定義

由下表6.1 所統計七二水災時各蜿蜒段何時是最危險,在洪水來 時,在沒有橋樑之影響,其蜿蜒段最容易破壞的位置在-21o<β <19o, 而L /R之比值在-0.31<L /R<0.33 是較易破壞區。若蜿蜒段在R /B>10 時,其破壞角度為4o<β<17o,而L /R之比值在0.093<L /R<0.097 是 較 易 破 壞 區 , 若 R /B <10 時 則 會 發 生 破 壞 , 其 破 壞 的 角 度 為 -21o<β<21o,而L /R之比值在-0.31<L /R<0.33 是較易破壞區。

如果是有橋樑之影響,較容易破壞處為-29o<β<80o,所得到之

R

L / 在-0.42<L /R<1.45 為最危險處。則破壞處可分為在橋樑上游或下 游,若是在橋樑上游又R /B>10 時是不會發生破壞;若R /B<10 時,其 破壞的角度為-21o<β<-9o,而L /R之比值在-0.18<L /R<-0.15 是較容 易 破 壞 區 。 若 是 在 橋 樑 下 游 又 R /B >10 時 , 其 破 壞 的 角 度 為 25o<β <27o,而L /R之比值在 0.39<L /R<0.46 是較易破壞區,若

B

R / <10 時 , 其 破 壞 的 角 度 為 70 o < β <80o , 而 L /R 之 比 值 在 1.38<L /R<1.45 是較易破壞區,經由以上得知將其β、L /R與破壞影 響因子整理成表6.2。

表 6.1 破壞因子β與L /R值一覽

項目 蜿蜒破壞因子

破壞點編號 β L (m) R (m) L /R

K1 70 183.3 133.3 1.38

K2 16 33.3 133.3 0.25

K3 80 266.7 183.3 1.45

K4 21 60.5 183.3 0.33

K5 -7 -16.7 316.7 -0.052 K6 -21 -58.3 316.7 -0.18

K7 17 50 516.7 0.097

K8 -21 -41.5 133.3 -0.31

K9 16 41.7 200 0.21

BH1 19 69.2 230.7 0.3

BH2 4 38.5 415.3 0.093

BH3 -9 -61.5 400.0 -0.15

BH4 5 30.8 400.0 0.077

BH5 -29 -169.2 400.0 -0.42 BH6 27 276.9 707.6 0.39 BH7 25 323.1 707.6 0.46 BH8 15 184.1 707.6 0.26

表 6.2 影響破壞因子與破壞區位一覽表

影響項目 破壞區位

橋樑是否有影響 R /B之影響 β o L /R B

R / >10 4o<β<17o 0.093<L /R<0.097 沒橋樑之影響

B

R / <10 -21o<β<21o -0.31<L /R<0.33 B

R / >10 不破壞 不破壞 在橋樑

上游 R /B<10 -21o<β<-9o -0.18<L /R<-0.15 B

R / >10 25o<β<27o 0.39<L /R<0.46 有橋樑之

影響 在橋樑

下游 R /B<10 70o<β<80o 1.38<L /R<1.45

6.3 「松竹橋~金谿橋」段之堤防破壞原因探討

於本節,對發生於旱溪「松竹橋~金谿橋」段之堤防破壞處所及 其相關性質說明之。

K1 破壞點

K1

圖 6.3 破壞點 K1(在金谿橋下游 316.7m處)

R/B=2.66、θ=125o、β=+70o、L/R=+1.38

v =7.790 m /s、τ =71.98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67 s m

本河道之堤防為石籠護岸,在K1 之圓心角約在 125o左右,其河 道的穩定性相對就比較低,又洪水發生過多、過急,而使得流速變快,

河道無法容過量的洪水造成洪水漫流過堤頂。因為流速過快及河床質 及R /B小於 10 之因素,使得掃流應力τ =71.98 kgf /m2遠大於臨界掃 流應力τc=11.65 kgf /m2,近而造成基礎工石籠嚴重破壞、護坡工及 堤防被沖毀約有 120m。此破壞點(K1)受橋樑之影響,其蜿蜒波峰至 破壞的角度為β=+70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183.3m,曲率半 徑R為133.3mL /R為1.38。

