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布農族的分布及其氏族

在文檔中 感謝詞 (頁 25-36)

第三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布農族的分布及其氏族

布農族是臺灣原住民中的第四大族群,分布在現今的南投縣的信義鄉、仁愛 鄉,高雄市桃源區、納瑪夏區,臺東縣的海端鄉、延平鄉與長濱鄉的南溪部落及 花蓮縣的卓溪鄉及萬榮鄉的馬遠村。是台灣原住族中居住地海拔最高及伸展力最 強的民族,素有中央山脈的守護神的稱號;更是玉山的主人。

圖一:臺灣原住民分布圖。資料來源:原住民委員會資訊網站(2018)

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族人口移動幅員最大,伸展力最強的的族群。分佈之廣僅 次於泰雅族(衛惠林1966:10,劉斌雄1988:41)。依據族人的口傳歷史,布農族在未 遷入中央山脈之前,原先是居住在台灣的西部平原Tau1ak(斗六)、Lamtau(南 投)Lingpau(竹山)等地,後因漢人的入侵及與平埔族爭奪耕地與獵場的結果,

轉而移居到濁水溪與郡大溪及丹大溪上游的信義鄉、仁愛鄉一帶的場域發展,進 而逐漸擴大形成六大社群。據《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一書(移川子之藏 1935),將布農族分成六大社群。分別是郡社群(Isbubukun)、巒社群(Takbanuaz)、

丹社群(Takivatan)卓社群(Takitudu)、卡社群(Takibakha)和蘭社群(Taivulan)。

早期布農族只有郡社群、巒社群兩大氏族系統。丹社群的祖先為了尋找耕地 約在兩、三百多年前自巒社群移出,便已以始祖名自稱。之後卡社群先後又從丹 社群獨立出一個新的社群,並以始祖名自稱。卓社群又從卡社群再次的移出成立 一個社群。並以始祖名自稱。其中蘭社群因為人數較少,又遭遇到天災與外來移 入的疾病,造成族人毀滅性的殺傷力。並且與鄒族(Istapang)毗鄰而居,加上嫁 娶婚的關係,於是逐漸被鄒族涵化。族語文化同化的結果,蘭社群漸漸地在布農 族的記憶中慢慢地消失。(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443-445)

