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指標與權重

第一節 各屬性重要性初步分析

30 位受訪者對各屬性之權重的賦予如表五,所持之理由初步整理如下:

一、作者

(一)正面意見:

1. 「作者」有意義,如果我對這個領域有一點認知,知道誰在哪一方面的 研究較具權威,我也許會想找某個特定專家所做的報告。

2. 「作者」是誰有其重要性,不過也可能我不知道他是這方面的專家,但 他的研究很有價值。

3. 「作者」很重要,但國內的防災研究似乎仍舊沒有明顯的派系之別,如 果有,那它的重要性會提高。

4. 「作者」是和研究本身直接相關的屬性,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個性,

所做的報告也會不同。

5. 「作者」很重要,但前提是要對這個領域有一些認知,知道誰是哪方面 研究的權威。

6. 每個專家會專研的領域大概都固定,不太會改變。

7. 就圖書查詢系統而言,「作者」很好用,是查詢圖書最直接相關的資訊。

(二)反面意見:

1. 「作者」對我而言不是很重要,我的品牌認同度不高,且很多主持人都 只是掛名,研究報告其實是研究生、助理做的。

2. 對規劃案而言,「作者」不重要;但對做學術研究而言,「作者」就很重 要。

3. 「作者」一欄是開放式問答,因為不是那麼清楚有哪些專家,所以很難 填寫,因此權重偏低。

4. 「作者」的重要性不高,因為通常不知道這個領域有哪些專家,如果很 清楚的話,這項屬性就很重要。

5. 「作者」對我沒有意義,我平常找資料不太會考慮這個。

表五 指標系統訪談結果一覽表

受訪者代號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作者 6 5 1 9 4 4 3 5 1 4 8 8 8 6 4 4 5 7 4 0 ★ 4 6 6 10 0 2 1 6 0 出版單位 4 1 1 9 3 3 1 8 2 7 5 8 5 6 3 1 ★ 6 ★ 0 6 8 6 6 0 0 0 2 2 0 年度 6 1 5 8 5 6 8 ★ 1 5 5 5 8 8 4 5 ★ 7 1 8 ★ 7 5 7 ★ 0 7 2 6 0 研究性質 4 3 7 6 3 ★ 9 5 9 7 5 6 4 8 4 1 4 7 3 ★ 6 0 5 2 0 0 7 2 4 ★ 防救災階段 4 5 9 6 3 8 8 8 3 8 8 4 7 4 5 1 8 8 5 7 6 6 3 4 0 0 9 4 6 8 研究內容 ★ ★ ★ ★ ★ 5 ★ ★ ★ ★ ★ ★ ★ ★ ★ ★ ★ ★ ★ ★ ★ 8 ★ ★ 6 ★ ★ 5 10 ★ 研究方法 4 3 8 6 6 7 9 5 ★ 4 8 9 10 10 2 ★ 8 8 8 5 ★ 2 4 5 0 0 4 2 4 ★ 行政層級 8 2 7 7 7 4 0 8 5 6 3 5 7 2 1 1 6 6 2 2 0 0 3 6 0 0 0 2 2 3 行政部門 9 10 9 7 2 5 0 5 8 6 8 5 10 2 5 1 6 10 7 9 ★ 6 5 5 0 0 5 2 8 3 空間層級 8 5 6 7 5 9 4 ★ 7 8 ★ 2 6 6 7 ★ 8 ★ 7 6 6 4 ★ 10 6 ★ ★ 6 6 ★ 可應用範圍 8 5 9 5 1 7 7 8 6 7 5 0 3 4 ★ 3 9 5 0 ★ ★ 5 4 4 3 10 5 2 6 ★ 支援對象 9 7 8 5 5 4 5 5 4 7 5 5 0 2 7 2 8 8 ★ 5 8 4 2 3 3 0 3 1 8 ★ 關鍵字 ★ 10 8 10 10 10 10 ★ 10 10 ★ 6 ★ 8 7 8 8 7 9 ★ ★ ★ 8 9 ★ 0 7 ★ ★ ★ 註:★代表被選擇作為指標

