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磁光科爾效應 (Magneto optics Kerr effect, MOKE)

磁光科爾效應依據磁化強度的指向,可區分為下列三種類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a)極向(b)縱向(c)橫向磁光科爾效應示意圖 1.極向科爾磁光 (polar MOKE)

磁化強度方向垂直於樣品表面,若樣品有垂直磁化,可從 PMOKE 量測出來。

2.縱向科爾磁光 (longitudinal MOKE)

磁化強度方向平行於樣品表面以及光的入射面。

3.橫向科爾磁光 (transversal MOKE)

磁化強度方向平行於樣品表面,但垂直於光的入射面。

本篇論文以縱向磁光科爾效應測量樣品的磁滯曲線,縱向磁光科爾效應為光 與磁場在磁性物質中的交互作用,一線偏振光入射至磁性物質時,物質的介電常 數張量隨著外加磁場改變,導致反射光轉變為橢圓偏振光。

說明磁光柯爾效應原理之前,先討論光的偏振性以及複數折射率,以助於了 解磁光科爾效應的理論。

M M

M

(a) (b) (c)

18

3-1-1 光的偏振 (polarization)

光的偏振分為線偏振、圓偏振以及橢圓偏振,其中線偏振光可以分解為左旋 光𝛔-和右旋光𝛔+的疊加;如圖 3.2 表示,線偏振光為𝛔-與𝛔+的線性疊加。

圖 3.2 線偏振光分解 3-1-2 複數折射率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光與物質交互作用後的現象,可從複數折射率 m來討論; m = n + ik ,實部 n

19

⟹ tanϕ = EY

EX = tan ω

2c(n+− n)z

⟹線偏振光旋轉ϕ =ω2c n+− n z

圖 3.3 線偏振光分解

消光係數 k 代表光在物質中散射的程度,為了瞭解 k 對光的影響,我們簡化情 形為,𝛔和𝛔+的折射率 n 皆相同;依據消光係數的意義,當 k 愈大,表示光被物 質散射的程度愈高,也就是反射光的強度較小,反之亦然;若物質中𝛔和𝛔+的消 光係數不相同,則𝛔和𝛔+反射光強度不相同,由圖 3.4 可知,消光係數的不同,

使線偏振光轉變為橢圓偏振光。

圖 3.4 左旋光與右旋光各轉(a)0°(b) 45°(c) 90°的合向量示意圖(d)橢圓偏振光 一般情況,左旋光𝛔和右旋光𝛔+的折射率 n 以及消光係數 k 皆不相同,綜合 上述的情形,線偏振光照射在物質時,由於光與物質的交互作用,反射光為橢圓 偏振光,而且橢圓偏振光與原入射光有一偏轉的ϕ角。

𝛔

-𝛔+

ϕ

𝛔+ 𝛔-

𝛔+

𝛔- 𝛔+

𝛔-

橢圓偏振光

(a) (b) (c) (d)

20

3-1-3 菲涅耳方程式(Fresnel equation)

根據 Maxwell 以及物質方程式,推導出電磁波在物質中傳遞時的表示式:

表格 3.1 電磁學公式

Maxwell 方程式(CKS 制) 物質方程式

∇ ‧D = 4πρ

∇ ‧B = 0

∇ × H =4π c J +1

c

∂D

∂t ⋯ ⋯ ⋯ 3 − 1

∇ × E = −1 c

∂B

∂t ⋯ ⋯ ⋯ 3 − 2

D = εE B = μH ⋯ 3 − 3

(3-2)式兩邊同乘∇ × ⇒ ∇ × ∇ × E = ∇ ‧E − ∇2E = −1c∂∇ ∂t× B ⋯ 3 − 4

(3-1)、(3-3)代入(3-4)⇒ ∇ ∇ ‧E − ∇2E = −1c∂∇ × H ∂t = −c12∂t2D 2⋯ 3 − 5 (設 μ ≈ 1)