以下針對布農族在台灣不同縣市鄉鎮中的部落名及其名稱緣由的簡易說 明,以勾勒出命名的原則。

1、台東縣海端鄉

圖二:臺東縣海端鄉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海端鄉公所。

鄉鎮區 村里 部落地名 族語地名 地名緣由 備註

2、台東縣延平鄉

圖三:臺東縣延平鄉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延平鄉公所。

鄉鎮區 村里 部落地 名

族語地名 地名沿由 備註

延平鄉 永康村 永康 Sunungsung 意指臼

延平鄉 武陵村 武陵 Buklavu 意指平原

延平鄉 桃源村 桃源 Pasikau 取自卑南族之諧

音,指桂竹

延平鄉 桃源村 鹿鳴 Talunas 意指矢竹

延平鄉 桃源村 上里 Padandaingaz 意指大草原

延平鄉 桃源村 下里 Kainusungan 意指做好的臼

延平鄉 紅葉村 紅葉 Vakangan 卑南族之音譯,頭

目的家號

族人早期稱 之Dah’dah 指溫泉處

延平鄉 巒山村 鸞山 Sazasa 土地肥沃,狀似砂

土,故稱之

延平鄉 巒山村 上野 Kaminu 日語,族人沿用

延平鄉 巒山村 中野 Nakanu 日語,族人沿用

延平鄉 巒山村 下野 Siminu 日語,族人沿用

表三:臺東縣延平鄉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3、南投縣信義鄉

信義鄉 人和 Langdun 意指香椿或山豬

仁愛鄉 中正 中正 Kautu 指凹凸之地

仁愛鄉 法治 武界 Muhaiv 意指翻越的意思

仁愛鄉 曲冰 Ciping 意指大鍋

表五:南投縣仁愛鄉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5、高雄市納瑪夏區

圖六:高雄市納瑪夏區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納瑪夏區公所。

鄉鎮區 村里 部落地名 族語地名 地名沿由 備註 納瑪夏區 南沙魯 南沙魯 Nangisalu 取自日語,意

指打猴子。

納瑪夏區 瑪雅 瑪雅 Mangacun 取自

Kana’kanavu 之諧音。

納瑪夏區 達卡努瓦 達卡努瓦 Takanua 取自

Kana’kanavu 之諧音。

納瑪夏區 民生 大光 Masinghalan 意指視野開 闊之地。

表六:高雄市納瑪夏區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6、高雄市桃源區

桃源區 寶山 二集團 Avi 意指山腰處。

桃源區 寶山 藤枝 Pannavazan 意指分叉路。

桃源區 寶山 花果山 Hainaivaz 意指盛產花蜜之地。

表七:高雄市桃源區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7、花蓮縣卓溪鄉

圖八:花蓮縣卓溪鄉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卓溪鄉公所。

鄉鎮區 村里 部落地名 族語地名 地名沿由 備註

卓溪鄉 太平 太平 Tavila 意指白鷺鷥。

卓溪鄉 太平 中平 Tasipal 意指對面山。

卓溪鄉 太平 中興 Valau 意指葛藤。

卓溪鄉 卓溪 上部落 Batakan 義指麻竹

卓溪鄉 卓溪 卓溪 Panitaz 意指車桑子,早期族

人的亂葬崗。

卓溪鄉 中正 中正 Sinkan 族人取自舊居地-新

康山。

卓溪鄉 卓樂 卓樂 Takluk 早期稱為Babaul,意

指梧桐樹。

卓溪鄉 卓樂 南安 Lamungan 取自族人的發祥地。

卓溪鄉 清水 清水 Saiku 意指清澈之溪流。

卓溪鄉 古風 古風 Hunungaz 族人初到此地時,秀

姑巒溪沿岸到處都是

茵陳浩,族人就以此 植物來命名。

卓溪鄉 古風 崙天 Izukan 族人初到此建立新居

地時,種植橘子為標 地物。之後,就以橘 子為地名。

卓溪鄉 古風 白端 Sulapatan

Subatuan

意指懸嘊峭壁之處或 石板屋。

卓溪鄉 古風 石平 Tatana 意指食茱萸,日據時

期就形成的丹娜社 Tatana

卓溪鄉 古風 秀巒 Siulang 取自日本諧音

卓溪鄉 崙山 崙山 Duhpusan 意指長屋

卓溪鄉 立山 古村 Kusung 意指臼

表八:花蓮縣卓溪鄉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8、花蓮縣萬榮鄉

圖九:花蓮縣萬榮鄉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萬榮鄉公所。

鄉鎮區 村里 部落地名 族語地名 地名沿由 備註

萬榮鄉 馬遠 馬遠 Bahuan 取自創始者之名

萬榮鄉 馬遠 東光 Taungku 指雲端

萬榮鄉 紅葉 紅葉 Ihunan 取自太魯閣諧音,意

指虎頭山。

表九:花蓮縣萬榮鄉部落地名與緣由。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傳統上布農族地名命名方式,是複製族人印象中舊居地的原貌及特殊地景 所形成地名的指稱位置所在地。以台東縣海端鄉與延平鄉為例,海端鄉:利稻 (Litu)指野生枇杷樹、霧鹿(Bul’bul)溫泉冒泡之聲響、下馬(Ivahu)指動物之下巴、

新武(Tausbulan)三條溪流匯合之處、初來(Sulai’iaz)指雀榕樹、瀧下(Amunu)指水 桶、海端(Haitutuan)開闊的之平原、山平(Tuka)指沼澤地、錦屏(Likauan)為阿美 族諧音,指溪邊、大埔(Tatana)指食茱萸、龍泉(Tas’tas)指瀑瀑,紅石(Batu daing) 指大石頭、崁頂(Kamcing)為平埔族之語言,族人沿用、加拿(Kanahcian)象徵男 人的肚子、加樂(Kanalung)指黃麻樹、加平(Bacingul)指大葉鬼櫟樹。延平鄉:武 陵(Buklavu)指廣大的平原、永康(Sunungsung)象徵樁小米的臼、桃源(Pasikau)取 自卑南族的語言,意指桂竹、鹿鳴(Talunas)指矢竹、紅葉(Dah’dah)指溫泉之處、

上里(Padan daingaz)指整片的大草原、下里(Kainusungan)狀似已經做好的臼、鸞 山(Sazasa) 意指肥沃的土地、上野(Kaminu)日語,族人沿用、中野(Nakanu) 日語,

族人沿用、下野(Simunu) 日語,族人沿用。

第四章與第五章分別從氏族命名與個人命名釐清布農族對自然環境與文化 生活習慣在命名上使用的原則,做為推論布農族分類概念的基礎。

在文檔中 感謝詞 (頁 25-3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