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 2.3.1 定義及發展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 Tomas L. Saaty 在 1971 年提出一套有系統的決策方法,藉由評估問題的相關 因素之關係,解決在不確定情況下複雜且多準則的決策問題。1987 年間經 過不斷的修正與運用,使得理論更臻完善,於 1980 年將此理論整理成冊並 出書,其後應用於各領域研究(榮泰生,2011)。

層級分析法是個能夠測量無形準則的相關測量方法。透過此相關測量方 法,相關因素在成對比較後可以導出一系列的優先項目,但前提是測量的因 素必須是已知的。層級分析法常用於做多種準則的決策上,譬如利益、機會、

成本、風險等決策問題(Saaty 2005)。

層級分析法會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成因素層級架構,再匯集學者專家的 意見及各階層決策者的意見,透過名目尺度來執行因素之間的成對比較 (Pairwise Comparison),將所得資料量化建立成成對矩陣(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經過運算後可得矩陣之特徵向量,依照其特徵向量來 評定每個因素重要性之強弱程度,作為各因素的優先順序,最後計算出最大 特徵值(λmax),用來評定比對矩陣一致性指標的相對權重之強弱,做為決策 分析時之參考資訊(榮泰生,2011)。

層級分析法的基本假設,主要包括下列幾項(Saaty 1980):

1. 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Classes)或成份(Components),並形 成有向網路的層級結構。

2. 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因素均假設具獨立性(Independence)。

3. 每一層級內的因素,可以用下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評估標準,

進行評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4. 進行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io Scale)。

5. 各層級因素進行成對比較後,可使用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來處理。

6. 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 A 優於 B 優於 C 則 A 優於 C ),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性( A 優於 B 二倍 B 優於 C 三倍則 A 優於 C 六倍)。

7. 因素的優勢程度,能經由加權法則( Weighting Principle)來求得。

8. 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階層結構中,不論其權重(優勢程度)有多小,都 被認為與整個評估結構有關。

2.3.2 層級及要素

層級分析法的運算過程會將 n 個因素兩兩比較,透過專家的知識與經驗 判斷後,給予量化的數值解釋,以獲得最終的優先順序及權重大小。Saaty 建議為了避免決策者對準則相對重要性之判斷產生偏差,同一階層之因素數 最好不要超過七個。層級分析法的層級至少會由兩個以上的層級所組成,再 將各層級連結起來,計算出層級分析法層級的各因素間相對於整個層級的優 先順序、相對權重。Satty 教授認為因素的選擇對於做決策來說是很重要的,

故在建構層級的時候,必須要握有足夠的因素相關細節資訊。在建立層級架 構時,可以從下列幾點來考量(Saaty 1990):

 因素盡可能徹底的代表問題本身,卻又不失去其敏感度。

 須考慮到問題的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 明確定義對解決方法有幫助的問題或屬性。

 定義與問題相關的對象。

層級分析法的操作方法部分,簡單來說是透過問題描述來定義問題,再 透過相關的影響因素建立層級關係後,最後進行兩兩比對,找出各因素的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對重要性。Saaty 認為要有組織地找出決策的優先順序,我們可以依照下列 的方法來解析決策(Satty 2008):

1. 首先定義問題,並且決定收集知識的方法。

2. 從決策的最高目標來建構決策層級,以宏觀的角度找出目標,再一層 層通過中階層級後到最低層級。

3.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每個因素通常都與本身相同層級的因素做比較。

4. 從比較結果獲得的優先順序去衡量下個層級的優先順序,對每個因素 都做一遍,然後在其下面層級的因素加入新的權重值,就可以得到整 體性的優先順序。繼續重複上述流程,直到最下層的替代方案及大部 分的層級都獲得優先順序。

2.3.3 貢獻與應用範圍

層級分析法主要應用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而且能在具有多種準則評估的 條件下評估問題。從 Saaty 學者提出層級分析法以來,已經普遍的運用在多 種領域。Vaidya 等人透過 150 篇以領域及年份分群的文獻來了解與追溯層級 分析法的發展,從中發現層級分析法在多種領域上已有許多發展,如:選擇、

評價、效益─成本分析、分配、規劃與發展、優先順序與名次、決策制定、

預測、醫學與相關領域等(Vaidya et al. 2006)。

有學者將使用層級分析法在醫學與衛生保健上做決策的文章做探討,共 探討 50 篇文章將其分類成七種類型,診斷、患者參與、治療處理、器官移 植、專案和技術的評價和選擇、人力資源計畫、衛生健保評價和政策。其中 分類最多的為專案和技術的評價和選擇,再來為患者參與、治療處理、衛生 健保評價和政策。層級分析法成為患者與醫生之間,在治療處理的評估和選 擇及衛生保健技術與政策的評估上,共享決策的可靠支援工具(Liberatore et al. 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第四節 案例式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