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第二第二第二

第三節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寫作歷程

Flower 與 Hayes(1981)寫作歷程模式的建立,係蒐集與謄寫作者放聲思考 所得資料,進而分析其口語原案而成。不僅能瞭解寫作想法的變化歷程,更提供

任何會影響寫作表現的外在環境因素皆包含在此,含修辭問題(the rhetorical problem)和文章已完成的部分(text produced so far)兩部分。其中「修辭問題」

對寫作影響最重要,個體會依據寫作主題(topic)、讀者(audience)、刺激線索

(exigency)來決定如何組織文章。

(knowledge of audience)、寫作計畫(writing plans)。寫作時會依不同需要從長期 記憶中提取相關的知識。此歷程有兩大特性:(1)當個體接收到特定線索,會自 長期記憶中提取與之對應的相關知識網絡。(2)個體通常會依寫作環境中的「修 辭問題」去組織腦中相關的知識,以供寫作使用。

28

三三

三三、、、、寫作過程寫作過程寫作過程寫作過程(((the writing processes(the writing processesthe writing processes)the writing processes)) )

分為計畫、轉譯、回顧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同時受到寫作者的監控。說明 如下:

(一)計畫(planning)

在此階段,個體會在腦中形成幫助寫作的內在表徵。首先會出現的次歷程 是產生想法(generating),也就是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的訊息。 如果從長期 記憶中提取的訊息不能很適切的符合目前的「修辭問題」,那麼就會出現組織

(organizing)的次歷程,來幫助個體整合相關訊息,使個體能清楚訊息的重點 及文字表達方法,讓寫作計畫更具執行的可能性。而「組織」通常會受個體對 寫作設定的目標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個體依設定的目標組織成新的寫作點子 後,新的寫作點子也會使個體再形成另一新的寫作目標,此循環過程會不停地 在寫作中持續出現。

(二)轉譯(translating)

指將腦中規畫好的點子落筆為文。在此階段中,個體需要依據寫作規則下 筆,例如文體、格式、文法。這些任務對寫作專家而言是輕而易舉、自動化的 反應;但對小孩子或寫作生手而言,他們的短期記憶很容易被這些任務佔滿,

以致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思考如何組織整篇文章。

(三)回顧(reviewing)

包含評價(evaluating)和修改(revising)兩個次歷程。首先,個體會先判 斷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寫作目標,符合程度如何?接著再針對缺點進行修改。

而個體不是只有寫完整篇文章時才會進行評價和修改,也可能邊寫邊改,甚至 在「計畫」階段就會對心中構思的語句進行修改。

(四)監控 (monitor)

「監控」決定著個體何時要從某個寫作歷程轉換到下一歷程,也左右著個 體組織想法的能力。而一個寫作者之所以寫作不流暢,就是因為他缺乏「監控」

29

的能力。

圖 2-3-1 Hayes 與 Flower(1981)的寫作歷程模式(摘自 Hayes & Flower, 1981, p.370)

貳 貳 貳

貳、 、 、 、Hayes Hayes Hayes Hayes( ( ( (1996 1996 1996 1996) ) ) )修正後的新寫作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模式

Hayes(1996)發現寫作不只是個體的認知產物,還會受到個體所處的社會文 化環境的影響。此外,動機和情緒對寫作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所以有感之 前提出的認知歷程寫作理論尚有不足之處,故將舊有的寫作模式重新修訂,形成 新的寫作模式,茲詳細說明如下:

其寫作模式,如圖 2-3-2,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寫作環境(the task environment)

和個體(individual):

30

一一

一一、、、、寫作環境寫作環境寫作環境寫作環境

(一)社會環境(the social environment)

包含讀者(the audience)和合作者(collaborators)兩部份。因為讀者在閱 讀時會用他們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來閱讀文章,所以寫作時需要考量讀者的身份 及文化背景,再依讀者的觀感和角度去進行寫作,好讓讀者能夠適切地明白作 者要傳達的想法。此外,寫作其實是一種社會活動,故在進行寫作活動時的合 作夥伴也會影響個體的寫作表現。

(二)物理環境(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包含文章已完成的部份(the text written so far)和所使用的寫作媒介(the composing medium)兩部份:

1. 「文章已完成的部份」:會影響寫作者之後的構思方向,例如繼續依先前 的內容完成後半部、經後設認知思考前後文意以進行潤飾與修改。

2. 「寫作媒介」:因為資訊時代來臨,寫作媒介除了以往的紙筆,也多了電 腦、網路等不同的選擇。當個體運用不同的媒介連帶影響其寫作活動,例 如學生使用電腦寫作時花在計畫上的時間,會比使用紙筆寫作時來得少

(Hayes, 1996)。 二二

二二、、、、個體個體個體個體

包含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動機和情感(motivation and affect)、 認知歷程(cognitive process)、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四部份,茲說明如 下:

(一)工作記憶

Hayes 與 Flower(1981)的寫作模式較少關心工作記憶,而新的模式以 Baddeley 在 1986 年所提出的工作記憶模式為基礎,包含三個部份:第一為語 音記憶(phonological memory),儲存聽覺及口語的訊息;第二為視覺 / 空間掃 描系統(visual/spatial sketchpad),儲存視覺或空間編碼的訊息(例如圖表);第

31

三為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y),儲存概念化的訊息(conceptual information)。

新模式中假設所有的寫作認知歷程皆會進入工作記憶,當個體在寫作時需 要自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訊息作為寫作素材、解決寫作時遭遇的問題、確定語 詞的用法、及其他非自動化的寫作活動等,皆需要靠工作記憶來協助完成。

