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廠商異質、產品品質與原產地原則的選擇

4-1 前言

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各國政府會制定一些有條件的貿易政策以保障 本國廠商的獲利,或針對全球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的發展,在自由貿易 區中給予會員國最惠國待遇等,前者以發展中國家經常使用的自製率 (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 LCR)為例:其定義為政府針對某一特定銷售本 國之最終財貨,要求某一特定比例的產值、重量、或中間財貨的使用是來 自本國廠商的生產,Grossman (1981)中有相似之說明;而後者則以原產地 原則(Rules of origin; ROOs)為例:在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中給予會員國 之關稅減免或最惠國待遇,為確保相關之減免與優惠確實嘉惠會員國,將 根據原產地原則來確定進口產品的原產地,而廠商在申請原產地原則後在 享受關稅減免的同時,亦需進一步負擔相關之固定文件成本與變動成本。

本文延續 Demidova & Krishna (2008)的基本架構,但在生產力的定義上有 所差異,以技術效率與產品品質作為影響生產力的主要變數,此外亦將消 費者對產品種類偏好納入考量。在上述前提下探討當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 技術及消費者對產品種類偏好程度不同時,如何影響異質生產力廠商對原 產地原則 (ROOs) 的選擇。

過去的文獻對原產地原則及出口廠商策略行為的研究包括:Demidova

& Krishna (2008)依循 Melitz (2003)異質廠商的模型架構,說明當原產地原 則變得更為嚴格的情況下,在其兩種案例下均使得出口且申請原產地原則 門檻值提高,並進一步降低勞動名目工資水準。此外 Ishikawa et al. (2007) 在不考慮中間財貨市場的情況下,針對最終財貨市場測度原產地原則的效 果,其結果發現在某些條件下原產地原則對加入與不加入自由貿易協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FTA)的廠商而言均有利;但在某些條件下則否,僅對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 廠商才有利。若進一步考量中間財貨市場的影響,Takauchi (2014)將區域中 間投入供應商的市場獨占力納入考量,探討其如何影響在自由貿易區中出 口廠商申請原產地原則的選擇。其模型考量三個最終財廠商及一個具有市 場獨占力的中間投入供應商,在進口國中包括一個最終財廠商及具有市場 獨占力的中間投入供應商,此進口國最終財廠商完全使用本國中間投入並 服務本國市場,而兩出口國最終財廠商亦將產品出口至進口國。兩出口國 最終財廠商若選擇申請原產地原則,則須遵守原產地特定比例要求使用進 口國中間投入並出口至進口國,結果呈現在兩出口國最終財廠商需選擇面 對原產地特定比例要求或進口關稅的情況下,將使得其一之廠商申請原產 地原則,而另一個廠商則否。原因在於如果對手國最終財廠商選擇申請原 產地原則,將依原則標準使用進口國供應商所生產之中間投入,在供應商 具獨占力的前提下將使中間投入的價格提高,進而提升申請原產地原則之 最終財廠商的產品價格,導致另一個出口國最終財廠商有動機不申請原產 地原則。經由過去及上述文獻之探討,可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出口廠商在 選擇申請原產地原則上,因所面對之情況不同將進而影響其策略之選擇。

此外本研究在廠商異質生產力的設定上與傳統文獻不同,生產力的差 異主要來自兩變數的影響:一為技術效率、二為產品品質。就技術效率面 而言:早期文獻在生產力的設定上多為同質,意即在獨占性競爭模型架構 下,廠商所生產之產品具水平差異,但在技術效率上卻是相同的。Krugman (1980)即在廠商生產力同質的前提下,在獨占性競爭架構中說明市場規模 大小與貿易成本的差異如何造成福利水準不對稱之結果,此外 Helpman (1981)及 Ethier (1982)在廠商生產力同質的設定上亦同。近期文獻則多轉以 考量廠商生產力異質模型,Melitz(2003)即在獨占性競爭架構下,將廠商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產力異質納入考量,其結果發現生產力越高的廠商越有能力同時服務本國 及外國市場,而在某一最低生產力門檻值以下之廠商則將退出市場,此外 若市場越趨全球化則有能力出口之廠商家數將增加、實質工資水準亦將提 高。其後之文獻如:Helpman, Melitz & Yeaple (2004)、Ghironi & Melitz (2004)、

Yeaple (2005)、Bernard, Redding & Schott (2007)、Melitz & Ottaviano(2008) 等,均在廠商生產力異質的基本設定下進行研究。再者就產品品質層面:

產品品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效用,消費越高品質的產品則效用越 高;反之則越低。就供給面來說,廠商生產的產品品質越高則生產成本越 高,在利潤極大化下將針對高品質產品訂定高價,而偏好高產品品質的消 費者則需支付較高的價格以獲取高品質所帶來的效用,由上可知產品品質 的高低會影響消費者效用及廠商利潤,進而影響廠商策略的選擇,品質相 關之文獻包括:Lehmann-Grube (1997)在其研究中分別考慮同時品質選擇 賽局及序列品質選擇賽局,其結果發現:在同時品質選擇賽局下,高品質 廠商將獲得較高的利潤;然而在序列品質選擇賽局下,先選擇的廠商 (Leader)會選擇高品質,而後選擇的廠商(Follower)則選擇低品質,且高品 質廠商相較低品質廠商會獲取更高的利潤。Hallak & Sivadasan (2013)則考 量廠商的異質來自兩方面:流程效率及生產效率,其中生產效率定義為廠 商有能力在支出較少固定成本的情況下開發出高品質產品,並假設冰山貿 易成本(Iceberg trade costs)會隨著產品品質越高而下降,其結果說明出口廠 商會出口較高品質的產品、訂定較高的價格、並支付較高的中間投入價格 及工資水準且更密集地使用資本。

