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6 小結

一、以往已有多位學者進行模式中參數值(α 、

m

l

)之校估,而參數值的獲得 係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現場調查資料校估而得,表2.3 為 GM 第五代刺 激-反應模式參數研究之參數組合整理表,表中之各研究參數組合差異大,

可能原因為跟車行為隨車流及交通狀況而不同,且很多觀測資料是取自於 低速或停等啟動狀況,無法反映一般跟車行為。

表2.3 刺激-反應模式參數組合整理表

研究者

m l

α (資料搜集方法)方法

Chandler et al.(1958) 0 0 常數 微觀(實車測試) Gazis, Herman and

Potts(1959) 0 1 - 巨觀(-)

Herman and Potts(1959) 0 1 19.8 微觀(實車測試)

Helly(1959) 1 1 - 巨觀(-)

Gazis et al. (1961) 0-2 1-2 - 巨觀(-) May and Keller(1967) 0.8 2.8 1.33×10-4 巨觀(-)

Heyes and

Ashworth(1972) -0.8 1.2 0.8 巨觀(-) Hoefs(1972)(dcn no

brk/dcn brk/acn) 1.5/0.2/0.6 0.9/0.9/3.2 - 微觀(-) Treiterer and

Myers(1974)(dcn/acn) 0.7/0.2 2.5/1.6 - 微觀(觀測) Ceder and May(1976) 0.6 2.4 - 巨觀(-)

Ceder and

May(1976)(uncgd/cgd) 0/0 3/0-1 - 巨觀(-) Aron(1988)(dcn/ss/acn) 0.66/0.26/0.14 0.7/0.5/0.2 2.5/2.7/2.5 微觀(實車測試)

Ozaki(1993)(dcn/acn) 0.9/-0.2 1/0.2 1.1/1.1 微觀(觀測) 劉英標(1996) 0.24 0.19 0.98 微觀(實車測試) 註:dcn/can 為減速/加速;brk/no brk 為無使用煞車減速/使用煞車減速;uncgd/cgd

為擁擠/非擁擠;ss 為穩定狀態;-表文獻未提及。

資料來源:【19】,本研究整理

22

二、國內對於車流行為之研究,均以小客車駕駛為對象進行分析,而研究方法 有實車測試、實地觀測或使用駕駛模擬器進行探討,其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4 所示,且由表中可知國內車流行為之研究尚未以大客車駕駛者為研究 對象進行大客車跟車行為之分析與探討。

三、各代刺激-反應模式之發展,可發現以下兩特性:(1)參數增加;(2)第三代 刺激-反應模式經轉換後,可達參數簡化,提供自動車輛控制系統研究之參 考。

23

表2.4 國內車流行為研究之比較表

作者 研究方法 理論模式 情境設計 資料記錄 樣本數 研究變數 研究結果

劉英標 1996

【13】

實車測試 GM 第五代跟車 模式

兩車均為靜止,兩車 相距 12 公尺;0 至 13 秒之間,前車維 持 1.5m/s2之等加速 度行駛,而 13 秒至 23 秒 間 維 持 等 速 度,而從 23 秒之後 維持-2.4 m/s2之等減 速度,直至車輛完成 停止為止,整個測試 過程共計35 秒。

每1 秒記錄資 料

一組前後車 (小客車駕駛)

前車速度 前車距離 後車速度 後車距離 相對速度(前 車速度減後車 速度)

相對距離 前車加速度 後車加速度

校估後之模式為:

)]

( ) ( ] [ ) ( [

)]

( [ 97749 . ) 0

( 0.242990 1

1 193743 . 0

1 1 X t X t

X t X

t t t X

t

X n n

n n

n

n +

+

+ +

= +

+ & & &

&&

以構建模糊跟車模式。

林鄉鎮 1997

【5】

駕駛模擬 器

(兩個受測 者同時在 同一高速 公路環境 中行駛)

以類神經網路配 適出與第五代刺 激-反應方程式相 同的模式

高 速 公 路 平 直 主 線 道路。

車流狀況分:車少路 段、慢車併行在主線 路 段 造 成 擁 擠 路 況、車禍發生路段。

公 路 上 車 種 包 括 自 用小汽車、九人座廂 型車、大客車。

(蒐集 15 分鐘 資料值)

77 位

(小客車駕駛)

與前車距離 與前車速率差 後車速率 交通狀況

所構建之六個倒傳遞網 路跟車模式,顯示一個 隱藏層的倒傳遞網路即 可表現跟車行為的非線 性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4

表2.4 國內車流行為研究之比較表(續)

作者 研究方法 理論模式 情境設計 資料記錄 樣本數 研究變數 研究結果

詹維敏 2001

【10】

實地觀測 無 觀測地點為國道2 號 平直主線道路。

拍攝路面範圍約 500 公尺。

1 秒(每位駕 駛者共20 秒 之相關跟車 數據資料)

60 位 (小客車駕 駛)

前車速度 後車速度 後車加速度 跟車間距(車 頭距)

駕駛人於面對迫近相與 遠離相時是有所差異,

且於面對迫近相時駕駛 所關心的是兩車之相對 速度及跟車間距;而遠 離相則是相對速度。

何晉亨 2004

【4】

駕駛模擬器 無 駕 駛 者 儘 量 依 速 限 80km/hr 行駛,每行 駛一分鐘之後,駕駛 者前方 10 秒的距離 出現一台車,其車速 為 60km/hr,整段路 段 中 前 車 總 共 出 現 15 次。當駕駛者距離 前車的距離為100 公 尺時,前車將會出現 下列三種情況:

1. 前車緊急煞車 2. 前車正常煞車 3. 前車速度不變 此 三 種 情 況 隨 機 出 現在 15 次試驗中,

每種情形隨機出現 5 次。

每0.5 秒記錄 資料

18 位 (小客車駕 駛)

駕駛者之縱向 加速度 駕駛者之縱向 速度

駕駛者之橫向 加速度 駕駛者與前車 之間距 煞車力 相對速度(前 車速度減後車 速度)

前車之煞車狀 況

影響駕駛者的駕駛因 素:

1. 駕駛環境因素

• 前車煞車情形

• 與前車之間距

• 相對速度 2. 駕駛行為績效

• 自車縱向加速度

• 煞車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