K2 破壞點

K2

圖 6.4 破壞點 K2(在 K1 下游 101.2m處)

R/B=2.66、θ=125o、β=+16o、L/R=+0.25

v =7.790 m /s、τ =71.98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67 s m

在水圳下方為混凝土之構造物,且有落差工,K2 位於水圳之下 方,在洪水時,作為水圳調節水量之用,在本蜿蜒段亦有嚴重之溢流,

又有河道束縮、R /B小於 10、圓心角為 125o及為掃流應力τ =71.98 /m2

kgf 遠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65 kgf /m2,由以上之水理分析得 知,會造成嚴重的沖刷,最大沖刷深亦有1.67m,所以造成 K2 基楚 工、護坦工有嚴重之破壞,如圖6.4 左岸之護坡工也有嚴重之毀破約 為7.8m,河床底處也有嚴重被淘刷之情形。

此 破 壞 點(K2) 是 不 受 橋 樑 之 影 響 而 受 到 水 圳 之 影 響 且 又 R/B<10,其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16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 離L為 33.3m,曲率半徑R為133.3mL /R為0.25。

K3 破壞點

K3

圖 6.5 破壞點 K3(在 K2 下游 483.5m處)

R/B=3.72、θ =125o、β=+80o、L/R=+1.45

v =7.400 m /s、τ =68.34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72 s m

本河道之堤防為蛇籠護岸,K3 之上游為較筆直之河道,而河道 又有束縮之現象產生,所以流速相對於其他的河道會比較急,K3 位 於開始蜿蜒處,所以直接受到水流的沖刷,而造成較嚴重的沖刷,由 水理分析得知,其河段之圓心角在60o~130oR /B小於 10 及掃流應 力τ =68.34 kgf /m2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65 kgf /m2,河床的最大 沖刷深也有 1.72m,其河道沖刷相當顯著,在此河道也有溢流之現 象,現地的堤防被沖毀約為 240m與水理分析之破壞情形相同(見圖 6.5)。

此破壞點(K3)為受到橋樑之影響,其上游段又是較長線段且 R/B<10,所得之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80o,蜿蜒波峰至破壞 的距離L為 266.7m,曲率半徑R為183.3mL /R為1.45。

K4 破壞點

K4

圖 6.6 破壞點 K4(在 K3 下游 183.3m處)

R/B=3.72、θ =125o、β=+21o、L/R=+0.25

v =7.400 m /s、τ =68.34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72 s m

本河道之堤防護岸為混凝土砌石,此蜿蜒段(MS2)之洪水量約為 823.97cms是計畫洪水量Q100一倍之多,表示此處有溢流之情形發生,

由水理資料得知 K4 之R /B小於 10、圓心角在 60o~130o,本河道有 束縮之情形發生,並位於明顯的蜿蜒處,其掃流應力τ =68.34 kgf /m2 也相當大,最大沖刷深為Ds= 1.72 m也是相當的大,其沖刷必然明顯 並造成嚴重的破壞,與現地的實際破壞情形是相同的,由(圖 6.6)得 知堤防護岸完全被沖毀,其破堤防破壞長度為324m

此破壞點(K4)是不受橋樑之影響且 R/B<10,所得之蜿蜒波峰至 破壞的角度為β=+21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 60.5m,曲率半 徑R為183.3mL /R為0.33。

K5 破壞點

K5

圖 6.7 破壞點 K5(在 K4 下游 366.6m處)

R/B=6.53、θ =67o、β=-7o、L/R=-0.052

v =7.970 m /s、τ =86.82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81 s m