6. 會使用這套查詢系統,通常表示我不太了解這個領域有哪些專家,因此

「作者」不是很有意義。如果我清楚有哪些專家,那會直接去找他的研 究報告,不會再查那麼多有的沒的。

二、出版單位

(一)正面意見:

1. 不同「出版單位」,報告的屬性也會有些不同,由出版單位即可看出該本 書屬於哪一類,營建署和國科會做的報告就很不一樣。每個出版單位的 報告大概就是那個性質,例如國科會的報告大多是基礎性研究。

2. 一般規劃者對這些出版單位都有些了解,知道自己需要哪些資料時該到 哪個單位去找。

3. 就圖書查詢系統而言,「出版單位」很好用,是查詢圖書最直接相關的資 訊。

(二)反面意見:

1. 「出版單位」對我沒有意義,我平常找資料不太會考慮這個。

2. 「出版單位」不重要,因為不清楚有哪些出版單位、不同出版單位的出 版品又有何不同。

三、年度

(一)正面意見:

1. 不管做任何領域的研究,找參考資料時一定會注意「年度」,理論上愈新 的研究愈具參考價值。

2. 防災規劃這幾年才比較多,舊的就不用看了。

3. 防災相關法規一直修訂,必須掌握最新的法律規定,如果看舊的報告,

卻沒注意到法規已經修改,那就不行。

4. 當然愈新的研究愈值得參考,太舊的就直接捨棄。

5. 如果在某個時段防災研究有突破性的發展,那年度的重要性就更高。

6. 有些領域變化很快,則「年度」很重要,但有些領域變化不太大,則年 度就沒那麼重要。即使以地震之防災研究為例,有些基礎研究可能幾十 年前就有了,近幾年進展不大,也許後來的研究都是參考或抄襲以前的 研究,但應用性研究可能就日新月異。

(二)反面意見:

1. 「年度」不重要,因為我知道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很少。如果這是個很熱 門的領域、相關研究很多,那年度就很重要。

2. 「年度」的意義不大,因為都市層級的地震防救災研究幾乎都是近十五 年的報告,早期幾乎都沒有相關研究。

四、研究性質

(一)正面意見:

1. 「研究性質」很重要,它分成兩大類,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分野很 清楚,因此適合當做指標。

2. 「研究性質」雖然只分兩類,但我們做的大部分是應用研究,所以會較 需要參考應用研究方面的報告。

3. 要做規劃案,主要參考應用研究的報告,如果拿了一本基礎研究的報告,

看了半天,結果可能完全沒用。

4. 「研究性質」很重要,知道研究內容後,接著就會看它的研究性質。

(二)反面意見:

1. 「研究性質」只粗分成兩大類,太過籠統,應該再加以細分,譬如是哪 方面的應用研究。

2. 「研究性質」只粗分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兩大類,不夠細緻,且國內 的研究這兩類根本分不太清楚。

3. 「研究性質」的分類很模糊,很多報告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研究。

4. 「研究性質」應和研究內容相配合,否則只有兩種分類,看不出什麼。

5. 「研究性質」比較沒意義,因為只看應用研究通常不夠,基礎研究通常 也會有關係,必須要參考。

五、防救災階段

(一)正面意見:

1. 「防救災階段」的劃分很有意義,但有時候很難明確區分是屬於哪一個 階段,也許是跨兩個以上的階段。但是,如果可以劃分的出來,那就很 有用,例如屬於減災階段的研究和屬於重建階段的研究,兩者是很不一 樣的。

2. 「防救災階段」很重要,直接決定研究內容本身。

(二)反面意見:

1. 「防救災階段」沒啥意義,因為台灣的防災研究根本分不出這幾個階段。

2. 因為不太清楚「防救災階段」的分類及意義,所以不太覺得它重要。不 過,如果我很了解防救災階段的分類及意義,那它的重要性就會高很多。

3. 「防救災階段」的劃分是有意義的,但目前幾乎所有的報告都是減災階 段的研究,所以這一項屬性分類目前不太能發揮作用。如果將來各階段 研究報告的數量都很豐富,那這項屬性就和研究內容一樣重要。

六、研究內容

(一)正面意見:

