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小組曲》作品探討

第二節 小組曲創作背景

第二節 第二節 小組曲創作背景 小組曲創作背景 小組曲創作背景 小組曲創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宣告了「美好時代」的結束,巴黎的音樂活動也隨著陷入

困境之中,在一片仇德、愛國的狂潮中,德布西也染上了民族主義情緒,為了強調民族

精神,他希望回復到十八世紀法國音樂的光榮傳統,向庫普蘭(François Couperin,

1668-1733)與拉摩致敬。

德布西下列作品:鋼琴曲《貝加摩組曲》(Suite Bergamasque, 1890-1905)、《為鋼琴

的》(Pour le piano, 1894-1901)、《假面舞會》(Masques, 1904);鋼琴四手聯彈《小組曲》

(Petite Suite, 1888-1889);藝術歌曲《優雅慶典第一冊》(Fêtes galantes I, 1882-1891)

《優雅慶典第二冊》(Fêtes galantes II, 1893-1904)等,都是象徵回到十八世紀優雅風格、

復古情懷的典型創作。

德布西在 1888 至 1889 年間創作《小組曲》,原為鋼琴四手聯彈曲,畢塞爾於 1909

年改編成管絃樂曲。這首組曲雖然含有四個不同標題的樂章,每個樂章也可單獨演出,

然而,各個樂章彼此擁有統一的音樂素材,使得個樂章之間關係緊密,而不全然是獨立

的四首樂曲。此組曲的曲式清晰簡明,德布西藉由此曲表達對法國大鍵琴演奏家的敬意。

此組曲的前兩個樂章《在小舟上》(En bateau)及《行列》(Cortège)是根據魏倫的詩

集《優雅慶典》(Fêtes galantes, 1869)20中的兩首同名詩作所譜曲。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許多翻譯書目及中文翻譯的詩集都將(En bateau)翻譯成《在小船上》或《船上》,但

20 《優雅慶典》(Fêtes galantes, 1869)為魏倫早期的著作。此詩集大部分的作品是根據華鐸

(Antoine Watteau, 1684-1721)的繪畫所獲得的靈感,繪畫描寫的題材大部分是上流社會貴族仕 女的生活。

經過筆者研究,無論是從詩作或從音樂的語法來解讀,筆者認為最符合詩意的翻譯應該

此首詩作雖然描寫侍從意圖不軌的心理狀態,但呈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德布

西採用充滿律動的附點節奏和切分音節奏,對比侍從不安份卻愉快的心情和優雅姿態的

貴婦,輕鬆愉悅的曲風將詩意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步舞曲是一種 3/4 拍的舞曲,17 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Louis XIV, 1638-1715)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便傳遍歐洲,盛行於 18 世紀。盧利

是第一位將小步舞曲加入作品中的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和

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 1685-1759)也將小步舞曲放入組曲中;海頓開始將小

步舞曲用於寫作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仍然採用小步舞曲的節奏但已經脫離了舞蹈,成為

入宮廷。隨著義大利公主凱薩琳(Catherine de Médicis, 1519-1589)嫁給了法國國王亨

利二世(Henry II, 1491-1547),芭蕾舞蹈也一起帶到法國,於是在法國宮廷形成一股潮

流,風靡了整個法國。1661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邀集音樂家康貝佛(Cambefort,

1605-1661)、盧利和莫里哀(Molière, 1622-1673)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將

