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看法與建議

第五節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看法與建議

針對研究對象所填寫開放性問卷資料,事先將相似的看法和建議 歸類、並記錄出現的次數加以整理,依序將不同背景教師對實施融合 式適應體育之看法與建議整理敘述。

一、就九所啟智學校開放式問卷看法之內容分析,以百分比呈現:

增加教師研習進修機會充實專業知能 12 人(12.0﹪),爭取經費 增加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次數滿足參與體育活動機會 12 人(12.0

﹪),學生體能狀況差應參與活動鍛鍊身體改善體質 10 人(10.0﹪),

由具有專業背景教師實施 10 人(10.0﹪),可獲得觀摩、互動、建立 信心、及人際關係 8 人(8.0﹪),缺乏人力支援 6 人(6.0﹪),學校 行政單位彼此溝通之重要性 6 人(6.0﹪),普通學校學生學會用愛心 幫助、指導、接納智能障礙學生 6 人(6.0﹪),加強無障礙設施、教 具、器材、場地設備 5 人(5.0﹪),針對個別差異設計具彈性的活動 課程 4 人(4.0﹪),與普通學校課程領域不同,難以實施且體育課不 受重視 4 人(4.0﹪),專業團隊的協助、交通車支援、融合時間受限 難以實施 4 人(4.0﹪),降低班級學生人數達到安全順暢的教學情境 4 人(4.0﹪),透過合作學習及協同方式實施 3 人(3.0﹪),普通學 校學生課前先認識智能障礙學生增進瞭解 2 人(2.0﹪),降低普通學 校學生年齡配合智能障礙學生的心智年齡 2 人(2.0﹪),舉辦示範教

學機會增加融合教學經驗與實施 1 人(1.0﹪),無經驗無法提供 1 人

(1.0﹪)。 實施的看法:

(一)普通學校的學生視體育課為喜歡且具有競賽性活動,一旦實施融 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教材設計必須牽就智能障礙學生而做強度調 整,對於適逢青春期的青少年,嚮往的體育課程被剝削,過剩的 體力無發揮之處,認為融合式體育失去意義及太過理想化。

(二)智能障礙學生,體力、協調性差、個性執著較難溝通,團體生活 適應性較難,教師教學進行無法兼顧,加上課程領域不同,經費 不夠影響交通車的調度困難,難以看出融合式適應體育的成效。

(三)缺乏專業團隊的協助,基於安全考量和活動的設計,增加普通學 校教師的困擾和負擔因而配合度較差,如於融合教學前篩選具備 活動能力佳的智能障礙學生參與可增進合作學習關係。但相對會 降低適應性差的學生之參與機會,基於人權主義提倡教育機會均 等的前提下,應鼓專業團隊投入,協助及解決教學問題。

(四)普通學校教師缺乏特教知能實施融合教育帶給教師在教學設計 方面的壓力而不願支持。

(五)因融合式適應體育不受重視,大部份老師未依學生特殊需求設計 教學,或給予改良式運動器材,形成普通班學生與智能障礙學生 融合在一起衹有表面未深入瞭解而推展。

(六)學生人數多、普遍缺乏師資,基於安全考量,上課時須二位教師 或教師助理員協助,否則無法盡心指導失去融合的意義。

根據上述資料所示,啟智學校教師對於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看 法表示贊成,由於智能障礙學生受障礙限制而影響其體能狀況較一般 人差,容易罹患各種慢性疾病,導致學習、認知能力低落,因此,應

鼓勵參與活動鍛鍊身體改善體質,Beaver 指出適應體育的目的(一) 了解自身的限制。(二)動作的發展。(三)克服自身殘障部份。(四)技 能發展及認識安全的重要。(五)學習如何放鬆。(六)能力的發展。(七) 欣賞能力與理解能力的發展(引自教育部,民 86)。針對七點做為改 進方向,藉由適應的活動中增進智能障礙學生的身體機能,訓練生活 能力,預防疾病發生,更以促進親子、人際關係為重點,讓生活充滿 活力達到健康快樂的生活境界,可見適應體育有其推展的必要。

表 4-5-1 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看法

對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看法 人數 百分比﹪

增加教師研習進修機會充實專業知能 12 12.0﹪

贊成,爭取經費增加融合次數滿足參與體育活動機會 12 12.0﹪

學生體能狀況差應參與活動鍛鍊身體改善體質 10 10.0﹪

由具有專業背景教師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 10 10.0﹪

可獲得觀摩、互動、建立信心及人際關係 8 8.0﹪

缺乏人力支援 6 6.0﹪

學校行政單位彼此溝通之重要性 6 6.0﹪

普通學校學生會用愛心幫助、指導、接納智能障礙學生 6 6.0﹪

加強無障礙設施、教具、器材、場地、設備 5 5.0﹪

針對個別差異設計具彈性的活動課程 4 4.0﹪

與普通學校課程領域不同,難以實施且體育課不受重視 4 4.0﹪

專業團隊的協助、交通車支援、融合時間受限難以實施 4 4.0﹪

降低班級學生人數達到安全順暢的教學情境 4 4.0﹪

透過合作學習及協同方式實施 3 3.0﹪

讓普通學校學生課前先認識智能障礙學生增進瞭解 2 2.0﹪

降低普通學校學生年齡配合智能障礙學生的心智年齡 2 2.0﹪

舉辦示範教學機會增加融合教學經驗與實施 1 1.0﹪

無經驗無法提供 1 1.0﹪

合計 100 100.0﹪

二、就九所啟智學校開放式問卷建議之內容分析以百分比顯示如下:

