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就業轉銜服務之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就業轉銜服務之內涵

本章節主要闡述轉銜服務之概念與演進,介紹常見之就業轉銜模式 和服務項目,並探討適合學習障礙學生之轉銜模式。

壹、 轉銜服務之概念與演進 一、 轉銜之意義

「轉銜」的概念源自生涯發展理論,係指一種狀態的轉換,為人生 各發展階段間之銜接的關鍵,其最終的目的在於協助身心障礙者由學生 的角色及早且順利跨入下一階段並融入社會,包括就業、中學後教育、

維持家庭、參與社區及對人際關係感到滿足(林幸台,2007;陳靜江,

1997;Halpern, 1994)。

二、 轉銜服務之發展

美國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發展至今約五十年,立法上已相當完備,

依據Sitlington、Clark 與 Kolstoe(2000)的研究指出,轉銜服務與教 育之發展理念主要受到1970 年代生涯教育運動及1980 年代身心障礙 者獨立生活運動影響。然而在轉銜服務之推動方面,則起源於當時身心 障礙學生畢業即失業之生涯發展狀態,使得政府單位開始關注並重視身 心障礙者離校轉銜的問題(許天威,1992)。

生 涯 發 展 與 轉 銜 部 門 ( Divis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主席Halpern(1994)將美國轉銜服務政策發展歸納為各具 特色的四大時期,分別是1960年代強調中心理念之職業教育銜接的「工

12

作學習方案」時期、1970年代強調生涯各教育階段的銜接的「生涯教育」

時期、1980年代強調身心障礙者社區與工作銜接的「就業轉銜」時期,

以及1990年代強調一系列以成果導向銜接成人生活為主之生活品質與 生活方面銜接的「轉銜服務」時期(林宏熾,1999;2002)。其中1980 年代開始的「就業轉銜」時期,更為轉銜服務的重要時期,促使了學校 與社區之間搭起轉銜的橋樑,讓學生畢業後得以就業(林幸台,2002)。

透過1990年代一系列有關轉銜之法規的訂定,將身心障礙者生涯轉 銜福利服務的發展,推向更具個別化、專業化、制度化、成果導向的層 級。隨後有學者開始提出終生轉銜服務,主要以生涯轉銜無接縫轉銜與 生命週期為概念,逐漸將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朝向終生無縫式轉銜之目 標邁進(Flexer, McMahan, & baer, 2008;Sitlington, Clark, & Kostoe, 2000;

Wehman, 2001)。美國IDEA(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法案於2004年修訂「轉銜目標」及「轉銜服務」之內容,前者將確保所 有身心障礙兒童能獲得符合其獨特需求、其未來進階教育、就業和獨立 生活作準備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亦包含協助兒童達到上述目標的轉 銜服務;後者引進了「職業教育」及「復健諮商」之理念,依據身心障 礙兒童的需求,考量其優勢、喜好和興趣,安排一系列結果導向,促進 兒童從學校轉銜至學校後的活動,包括:中學後教育、職業教育、統合 的就業(支持性服務)、成人教育、獨立生活或社區參與等,可見就業 轉銜一直為美國轉銜教育與服務發展之重點,且目前已為強調身心障礙 者自我決策為中心之轉銜新時代(林宏熾,2002,2004)。

13

貳、 常見之就業轉銜模式及要素

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發展至今有多種模式,這些模式的適用對象會 受到障礙程度與年齡的影響,雖然現今轉銜服務的議題,從就業服務逐 漸擴大至成人生活輔導,但幾乎每種轉銜理論或模式,皆提及職業教育 或就業服務相關理念,可見就業仍為轉銜服務之核心議題。以下依據本 研究主題,介紹其焦點放在職業教育或服務之模式,整理如下(林宏熾,

2000;林幸台,2007;陳麗如,2006):

一、 特殊教育與復健服務司轉銜模式(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ransition Model, 或稱OSERS Transition Model)

Will(1984)認為轉銜最主要的目標為就業,轉銜服務就是在學校 與職場之間建立連結之橋梁,學校須提供有效的轉銜服務,包括特殊教 育、職業教育及其他學校本位的專業服務,以協助身心障礙學生發展轉 銜所需的技能、態度、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二、 職業轉銜模式(Vocational Services Model)

由Wehman、Kregel與Barcus在1985年提出,主張轉銜服務應由學校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教育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相關機構共同合作,透 過個別化服務計畫,為學生畢業後進入就業或接受職業訓練做準備。

三、 生活技巧網絡模式(Life Skills Networks: Halpern’s Transition Model)

此模式由Halpern(1985)所提出,其認為成功的社區生活適應才是

14

轉銜服務的終極目標;強調生活技能的培養、人際關係生活網絡的建立 與就業能力的開發;重視個別差異,教學必須伴隨評量,且應協助身心 障礙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執行轉銜服務。

四、 生活中心生涯教育模式(Life Centered Career Education Model)

Brolin(1993)指出生涯教育最終目的是要在學校、家庭、社區角 色成功的執行功能,共有四項發展階段:(1)生涯覺知;(2)生涯探 索;(3)生涯準備;(4)生涯同化。內容包含職業陶冶、職業指導、

職業訓練、職業安置、社會安置等。

五、 綜合轉銜教育與服務模式(Comprehensive Transition Education and Services Model)