舞蹈、音樂與戲劇融為一體而達全盛時期。

最後兩個樂章《小步舞曲》及《芭蕾》雖然未與詩作結合,卻同樣展現出《優雅慶

典》詩集中充滿情調、高雅歡樂的風情。

《小組曲》這套作品與德布西同時期的其他作品相比,無論是技法或知名度並未特

別出色,反而是經過畢塞爾改編成管絃樂版之後,成功地將樂曲的意境藉由各種樂器的

特性與色彩描繪出更動人的畫面,進而成了最受歡迎的演奏曲目之一。

第四章

突。在曲式方面,德布西採用浪漫時期「個性小品」(Character piece)的常見做法,每

首樂曲皆以三段式的結構鋪陳。德布西在每首樂曲的樂譜上藉由調號的改變清楚標示出

三段的分界,第一段以主調敘述完畢後,第二段一律從主調的近系調出發,例如《在小

舟上》及《小步舞曲》的一、二段是主調與屬調的關係,而《行列》及《芭蕾》的一、

二段則是主調與下屬調的關係,這樣的創作手法再次展現這四首樂曲的緊密關係,與互

相對等的平衡結構。每一段包含二至三個小段。詳細的曲式結構在以下各節探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

【譜例譜例譜例 4-1-1:譜例 :::主題主題主題主題 A 動機及伴奏音型動機及伴奏音型動機及伴奏音型動機及伴奏音型】】

此曲第一主題(主題 A)以五聲音階(G-A-B-D-E)構成,第一、二小節介紹了控制整

首組曲最重要的動機:三度音程與鄰音音型。節奏動機則包含複點音符、結合線與八分

音符,搭配十六分音符的上行琶音音群伴奏。主題 A 所使用的節奏,除了長音之外,皆

是將一拍均分成三個八分音符或六個十六分音符,使得主題 A 缺乏帶有動力的節奏,營

造出不疾不徐、輕柔慵懶的曲風。

【【

【譜例譜例譜例 4-1-2:譜例 :::主題主題主題主題 A 加入二連音為新的節奏動機加入二連音為新的節奏動機加入二連音為新的節奏動機加入二連音為新的節奏動機】】】】

主題 A 第二次敘述時,加入另一個均分的節奏:二連音,不僅與旋律的前後拍形成對比,

也與上、下聲部的節奏形成交錯的出現,音樂此時開始變得較為活潑。在二連音出現的

同時,三度音程動機轉變為分解三和絃音型在高音搖盪,隨著音型逐漸下行,主題由雙

簧管銜接,緊接著再交給單簧管演奏,結束第一段。

【【

【譜例譜例譜例 4-1-3:譜例 :::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主題主題主題主題 B】

第二段座落 G 大調的屬調 D 大調,含有兩個主題(主題 B 與 C)。此二主題都承繼了主

題 A 的素材並作變化。首先出現的主題 B,相較於主題 A 具有更活潑的律動,其作法

除了重組主題 A 的音程動機(三度與二度),發展出新的旋律之外,更將主題 A 的節奏

逆行,將較有動力的八分音群調至強拍,長音值退居次強拍。強拍上並置入新的附點八

分節奏(由主題 A 的附點音符減值而成)。經過兩次的陳述後,主題 B 於第三次敘述時

加上二連音節奏,將旋律帶往高處。綜觀一、二段,二連音節奏的出現都在主題的最高

點,除了暗示旋律的轉折,也同時緩和了高音可能產生的尖銳感。

【【

【譜例譜例譜例 4-1-4:譜例 :::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主題主題主題主題 C】】】

