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磁性理論

2-1 磁性的來源

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從古典力學的角度,一載流線 圈磁偶極矩μ = I a,帶負電的電子繞著原子核作週期性運轉時,可視為一載流線 圈;磁偶極矩大小與質量 m 成反比,因為質子和中子質量比電子大許多,故討論 物質磁性時,主要從電子的磁矩來決定。

1.電子軌道磁矩 (orbital magnetic moment)

從古典力學出發,如圖 2.1 電子繞著原子核作圓周運動,其電子軌道磁矩為:

1 current I = −𝑇𝑒 = −𝑒𝜔2𝜋

2 angular momentum L = me𝑟2𝜔 圖 2.1 電子繞核運動示意圖

⇒ magnetic moment μ = Ia = −𝑒𝜔 𝑟2 2 = −2𝑚𝑒𝐿

𝑒,負號代表μ和𝐿方向相反,其中 e 為電子電量、𝑚𝑒為電子質量。

磁矩可表示為μ = −γL,γ是旋磁比(gyromagneticratio),比較古典的磁矩大小,得 到電子軌道旋磁比γ = e 2m。

引入量子力學觀點,軌道角動量 L = ℓ(ℓ + 1)ℏ,ℓ是軌道角動量量子數,ℏ是 普朗克常數,角動量 L 代入磁矩得到:

𝜇= ℓ(ℓ + 1) 𝑒ℏ

2𝑚= ℓ(ℓ + 1)𝜇𝐵

其中波耳磁元𝜇𝐵 = eℏ 2m是物質磁矩的最小單元。綜合上述討論,獲得電子軌 道磁矩 μ = −g𝜇𝐵L ,其中g為電子軌道磁矩朗德因子(Land factor)。

+

e r

7

2.電子自旋磁矩 (spinmagnetic moment)

電子擁有本質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量子數s =12,類比電子軌道磁矩形 式,得到電子具有本質自旋磁矩μs = −𝑚𝑒 S = γS,電子自旋磁矩旋磁比γ = −𝑚𝑒

μ s = γS = −gs𝜇𝐵 ℏ S

其中gs = 2為電子自旋磁矩朗德因子(Land factor),S = ± 2為電子自旋角動量,將 兩者代入上式,得到電子自旋磁矩的量值 μ s = 𝜇𝐵

3.原子磁性

原子磁性來自原子內的電子,當原子為多電子時,電子之間作軌道-自旋耦合 (orbital-spin coupling)產生總角動量 J,總角動量是電子軌道角動量 L 以及自旋角 動量 S 組成,即J = L + S ,總角動量對應的總磁矩:

μ = γJ = −g𝜇𝐵 ℏ J 其中 g 為朗德因子(Land factor)[9]

g = 1 +j j + 1 + s s + 1 − ℓ(ℓ + 1) 2j(j + 1)

其中 j 為總角動量量子數,s 為自旋角動量量子數,ℓ是軌道角動量量子數,過渡 性金屬元素磁性來自於 3d 軌域中的非局域性電子(delocalized electrons),並未被 束縛於軌道上,因此磁性來源為電子自旋磁矩,即 g ≈ 2。

2-2 磁性物質的分類

物質的磁化強度定義為單位體積內的磁矩多寡,M = μiV i,單位為 A/m。施 加外磁場 H 於磁性物質,磁化強度和外磁場的關係為 M = χH,其中χ是物質的磁 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

8

根據磁化率χ量值以及符號,將物質區分為五種類型:

1.反磁性 (diamagnetism)

反磁性磁化率是一極小的負值,僅約-10-5,負號表示在外磁場中,磁化強度 與磁場方向相反。反磁性來源是冷次定律,當物質處於外磁場時,磁通量發生改 變,依據電磁感應定律,物質產生一感應電動勢抵抗磁通量變化;所有物質皆具 有反磁性,只是反磁性量值太微小(-10-5),若物質有其他磁性,反磁性效應會被 掩蓋掉。磁化率χ不隨溫度改變,圖 2.2 (a)為反磁性物質外加磁場 H 與磁化強度 M 關係圖。

2.順磁性(paramagnetism)

順磁性磁化率大於 0,量值約 10-3~10-5,與反磁性一樣屬於弱磁性物質,不 同的地方是,順磁性磁化方向與磁場方向相同。順磁性源自於原子內未成對電子 使原子具有磁矩,各別原子磁矩不為零,但整體而言,各個原子磁矩排列方向不 相同,總效應物質淨磁矩仍為零;施加一外磁場於順磁性物質,原子磁矩順著外 磁場排列,而有淨磁矩。順磁性磁化率受熱擾動影響,磁化率隨著溫度升高而下 降,圖 2.2 (b)為順磁性物質外加磁場 H 與磁化強度 M 關係圖。

