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6-86)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2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在「建構台灣通訊製造業知識管理效能之衡量模式」的目標之下,

透過知識管理相關文獻的探討與分析,得知企業透過健全的知識管理制度與 系統的建立,將能夠提高知識管理效能以獲得競爭優勢。尤其,台灣企業面 臨投資環境的劇烈變動,提昇競爭力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企業唯有透過完 善的知識管理制度及實施方得以維持競爭優勢。本研究透過相關文獻的蒐集 整理、焦點群體及專家諮詢意見法,蒐集合適之構與指標,以台灣通訊製造 業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台灣通訊製造業知識管理效能之內涵、構面與衡量 指標,發展適合我國該產業衡量其知識管理效能的衡量模式。根據第五章知 識管理效能衡量模式之建構彙整研究之結果,於第一節研究結論加以說明,

並於第二節依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及對企業界之建議。

加強之空間。後續研究者可增加研究的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以考證本衡 量模式之信度與效度,使本衡量模式更趨完善。

二、問卷填答

AHP 所設計出來的問卷,會根據比較的個數而呈現階層倍數的增 加,如:4 個政策相互比較,需要填答 4+3+2+1=10 個問項;5 個政策 相互比較,需要填答 5+4+3+2+1=15 個問項。因此若有太多的政策要 做比較,會造成填答問卷的困擾。另外由於AHP 問卷的答題方式與一般 問卷不太相同,在填答問卷前必須將填答方式仔細說明清楚,以免造成 填答者誤會或是不明白作答方式,而產生無效問卷。

三、問卷資料處理

對於模糊AHP 問卷收回後的資料處理,目前並沒有專門的軟體可以 直接運算,必須透過 Excel 或自行撰寫程式來加以整合運算,其運算過 程複雜,必須審慎處理。其中最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三角模糊函數轉 換,三角模糊函數是由左而右,從極小值、中間值再來是極大值,如:

問卷上得出的數值為 4,則轉換為三角模糊函數為(3,4,5);如果問卷 上得出的數值為

4

1,則轉換為三角模糊函數為(

5 1,

4 1,

3

1),非(

3 1,

4 1,

5 1)

應當注意。每個構面最後決定出來的具體政策個數應當一致,以免造成 權重分配不均的情形。

四、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假設各層級構面與各指標皆是獨立的,這與企業管理實務上 的運作有所出入。因此,本研究之台灣通訊製造業知識管理效能的衡量 模式,並未考量各層級構面與指標間的交互作用,模式簡化的結果可能 在衡量時產生部分的偏誤。後續研究者可以經由相關文獻彙整出大量的 指標,再透過因素分析法建立衡量台灣通訊製造業管理效能之層級架 構,然後再延續本研究的建構方法求算各構面與指標之權重與其計算公 式。後續研究者還可以考慮運用不同的三角模糊數來進行模糊化以及其 他解模糊化的方法來進行「台灣通訊產業知識管理效能之構面及指標衡 量」之分析。另外,後續研究者還可考慮不同產業的特性與差異性,分

別諮詢各個不同產業專家的意見,並針對不同的產業,分別建構各產業 所屬的衡量構面與指標,如此將使得產業知識管理效能的衡量模式更臻 完善與成熟。

參考文獻

1. 王弓等(1990),「高科技事業引進策與園區條例之修正方向計畫報告」,

中央大學。

2. 朱道凱譯,羅伯柯普朗,大衛諾頓著(2001),「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 略管理工具」,臉譜出版。

3. 李仁芳(1998),「邁向智價經濟體(Knowledge-Based Economy)創新求 勝」,產學研合作創新與國家競爭力專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4. 吳迎春、傅凌譯(1990),「大未來」,時報出版社。

5. 吳萬益、譚大純、汪昭芬(1999),「企業智價理論在組織創新能力上之應 用以『知識創造論』與『組織學習論』為觀點之實證研究」,科技管理年 會暨研討會論文集,第623-636 頁,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6. 吳思華(2001),「知識資本在台灣」,遠流出版。

7. 吳思華(199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中華經濟研究所。

8. 吳美勳(1998),「組織記憶與學習機制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研所碩 士論文。

9. 吳彥輝(1999),「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中 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許史金(2001),「知識管理推行實務」,商周出版社。

11. 陳昭宏(1999),「創業投資公司投資高科技產業模糊多準則評估之研究:

以生物科技產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第九卷,第二期,第87-110 頁。

12. 陳孟修(1999),「零售業員工的人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 投入、服務態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論文。

13. 陳高山(2001),「如何評量知識管理的績效的報酬」,華宇企管出版。

14. 辜輝趁(2000),「企業電子化知識管理策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5. 經濟部技術處,「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網路資料,

http://www.bipo.org.tw/front/web/analysis/content_structure.asp。

16. 馬曉雲(2001),「新經濟的運籌管理:知識管理」,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

17. 施穎偉(2000),「電子商務供應鏈供需互動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資訊 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8. 蔡明宏、劉曉雯(1998),「創造力工作環境特質凹訊科技特徵對組織創新

之影響─本國數位文化產業之實証分析」,第七屆產業管理研討會論文 集,第133-167 頁,政治大學:台北。

19. 賴毓晃(2001),「知識管理與 ISO 認證整合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資訊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六期,第6-22 頁。

21.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七期,第1-19 頁。

22. 譚大純、汪昭芬(2000),「策略觀點之知識管理:文獻回顧與分類」,科 技管理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第343-356 頁,交通大學:新竹。

23. 張文毓(2004),「台灣高科技產業知識管理效能衡量模式建構之研究」,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張有恆、徐村和(1993),「模糊度量 AHP 法─交通運輸計劃評估新模 式」,中華民國第一屆模糊理論與應用研討會,第365-371 頁,清華大學:

新竹。

25. 臺灣經濟研究院(1998),「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技術處。

26. 盧淵源(1995),「以模糊多準則決策方法建立無人搬運車系統之設置評 估模式」,國科會論文集,第134-138 頁。

27. Belton, V. and A.E. Gear (1985), “The Legitimacy of Rank Reversal-A Comment”, Vol. 13, pp.227-230.

28. Buckly, J.J.(1985), “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No. 17, pp. 233-247.

29. Chen C.T.(2000), “Extensions of TOPSIS for group decision-making under fuzzy environment”,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 114, pp.1-9.