假設入射光電場為

E r , t = E0eik ‧r −iωt = E0einωck ‧r −iωt 代入(5)式

⇒ ∇ ∇ ‧E − ∇2E ≈ −∇2E = ε(ω c)2E

⇒ ∇2E + ε(ω

c)2E = 0 ⋯ ⋯ 3 − 6 由 3 − 6 式,得到菲涅耳方程式(Fresnel equation)

n2Ι− ε − n: n ‧E = 0 ⋯ ⋯ 3 − 7 其中Ι為單位矩陣,(n: n)ij=ninj 是折射率在不同方向的分量。

根據上述的推導,由菲涅耳方程式可獲得

1.材料中的折射率 Det n2Ι− ε − n: n = 0 2.材料中傳播的電場 n2Ι− ε − n: n ‧E = 0

21

22

23

3-2 鐵磁共振

鐵磁共振現象是鐵磁物質內的磁矩μ ,在外磁場H 的作用下感受到磁力矩τ , 使磁矩沿著特定軸作進動,若不考慮阻尼效應,則磁矩以拉莫耳頻率 (Larmor frequency)作進動,與此同時,傳輸微波訊號於鐵磁物質,當微波頻率與進動頻 率相等時,磁矩將吸收能量產生共振,此即鐵磁共振。從能量觀點出發,磁矩在 外磁場中產生黎曼效應(Zeeman effect) Ez = −μ ∙ H ,造成系統能階分裂,如果 輸入的電磁波能量與能階差相等,則系統會吸收能量產生共振行為。如圖 3.7 所 示,電子自旋磁矩 μ s = μB,磁場造成的能階差∆E = 2μBH =2πmehH

e,若要產生共 振型為輸入的電磁波頻率f =∆Eh = 2πmeH

e,即拉莫耳頻率。

圖 3.7 自旋磁矩於外加磁場下能階分裂示意圖[16]

以下從古典角度解釋鐵磁共振原理,帶有磁矩μ 的原子在外加磁場下會受到 一力矩σ 作用,力矩可以表示為

σ = μ × H

其中,原子的磁矩μ 也可以表示為μ = −γJ ,並且從牛頒定律得到角動量與力矩 的關係σ = dJ dt ,整理上述公式後,獲得磁矩在外加磁場中的運動方程式,

dt = −γμ × H

從方程式的數學形式,我們瞭解磁矩在外加磁場的運動行為是磁矩以外加磁 場為軸心作頻率為 f 的進動(precession),其中進動頻率 f =γH,考慮電子自旋

24

25

平衡時,等效磁場的指向(θ0, φ0)可由下式獲得

Eθ =∂E∂θ = 0;Eφ =∂φ∂E = 0

討論非平衡狀態,磁化強度稍微偏移平衡位置,此時,θ和φ分量上的等效磁場不 為零,且與磁化強度 M 有交互作用

Hθ = −EMθ;Hφ = −Msin θEφ ⋯ ⋯ 3 − 9

若從平衡位置偏移的量非常微小,即δθ和δφ非常小,可將能量展開成δθ和δφ的 線性疊加

Eθ = Eθθδθ + Eθφδφ;Eφ = Eφθδθ + Eφφδφ ⋯ ⋯ 3 − 10

將 3 − 9 與 3 − 10 代入 3 − 8 運動方程式,將得到強化強度對平衡位置的微小 擾動方程式

−γ−1Msinθ0∙ δθ = Eφθδθ + Eφφδφ

−γ−1Msinθ0∙ δφ = Eθθδθ + Eθφδφ ⋯ ⋯ 3 − 11

由於 3 − 11 的對稱性,令δθ,δφ成正比於eiwt代入 3 − 11 式,整理後得到 Eθφ2 − EθθEφφ + ω2γ−2M2sin2θ0 = 0

即獲得共振時的頻率ωres為 ωres = γHeff = γ

Msinθ0[EθθEφφ − Eθφ2 ]12⋯ ⋯ 3 − 12

考慮鐵磁共振真實情形,磁矩作進動時受到阻尼效應,從圖 3.9 與圖 3.10 的示意圖,可觀察到磁矩進動行為將漸漸減緩,直到磁矩與外磁場平行排列,阻 尼現象的物理機制目前還無法解釋,但為了說明材料內鐵磁共振的真實行為,在 磁矩運動方程式中加入一個阻尼修正項,獲得朗道-利佛席茲-吉爾伯特方程式 (Landau-Lifshitz Gilbert equation)

dM

dt = −γM × H + α

MM × ∂M

∂t 其中α是阻尼常數(damping constant)。

26

圖 3.9 (a)無阻尼(b)有阻尼的進動情形[18]

圖 3.10 阻尼效應時磁化強度運動行為[16]

以下說明吉爾伯特藉由古典力學之拉葛朗吉方程式(Lagrangian

equation)[19],推導出 LLG 方程式,拉葛朗吉是動能 T 扣除位能 U 的物理量,磁 化系統中拉葛朗吉可表示為

ℒ M r , t , M r , t = T M r , t , M r , t − U M r , t ⋯ ⋯ ⋯ (3 − 13) 考慮阻尼的磁化系統,在拉葛朗吉方程式中加入一項能量耗散力R M r , t [19]

d dt

δℒ M , M

δM −δℒ M , M

δM +δR M

δM = 0 ⋯ ⋯ ⋯ (3 − 14) (a) (b)