圖 2.2 外加磁場與磁化強度關係圖 (a)反磁性(b)順磁性(c)鐵磁性 3.鐵磁性(ferromagnetism)

鐵磁性磁化率是一極大的正值,約為 106,微弱磁場即使磁化強度 M 達飽和。

鐵磁性元素僅存在於 3d 過渡元素和 4f 稀土元素,原子磁矩間有強烈的交互作用,

H M

(b)

(a)

(c)

H M

9

使磁矩朝著相同方向排列。鐵磁性磁化率隨溫度改變,遵守居禮-外斯定律(The Curie – Weiss Law),當溫度高於居禮溫度(Curietemperature)時,熱擾動效應大於 磁矩間作用力,故物質轉為順磁性。鐵磁性的特性為自發磁化與磁滯現象,從圖 2.2 (c)可瞭解鐵磁性物質外加磁場 H 與磁化強度 M 的關係。

4.反鐵磁性(antiferromagnetism)

反鐵磁性磁化率與順磁性一樣,是一極小的正值,約為 10-3~10-5。兩者的差 異在於,反鐵磁性在尼爾溫度(Nee ltemperature)以下,相鄰磁矩自發性的反平行排 列,施加一外磁場於反鐵磁性物質,由於磁矩反平行耦合,產生的淨磁矩比順磁 性小;當溫度高於尼爾溫度時,熱擾動破壞磁矩間的耦合,使磁矩凌亂的排列,

此時反鐵磁轉變為順磁性。

5.亞鐵磁性(ferrimagnetism)

亞鐵磁性巨觀現象與鐵磁性相同,磁化率為一正值,最高可達 103,具有磁 滯現象;微觀來看,原子間磁矩呈反平行排列,但反方向的磁矩大小不同,互相 抵消後仍有淨磁矩。與鐵磁性一樣,當溫度高於居禮溫度時,因為熱擾動破壞磁 矩間的耦合,從亞鐵磁性轉變為順磁性。

圖 2.3 為各種磁性物質其材料內部磁矩排列方式的示意圖形:

圖 2.3 各種磁性物質內部磁矩排列示意圖

反磁性 順磁性 鐵磁性

反鐵磁性 亞鐵磁性

成對電子,無永久磁矩

未成對電子,有永久磁 矩

10

2-3 磁性物質的特性

1.磁區理論

鐵磁性物質由許多永久磁化的區域(domain)構成,每個區域內的原子磁矩彼 此強烈的耦合下,皆朝向相同方向排列,即使沒有外加磁場每個磁區仍具有飽和 磁化量,此現象稱為自生磁化(spontaneous magnetization),一般而言,磁區尺寸 介於數微米至 1 毫米之間,磁區內含有數百萬個磁矩,磁區之間隔著一層數十奈 米厚的磁區壁(domain wall)。

從能量的觀點說明產生磁區的原因,產生磁區是為了降低鐵磁物質的總磁能,

假設鐵磁物質內部的磁矩皆指向同一個方向,則材料外部有一蔓延整個空間的靜 磁場,使物質擁有一龐大的靜磁能(magnetostatic energy),為了降低靜磁能,鐵磁 物質自然地區分成兩塊磁矩方向相反的區域,減少物質的靜磁能;除了考慮靜磁 能之外,磁性物質還有交換能、磁晶各向異性能以及磁彈性能等能量需要考慮,

當物質在內部區分出兩個磁矩方向相反的磁區,雖然降低靜磁能,卻增加物質的 交換能,因此,磁區分布是各種磁能之間作高低消長,排列出總磁能最低的狀態。

圖 2.4 鐵磁材料產生磁區示意圖(a)單磁區 (b)雙磁區 (c)四磁區[10]

總結上述說明,從圖 2.4 可以瞭解鐵磁材料為了降低系統總磁能,達到最低 能量而產生多磁區的過程,其中圖 2.4 (c)顯示磁區間磁矩的排列方向多為 90°或 是 180°的夾角。

11

2. 磁能

磁性物質的總能量 Etot可表示為以下五種能量的總和:

E

tot

= E

ex

+ E

a

+ E

d

+ E

z

+ E

λ (1)磁交換能 (Eex,magnetic exchange energy)

Eex = −JeS i∙ S j

S i和S j為兩相鄰原子的自旋磁矩,Je是交換能積分常數,鐵磁性物質的交換常數 Je > 0,表示相鄰兩磁矩平行排列時具有最低的磁交換能,反鐵磁性物質的交 換常數 Je < 0,當兩磁矩反平行排列擁有最低的交換能

(2)磁晶異向性能 (Ea,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y) 磁化強度沿著易磁化晶軸有最低的磁晶異向性能 (3)靜磁能(Ed, magnetostatic energy)

Ed = 1

0NVM2

N 是退磁化因子、V 為材料體積、M 為磁化強度,μ0為真空的磁導率;靜磁能 為自生磁能,磁矩在表面累積磁核(surface magnetic charge)產生退磁場 (demagnetizing field)與本身磁矩作用,靜磁能大小與材料幾何形狀有關,