30. Csutora R. and J.J. Buckley (2001), “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 the Lambda-Max method,”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 120, pp. 181-195.

31. Dubois D. and H. Prade (1980), “Fuzzy Sets and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cademy Press.

32. Edvinsson L. and M. Malone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published by HarperCollins, New York, pp. 147-160.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New Jersey.

35. Laarhoven, P.J.M. and W. Pedrycz (1983), “A Fuzzy Extension of Saaty's priority theory”,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 11, No. 3, pp.229-241.

36. Millet, I. and P.T. Harkear (1990), “Globally effectine Questioning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48, pp.88-91.

37. Mon, D.L., C.H. Cheng and J.C. Lin (1994), “Evaluating Weapon SystemUs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 62, ppl127-134.

38. Nonaka, I. and H. Takeuchi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 Saaty, T.(1980), “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 Graw-Hill.

40. Zadeh L. A.(1975), “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 I, II, III”,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8.9, pp. 43-357.

41. Zadeh L.A.(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8, pp.338-353.

42. Zimmerman H.J.(1991), “Fuzzy Se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2nd,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附 錄

附錄一 台灣通訊產業知識管理效能衡量構面與指標適合度評鑑表

親愛的企業先進,您好:

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及企業均努力推動「知識管理」,以作為提昇企 業競爭力的動力。目前我們正在進行一項「衡量企業知識管理效能」的研究 計劃,希望透過本問卷了解各項知識管理指標在企業實際推動過程中投注的 心力與重要性,期能建立知識管理衡量指標,以作為本研究建立企業知識管 理評估模式之用。懇請您賜予寶貴的意見,您的協助將使此研究計劃的內容 更為深入且正確。

您的熱心協助將有助於本研究成果更具代表性及參考性,您的填選是本 研究順利進行的關鍵,由衷地感謝您的寶貴意見,以及感謝您的熱心幫忙。

在此衷心祝福您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教 授:陳文欽 博士 研究生:鄭立忠 敬上 日 期:2005 年 4 月

一、評鑑說明

(1)衡量構面適合度評鑑

請逐一評鑑每一構面之適合度,是否適合列為衡量構面,如您認為適合,

請在「適合」欄下劃「ˇ」;如您認為某構面命名需修正,請在「應予 以修正」欄下劃「ˇ」,並請填寫修正之意見;如您認為尚需增列其他 構面,則請提示並填寫出該構面之名稱。

(2)各衡量構面指標適合度評鑑

請逐一評判每一構面之選項指標,是否適合隸屬於該構面中,

A.如您認為適合隸屬於該構面中,請在「適合」欄下劃「ˇ」。

B.如您認為某一指標名稱不妥或語意不清,或須另作修正,請在「應予以修 正」欄下劃「ˇ」,並敬請費神予以輔正,惠填於「修正意見」。

C.如您認為某依指標不足以衡量本研究之主題,應該將此指標刪除,則請在

「應予以刪除」欄下劃「ˇ」。

D.如您認為應一致其他構面中,請在「應移至第幾構面」欄下填寫該構面類 別之號碼。

E.如您認為在某一構面中,尚須增加其他指標,敬請惠予提示並填寫指標名 稱。

二 、 初 步 研 究 架 構:

目 標 構 面 指 標

人 力

員 工 人 數 。 員 工 流 動 率 。

員 工 平 均 服 務 年 資 數 。 員 工 取 得 證 照 數 量 。 經 理 人 數 。

教 育 訓 練 成 本 。 創 新

專 利 申 請 數 量 。 改 善 提 案 數 量 。

四 十 歲 以 下 員 工 所 佔 比 例 。 研 發 費 用 佔 總 營 收 的 比 例 。 新 產 品 或 新 服 務 數 。

研 發 人 員 的 數 量 。 流 程

員 工 工 作 態 度 。

公 司 品 質 表 現 (例 如 ISO9000)。

資 訊 網 路 設 施 及 環 境 管 理 。 知 識 文 件 標 準 化 。

知 識 管 理 計 劃 。 企 業 品 質 目 標 。 關 係

廠 商 參 訪 次 數 。 廣 告 費 用 。

對 外 提 供 服 務 或 演 講 的 次 數 。 報 價 得 標 率 。

供 應 商 物 、 料 金 額 佔 總 營 收 的 比 例 。 中 衛 廠 商 承 製 金 額 佔 總 營 收 的 比 例 。 臺

灣 通 訊 產 業 知 識 管 理 效 能 衡 量 模 式

顧 客

市 場 佔 有 率 。 顧 客 滿 意 度 。

顧 客 關 係 平 均 持 續 的 時 間 。 建 立 顧 客 知 識 庫 。

顧 客 聯 繫 到 銷 售 回 應 平 均 時 間 。 拜 訪 客 戶 天 數 。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6-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