本河道之堤防護岸為混凝土120m,此處之堤防有嚴重沖毀及溢 流之現象,溢流之洪水量約為 1074cms是計畫洪水量Q100一倍之多,

此蜿蜒段(MS3)之R /B值小於 10、圓心角θ為67o及掃流應力τ =86.82 /m2

kgf 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65 kgf /m2,最大沖刷深為Ds= 1.81

m,由以上之水理資料得知,此蜿蜒段刷沖明顯。由現地(見圖 6.7) 得知其破壞長度為 102.5m而且有嚴重之沖刷情形,現地破壞處與水 理分析相似。

此破壞點(K5)是不受橋樑之影響又 R/B<10,其蜿蜒波峰至破壞 的角度為β =-7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16.7m,曲率半徑R為 316.7mL /R為-0.052。

K6 破壞點

K6

圖 6.8 破壞點 K6(在 K5 下游 50.0m處)

R/B=6.53、θ =67o、β=-21o、L/R=-0.18

v =7.970 m /s、τ =86.82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81 s m

本堤防護岸為蛇籠護岸約為300m左右,此處之堤防有被沖毀之 現象,石籠之鐵絲有被沖斷之情形,近而造成護坡工的破壞,在七二 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4.74m比設計水深Hd 高出 1.02m,七二水災之洪水量約為 1784.00cms是計畫洪水量Q100一 倍之多且有嚴重之溢流發生。由水理分析得知,本蜿蜒段(MS3) R /B

值小於 10、圓心角θ為 67o及掃流應力τ =86.82kgf /m2大於臨界掃流 應力τc=11.65 kgf /m2及最大沖刷深為Ds= 1.81 m。由現地(見圖 6.8) 得知其破壞長度為170m,且護岸工之蛇籠有嚴重之破壞,現地之破 壞處與理論之水理分析相同。

其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21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 -58.3m,曲率半徑R為 316.7mL /R為-0.18。

K7 破壞點

K7

圖 6.9 破壞點 K7(在嘉新橋下游 250.0m處)

R/B=10.44、θ =29o、β=+17o、L/R=+0.097

v =7.070 m /s、τ =73.76 kgf /m2、τc=11.65 kgf /m2D = 1.78s m

本蜿蜒段(MS4)堤防護岸為混凝土約為 600m亦有消波塊的設 置,此處之堤防有被沖毀之情行及消波塊也被沖的散落一地,本蜿蜒 段(MS4)在七二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4.43m

比設計水深Hd高出 1.07m,且有嚴重之溢流發生。上游為筆直河道,

流速相對的比較快,由其水理分理得知,本蜿蜒段圓心角θ為 29o及 掃流應力τ =73.76 kgf /m2遠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65 kgf /m2,最 大沖刷深Ds為 1.78m,造成此段之淘沖相當嚴重而使得消波塊被沖 毀,其破壞之長度為213m,現地之破壞處與理論分析相同。

此破壞點(K7)是不受橋樑之影響且 R/B>10,所得之蜿蜒波峰至 破壞的角度為β=+17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50m,曲率半徑R 為516.7mL /R為0.097。

K8 破壞點

R/B=1.80、θ =96o、β=-21o、L/R=-0.31

v =8.950 m /s、τ =77.90 kgf /m2、τc=11.65 kgf /m2D =2.00s m

本蜿蜒段(MS7)之水理因子 R/B 小於 10、圓心角θ為 96o,且以 七二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4.74m比設計水 深Hd 高出1.2m,且洪水量為1324.18cms比原計畫洪水量多出一倍左 右,有嚴重之溢流發生。又因其掃流應力τ =77.90 kgf /m2大於臨界掃 流應力τc=11.65 kgf /m2、最大沖刷深為2.00m,近而造成嚴重沖刷,

其水理資料與空照圖破壞相似。

此破壞點(K8)是不受橋樑之影響且 R/B<10,其蜿蜒波峰至破壞 的角度為β=-21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41.5m,曲率半徑R為 133.3mL /R為-0.31。

