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立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指標要項

第四章 建立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指標之研究

第二節 建立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指標要項

依據使用性能評估架構研擬使用性能評估架構、方式,評估方式區分為二 類:

1. 依功能達成情形給分:該類評估內容具備性能等級特性,給分愈高則表 示其使用性能愈佳。

2. 依達成功能項目數量給分:該類評估內容中提供之功能項目愈多,則表 示其使用性能面向愈廣。

表 4.2 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架構、方式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安全監控

門禁安全

訪客系統

□1 分:訪客線上登記、查詢

□2 分:訪客預約

□3 分:自動通報

門禁監視系統

□1 分:監視系統

□2 分:異常畫面自動跳出

□3 分:監控室發出異常警報

□4 分:以簡訊等方式主動傳至管理者 行動載具

防盜自動警報設備

□1 分:重要入口及區域安裝防盜警報 設備

□2 分:系統能警示警報位置和相關警 報資訊

□3 分:系統能按照時間或位置需求,

限制防盜警報設備之解除或設 定

□4 分:系統能對防盜警報設備之運轉 狀態及信號傳出路線信行檢 測,並及時發出故障警報、指示 故障位置

停車安全 停車管理

□1 分:停車出入口管制、停車查詢

□2 分:出入口辨識功能(如:車號、E-Tag 等方式辨識)

□3 分:提供預約停車服務

□4 分:智慧化尋車服務

緊急求救 直通樓梯緊急求救

□1 分:於直通樓梯設置緊急設備

□2 分:緊急求救訊號連結至管理平台,

並可提供查詢

□3 分:緊急求救後影像連動,並即時 回傳管理中心

□4 分:以簡訊等方式將緊急求救地點 主動傳至管理者行動載具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永續節能

能源管理

具有設備監控功能

□1 分:具有設備運轉狀態之監視功能

□2 分:具有設備運轉狀態之分析(如:

EUI 分析)、診斷功能

□3 分:具有設備運轉狀態之控制功能

具有用電需量控制功能

功能項目:

1. 具有照明設備之卸載 2. 具有動力設備之卸載 3. 具有空調設備之卸載 依達成功能項目數量給分

□1 分:達成 1 項功能項目

□2 分:達成 2 項功能項目

□3 分:達成 3 項功能項目

設備節能

空調設備智慧化節能

功能項目:

1. 具有溫度控制 2. 具有排程控制 3. 具有流量控制 4. 具有台數控制 5. 具有變頻控制 依達成功能項目數量給分

□1 分:達成 1 項功能項目

□2 分:達成 2 項功能項目

□3 分:達成 3 項功能項目

□4 分:達成 4 項功能項目

□5 分:達成 5 項功能項目

上述設備採用率應達 80%以上,50%以 上未達 80%,給分折半計算

照明設備智慧化節能

功能項目:

1. 具有紅外線感應控制 2. 具有照度控制

3. 具有調光控制 4. 具有微波控制 依達成功能項目數量給分

□1 分:達成 1 項功能項目

□2 分:達成 2 項功能項目

□3 分:達成 3 項功能項目

□4 分:達成 4 項功能項目

上述設備採用率應達 80%以上,50%以 上未達 80%,給分折半計算

動力設備智慧化節能

功能項目:

1. 具有溫度控制 2. 具有排程控制 3. 具有濃度控制 4. 具有台數控制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依達成功能項目數量給分

