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洪水的類型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39-4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7 洪水形成原因

2.7.3 洪水的類型

當一流域上游發生暴雨或高山冰雪融解時,則流域中各地的地面 逕流就會向下游河道出口集中。靠近下游河道出口處的逕流最先到達 出口處,於是河川水位開始上漲,這就是洪水的上漲時刻。隨後,流 域中遠處的逕流也到達下游出口處,這時河川水位達到最高,此名為 洪峰水位。再之後,洪水位開始下降。在暴雨停止後一段時間,水位

又再降回到上漲以前的狀態,這就是洪水消退了。根據降水因素的不 同,洪水大致有下列數種類型:

一、暴雨型洪水

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大多數洪水都是屬於這一種類型。小的集水 區因為面積小,河川蓄水能力小,因此一場暴雨就會造成一次洪峰,

而且是暴漲暴落。若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則不同暴雨會在不同支流 形成多次洪峰,不同洪峰到達下游的時間也不同。再加上大流域中常 有湖泊或水庫調節蓄水,因此洪水次數通常較少,但是經歷的時間卻 比較長。

台灣河川短促,流域面積不大,且支流也少,故每逢暴雨自然會 產生洪峰。再加上台灣河川坡度陡,山坡地又大量開發,上游森林已 遭砍伐,下游氾濫平原及河床地又被大量用做都市建地,因而洪水問 題非常嚴重。

台灣因為位於北太平洋副熱帶季風區,水氣豐沛,所以是全球暴 雨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台灣的暴雨紀錄大都很接近世界紀錄,其 90 中分鐘、2 小時及 3 小時的降雨量更是保持世界紀錄。

暴雨是造成洪水的根本原因。台灣的暴雨可分為三大類:即是氣 候性暴雨、對流性暴雨和地形性暴雨。每年五〜六月是梅雨鋒面滯留 台灣的時節,氣旋過境經常會有豪雨,形成水災。例如七十三年的「六 三水災」即是最佳例子。

每年七〜九月底是熱帶氣旋最活躍的季節,熱帶氣旋再發展即成 颱風。每年侵襲台灣的颱風平均為 3.2 個,幾乎每個颱風都會帶來豐

沛降雨,並造成洪水。七十一年的西仕颱風和七十八年的莎拉颱風及 九十三年的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都造成巨大災害。

對流性暴雨都發生在夏季,因為夏季輻射強、溫度高,空氣對流 旺盛,因此容易產生雷雨,造成短暫的洪水。高山地區的迎風面,因 為強迫水氣上升,所以雨量多而且降雨時間長,容易在下游造成洪 水。蘭陽平原多洪患和山區多雨有密切關係。

二、凌汎型洪水

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許多河流是自南向北流。冬季時,北部 河段開始結冰,而南部尚在流水,這些向北流動的河川受到冰的阻 擋,因此水位升高,造成洪水,此名為「凌汎型」洪水。同樣,春季 時,南部河段解凍,而北部河段仍為冰雪封凍,故南部河段河水受阻,

又再升高水位,再造成凌汎型洪水。我國大陸北方多這種類型洪水,

如松花江下游地區。台灣地區並無此種類型洪水。

三、融雪(或冰)型洪水

在高緯度寒冷地區,冬季積雪(或冰)較厚,俟春季來臨,溫度 升高,各地積雪(或冰)乃同時大量融化,於是形成洪水。我國東北、

加拿大和蘇聯多此種類型洪水。

四、融雪融冰和暴雨混合型洪水

在美國西部地區,春季降雨量大,而且此時地面積雪也開始融 解,因此造成混合性的洪水。

根據以上所述,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台灣的洪水都是屬於暴雨型的 洪水,而且又以氣旋性的暴雨洪水最頻繁和最嚴重。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39-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