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7-88)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建構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建構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建構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建構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接下來本研究將就研究主題「教師工作壓力」及其相關的五個構面:教學 認知負荷、教師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能力、工作滿意度及社會支持,進行因果 迴路圖的建構,並提出驗證。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在許多關於教師壓力的議題的實證研究當中,學者們多採問卷方式,將教 師可能的壓力來源當成測量變數,於是便由文獻及學者個人經驗來進行選取,

然而本研究採系統眼光來看待教師壓力問題,發現教師壓力來源相當多且雜,

但其中實有層次與親疏遠近之別,在綜觀多項文獻後,本研究係將教師工作壓 力劃分為兩大類:教學認知負荷以及教師角色壓力。誠如表 15 中的說明與驗證,

教師於校園當中主要任務即為教學,但在教學現場所呈現的卻是多重角色的工 作負擔,於是當一位教師身兼多職的同時,勢必擠壓到教學準備的時間,有時 甚至是兼職工作反而凌駕教學工作,致使教學現場許多教師花費在處理學生事 務、行政業務、親師溝通……的時間,遠大過教學的準備,這樣的情形在國民 中學階段尤其明顯,教師面對狂飆期的學生,常規問題的處理幾乎已占據教師 大部分的時間,但是教學工作績效同樣不能被忽略,在此狀況之下,教師時常 無法即時處理工作任務,於是便造成教學認知上的負荷,此為其一;至於教師 在處理自身角色上的問題也碰到相當多的困擾,首先由於時常身兼多職,造成 一個人同時肩負多種角色而產生混亂及衝突感(Worchel, Cooper & Goethals, 1991),也是指角色實踐者在面對兩組彼此衝突的合理期待時,因無法同時實現 而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Biddle, 1979),這樣的衝突情形在教師角色的扮演上實 在是屢見不鮮,例如:導師身負生活管理之責,於是難免時常扮演黑臉角色,

但在課堂上若想讓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勢必要放下身段,如此教學角色與訓導角 色的衝突,便是一例;又或者校長與主任對教師的要求迥異,也會讓教師無所 適從;更甚者,由於家長意識抬頭,每個家庭對教育的理念不一,每個家長對 教師工作的要求面向也有所不同,如此一來也使得教師在工作推展上時常需要 多方考量,以力求面面俱到滿足各方需求,也正因如此,造成教師極大的工作 壓力。

上述兩項壓力源與工作壓力屬正向關係,其意義就是當教師角色壓力負荷

過重則教師工作壓力隨之增加,同樣的,當教師教學認知負荷越高,則教師工 作壓力也就越重。然則,當這樣的因果迴路不斷地朝正向發展,教師工作壓力 將無限擴大,而我們關心的議題不在於呈現教師是一項工作壓力極高的職業,

而是如何使這樣的正向迴路找出一個平衡?在研讀各項文獻後發現,社會支持 與情緒管理能力會是教師工作壓力減輕的極佳方法。

誠如表 15 所言,社會支持與教師壓力有極密切的關係(黃傑儒,2008;林 佳蓉,2002),另外,Schaarschmidt(2004)也指出獲得社會支持,是最能夠紓解 教師壓力的主要原因。可見社會支持的確是教師在面臨工作壓力的同時,相當 重要的舒壓方式,尤其教師工作場域以女性教師為多,人際關係的關懷、支持 與回饋,勢必能發揮其效能,另外當新手教師遇到教學上的困擾或不如意時,

大都能從家人、朋友或同事等人,獲得心理情緒上的支持、一些有用的資訊或 建議、教學資源或人力上的協助(黃儒傑,2008)。所以本研究將社會支持列為減 輕教師工作壓力的構面之一。

至於情緒管理能力,一直是近十幾年探討工作壓力時不得不提到的主題,

尤其是教師工作是高度頻繁的人際接觸,而且教育本身是靠師生密切的互動才 能達成其專業目標,所以教師人格穩定性極適宜的情緒調節,是相當重要的。

而且林佩儀、林憲宏與蕭祥文(2008)指出,好的班級經營必須注意很多條件,而 教師本身的情緒,更是左右整個教室氣氛的關鍵之一。魏麗敏與洪福源(2006) 也提到有效的情緒管理有助於個體覺察情緒、忍受壓力、控制衝動、化解衝突、

調節情緒、增進人際關係。可惜的是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太過於強調教師專 業的發展,忽視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既然教學工作是高度頻繁的人際 接觸,過程中不可避免情緒的產生,所以本研究認為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會 是降低教師工作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基於上述論述,茲將教師工作壓力及五大構面的關係,繪成教師工作壓力 因果迴路圖(圖10)。

教教教教教教

社社社社

工工工工工

情情情情情情 教教教教教情 教教工工教情

+ +

-

-圖10 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

茲將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圖驗證如表15:

表15

教師工作壓力因果迴路之說明及驗證表

果 因 關係 說明與驗證

教師工作壓 力

教學認知負 荷

正向 認知負荷的形成是源自於任務特性、學 習者特性、以及任務與學習者的交互作 用,當學習者無法即時處理工作任務時

,就可能會造成認知上的負荷 (黃儒傑

,2008) 。

說明:教師工作有其任務特性,除了教 學工作之外,大部分教師皆須兼職校務 工作,例如:行政職務、導師、認輔教 師等,由於身負多項任務,時常造成無 法即時處理工作任務,於是便造成教學 認知上的負荷。

