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貳 貳

貳、 、 、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工作投入的理論模式

自Lodahl & Kejner(1965)提出「工作投入」之名詞以後,許多學者紛 紛繼起嘗試運用相關理論與建立新的理論模式來研究此一概念,本研究整合 前後文獻,提出幾個具代表性的理論模式,茲分述如下:

一一

一一、、、Vroom 的期望模式、 的期望模式的期望模式的期望模式

Vroom(1964)在其「工作與動機」(Work and Motivation)一書中提出 了期望理論的模式,其基本概念認為個人採取某一行動的傾向,是取決於該 行動會造成某種結果的可能性,和該結果對行動者的吸引力。Vroom 的期望 模式公式如下:

F=V × E

F:Force;係指個人內在動機力量,由個人工作投入程度來表示。

V:Valence;係指個人對該工作的價值感,也就是工作的代價。

E:Expectancy;係指個人估計達成工作目標的可能性,也代表個人評估工作 後獲得報酬及需求得以滿足的可能性。

由公式的關係可知,F 與V、E 成正相關,當V×E 的值越大時,個人工 作投入程度也會越高;但若V 或E 其中有一項偏低時,其工作投入程度F 也 會連帶降低。但是Campbell & Printchard(1976)對期望理論的基本假設提 出批評,指出期望理論假設人是認知的、理性的與經濟的,他會對環境訊息 一直加以注意,並且做最佳及最有利的決策。Vroom忽略了一般人思考方式 和能力上的限制,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假設並不完全是真實的,人有時限於 能力或思考習慣,並不是如此理性。(引自郭騰洲,1991)

二二

二二、、、Kanungo 的動機性投入模式、 的動機性投入模式的動機性投入模式 的動機性投入模式

Kanungo(1979)整合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對工作投入和疏離的看法,

認為工作投入是受到個人社會化歷程及工作環境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潛力所 影響,並從個別的行為現象與因果的條件來解釋不同的投入型式(引自郭騰 洲,1991)。

個人在工作範圍以內或以外的行為和態度受到需求顯著性(the saliency of need)的影響,而個人需求顯著性之決定於先前社會化歷程(歷史性原因)

與知覺到環境滿足需求的潛力(現在原因)。換句話說,工作投入的認知狀 態根源於過去社會化歷程以及工作環境滿足需求的潛力(引自李佳穗,2000)。

三 三 三

三、、、Rabinowitz &、 &&& Hall 的綜合理論模式的綜合理論模式的綜合理論模式的綜合理論模式

在工作投入的研究中,有關影響工作投入的相關因素很多,Rabinowitz

&Hall(1977)整合了工作投入的定義與研究模式,其基本概念認為工作投 入受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所影響,認為工作投入是一種對工作穩定的個人價 值導向,同時也受工作環境所影響,其所持有的觀點如下:

(一)工作投入受個人因素所影響

視工作投入為個人特質的因變項,包括「個人背景變項」如年齡、教育 程度、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性別等;及「人格特質變項」如內外控特質、

工作價值觀、高層次需求的強度、清教徒倫理特質(勤勉、個人主義和禁慾)

等。

(二)工作投入受工作情境所影響

視工作投入為情境的函數,屬於情境的因素包括領導者行為、決策參與、

組織大小等。

(三)工作投入受個人因素及工作情境所影響

視工作投入為個人特質與情境的交互作用。(引自鍾佩蓁,2003)

而Farris(1971)指出,工作投入是個人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所 以不應該只單獨考慮個人特質的差異;Lawler & Hall(1970)也認為,對於 工作投入的研究,應從個人差異性的觀點和情境觀點上同時來著手;洪英正、

錢玉芬(1996)的研究中同樣認為工作投入是工作環境變項,工作者之人格 因素與工作行為之間的一項中介變項,深具互動、調和之作用,也說明了工 作投入和個人因素與工作情境是有關係的。

Rabinowitz &Hall(1977)綜合了過去學者對工作投入研究方向,提出 了工作投入之綜合理論模式架構如下圖2-3-1所示。

圖2-3-1 Rabinowitz & Hall 工作投入綜合理論模式工作投入綜合理論模式工作投入綜合理論模式工作投入綜合理論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陳淑嬌(1989:62)。

四四

四四、、、Brown 的工作投入理論架構、 的工作投入理論架構的工作投入理論架構的工作投入理論架構

Brown(1996)提出了工作投入的理論架構,包括工作投入的前因、相 關因素及後果之研究結果,其中影響到工作投入的因素眾多,包括個人特質、

工作特性與督導行為會經由尋求需要的滿足和知覺到工作情境能滿足其需求 而形成了對工作的投入,這與Rabinowitz & Hall的綜合理論、Kanungo的動機 性投入理論互有雷同之處,他還進一步描述了經由動機和需要滿足實現的潛 力,最後會影響工作態度及可能會影響到工作努力程度,並與工作投入之間 有著相互影響的效應,融合了Rabinowitz & Hall、Kanungo的理論模式所提出 來的見解(引自鍾佩蓁,2003)。

綜合上述理論,大部分的研究都將工作投入分成多個向度,並以 個人特質

工作情境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結果 工作滿足 工作績效 離職率 曠職率 成就

Rabinowitz & Hall (1977)的綜合理論模式為主,去探討個人特質及情境 因素對工作投入的影響,這對有關工作投入的研究變項的探討較為周延,因 此,本研究也以個人特質,包括「個人背景因素」,例如性別、服務年資、

教育程度、擔任職務、身份類別、婚姻狀況、主要承辦業務、在職進修狀況 等八項,及「人格特質因素」中的工作價值觀,以及「情境背景因素」,例 如學校性質、學校規模、學校生職比、學校地區、對目前生活輔導組工作環 境之整體評價等因素,來探討對工作投入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