經由上述兩類文獻可知,產品品質與廠商生產力均會影響廠商利潤及 其策略之選擇,且兩變數對廠商利潤的影響亦存在交互作用關係。在固定 利潤的前提下,若廠商選擇生產低產品品質的產品,則其生產力必需較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才得以維持利潤不變;反之亦然。因此本研究即進一步將廠商生產力的差 異設定為來自兩變數的影響:一為技術效率、二為產品品質。並以此研究 當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及消費者對產品種類偏好程度不同的情況下,

如何影響異質生產力廠商對原產地原則 (ROOs) 的選擇。

本研究可歸納出以下三個主要結果,第一:在跨國家間提升產品品質 技術一致的情況下(以已開發國家間為例:美國與日本),若消費者對產品 (品質)偏好有差異,將影響二國間出口廠商申請原產地原則之選擇。對產 品(品質)偏好較高的國家而言,若出口至對品質偏好相對較低的國家,其 出口且申請原產地原則的廠商之生產力組合將包括(高技術效率、高產品品 質)及(高技術效率、低產品品質);反之對產品(品質)偏好較低的國家而言,

若出口至對品質偏好相對較高的國家,其出口且申請原產地原則的廠商之 生產力組合則包括(高技術效率、高產品品質)及(低技術效率、高產品品質)。

第二:若僅考慮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不同的情況下(以已開發與開發中 國家為例:美國與中國),將影響二國間出口廠商申請原產地原則之選擇。

對提升產品品質技術能力較高的(已開發)國家,若出口至提升品質技術相 對較低的(開發中)國家,其出口且申請原產地原則的廠商之生產力組合包 括(高技術效率、高產品品質)或(低技術效率、高產品品質);反之對提升產 品品質技術能力較低的(開發中)國家,若出口至提升品質技術相對較高的 (已開發)國家,其出口且申請原產地原則的廠商之生產力組合則包括(高技 術效率、高產品品質)或(高技術效率、低產品品質)。第三:若跨國間提升 產品品質技術不同的前提下,進一步將跨國間消費者偏好程度不一致加入 考慮,則可知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間,出口廠商在原產地原則的選擇差異 上將縮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其後各章節的設定分別為第 4-2 節理論架構:分別針對消費者偏好、

廠商生產與極大化利潤下均衡結果進行討論。第 4-3 節比較分析:分就三 種案例進行分析,說明廠商在不同案例下對原產地原則的選擇及其經濟意 涵。第 4-4 節為結論。

4-2 理論架構

本研究主要探討當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及消費者對產品種類偏 好程度不同的情況下,如何影響異質生產力廠商對原產地原則 (ROOs) 的 選擇。模型的基本架構延續 Demidova & Krishna (2008)的設定,允許原產 地原則同時影響出口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此外在異質廠商的設定上延 伸 Melitz (2003)模型的基本架構,將異質生產力擴充為兩變數的影響:一 為技術效率、二為產品品質。此設定與 Hallak & Sivadasan (2009)相似,技 術效率與產品品質均隨機由一聯合機率分配中抽出,此舉隱含在相同生產 力集合中可能包括高技術效率、低產品品質與低技術效率、高產品品質等 不同配置組合。綜合以上之基本設定,異質生產力廠商在跨國間提升產品 品質技術及消費者對產品偏好程度不同的情況下,對原產地原則的選擇有 何不同以下各小節將完整地進行說明。

4-2-1 偏好

為探討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及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 不同如何影響異質廠商對原產地原則之選擇,本文考量一國之市場規模為 𝐿𝐿,且每一單位消費者在每一期均擁有一單位的勞動稟賦,並假定消費者 對休閒無偏好且無彈性地將勞動供應給市場。此外為凸顯各國消費者對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品(品質)種類偏好設定之不同,本模型假定一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的 特殊偏好為 𝑎𝑎,並將本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定義為𝑎𝑎𝑑𝑑,外國 則定義為𝑎𝑎𝑓𝑓。若兩國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一致,則𝑎𝑎𝑑𝑑 = 𝑎𝑎𝑓𝑓;若不一 致,以𝑎𝑎𝑑𝑑 < 𝑎𝑎𝑓𝑓為例則表示外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較高,外 國消費者消費一單位特定種類產品所帶來的效用貢獻比本國消費者高,是

品(品質)種類偏好設定之不同,本模型假定一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的 特殊偏好為 𝑎𝑎,並將本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定義為𝑎𝑎𝑑𝑑,外國 則定義為𝑎𝑎𝑓𝑓。若兩國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一致,則𝑎𝑎𝑑𝑑 = 𝑎𝑎𝑓𝑓;若不一 致,以𝑎𝑎𝑑𝑑 < 𝑎𝑎𝑓𝑓為例則表示外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種類偏好程度較高,外 國消費者消費一單位特定種類產品所帶來的效用貢獻比本國消費者高,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