教師工作壓 力

教師角色壓 力

正向 教 師 角 色 的 模 糊 會 導 致 壓 力 的 增 加 (Van Sell et al., 1981)。

角色壓力會導致工作不滿意與職業壓 力(McNamara & Hoyle, 1997)。

表15(續)

果 因 關係 說明與驗證

教師工作壓 力

情緒管理能 力

負向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知覺愈高

,則負向情緒經驗愈多(林金生,2003)。

空服員情緒智力與工作壓力有負相關 (陳麗芬,2004)。

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呈正向影響(劉建 明,2004)。

情緒智力較高者工作壓力感受性較低 (陳麗芬,2004)。

有 效 的 情 緒 管 理 有 助 於 個 體 覺 察 情 緒、忍受壓力、控制衝動、化解衝突、

調節情緒、增進人際關係(魏麗敏、洪福 源,2006)。

好的班級經營必須注意很多條件,而教 師本身的情緒,更是左右整個教室氣氛 的關鍵之一(林佩儀、林憲宏、蕭祥文,

2008)。

教師工作壓 力

社會支持 負向 林佳蓉(2002)研究發現幼兒教師的社會 支持與其工作壓力具密切關係。

Schaarschmidt(2004)發現教師認為獲得 社會支持,是最能夠紓解教師壓力的主 要原因。

黃儒傑(2008)認為社會支持與教師工作 壓力具有密切關係。

工作滿意度 教師工作壓 力

負向 教師因教學的負荷過重、壓力太大,而 產生對工作不滿意(陳聖芳,2000)。

工作壓力和工作滿意度之間呈現顯著 的負相關 (王本賢,2002) 。

工 作 壓 力 與 工 作 滿 意 呈 負 相 關 ( 陳傳 宗,2003)。

賴奕文(2004)探討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 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發現工作 壓力與工作滿意呈負相關。

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具有負顯著相 關 (鄭媛文、任麗華,2005) 。

人際關係與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有 顯著預測力 (陳忠正,2006) 。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構面一 構面一 構面一 構面一: : : :教學認知負荷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學認知負荷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學認知負荷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教學認知負荷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認知負荷是指執行工作時,一些無關的資訊,佔據了「短期記憶」,而造成 加諸於個體認知系統上的負荷(Paas, 1992; Sweller, 1988, 1989, 1990)據此推知,

影響教師教學思考的負荷之原因,即是教學情境、教師及二者的交互作用。

一般國中教師在教學現場所面臨的突發狀況層出不窮,尤其是身兼導師工 作,不僅要負荷教學工作,還要身兼訓導、輔導工作,在此教學情境之下,可 以想見教學認知負荷極高,在多重職務身分下,工作負荷造成時間壓力,有時 一有突發事件,既要忙著處理善後還要忙著上課,可說是分身乏術,如此一來,

這些無關的短期資訊變造成了教師認知系統上的負荷,無怪乎教師認為不良的 學生行為、班級人數過多、上課時數過多,是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主要原因 (Schaarschmidt, 2004) 。瑣碎事務太多、工作負荷量大(教學與行政雙重壓力)、

時間不敷使用……均使得教師壓力增大,倦怠感增加 (童鳳嬌,2006)。如此一 來,又加重了教師工作壓力,更甚者是嚴重影響教學成效,黃儒傑(2008)指出教 學思考負荷對教學表現具有影響效果。另外教師在教學思考的負荷愈高,其教 學表現亦弱。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教師唯有借助個人的經驗與專業,在面對排山 倒海而來的各種突發狀況,能在第一時間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並且在事件處 理過後能秉持專業態度,立即投入教學活動,如此的經驗與專業,除了靠著個 人的嘗試錯誤或者是外來的社會支持,另外藉由專業成長也是有所裨益,誠如 上文提到的教師常發現早期的正式教育與訓練所獲取的知識會逐漸過時甚至不 足,而導致工作績效不如預期,面對這樣的情形,學校時常會藉由辦理研習、

讀書會...各種方式再來加強在職教師的各項能力,透過分享討論甚至個案研討 的方式,提供回饋機制,讓老師們得以適應這個變遷劇烈的新時代,卓明仙(2008) 就曾整理呂錘卿(1996)、白穗儀(1999)、廖春文與俞國華(2002)、陳怡安(2003)、

蕭秀玉((2004)、張銘峰(2005)、郭淑芳(2005)、黃英發(2005)、陳聿芸(2006)等的

驗的增加,並藉著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專業成長,相信定能減輕教師因時間壓 力所耗損的教學效能,甚至對教學效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基於上述論述,茲將教學認知負荷及其相關因子間的關係,繪成教學認知 負荷因果迴路圖(圖 11)。

教教教教教教 時時教情

教教教情

教教教教教教情

教教教教教教教工

+ 社社社社 -

-+

+

任教任任

+ + +

工工工工工

+

+ +

-工工教教

教教教教教情 +

+ +

教教工工教情

+

-+

11 教學認知負荷因果迴路圖

茲將教學認知負荷因果迴路圖驗證如表 16: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7-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