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緣起

畜牧業污泥含有大量有機質及氮磷等營養成分,可利用為農地肥料或 土壤改良劑,除可達到資源回收之目的,且亦有畜牧場减廢之功效。但由 於畜牧方式的改良,在飼料中添加銅與鋅化學鹽類,以作為猪隻生長隻刺 激與調理劑,造成養猪廢水及污泥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亦造成污泥中的 重金屬含量升高,故不利於作為農地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對於污泥中重金屬的移除,比較常見方法包括螯合劑、錯合劑及酸劑 萃取 (Olver et al., 1975) 。而螯合劑對於銅、鉛、鎘的去除效率佳,但對 於鐵的效果就沒有那麼好;而酸劑萃取對於銅的溶出效果也不是都很好。成 本高、操作困難、需要大量的化學藥劑未上述兩種方法的主要缺點 (Tyagi et al., 1993)。而在採礦工業中生物濕式冶金術 (biohydrometallurgy),及生物

溶出法 (bioleaching),結合物理及化學作用,多年來已被廣泛利用,利用 生物的代謝作用,將不溶性的金屬礦物 (通常是金屬硫化物或金屬氧化物)

轉換為可溶性的金屬硫酸鹽,使得重金屬自固相轉至液相,再經由化學方 法加以收集;生物溶出方法的優點在於價格便宜,且對於不易萃取的金屬亦 能做有效溶出,如含金的砷硫礦及含硫化銅的礦物 (Muller and Porttillo, 1981)。

然而生物溶出法主要的機制分為: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及共同作用三

種主要反應 (Schipper et al., 1996; Schipper and Sand, 1999; Sand et al., 2001; Rawling et al., 2002),但近幾年研究指出,在直接接觸機制中,雖

然是利用硫氧化菌的氧化能力及產酸能力來處理受重金屬污染污泥,但硫 氧化菌必需產生胞外聚合物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使微生物群體產生生物膠羽 (Bioflocculation),逕而形成架橋作用 (Gehrke et al., 1995; Escobar et al., 1997; Pogliani and Donati, 1999; Hoa et al.,

2003),才能使微生物有效吸附在固體顆粒及硫片上,讓重金屬自固體物中 溶出。由於 EPS 在 pH=2 的條件下其表面電性為帶正電 (Yoshida and Murooka, 1994; Blake et al., 1995; Sharma et al., 1995),容易與帶負電性 的固體顆粒 (Blake et al., 1995) 進行結合反應,所以 EPS 在生物溶出法 中佔有及重要得角色。在傳統實驗上通常利用 pH、ORP、SO42-…等間接 的方法,來監測評估生物溶出法的處理效率及終點,並不能精確觀察實際 參於反應的微生物量,故只能利用估計的方式預測其反應結果。所以本研 究探討以直接的方法來量測其反應效率,即利用生物處理中,微生物所產 生的 EPS 來作為判斷。所量測出的數值會比傳統量測方法更有意義 (Gehrke et al., 1995, 1998) 。

1.2 研究內容與目的

利用生物溶出法處理污泥中的重金屬,添加硫片作為基質以提供微生 物所需的能量,並藉由胞外聚合物的產生增加硫氧化菌吸附在硫片上的能

Figure 1-1 生物溶出法架構流程圖

力,Figure 1-1 為整個實驗的架構圖。故以大型氣提式生物溶出反應系統 (約 25 L) 來處理含重金屬之污泥,改變操作因子如:污泥濃度、植種量及硫 片添加量,來探討胞外聚合物對硫氧化菌產酸及重金屬去除之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