27

28

薄膜單位體積的總磁量可表示為黎曼能、退磁能以及垂直異向能的總和:

E = −MsH sinθHsinθMcos φH− φM + cosθHcosθM + 2πMs2cos2θM− Kcos2θM 其中𝐾是垂直磁異向性常數(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constant) 從共振條件方程式(3 − 12)分析薄膜發生鐵磁共振時外加磁場的大小,

29

其中α為阻尼常數,將單位體積能量 E 代入上式,並使用(3 − 17)式,可將線寬整 理為(3 − 22)式[4]

∆Hppα = 1

3α(H1+ H2) d(ω γ ) dHR

−1

⋯ ⋯ (3 − 22)

由實驗數據獲得線寬∆Hppα 隨角度的變化,從 3 − 22 式數值解出阻尼常數α。

30

3-3 表面分析儀器

1.歐傑電子能譜儀(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從圖 3.12 歐傑電子產生的示意圖,一束高能量的電子束入射樣品表面,

使原子內層電子被游離,而產生一個電洞,則上層電子會填補此電洞並放出 能量E1− E2,若此能量大於上層或同層的某電子的束縛能時,該電子有機會 游離出原子,此被游離的電子即為歐傑電子,並帶有能量E1− E2− E3,再經 由電子能量分析器判斷歐傑電子動能,可推測出樣品表面的元素成分與化學 態,如圖 3.13 歐傑電子的檢測流程圖形所示。

一般而言歐傑電子的動能介於 1-3KeV,屬於低能量電子,在固態物質中 的平均自由路徑約為 5-20Å,故實驗檢測到的電子訊號皆為樣品表面 5-20 Å深 度的訊息。

圖 3.12 歐傑電子產生示意圖 圖 3.13 歐傑電子儀示意圖[20]

圖 3.14 為鈷、鎳與銅元素的歐傑電子能譜,圖 3.15 為硼、碳、氮以及氧 元素的歐傑電子能譜,分析歐傑電子訊號時,藉由比對電子動能大小瞭解固態 材料的成份。

1 2 3

真空態

E1

E2

E3

激發源 歐傑電子

31

圖 3.14 歐傑電子動能[21]

圖 3.15 歐傑電子動能[21]

32

2.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圖 3.16 為產生 X 射線光電子的示意圖形,以 X 射線作為光電子激發源入 射於樣品表面,使光電子從原子游離出來,根據能量守恆得到光電子動能為 Ek = hν − EB,hν是入射光能量,EB是光電子在材料中的束縛能;接著光電子 通過能量分析器,偵測出光電子動能Ek

從光電子動能定性瞭解表面的元素組成,入射光能量hν和原子特定軌道 束縛能EB皆為已知,可推出光電子的動能,比對光電子動能的大小,即可得 知樣品的組成元素。

圖 3.16 產生 X 射線光電子示意圖[22]

下列表格 3.2、表格 3.3 以及表格 3.4 分別為銅、鐵與鈷元素的 X 射線光電子能譜。

表格 3.2 XPS 銅束縛能[21]

表格 3.3 XPS 鐵束縛能[21]

表格 3.4 XPS 鈷束縛能[21]

K L

M N

光電子 X 射線

33

3.二次離子質譜儀(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SIMS)

使用高能量離子束(大多為O2+、Cs+)撞擊樣品表面,如圖 3.17 所示,離子束 的能量與動量經碰撞轉移給樣品表面的原子,若能量大於原子在材料中的束縛能,

則原子會從晶格中脫離,脫離的原子具有動能繼續與其他原子作碰撞,在材料內 眾多原子彼此碰撞,產生大範圍的原子位移,當一連串的碰撞到達表面[34],且能 量大於表面束縛能時,表面的原子、分子或離子會被撞出樣品,其中只有少量的 部分獲得或失去電子呈離子狀態脫離(<1%);為了區分入射離子束的一次離子,

稱來自於樣品表面的離子為二次離子,經由電場二次離子被引入質譜儀,分析其 質量與電荷的比值,即可判斷元素種類;由於質量分析器靈敏度極高,因此 SIMS 檢測濃度可至 ppm-ppb 的範圍,適用於偵測固態樣品的表面微量元素[23]

圖 3.17 產生二次離子示意圖 離子植入 一次離子

樣品表面 +

-

濺射粒子

3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