(二)動機和情感

Hayes(1996)認為個體寫作中的動機和情感佔有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寫 作者的目標、傾向、信念和態度及損益估計,都可能影響寫作者的工作型態和 對寫作的努力。Bruning 和 Horn(2000)提到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其認 為有四個方法:提升學生對寫作的瞭解、選擇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寫作主題以 增加學生參與度、提供支持性的寫作環境、創造正向情感回饋。

(三)認知歷程

個體寫作時會運用長期記憶和工作記憶的資源進行認知處理,整個寫作過 程中有三個主要的認知處理歷程:

1. 文章解釋(text interpretation)

新寫作模式中以「文章解釋」取代舊模式中的「修改」,此認知功能可 以透過閱讀、傾聽、看圖像等方式形成內在表徵來達成。

2. 反思(reflection)

「反思」指由已存在的內在表徵再產生新的內在表徵,以之取代舊模 式中「計畫」的角色。而 Hayes 從許多研究資料發現反思的歷程不只一種,

因此新模式中又將反思分成三類:

(1)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指解決寫作中所遭遇的問題,例如:如 何將個別詞彙組成一個句子,或是如何在文中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2)決策(decision making):指的是對寫作中遭遇的問題進行選擇。例如:

文中的用詞和語氣是否恰當、如何安排文章的前後脈絡。

(3)推論(inferencing):例如:推敲讀者對自己撰寫的文章擁有多少相關

32

背景知識、讀者的興趣何在等問題。

3. 文章產出(text production)

新寫作模式以「文章產出」取代舊模式的「轉譯」。個體將內在表徵用具 體語詞或圖像表達。

以上三個歷程不只在寫稿時會有,當個體修改文章時也會歷經這三部分。

(四)長期記憶

個體寫作時若無具備相關的文法字彙、文體類型、主題及讀者知識,很難

寫出一篇文章,長期記憶中的語言知識(linguistic knowledge)和文體類型知識

(genre knowledge)是個體組織文章架構的基礎,當個體的相關知識愈豐富,

文章就寫得愈好。

Hayes(1996)認為其他與長期記憶相關的重要議題尚有:

1. 寫作基模(task schemas)

包含對寫作目標的相關訊息、達成寫作所需的歷程、歷程的次序、評 價寫作是否成功的標準。寫作基模通常會被寫作環境中的刺激引發,例如:

可以發現自己寫錯字,或是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反思時,發現論點寫得不夠 好。在經驗的累積下,寫作基模會愈形精鍊,寫作能力也會愈好。

2. 讀者知識(knowledge of audience)

寫作時應該由讀者的角度出發,思考讀者是否能看懂或接受自己寫出來的 文章。

3. 練習的影響(the impact of extensive practice)

欲寫出好文章,多加練習是必要的,隨著寫作經驗的累積,個體可以從中 獲得許多有助寫作的資源,例如:找出最適合的寫作策略、熟練評價文章 的標準、增加讀者知識等。

33

圖 2-3-2 Hayes(1996)修正後的新寫作模式(摘自 Hayes,1996,p.10)

叁 叁 叁

叁、 、 、 、Hayes Hayes Hayes Hayes( ( ( (2001 2001 2001 2001) ) ) )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 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

Hayes(2001)將自己在 1996 年修正的新寫作模式融入於 Kaufer、Hayes 與 Flower 於 1986 年提出的寫作語言生產模式,得到新的寫作語言生產模式(a model of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如圖 2-3-3,分成資源階層、歷程階層、控制階層

34

三部分,介紹如下:

一 一 一

一、、、、資源階層資源階層資源階層資源階層(((resource level(resource levelresource level)resource level)) )

包括內部記憶(internal memories)和普通歷程(general-purpose processes), 資源階層可被另外兩個階層提取,例如: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長期記 憶(long-term memory)可被「提議歷程」提取,以提供談話的資訊、翻譯詞語訊 息、轉錄拼字規則;閱讀歷程(reading process)可被「翻譯歷程」提取,處理先 前產生的文意,確保用適當的字數和時態完成句子。

二二

二二、、、、歷程階層歷程階層歷程階層歷程階層(((process level(process levelprocess level)process level)))

分為內在歷程(internal processes)和外在環境(external environment)兩部分。

內在歷程包括提議(proposer)、翻譯(translator)、修改(reviser)與轉錄

(transcriber)。「提議」是提供語言尚未成形前的想法;「翻譯」則將這些想法轉 譯成適當的語法文字;「修改」接著評估語言的適切性;最後由「轉錄」將以上 還在腦海中的語言謄寫出來。

外在環境包括讀者(audience)、先前寫過的文字(the text that the writer has produced so far)與任務材料(task materials),如資料文件、評論與筆記,也包含 字典、電腦介面等輔助工具。與 Hayes(1996)所描述的心理、社會與文化環境 十分類似。

三 三 三

三、、、、控制階層控制階層控制階層控制階層(((control level(control levelcontrol level)control level)))

指任務基模(task schema),包括任務目標與信念,具有掌控所有歷程交互作 用的功能。Hayes(2001)認為第一語言(L1)和第二語言(L2)學習者在此處 的活動會有差異,例如第一語言學習者對語言掌控較有自信,在寫作上較依賴自 我判斷;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則傾向參考字典或第一語言者的文句。

35

圖 2-3-3 Hayes(2001)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摘自 Hayes,2001,p.84)

圖 2-3-3 Hayes(2001)修正後的新寫作語言生產模式(摘自 Hayes,2001,p.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