K9 破壞點

R/B=2.88、θ=67o、β=+16o、L/R=+0.21

v =9.490 m /s、τ =87.09 kgf /m2、τc=11.65 kgf /m2D = 2.51s m

本蜿蜒段(MS8)之水理因子 R/B 小於 10、圓心角θ為 96o,且以 七二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6.96m比設計水 深Hd 高出 1.05m,且洪水量為 3701.76cms比原計畫洪水量多出三倍 左右,有嚴重之溢流發生。又因其掃流應力τ =87.09 kgf /m2大於臨界 掃流應力τc=11.65 kgf /m2、最大沖刷深為2.51m,近而造成嚴重沖刷。

此破壞點(K9)是不受橋樑之影響且 R/B<10,為典形之蜿蜒,其 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 =+16o ,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 41.7m,曲率半徑R為 200.0mL /R為 0.21。

6.4 「金谿橋~無名橋二」段之堤防破壞原因探討

於本節,對發生於旱溪「金谿橋~無名橋二」段及之堤防破壞處 所及其相關性質說明之。

BH1 破壞點

BH1

圖 6.10 破壞點 BH1(在無名橋二下游 150.8m處) R/B=7.61、θ=127o、β=+19o、L/R=+0.3

v =6.640 m /s、τ =69.44 kgf /m2、τc=11.74 kgf /m2D = 1.30 s m

本堤防護岸為混凝土護岸約為400m左右,蜿蜒段又在橋之下方 而造成河道之束縮,因此沖毀之現象比較明顯,進而造成護坡工的破 壞,及其岸邊有嚴重被沖刷之情形,在七二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 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31m比設計水深Hd高出1.24m,且有嚴重之 溢流發生。由水理分析得知,本蜿蜒段(MK1)R/B 值小於 10、圓心角 θ 為 127o及掃流應力τ =69.44 kgf /m2遠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74

/m2

kgf ,由現地(見圖 6.8)得知其破壞長度為 179.5m,且混凝土護岸 皆被沖毀,其破壞處與理論之水理分析相似。

BH2 破壞點

BH2

圖 6.11 破壞點 BH2(在褔緣橋下游 1100.0m處)

R/B=12.70、θ =99o、β=+4o、L/R=+0.093

v =6.710 m /s、τ =43.62 kgf /m2、τc=11.74 kgf /m2D = 1.32 s m

本蜿蜒段(MK4)堤防護為混凝土結構約為 1230m亦有坡腳工的 設置,此處只有坡腳工之部分被沖毀,本蜿蜒段(MK4)在七二水災測 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91m比設計水深Hd 高出 0.79m,此蜿蜒段(MK4)之洪水量約為 688.18cms是計畫洪水量Q100一 倍之多,有溢流之情形發生。由其水理分理得知,本蜿蜒段(MK4)圓 心角θ為 99o及掃流應力τ =43.62 kgf /m2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74

/m2

kgf ,其護岸破壞之長度約為126m,其現地破壞處與理論分析相 似。此破壞點(BH2)是不受橋樑之影響,上游為筆直之河道且有河道 有束縮之情形又R/B>10,所得之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 +4o, 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 38.5m,曲率半徑R為 415.3mL /R為 0.093。

BH3 破壞點

BH3

圖 6.12 破壞點 BH3(在南陽橋下游 424.8m處)

R/B=7.95、θ =40o、β=-9o、L/R=-0.15

v =6.260 m /s、τ =63.78 kgf /m2、τc=11.74 kgf /m2D = 1.52 s m

本蜿蜒段(MK6)堤防護為混凝土結構約為 100m且在朝陽橋上游 處,在七二水災測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04m比設 計水深Hd 高出0.79m,此蜿蜒段(MK6)之洪水量約為 927.71cms為計 畫洪水量Q100一倍之多,且有溢流發生。本蜿蜒段(MK6)之R /B小於 10、圓心角θ為 40o及掃流應力τ =63.78 kgf /m2大於臨界掃流應力 τc=11.74 kgf /m2,最大深刷深為Ds= 1.52 m,由其水理分理得知,

