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層級程序分析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5-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層級程序分析法



n

i

* i ij

*

j d(v~ ,v~ )

D

1 (14)



n

i ij i

j d(v~ ,v~ )

D

1

(15)

步驟3: 計算各評估準則與理想解之相對親近係數(Closeness Coefficient)

令初始評估準則為 j1,2,...,k個,

CC

j表示第 j 個評估準則距理想解的相對親近 係數,當

CC

j值愈接近1 時,則表示該評估準則重要性程度越高,反之則表示該評估 準則重要的程度越低。定義公式16 如下:

 

j

* j

j

j

D D

CC D

(16)

步驟4: 篩選評估準則

最後依

CC

j值設定門檻值(Threshold),在初始評估準則中,刪除未達門檻值的準 則項目,以篩選出適合的評估準則。由於門檻值大小會影響到篩選出來的評估準則數 目,若發現準則數目太少,可將門檻值降低,反之則可提高門檻值。適當之門檻值,

全依決策者之主觀認定。本研究經專家討論認為準則重要性程度大於60%者,可視其 為具有重要性的準則。

一、 層級分析法之操作步驟

應用AHP 於多屬性決策問題時,必須先針對問題訂定目標,釐清相關的決策元 素,並依目標發展出構面與評估準則,而層級架構建立完成之後,藉由 1~9 的尺度 (Scale)進行成對比較(Pairwise Comparison),並得到成對比較矩陣,求出其特徵向量作 為評估各元素之權重,最後找出層級架構整體的優先權重,AHP 操作步驟如下(林俊 宇,2009;林采瑩,2007;李文馨,2010):

步驟1: 確認決策之問題並建立層級架構

清楚描述問題之所在,並透過文獻的蒐集與專家學者所提出的相關內容,針對問 題整體目標、要素與次要素等建立層級架構,如圖5 所示,而每一個評估要素間彼此 皆沒有相關性,且根據Saaty 所提出每一個層級之間的要素不宜超過七個,以避免結 果無法達成一致性。

  圖5 AHP 層級架構圖

 

步驟2: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目標層級結構建構完成後,接著進行屬性間相對權重的評估,AHP 法評估是依 據每一層級的上一個屬性,作為評估比較其下一層級屬性之間的關係,而以屬性間成 對比較結果形成的成對比較矩陣來計算屬性的相對權重。在準則進行比較時,同常採 用1~9 的評比尺度表(Nominal Scale)來表示,如表 12(簡禎富,2005;Saaty, 1980)。

並將個別重要程度的成對比較轉換成比較矩陣,如公式17:

1 1

1

1

1 1

1 1

n n

ij m n

n n

w w a

A a

a w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ji

ij a

a  1 ,i,j1,2,...,n

 1

a

ji ,when i ,j j1,2,...,n  

表12

相對重要程度評估尺度表

相對重要性程度 相對重要水準的定義 說明

1 同等重要(Equal importance) 兩指標的重要性一樣。

3 稍重要(Moderate importance of one over another)

從經驗與判斷上看來,某一指 標稍為重要。

5 頗 重 要(Essential or strong importance)

從經驗與判斷上看來,某一指 標頗為重要。

7 極 重 要 (Demonstrated importance)

實 際 上 顯 示 某 一 指 標 極 為 重 要。

9 絕 對 重 要 (Extreme importance)

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某一指標絕 對的重要。

2、4、6、8 相鄰衡量的中間值 當需要折衷值時。

步驟3: 特徵向量與權重計算

成對比較矩陣判斷完成後,利用數值分析法中常用的特徵值解法,求解出最大特 徵值與其對應之特徵向量(Eigenvector),進而求解出各層級元素間之相對權重。Saaty (1980)提出以下四種近似法求取權重向量值:

1. 行向量平均值標準化法

 

n

j n

i ij

ij i

a a w n

1 1

1

i,j1,2,...,n

2. 列向量平均值標準化法

 

 

n

i n

j ij

n

j ij

i

a a w

1 1

1i,j1,2,...,n

3. 行向量和倒數標準化法

 

 

 

 

 

 