Sitlington、Clark與Kolstoe於2000年時,將以學校為本之生涯教育 模式修正為綜合轉銜教育與服務模式,新模式認為教育的重點不在學校 課程的教學內容,而是身心障礙學生在轉銜過程中的行為表現,重視多 樣化的教育與服務系統,並強調以溝通與學業技能、自我決定、人際關 係技能、融合社區參與技能、健康維護、獨立/互賴生活技能、就業技能、

休閒娛樂技能、中學後教育/訓練技能為成果導向。

綜上所述,各種由學校到職場和社區的轉銜模式方案,可見美國政 策與相關研究進展的步調快速且對轉銜服務相當重視,使身心障礙者從 就學階段到就業階段皆能受到權益保護,培養其社會與職業生活的適應 能力,並著重社區參與的機會,然而轉銜服務成功與否,仍須整合學校、

15

就業、醫療及社區機構的功能,建立相互協調、分工合作的服務機制(林 幸台,2002)。

參、 就業轉銜服務項目

Will(1984)形容轉銜服務為跨越學校與社會安全體系、跨越成人 生活危機與機會之橋梁;而林宏熾(2002)依據美國轉銜服務之發展,

提出就業轉銜服務主要理念在於幫助障礙學生由學校階段順利銜接至 就業階段、由學校單位轉介至就業單位、進行轉銜前的職業評估與評量 工作、輔導生涯規劃進行生涯安置、輔導學生自我決策以進行生涯轉銜 提升職業生活品質、考量學生生涯發展需求與家庭之狀況和期望訂定合 宜之就業轉銜目標、協助溝通協調以進行跨單位的就業轉銜安置、持續 追蹤輔導以進行終生性的生涯輔導與安置。

目前國內有關學習障礙學生的研究多集中於高中職階段,大專以上 之研究則偏向校園適應及特殊教育支持服務,研究對象多為所有障礙類 型之特殊教育學生,針對轉銜服務之研究非常有限,其中與就業轉銜服 務相關之內容有規劃並執行轉銜評量、規劃轉銜教育課程、就業準備、

自我倡導能力、提供支持系統、家長參與、團隊合作等(林炯承,2011;

曾瓊禛,2009;黃瑋苓,2009;張萬烽、莊文如,2013)。此外,《特 殊教育法》(2013)規定,高等教育階段之身心障礙者教育應符合學生 學習及發展,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 [ISP]),

提供在校學習、生活輔導及支持服務。但目前各大學校院對身心障礙學

16

生的生涯規劃與就業輔導工作由不同單位承接,如:諮輔中心、資源教 室、就業輔導組等,有可能受到就業輔導權責不清的影響而無法有效落 實身障就業輔導工作(王天祥、羅秀華,2010;林坤燦、羅清水、邱瀞 瑩,2008)。

Hitchings、Luzzo、Risto、Horvath、Retish 與 Tanners(2001)的研 究指出,因大部分學習障礙大學生對自我障礙認知不足,進而影響其職 業探索及規劃能力,故就業發展需求應包含就業轉銜計畫和職業發展活 動。相關人員在擬定計畫時,要確保所規劃的訓練能增進學習障礙學生 對自己障礙特質、學習優弱勢能力、生涯決策技巧的認知,且透過職涯 探索與發展來提升學習障礙了解自我的能力,媒合最符合其能力與需求 之工作,連結就業資源(Cummings, Maddux, & Casey, 2000;Hitchings &

Retish, 2000;Janiga & Costenbader, 2002;Kerka, 2002)。國外針對學 習障礙學生於高中及高等教育階段的就業轉銜相關研究較為豐富,茲整 理學者們對就業轉銜服務界定的內容包含:個別化支持計畫、職業準備、

職業輔導評量、職涯諮詢、學業輔導與支持、自我探索、社交技巧、自 我概念、自我決策、求職技巧、實習經驗、就業探索活動、就業概念、

支持系統和服務、追蹤等服務(Castellanos & Septeowski,2004;Crawford, 1998;Cummings, Maddux, & Casey, 2000;Kerka, 2002;Getzel, McManus,

& Briel, 2004;Madaus, 2008;Mull, Sitlington, & Alper, 2001;Rojewski, 1992;Roessler, Hennessey, & Rumrill, 2007;Trainor, Smith, & Kim, 2012)。

17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就業轉銜服務內容之定義得知,就業轉銜服務強 調以個人為中心,從就學階段即開始一系列有關職業和生涯輔導為主的 服務,涵蓋了就業轉銜相關課程、轉銜計畫的擬定、轉銜評量及離校後 就業階段之相關服務等。依據相關之文獻探討,本將就業轉銜服務項目 分為「校內就業支持」、「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與準備」、「資源 連結」四個項目,分述如下:

一、 校內就業支持

由於身心障礙學生就讀大學校院之人數不斷攀升,各大學校院已準 備因應入學障礙學生於就學期間之各項措施與支持服務,協助身心障礙 學生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使其畢業後順利銜接至未來就業(林坤燦、

羅清水,2008)。整理校內可能提供大學校院學習障礙學生的校內就業 支持分述之:

大專校院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受《特殊教育法》(2013)及《特 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規範,高等教育階段之身心障礙教育,應 符合學生需求,並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協助學生 學習及發展。目前大學個別化支持計畫針對新生、舊生及將畢業離校之

大專校院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受《特殊教育法》(2013)及《特 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規範,高等教育階段之身心障礙教育,應 符合學生需求,並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協助學生 學習及發展。目前大學個別化支持計畫針對新生、舊生及將畢業離校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