此河段之沖刷嚴重,護岸破壞之長度為28.3m,其現地破壞處與理論 分析相同。

此破壞點(BH3)在橋樑之上游受其影響且R /B<10,其蜿蜒波峰至 破壞的角度為β=-9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61.5m,曲率半徑R 為400.0mL /R為-0.15。

BH4 破壞點

BH4

圖 6.13 破壞點 BH4(在南陽橋下游 395.0m處)

R/B=7.95、θ =40o、β=+5o、L/R=+0.077

v =6.260 m /s、τ =63.78 kgf /m2、τc=11.74 kgf /m2D = 1.52 s m

本蜿蜒段(MK6)堤防護為混凝土結構約為 200m,在七二水災測 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04m比設計水深Hd 高出 0.79m,此蜿蜒段(MK6)之洪水量約為 927.71cms為計畫洪水量Q100一 倍之多,且有溢流發生。由其水理分理得知,本蜿蜒段(MK6)之R /B

小於10、圓心角θ為40o及掃流應力τ =63.78 kgf /m2遠大於臨界掃流 應力τc=11.74 kgf /m2,其護岸破壞之長度為 29.4m,其現地破壞處與 理論分析相同。

此破壞點(BH4)在不受橋樑之影響、上游河道有束縮之情形且

B

R / <10,其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角度為β=+5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 離L為 30.8m,曲率半徑R為400.0mL /R為-0.077。

BH5 破壞點

BH5

圖 6.14 破壞點 BH5(在朝陽橋下游 77.3m處)

R/B=7.95、θ =40o、β=-29o、L/R=-0.42

v =6.260 m /s、τ =63.78 kgf /m2、τc=11.74 kgf /m2D = 1.52 s m

本蜿蜒段(MK6)堤防護為蛇籠結構約為 250m,在七二水災測得 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04m 比設計水深Hd 高出 0.79m,七二水災之洪水量為 927.71 比原計畫洪水量Q100多出一倍,

且有嚴重之溢流發生。由其水理分理得知,本蜿蜒段(MK6)之R /B小 於10、圓心角θ為40o及掃流應力τ =63.78 kgf /m2大於臨界掃流應力 τc=11.74 kgf /m2,其護岸破壞之長度為 67.7m,其現地破壞處與水理 分析相同。

此破壞點(BH5)在橋樑之下游受橋樑影響且R /B<10,其蜿蜒波峰 至破壞的角度為β=-29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169.2m,曲率 半徑R為400.0mL /R為-0.42。

6.5 「三田橋~東陽橋」堤防破壞之原因探討

於本節,對發生於旱溪「三田橋~東陽橋」段及之堤防破壞處所 及其相關性質說明之。

BH6 破壞點

BH6

圖 6.15 破壞點 BH6(在東陽橋下游 14.2m處) R/B=29.61、θ=54o、β=+27o、L/R=+0.39

v =6.600 m /s、τ =74.01 kgf /m2、τc=11.23 kgf /m2D = 1.37 s m

本蜿蜒段(MK7)堤防護為混凝土結構約為 200m,在七二水災測 得之洪水痕跡(七二水災實測水深Ha)為 3.50m比設計水深Hd 高出 1.03m,七二水災洪水量比計畫洪水量Q100多出430.05cms,而產生嚴 重之溢流現象。由其水理分理得知,本蜿蜒段(MK7)之圓心角θ為54o 及掃流應力τ =74.01 kgf /m2遠大於臨界掃流應力τc=11.23 kgf /m2, 其護岸破壞之長度為23.5m,其破壞處與理論分析相同。

此破壞點(BH6)在橋樑之上游且受其影響又R /B>10,得蜿蜒波峰 至破壞的角度為β=+27o,蜿蜒波峰至破壞的距離L為276.9m,曲率 半徑R為707.6mL /R為0.39。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96-1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