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研究的方法與流程

2. 實施流程

研究團隊先針對利用所開發出情境式的實作題「賣冰塊的爺爺」及評分判準進行修訂,

將適用性不高的探究能力成分進行修改,確實界定五個科學探究能力,期望以此能推廣至各 級學校,了解各階段中學生所應具備的探究能力。

其次,本研究亦針對屏東市某國小學生進行施測,除了解該校學生的答題類型外,並分 析前、後測間的差異,了解學生探究能力的進步情形與推展困境。茲分別敘述如下:

(1) 實作題的精緻化

研究團隊在發展實作題時發現情境的融入有助於誘發學生的答題意願,學生從一開始的 界定問題即能察覺問題所在,研究者更發現學生的答題模式與其後設認知部分有很大的關 聯。然而學生的設計規畫與實作驗證的能力卻沒有進步很多,分析部分原因與時下之教科書 提供食譜式學習有關,再則教師上課時呆板的口述式教學亦影響學生的探究能力;另外學生 的語文閱讀能力也成為施測時成功與否的關鍵!為了避免題目上不良的表面效度影響學生的 答題意願,研究團隊討論修改了先前的題幹描述,改以較口語化、甚至引導的方式試著增加 學生對題目的了解及答題的意願。今說明如下:

a. 界定問題的能力

學生經過故事情境(賣冰塊的爺爺)的洗禮後,引起更多興趣與問題,從實際的問卷得 分情形很少發現有看不懂或文不對題的情形。故研究團隊並未對題幹敘述有大的變 革,僅就遣詞用字方面稍加潤飾以增加學生閱讀的清晰度。

b. 設計規畫的能力

從學生的答題發現,舊有的題幹直接以開放式的問題:如果老師提供下面幾種物品,

來比賽「誰是拒絕融化的冰」,你會如何設計實驗?切入設計實驗的核心,學生的填 答也顯得突兀而不知所措,更影響後面的得分。故研究團隊思考並更改題幹的描述改 以引導的方式: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可以用來隔絕熱的傳播,以下請你以冰塊為主體,

置入不同的容器中來比賽「誰是拒絕融化的冰」讓學生知道需要準備的相關器材以達 成誘答的效果。

c. 實作驗證的能力

在實際操作實驗階段,舊有的題幹描述強調學生自我設計實驗,並以此實驗設計畫出 實驗的表格,對於長久接觸「食譜式」教科書訓練的學生而言無疑的是沉重的打擊,

得分情形亦普遍的偏低。故研究團隊改以提供不同的變項觀察學生是否會依此設計 (畫)出二維的表格,經過施測後結果明顯的優於舊有的題幹陳述方式。

d. 解釋分析的能力

學生的解釋分析的能力可分成「比較、解釋、彙整資料」與「作推論」等不同的能力 成分。如前所述,學生在完全開放的實驗模式中已是苛刻的考驗,於此改為給與實驗 表格、實驗數據,檢測學生是否能從數據中規納重要的資訊或證據,作為解釋實驗結 果的依據;進而從證據中做推論。茲列舉題幹如下:

右邊表格是小華那組的實驗記錄,請你從數據中判斷哪一種盒子最能減緩冰塊 融化的速度,你是怎麼知道的?

e. 溝通辯證的能力

原題幹描述需進行班級分組,由各組上台報告所蒐集、彙整的實驗結果,再由學生之 間進行彼此的批判辯證,最後形成紙筆紀錄。過程中不僅耗時費力,班級常規的維持 更是一大考驗。故此題型亦更改為簡答式的問句,提供某一錯誤的情境或實驗結果,

檢視學生是否能從句子中發現錯誤的概念或陳述。

時間 盒子

實驗前冰塊重

20分鐘 40分鐘 60分鐘

鐵盒 100 80公克 70公克 62公克 紙盒 100 93公克 86公克 80公克 塑膠盒 100 88公克 80公克 75公克

茲將修訂前後的試題比較如表 12:

運用器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