當磁化強度沿著樣品表面排列能降低靜磁能 (4)黎曼能(Ez,Zeeman energy)

Ez = −μ ∙ H

黎曼能為磁矩與外磁場作用產生的能量,磁矩與磁場同向會降低此能量,而方 向相反時黎曼能將上升;為了降地總磁能,施加磁場於鐵磁物質時,磁區會移 動至總磁能最低的位置,則沿著磁場方向的磁區將會增大,反之亦然。

(5)磁彈性能(Eλ,magnetoelastic anisotropy energy)

磁致伸縮為磁化時晶格尺度產生變化,造成晶格內有一彈性應力,當磁矩同向 排列時,會降低磁彈性能。

12

3.磁區壁的類型

磁矩排列方向相反的兩磁區,其間隔著一層磁區壁,磁矩翻轉是連續的過程,

因此,磁區壁是不同方向磁矩間的過渡層,通常磁矩翻轉經過 90°或 180°的角位 移;磁區壁的寬度取決於兩種相對的能量,分別為交換能以及磁晶異向能,兩者 彼此抗衡盡可能達到最低能量狀態;磁交換能 E = −2JS 1∙ S 2,磁矩同向排列時能 量最低,且造成較寬的磁區壁;單軸磁晶異向能Ek = kusin2θ,磁矩沿著晶軸排 列時能量最低,易形成較薄的磁區壁;綜合兩者能量,磁區壁寬度δ ∝ KA

u,其

中 A 為交換能常數,Ku為異向性常數[11]。 (1)布洛赫壁( Bloch wall )

若樣品屬於塊材類型,即材料尺寸比磁區壁寬度大很多時,磁區壁類型主要 為布洛赫壁,其磁矩翻轉方式是在磁區壁平面上作漸進的翻轉,磁矩旋轉過程在 樣品表面產生磁核,如圖 2.5 所示。

圖 2.5 布洛赫磁區壁產生磁核示意 圖圖 2.6 布洛赫壁磁矩翻轉示意圖[12]

(2)尼爾壁 (Neel wall)

當材料厚度較薄時,磁區壁類型轉為尼爾壁,在有限的厚度內作磁矩轉向,

其翻轉的方法是沿著磁區壁平面作翻轉,磁矩旋轉過程在樣品內部產生磁核,以 降低表面磁核產生的靜磁能,如圖 2.7 所示。

+

+ +

+ +

13

圖 2.7 尼爾磁區壁產生磁核示意圖 圖 2.8 尼爾壁磁矩翻轉示意圖

4.磁滯曲線 Hysteresis

磁化過程中,施加一磁場於鐵磁物質,其磁矩感受到一力矩,使磁矩朝著外 磁場方向旋轉,持續增大磁場強度,則鐵磁物質內的磁矩方向將趨於外磁場方向,

最後與外磁場方向相同,此時鐵磁物質擁有最大的磁化量,稱為飽和磁化強度 Ms;

當降低磁場至零時,因為鐵磁物質的特性,其磁化強度並未為零,此時,材料內 剩餘的磁化強度稱為殘磁 Mr,鐵磁性物質磁化強度,不僅與外磁場強度有關,也 與原先的磁化情形有關,當去除外磁場後磁化強度仍保持原本狀態,此為磁滯現 象;若繼續給予一反向磁場,當感應磁化強度降為零時,此時外加磁場強度稱為 矯頑場 Hc;磁化過程的描述可用圖 2.9 表示。

圖 2.9 磁滯曲線 +

+ + +

H M

𝐌𝐬 𝐌𝐫

𝐇𝐜

14

從磁滯曲線可獲得磁性材料的特性,例如:矯頑場、方正度、飽和磁場以及 殘磁;矯頑場為磁矩轉向時所對應的外加磁場強度,即磁化強度由正向轉至負向 或從負向轉至正向時施加的外磁場強度,即圖 2.9 橫軸的截距;飽和磁場是指磁 化強度達飽和時,對應的外加磁場強度;殘磁是外加磁場為零時,對應到的磁化 強度,即圖 2.9 縱軸的截距;方正度的定義是殘磁除以飽和磁化強度,其大小介

從磁滯曲線可獲得磁性材料的特性,例如:矯頑場、方正度、飽和磁場以及 殘磁;矯頑場為磁矩轉向時所對應的外加磁場強度,即磁化強度由正向轉至負向 或從負向轉至正向時施加的外磁場強度,即圖 2.9 橫軸的截距;飽和磁場是指磁 化強度達飽和時,對應的外加磁場強度;殘磁是外加磁場為零時,對應到的磁化 強度,即圖 2.9 縱軸的截距;方正度的定義是殘磁除以飽和磁化強度,其大小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