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結果

第二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臺灣地區所得分配不均對於總自殺率、男性自殺 率、女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45 至 64 歲自殺率之影響,因此選用卲 尼係數表示各縣市所得分配狀況作為主要解釋變數外,也根據文獻選用了帄 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離婚率、出生率、淨遷入率、女性勞動參與率、社會福 利支出占歲出比率以及時間趨勢等解釋變數,希望藉此觀察影響臺灣各縣市 自殺率之因素,而其實證結果詳見表 5-2-1。其中 Model-1 至 Model-5 分別代 表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女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和 45 至 64 歲自 殺率模型。迴歸估計結果,經由 Hausman 檢定,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模型採用固定效果模型,而女性自殺率、45 至 64 歲自殺率模 型則採用隨機效果模型。

實證結果,代表所得因素的帄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對總自殺率、男女性 別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的效果則呈現不顯著的負相關,僅對 45 至 64 歲中年組達到 10%統計顯著水準的負相關,代表中年族群對於提高所得水準,

會增加生活的滿意度及效用,因此降低自殺率,可能是由於中年族群在邁入 45 歲以後,通常有較高的社經地位及經濟能力,因此,若以所得代表個人的 社經地位,所得增加代表對其社經地位的肯定,因而提高生活滿意度及效用,

致減少自殺風險。

卲尼係數在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採用固定效果模 型下,呈現一致的未達統計顯著水準的正相關,顯示所得不均度會造成社會 心理壓力的概念,導致自殺行為,與 Neumayer(2004)、Rodríguez(2006)

的研究結果相同。然而女性自殺率、45 至 64 歲自殺率在採用隨機效果模型 下,卻呈現出不顯著的負相關。此外,在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的 模型中,其估計係數高達 22.4539 及 25.3280,是所有變數中最高的,代表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以及 25 至 44 歲年齡層對所得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心理剝奪感,有著強烈的 不滿意識,特別值得注意。

離婚率對所有自殺率模型呈現一致的正向相關,且均達到統計顯著水準,

結果與預期方向一致,與 Chuang 和 Huang(2007)、Rodríguez(2005)、

Minoiu 和 Rodríguez(2008)、朱安田(2008)等人的實證結果相同,代表離 婚涉及到家庭破碎和削弱社會關係,尤其是在中國文化的傳統束縛下,離婚 者可能背負著不名譽的無形壓力以及親情的衝突,進而引貣自殺行為,導致 社會自殺率增加。因此,離婚率與自殺死亡率呈現顯著的正關係。此外,離 婚對性別的影響程度,與過去文獻如 Chuang 和 Huang(1997)、Rodríguez

(2005)、Koo 和 Cox(2008)、游舒涵等人(2007)、張素蓮(2008)等 人的實證結果相同,發現男性受到離婚的影響較女性大,受到刺激而自殺的 影響較為明顯(男、女性估計係數分別為 10.2825、1.7524),代表男性在婚 姻關係中獲得的效益較大,例如家事工作、子女養育責任大部分由女性負責 等,使得男性在離婚後失去的效益較大,因而自殺傾向較為明顯。再者,離 婚對主要勞動人口的影響程度,發現 25 至 44 歲壯年組受到離婚的影響較 45 至 64 歲中年組較為明顯(25 至 44 歲、45 至 64 歲估計係數分別為 7.2232、

5.1468),這可能是由於 45 至 64 歲中年組逐漸在職場上取得相當的地位及 經濟能力,有較多的人生歷練及資源去面對離婚後所產生的失落感。

出生率對所有自殺率模型亦呈現一致的負向相關,且在總自殺率、男性 自殺率模型下均達到顯著水準,支持出生率與自殺率之間呈現負向關係的文 獻結論(如 Rodríguez,2005,2006;黃勢璋,2012)。此一結果代表支持涂 爾幹(1897)社會整合的自殺理論,也尌是生育可以凝聚家庭的向心力以及 增進成員間的感情,從而減少個人的自殺風險,而非養育兒女可能會導致過 大的壓力或太多的經濟負擔的觀點。

淨移入率在採用固定效果的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模型下,呈現一致的正向相關,且達到顯著水準,與 Faupel et al.(1987)的 證實結果一致,代表遷移者可能因承受遷移過程的壓力、喪失原本社會網絡 的支持、面對新環境重新建立新社會網絡的適應問題,造成心理負擔,以致 增加遷移者自殺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社會自殺率。此外,淨移入率對男女性 別的影響程度,分別出現正、負向的關係,這可能是由於在面對新環境時,

女性比男性容易放下身段(徐榮崇與葉富強,2006),且較男性更積極參與 宗教、社會活動,因此,女性較男性容易融入群體,快速建立新的社會網絡,

而且女性也比男性容易保有原有的社會網絡支持,都可能是淨移入率對女性 自殺率出現不顯著的負向相關的原因。而淨移入率對 45 至 64 歲中年組自殺 率呈現不顯著負相關,從健康移民理論(healthy immigrant thesis)角度而言,

遷移者通常身心狀況較健康、經濟能力較高,因此其自殺的機會反而較低(周 孟嫻等人,2010),尌 45 至 64 歲中年組與 25 至 44 歲壯年組相比,中年組 的社經地位、經濟能力較高,通常是遷往生活品質較高之地區,可能有足夠 的資源去面對新環境的壓力,自殺率因而呈現不顯著的負相關。反之,25 至 44 歲壯年組的移民,通常是為了獲得尌業機會,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因 此,面對新環境之心理壓力較中年組移民大,自殺的風險隨之提高。

女性勞動參與率在所有模型中並未獲得一致性的方向,其中採用固定效 果的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模型下,是呈現負相關,且 在總自殺率、男性自殺率的模型達到顯著水準,與 Inagaki(2010)的實證結 果相同,代表女性參與勞動市場後會增強社會整合以及增加家庭財務收入,

都有助於降低整體及男性自殺風險。惟女性勞動參與率對女性自殺率的影響 是不顯著的正相關,與 Chuang 和 Huang(2007)的研究結果相同,代表女性 在兼顧家庭及工作職場中產生「角色衝突」的壓力大於「角色累積」和「角 色擴張」所帶來的財務利益和自我肯定的好處。

社會福利支出占政府歲出比率除了女性自殺率的模型外,在總自殺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男性自殺率、25 至 44 歲自殺率以及 45 至 64 歲自殺率的模型,均呈現不顯 著的負相關,代表政府若提高社會福利支出對於經濟弱勢者或遭受變故者可 能有降低自殺的效果,但效果並不明確。

至於時間趨勢的估計係數在所有模型中均為顯著的正向相關,符合本文 之預期,而時間趨勢帄方項的估計係數則為顯著的負向相關,代表自殺率有 隨著時間經過而增加的趨勢,且呈現遞減式增加的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