如表 4-5-2,

舉辦適應體育研習、研討會和進修機會充實專業知能 18 人(17.8

﹪),特教系所增加適應體育學分 12 人(11.9﹪),培訓適應體育種 子教師 10 人(9.9﹪),體育科系所增加特教學分 10 人(9.9﹪),應 顧慮兩者學生的需求,否則會抹殺兩者學生的學習意願 8 人(7.9﹪), 基於安全考量應增加專業團隊或人力支援 6 人(5.9﹪),行政單位應 支持和溝通,增進兩者學生獲得更好的體能 6 人(5.9﹪),融合教學 前應調查普通班學生及家長意願 5 人(4.9﹪),爭取經費編列教材、

教具增加軟、硬體設施 4 人(3.9﹪),須降低班級人數比例為 2:1 或 3:1 有 4 人(39﹪),讓普通學校教師多瞭解特教知能 3 人(2.9

﹪),普通學校學生實施融合教學前應先實施教育或幹部訓練 3 人(2.9

﹪),融合式適應體育不受重視教育行政單位應多宣導 3 人(2.9﹪),

課前讓普通學校學生瞭解智能障礙學生會增進融合效果 2 人(1.9

﹪),鼓勵普通學校學生反向進入校區改變融合式教學的實施方式 2 人(1.9﹪),融合式適應體育實施應有二位以上教師 2 人(1.9﹪), 普通學校學生先實施社區關懷後再實施融合式教學,效果會更好 1 人

(.9﹪),用設計過或調整過的活動增加重度學生參與能力和機會 1 人(.9﹪),適應體育如兼具復健、治療效果,應由國小優先實施 1 人(.9﹪)。

據此可知,啟智學校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之建議以舉辦相關 研習、研討會讓普通學校教師增加特教知能,開闢管道讓現職教師有 機會進修或培訓適應體育種子教師,再透過行政單位配合,共同規劃 融合式適應體育實施方針,增進普通學校和啟智學校教師的合作關 係。並於課前讓普通班學生接受教育訓練,進一步暸解對方的障礙情 形,給予關懷、協助和指導,建立感情,增加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效果 與成就感。

一項好的政策必須隨社會的發展與需求逐漸改變措施,美國特殊

教育奠定良好的績效,應追溯於 1975 年宣佈 94-142 公法,訂立「殘 障兒童教育法案」讓身心障礙學生享有教育均等的機會。國內教育主 管單位如能廣納各方意見,參酌本研究之看法、建議及相關人員所提 出的困難酌情改進,相信可滿足教師在教學上的需求,讓學生獲得更 多身體活動機會,獲得健康與預防疾病的目的,達到先進國家的水準。

建議部份:

(一)融合前應考慮各校地理環境且取得家長同意。藉由融合實施的過 程增進普通學校學生與智能障礙學生一起學習的機會,學會體恤 用愛心幫助、指導、接納智能障礙學生建立友誼,也讓啟智學校 學生獲得觀摩學習,滿足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進而增加信心、

提昇人際關係。

(二)行政單位應彼此溝通宣導,促進融合式適應體育有計劃、有組織 的實施,增進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學校學生相處達到一起學習的 效果。

(三)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應配合課程實施,且降低學生人數,其融合 人數比例以 2:1 或 3:1 為宜。

(四)啟智學校可嘗試商請普通學校教師帶學生至校區,參加校內融合 教學或比賽增進交流機會。

(五)可用設計過或調整過的活動或採用社區義工支援重度學生,實施 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增加參與的能力和機會。

(六)教學團隊人員必須是體育與特教兩種教師背景。教學實施試以體 能或能力分組,及事先歸劃融合實施事宜,才能讓學生獲得學習 的益處。

(Sherrill,1993)指出一位好的體育老師,就是一位好的適應體 育老師,課前針對學生個別差異擬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做修正與調整。由問卷統計資料獲悉,大部份教師希能藉由研習及進 修機會充實專業知能,並希望融合式適應體育實施由具有專業背景的 教師指導,可見各校普遍的缺乏適應體育專業背景的老師,行政單位 必須爭取經費讓教師參加研習與進修機會,增加載運融合教學的交通 車次數達到教學效果。並鼓勵具有專業背景體育教師投入適應體育行 列,指導智能障礙學生從事身體活動,享有上體育課的自由和權利,

獲得觀摩、互動、建立信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回歸主流理念達 到最少限制教學的理想目標。

4-5-2 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建議

對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之建議 人數 百分比﹪

舉辦適應體育研習、研討會和進修機會充實專業知能 18 17.8﹪

特教系所增加適應體育學分 12 11.9﹪

培訓適應體育種子教師 10 9.9﹪

體育科系所增加特教學分 10 9.9﹪

應顧慮兩者學生的需求,否則會抹殺兩者學生的學習意願 8 7.9﹪

基於安全考量應增加專業團隊或人力支援 6 5.9﹪

行政單位應支持和溝通,增進兩者學生獲得更好的體能 6 5.9﹪

融合教學前應調查普通班學生及家長意願 5 4.9﹪

爭取經費編列教材、教具增加軟、硬體設施 4 3.9﹪

須降低班級人數比例為 2:1 或 3:1 4 3.9﹪

須降低班級人數比例為 2:1 或 3:1 4 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