□1 分:達成 1 項功能項目

□2 分:達成 2 項功能項目

□3 分:達成 3 項功能項目

□4 分:達成 4 項功能項目

上述設備採用率應達 80%以上,50%以 上未達 80%,給分折半計算

再生能源節能

太陽光電

□1 分:正常運轉使用

□2 分:持續紀錄發電情形,並可供查 詢

□3 分:納入能源管理系統

□4 分:異常事件發生主動通報管理者 太陽光電設備容量應達 16kW 以上,4kW 以上未達 16kW,給分折半計算

風力發電

□1 分:正常運轉使用

□2 分:持續紀錄發電情形,並可供查 詢

□3 分:納入能源管理系統

□4 分:異常事件發生主動通報管理者

健康舒適

空氣環境 設置空氣品質感測、連動

□1 分:設置 CO2感測器,並將資訊傳 至管理平台

□2 分:主動顯示 CO2濃度

□3 分:依據 CO2連動換氣、空調設備

□1 分:設置 TVOC 感測器,並將資訊 傳至管理平台

□2 分:主動顯示 TVOC 濃度

□3 分:依據 TVOC 連動換氣、空調設 備

□1 分:設置 HCHO 感測器,並將資訊 傳至管理平台

□2 分:主動顯示 HCHO 濃度

□3 分:依據 HCHO 連動換氣、空調設 備

溫熱環境 設置溫熱環境感測、連動

□1 分:設置溫度感測器,並將資訊傳 至管理平台

□2 分:主動顯示環境溫度

□3 分:依據溫度連動換氣、空調設備

□1 分:設置濕度感測器,並將資訊傳 至管理平台

□2 分:主動顯示環境濕度

□3 分:依據濕度連動換氣、空調設備 視環境 設置照度感測、連動 □1 分:設置照度感測器,並將資訊傳

至管理平台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示各種固定或動態訊息或影音 多媒體畫面等

□2 分:緊急狀況時可顯示緊急相關訊 息

公共環境資訊導覽

□1 分:設置資訊站進行建築物內部及 週遭環境之導覽

□2 分:導覽系統提供觸控式螢幕、RFID 或語音辨識等操作功能

□3 分:導覽系統提供可攜式設備隨身 操作功能

物業管理設施 達成設施管理的效率

□1 分:具有資產管理之作業系統

□2 分:具有資產管理紀錄、查詢功能

□3 分:具有主動提供資產管理資訊功 能

□1 分:具有效能管理之作業系統

□2 分:具有效能管理紀錄、查詢功能

□3 分:具有主動提供效能管理資訊功 能

□1 分:具有維運管理之作業系統

□2 分:具有維運管理紀錄、查詢功能

□3 分:具有主動提供維運管理資訊功 能

□1 分:具有組織管理之作業系統

□2 分:具有組織管理紀錄、查詢功能

□3 分:具有主動提供組織管理資訊功 能

□1 分:具有長期修繕之作業系統

□2 分:具有長期修繕紀錄、查詢功能

□3 分:具有主動提醒長期修繕功能

整合智慧化

服務 中央監控

具有安全、節能、健康、

舒適等數據整合功能

□1 分:具數據儲存、查詢功能

□2 分:具智慧化數據分析功能

□3 分:可依據數據分析結果,提出營 運策略

具有安全、節能、健康、

舒適等智慧化連動功能

將電力、空調、照明、衛生給排水、送 排、電梯、消防、監視影像、門禁管理、

保全、對講、停車管理、緊急求救等納 入整合連動

□1 分:上述 25%以上子系統納入整合 連動

□2 分:上述 50%以上子系統納入整合 連動

□3 分:上述 75%以上子系統納入整合 連動

評估構面 評估要項 評估指標 評估方式(定性、定量)

□4 分:上述 85%以上子系統納入整合 連動

□1 分:設置中央監控中心及監控平台

□2 分:持續紀錄系統運轉狀態,並可 供查詢

□3 分:異常事件發生主動通報管理者

雲端服務

具有安全、節能、健康、

舒適等雲端數據儲存功能

□1 分:具雲端數據儲存、查詢功能

□2 分:具智慧化雲端數據分析功能

□3 分:可依據雲端數據分析結果,提 出營運策略

安全、節能、健康、舒適等 4 項雲端數 據,僅提供 2 項以上、3 項以下,,給 分折半計算

具有安全、節能、健康、

舒適等雲端數據整合連動 功能

□1 分:設置雲端中央監控中心及監控 平台

□2 分:持續雲端紀錄系統運轉狀態,

並可供查詢

□3 分:經由雲端數據中心將異常事件 發生主動通報管理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將於性能評估架構擬訂完成後,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進行評估架構之 修正,並進行後續層級分析法評估指標與權重之訂定。

第三節 建立辦公類智慧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指標權重

本研究將採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訂定辦公類智慧 建築使用性能評估指標權重,層級分析法為 1971 年 Thomas L. Saaty(匹茲堡大學 教授)發展而成,主要應用在不確定情況下及具有多數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

其展的目的是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由不同層面給予層級分解,並透過量化的運 算,找到脈絡後加以綜合評估。

1971 年 Saaty 替美國國防部從事應變計畫問題(Contingency Planning Problem)研究,並於 1972 年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下,進行各產業電力合 理分配的研究。1972 年 7 月,Saaty 在開羅替埃及政府從事『無和平、無戰爭』

(No Peace, No War)對埃及經濟、政治狀況的影響研究時,開始將有關的判斷尺度 化。AHP 法的基本假設,主要可分為下列九項:

1. 一個系統可被分解成許多種類(Classes)或成分(Components),並形成有 向網路的層級結構。

2. 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獨立性(Independence)。

3. 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以用上一層級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評準,進行 評估。

4. 進行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io Scale)。

5. 成對比較後,可使用正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處理。

6. 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B 優於 C,則 A 優於 C),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性(A 優於 B 二倍,

B 優於 C 三倍,則 A 優於 C 六倍)。

7. 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具遞移性的存在,但需測試其一致性 (Consistency )的程度。

8. 要素的優勢程度,經由加權法則(Weighting Principle)而求得。

9. 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階層結構中,不論其優勢程度是如何小,均被認為 與整個評估結構有關,而並非檢核階層結構的獨立性。

AHP 之操作步驟簡言之,首先進行問題描述,而後找出影響要素並建立層 級關係、採用成對比較的方式以其比例尺度、找出各層級之決策屬性之相對重要 性、依此建立成對比較矩陣、計算出矩陣之特徵值與特徵向量、求取各屬性之權 重,其操作流程如下圖,以下分別對於重要步驟簡略說明:

圖 4.1 AHP 分析步驟

1. 問題描述:進行 AHP 運作時,對於問題所處的系統應該儘量詳加瞭解分 析,將可能影響問題的要因均納入問題中,同時決定問題之主要目標,

但須要注意要因間的相互關係與獨立關係。

2. 建立層級關係:在此階段必須決定問題之目標以及總目標的各項指標、

決定各指標的評估準則及列入考慮的替代方案,而其評估準則、以及方 案之產生可以使用腦力激盪法得到評估準則集合以及替代方案之集合。

決定各指標的評估準則及列入考慮的替代方案,而其評估準則、以及方 案之產生可以使用腦力激盪法得到評估準則集合以及替代方案之集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