  

n j

n

i ij

n

i ij

i

a /

a / w

1 1

1

1 1

i,j1,2,...,n

4. 列向量幾何平均值標準化法

 



 



n

i n n

j ij

n n

j ij

i

a a w

1

1

1 1

1i,j1,2,...,n

本研究以行向量平均值標準化法求解權重值。

步驟4: 一致性檢定

當決策者在進行成對比較時,通常很難達到前後完全一致,故需做一致性檢定,

方能說明所評估的結果有符合遞移性

( a

ij

a

ix

a

xj

)

的條件;一致性檢定是根據比較矩 陣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R)進行測試,如式 18:

RI

CRCI (18)

其中,CI(Consistency index, CI)為一致性指標,RI(Random Index, RI)為隨機指標,其 值是根據成對比較矩陣的階數而定,以階數 n 及其相對之隨機指標 RI 值於表 13(Saaty, 1980);CI 定義如公式 19;由公式可知欲求算 CI 值前需先求出,運用上述所求出 之權重 w,先求算一致向量(Consistency Vector)以

符號代表,以便求得 值,其定max 義如下:

i n

j j ij

i

    w a    / w

1i,j1,2,...,n

n

n

i i

max

 

1

 ,i1,2,...,n

1

  n CImax n

(19)

表13

隨機指標(RI)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1.53 1.56 1.57

當CR0.1 時,則表示符合一致性之規範;但當 CR>0.1 時,則表示前後不一致,

故需與決策者討論,並重新評估,直到符合一致性規範。

步驟5: 最適方案之選擇

在經由第四步驟層級間要素之權重計算後,可計算出各評估準則之相對權重,並 依各準則之權重值大小,決定最適方案以提供決策者作為選擇之依據。

二、 AHP 法基本假設

AHP 發展主要目的是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而 Saaty 發展 AHP 方法的基本假設,

主要包括下列九項:

1. 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Classes)或成分(Components),並形成層級架構。

2. 層級架構中每一層級之要素均假設具有獨立性(Independence)。

3. 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用上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平準,進行評估。

4. 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io Scale)。

5. 成對比較(Pairwise Comparison)後,可使用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 處理。

6. 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B 優於 C,則 A 優於 C),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 二倍,B 優於 C 三倍,

則A 優於 C 六倍)。

7. 完 全 遞 移 性 並 不 容 易 , 因 此 容 許 不 具 遞 移 性 之 存 在 , 但 需 測 試 其 一 致 性 (Consistency)程度

8. 要素的優劣程度,經由加權法則(Weighting Principle)求得。

9. 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層級結構中,不論其優劣程度是如何小,均被認為與整個評 估結構有關,而並非檢核階層結構之獨立性。

由此可知,層級分析法在處理過程中明確將決策問題區分為問題界定、建立層級 架構、專家問卷調查、專家問卷設計、檢定是否符合一致性,最後綜合所有方案之評 比。

三、 AHP 之優缺點

由於AHP 理論簡單、操作容易,因此已被廣泛用運在多準則決策分析上。AHP 具有以下優點(鄧振源、曾國雄,1989)。

1. 層級分析法理論簡單、操作容易,且能同時整合多位專家學者之意見並達到共識。

2. 層級分析法對於影響研究目標的相關要素,皆能納入模型中,配合研究目的,考 慮各種不同層面。

3. 相關影響因素經過專家學者評估及數學方法處理後,皆能以具體的數值顯示各個 元素的優先順序。

層級分析法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其在方法上仍有缺失。Roper-Lowe and Sharp (1990)指出 AHP 有以下幾點缺失:

1. 由於層級結構的簡單化,可能隱藏某些重要元素的依存關係,而且過分簡化決策 問題。

2. 具體(Tangible)與非具體(Intangible)屬性之比較,較為困難。

3. 由於 AHP 的優先向量之大小,並未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故無法提供給決策者一種明確的結果。

4. AHP 在評估元素間必須相互獨立,此規範在現實狀態中較難以被接受。

5. 當所需評估的元素量過於龐大時,於計算上會過於繁雜且容易模糊失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5-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