1. 「研究內容」最能代表該本報告的特性,所以非常重要。

2. 「研究內容」是最根本的、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

(二)反面意見:

無。

七、研究方法

(一)正面意見:

1. 「研究方法」是和研究本身直接相關的屬性。

2. 「研究方法」如果有系統、清楚的分類,就很好用。研究方法應和研究 內容互相搭配,不同的研究內容會有不一樣的研究方法,則研究結果就 不同。

3. 「研究方法」有一些意義,我可能會對某些研究方法較有興趣,對某些 方法較沒興趣。

4. 會以我預設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去查詢,看看相關研究是否可以參考。

(二)反面意見:

1. 國內研究的「研究方法」很不嚴謹,大部分報告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很清 楚,所以這一項不是很有意義。

2. 「研究方法」也許很重要,但就台灣的防災研究而言,看研究方法不太 有意義,看不太出來研究方法對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的影響。

3. 只要是我要找的研究內容就會參考,不是很在意其研究方法。

4. 不清楚防災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所以這項分類沒有意義。

八、行政層級

(一)正面意見:

1. 「行政層級」很重要,尤其是公務人員,會很重視什麼是權責範圍內該 做的。

2. 因為受委託的是縣市層級都市計畫之防災計畫,所以要看哪些報告是關 於地方的、是可以參考的,因此「行政層級」很重要。

3. 「行政層級」有意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做的東西應該很不一樣。

(二)反面意見:

1. 「行政層級」不重要,因為都市計畫之防災規劃的相關研究很少,所有 的研究不論是中央或地方的,我都會參考。

2. 目前中央和地方做出來的防災規劃似乎沒有差別。

3. 根據以前做防災規劃的經驗,是替中央、還是地方做規劃,其實沒什麼 差別。

4. 做研究本來就要看看上位計畫、相關計畫等,所以在找資料時,「行政層 級」不是很有意義。

5. 「行政層級」分中央及地方兩類,但台灣的地方防災根本幾乎沒有東西。

6. 「行政層級」只分兩類,太粗了,應該再細分,譬如細分到各縣市。

7. 「行政層級」只分兩類,不夠清楚,不如行政部門來得有用。

九、行政部門

(一)正面意見:

1. 「行政部門」非常重要,因為要做的是都市計畫之防災規劃,所以當然 優先找都計部門的研究報告。

2. 公務人員會很重視什麼是權責範圍內該做的。

3. 我做研究時會先考慮它是屬於哪個業務單位,再從那方面著手找資料,

例如找防災的資料,會先找消防部門,不會去找教育部門。

4. 「支援對象」和「行政部門」緊密相關,可以看出這個研究結果對誰有 用,因此都很重要。

5. 「行政部門」很重要,被委託做研究當然要考慮是為誰做的。

6. 規劃者通常對「行政部門」較敏感。

7. 「行政部門」的劃分很有意義,不過目前的防災研究報告大多都沒有明 確提及這一項。

(二)反面意見:

1. 「行政部門」沒意義,不可能只看該部門的東西,而不管別的部門。

2. 台灣行政部門的劃分似乎不太清楚,所以覺得不太有用。

3. 根據以前做防災規劃的經驗,「行政部門」的意義不大。

十、空間層級

(一)正面意見:

1. 因為受委託的是縣市層級都市計畫之防災計畫,所以要看哪些報告是關 於地方的、是可以參考的,因此「空間層級」很重要。

2. 做都市計畫所考慮的空間層級不同,整個研究方向都不同。

3. 研究對象很清楚,則「空間層級」就很清楚。

4. 「空間層級」和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很有關係,也和支援對象相關。

5. 「空間層級」很重要,但是在應用上不是絕對的,例如,要做台北市的 防災規劃會參考高雄市的經驗,但不會參考花蓮縣的經驗。要做花蓮縣 的防災規劃,雖然也會參考人口、面積規模相似、或地理位置相近、縣 市層級相同的台東縣或南投縣,但可能台北市、高雄市的經驗更有參考 價值,我們總是習慣找較高標準的作為參考。也許,空間層級可再細分,

例如縣可再分一級、二級、三級。

例如縣可再分一級、二級、三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