主題 C 以較不安定的和絃開始,唱出與主題 B 相同,卻被重組過的音型與節奏型,並

且以巧妙的設計將前二主題合而為一,並藉著上行分解和絃不斷的引出二連音型,醞釀

此樂章最大的高潮與轉折。隨著樂音的下降,主題 B 再現,並於不同聲部間模仿呼應。

【【

【譜例譜例譜例 4-1-5:譜例 :::樂曲尾聲樂曲尾聲樂曲尾聲樂曲尾聲】】】

再現段落整體而言只是將樂句之間的銜接部分稍做更動。作者為了讓音樂回復寧靜的氣

氛,於尾部調整旋律的節奏,漸漸由較長音值的附點音符取代,以更慢的速度和暗沉的

音色安靜地結束此曲。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

【譜例譜例譜例 4-2-1:譜例 :::主題主題主題主題 A 與絃樂的和聲進行與絃樂的和聲進行與絃樂的和聲進行與絃樂的和聲進行】】】】

第一段主題(主題 A)如詩所述,描寫一隻猴子在貴婦面前蹦跳小跑,強拍上的附點十

六分節奏有如侍從內心歡喜雀躍的心情,弱拍則是以音階式的十六分音群,使得整個主

題活力盎然卻又不失流暢。主題下方的和聲一面下行,一面規律而簡潔的打著拍子,如

同進行曲般的精神,卻又避免呈現進行曲中過於強烈的節拍韻律。

【【

【譜例譜例譜例 4-2-2:譜例 :::次旋律次旋律次旋律次旋律 I】

值得一提的是,此樂章與第一首《在小舟上》雖同為三段式結構,但主題的呈現方式卻

有不同的設計。《在小舟上》的第一段為複樂段做法,主題經由兩次的敘述之後,第一

段便結束。而《行列》的第一段,主題卻以輪旋的方式三次呈現,中間置入不同功能的

次旋律。次旋律 I 將主題 A 的附點十六分節奏增值為附點八分節奏,削弱主題原有的動

力。

【【

【譜例譜例譜例 4-2-3:譜例 :::次旋律次旋律次旋律次旋律 II】

次旋律 II 則是將主題 A 的部分改以白鍵音名(G-A-B-D-E),直接呼應《在小舟上》的

開頭主題,音響由大調色彩轉變為五聲色彩,瞬間形成對比。

【【

【譜例譜例譜例 4-2-4:譜例 :::不完全正格終止不完全正格終止不完全正格終止不完全正格終止】】】】

以 E 大調的屬和絃準備主題 A 的第三次敘述。最後,主題在上行音階中,以不完全正

格終止結束於 g#3,製造未解決的效果;而音樂也在附點節奏的重複、模仿之下,銜接

一、二段,並做為第二段的引子。

【【

【譜例譜例譜例 4-2-5:譜例 :::第二段主題第二段主題第二段主題第二段主題】】】】

第二段的主題(主題 B)以倚音裝飾音作為開頭,由 m. 21 的附點鄰音音型濃縮而成,

此音型強調出主題 B 的後半拍,因而衍伸出一連串的切分節奏。

【【

【譜例譜例譜例 4-2-6:譜例 :::第二段尾聲第二段尾聲第二段尾聲第二段尾聲,,,,轉調至降轉調至降轉調至降轉調至降 A 大調大調大調大調】】】】

m. 39 做為第二段尾聲之始,調性大膽的轉至遠系調降 A 大調。以第二段的角度而言,

降 A 大調的出現讓音樂急轉直下,之前所醞釀的張力在降半音的調性對比下,心中的欲

望更顯得不切實際;另一方面,若以第三段的角度回溯降 A 大調的出現,其主和絃便可

等音成 G#和絃,以 III 級的身分預告 E 大調的再現;其主音降 A 音更直接先現第三段

主題 A 的首音升 G 音。

【【

【譜例譜例譜例 4-2-7:譜例 :::再現第一段再現第一段再現第一段再現第一段】】】

第三段表面上是第一段的重述,實際上卻是前二段主題的結合:長笛演奏主題 A 的同時,

小提琴演奏著主題 B,展現作者高超的對位技術與對巴洛克大師的敬意。

【【

【譜例譜例譜例 4-2-8:譜例 :::變革終止變革終止變革終止變革終止】】】】

《行列》最後以響亮華麗的變革終止,再次呼應《在小舟上》頭、尾部旋律所強調的五

聲色彩。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

【譜例譜例譜例 4-3-1:譜例 :::前奏前奏前奏前奏】】】】

與前兩首樂曲不同的是,《小步舞曲》包含八小節的前奏,藉著擴充 G 大調的屬七和絃,

與前兩首樂曲不同的是,《小步舞曲》包含八小節的前奏,藉著擴充 G 大調的屬七和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