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下就本實驗方法及步驟分為一、實驗前準備;二、實驗處理;三、資料收集等三 部分加以說明。

一、實驗前準備 (一) 儀器名稱

1. Vmax29 氣體分析儀 (SensorMedics Corp., Yorba Linda, CA , USA) 2. Polar 無線心跳率記錄錶 (RS800, Polar Electro Inc, Finland)

3. 電動跑步機 (Cybex770T) 4. 碼表 (Seiko, Japan)

5. 機械式膝伸展 (Leg extension machine)

6. 身體組成電組分析儀 (Inbody 720) (Biospace, seoul, Korea) 7. 節拍器

8. 自製木棒 (二) 相關表格準備

1. 受試者須知及受試者同意書 2. 受試者健康問卷調查表

3. 下肢肌力及肌耐力表現紀錄表格 (三) 受試者準備

向受試者確實說明研究目的與流程,並確認其健康情況與訓練程度符合本 研究要求。請受試者填寫『健康情況與運動習慣調查表』,並在『受試者同意 書』上簽名,表示其願意參與本實驗。並要求受試者遵守以下幾點:

1. 測驗前 24 小時內禁止攝取酒精、咖啡因之飲品 2. 測驗前一天必須有充足睡眠達 7 小時以上 3. 在測驗前 48 小時需避免劇烈運動及阻力訓練

4. 測驗前 24 小時依照正常習慣飲食 5. 測驗前 10 分鐘著運動服裝到達實驗室 6. 六週高強度間歇訓練期間禁止實施阻力訓練 (四) 最大攝氧量測驗

1. 心跳率監控

每位受試者在接受最大攝氧量測驗前,需將Polar 心跳發射器裝置於心 率帶上,將心率帶固定於劍突左右第5 肋骨處,檢查心率發射器是否正確的 將心率顯示於手錶之螢幕上。

2. Vmax29 氣體分析儀

以採集氣體之專用面罩罩住受試者之口鼻,並確定無任何漏氣問題,接 著將呼出之氣體透過導管連接到Vmax29 氣體分析儀氣進行分析。

3. 遞增負荷運動測驗

本研究中遞增負荷測驗流程,是依據 Bernard 等 (2000) 的測驗方法進 行,每一分鐘為一個階段,受試者在原地跑步機上以固定坡度漸增速度方式 進行由速度 6km/h、坡度 0 %開始,每一分鐘增加速度 1km/h,以此漸增強 度直到受試者衰竭,而衰竭之判定為受試者在遞增負荷測驗中若達到下列五 項中的三項標準,即判定受試者已達衰竭 (McConnell & Clark, 1988)。

(1) 呼吸交換率大於 1.10

(2) 主觀的疲勞、衰竭和無法繼續運動測驗 (3) 心跳率達到預測值 (220-年齡) ±10 次/分 (4) 運動自覺量表大於 18 (圖 3-2)

(5) 運動負荷增加,增加的攝氧量<2.0ml/kg/min

受試者達到衰竭後,記錄遞增負荷測驗最後一階段的速度並對應其當下 之個人最大心跳率,再用其最大心率之 90~95%回推其當時在遞增負荷測驗 時之速度,當作接下來六週高強度間歇訓練之強度,為確認其強度是否達到

個人之90~95 %HRmax,會在此測驗之後進行一次熟悉期,以確保強度是否 到達。

6

7 非常非常輕鬆

8

9 非常輕鬆

10

11 輕鬆

12

13 有些吃力

14

15 吃力

16

17 非常吃力

18

19 非常非常吃力

20

圖3-2 運動自覺努力量表

二、實驗處理

(一) 量測受試基本資料

實驗受試者到達實驗室先測量身高體重,並詢問其最近一次的運動及身體 狀況。

(二) 標準化熱身

在跑步機上進行5 分鐘速度 5km/h 之熱身,接著執行兩分鐘之休息後即進 入高強度間歇訓練之正式實驗。

(三) 高強度間歇訓練

本研究採用跑步機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每週進行兩次為期六週的訓練,

依照個人之 90-95 %HRmax 之強度持續跑步 4 分鐘,緊接著進行 3 分鐘 70

%HRmax 之主動恢復,重複進行 4 個循環 (Estes et al., 2017)。

(四) 冷水浸泡

於每次高強度間歇訓練後5 分鐘內,將冷水浸泡腳 (髂骨脊以下) 置入 10

± 0.3 ℃的冷水桶子 10 分鐘,為了使冷水之水溫保持穩定,必需在冷水浸泡之 前攪拌均勻,並檢視溫度計的溫度,以監控及維持水溫,另控制腳則不進行任 何處理。

三、資料收集

(一) 下肢肌力及肌耐力表現

本研究所稱之下肢肌力表現,係指受試者膝伸展的最大肌力,並在每次肌 力測量前皆執行相同的熱身程序:

測試儀器: 機械式膝伸展 (圖 3-4)

測量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 公館校區體育館重量訓練室 測驗方法:

1. 測試前進行適當的動態熱身,包含股四頭肌及腿後腱肌群之動態伸展。

2. 將受試者姿勢調整於適當的位置,膝窩緊貼於整個椅子的軟墊上。

3. 測試時先設定受試者膝關節的活動範圍 (90~5 度),以自製木棒標訂 5 度的位置,

判定受試者在測驗時是否達成完整的可動範圍,雙手置於兩側握把上。

4. 採用平衡次序進行每位受試者冷水浸泡腳與控制腳膝伸展之最大肌力。

5. 一開始以預估之 1RM 進行測驗,如測驗成功則增加 10-20%1RM 的重量,如失 敗則降低5-10%1RM 的重量,需在 3-5 次測得最大肌力 (Earle & Baechle, 2008),

實施過程中給予相同的指導與口語鼓勵。

6. 測得最大肌力之後,休息 5 分鐘後緊接著測驗肌耐力,將重量設定為 40 %1RM,

受試者依照節拍器以向心及離心收縮各一秒的節奏進行,直到受試者力竭為止,

記錄當下膝伸展所進行的反覆次數。受試者若符合以下標準之一即視為力竭,

停止測驗,並記錄當下的反覆次數:1.受試者動作無法跟上節拍。2.受試者無法 完成全可動範圍。3.受試者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進行。

7. 因考慮到高強度間歇訓練會伴隨有肌力進步的現象,40 %1RM 之負荷重量可能 在中測後會調整,故本研究之肌耐力表現係以總運動量為代表,而總運動量=40

%1RM 的負荷重量×反覆次數。

圖3-4 機械式膝伸展

(二) 身體組成

使用身體組成電阻分析儀器測量,受試者統一於早上7 點到 9 點之間空腹 排尿後進行測量,每次測量清除身上衣物及飾品,僅剩下內搭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