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而適時的做出調整,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之需求,此外,各縣 市政府亦將國小補校之學生人數視為申請開設班級數之依據,所 以國小補校學生之學生數、出席率與輟學率是補校校方相當重視 的一環。

6.2.2 對未來後續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係採用文獻探討、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在 第一階段可用性指標調查問卷部分,建議可輔以其他方法,如透 過德爾非法、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進行指標建構;而第二階段問 卷調查乃是以ANP法探求各指標之相對權重,使得本研究所建構 之指標有其實用性與參考性。然ANP法在實際問卷上需經過相當 繁複之成對比較判斷,造成評定者在填答問卷時頗為費時,且指 標層級與指標數目受限、評估尺度過於瑣碎、邏輯性判斷欠佳等 問題仍有待進一步加以改進。且本研究對於細目指標部分只透過 專家問卷找出可用之指標,未來之研究則建議進一步探求細目指 標之相對權重,可使得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體系更趨完整 。

此外,本研究受限於研究時間、人力以及指標權重方法的限 制,在問卷調查的階段,研究對象的選取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

雖能建構出具理論與專業判斷之指標與權重,但若能結合各縣市 教育主管機關或補校,採用本研究之結果,進行實證研究,以擴 大指標的適切性與推論的範圍。

參考文獻

1.江書良,完全中學學校績效責任指標及學校績效責任報告卡之 建 構 ,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教 育 政 策 與 管 理 研 究 所

(2006)。

2.吳清山,學校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第六 期,第 3-13 頁(2000)。

3.吳清山,教育發展研究,元照出版社,台北(2001)。

4.何青蓉,從跨國婚姻移民現象談其對當前社會教育發展的影 響,人口結構變化~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研討會,嘉義大學(2003)。

5.林如貞、田效文、張婷婷,應用AHP探討技專校院經營績效指 標,商管科技季刊,第六卷,第一期,第93-113頁(2005)。

6.胡夢鯨,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師大書苑,台北(1997)。

7.徐緯平,國民小學學校績效責任指標之建構,碩士論文,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1)。

8.徐慧民、衛萬明、蔡佩真,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建設公司住 宅企畫方案優先順序選擇之研究,建築學報,第 62 期,第 49-74 頁(2007)。

9.陳紅蓮,台北縣立高中學校績效責任指標之建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5)。

10.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台北(1998)。

11.教育部,建立外籍配偶終身學習體系中程計畫,教育部,台北

(2004)。

12.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

教育部,台北(1995)。

13.教育部,2001 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大會參考資料,

教育部,台北(2001)。

14.教育部電子報,歷年 15 歲以上國民不識字狀況,第 256 期,

(2007)。

15. 教育基本法,

http://www.ntnu.edu.tw/csd/net_resourse_8_1.htm 16. 教育部2004-2005年度施政績效評估,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3612 001/Plan/p.ht m?open

17.終身學習法,http://ccis.nou.edu.tw/personnel

18.黃嘉雄,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英紐學校自主管理之比 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揚智出版社,台北(1999)。

19.黃美芳,美國學校教育績效責任至及在我國實施可行性之研 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2002)。

20.黃淑梅,國民中學教育績效責任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2004)。

21.補習教育法,http://study.ks.edu.tw/learn/low/low2.asp

22.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六期,第 13707-13724 頁(1989)。

23.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七期,第 13767-13786 頁(1989)。

24.劉秋金,台北縣國民小學附設補校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 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

(2005)。

25.Advisory Panel on Research Needs in Lifelong Learning Adulthood,”Lifelong learning during adulthood”, New York:Future Directions for a Learning Socieyt,College Board. (1978)

26.Chung, S. H.; Lee, H. I. and Pearn, W. L.,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Approach for Product Mix Planning in Semiconductor Fabrica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96, p15-36(2005)

27. Darling-Hammond, L.and Ascher, C., “Creating accountability in big city schools” (1991).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334339).

28. Education Week(2000). Accountability.

29.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n.d.). Accountability.

http://www.ecs.org/ecsmain.asp?page=/html/issues.asp?am=1.

30.Education 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 Act of 1999, http://www.ed.gov/Speeches/05-1999/esea-stmt.html 31.Education Act 1988,

http://www.opsi.gov.uk/acts/acts1988/ukpga_19880040_en_2#pt1-ch 1

32. Jennifer, L. N. W. Selecting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indicators ︰ ”Exploring states and local performanc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N.

(1999)

33. Kogan,M.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 analytic overview.

“,London: Hutchinson (1988)

34.Lee,W.J.,Kim,S.H.,”Using analytic netwook process and goal programming for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Computer and Operation Research , (2000)

35.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Learning to be :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72)

36.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http://www.ncld.org/content/view/284/322/

37.Ouston,J. ; Fidler,B. and Earley,P.”The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of schools in England and Wales”.In Reynold J.S.Macpherson ( Ed ) ,The politics of accountibility

(pp.107-119).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1998)

38. Recommend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13096&URL_DO=DO_

PRINTPAGE&URL_SECTION=201.html

49.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The analyticnetwork process”, RWS Publication(1996)

40.Stufflebeam, D. L., et al.“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 Peacock. (1971).

41.Thomas, L.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1980).

42.Thomas, L.S.,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RWS Publications(2001).

43.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A Nation at Risk(1983) http://www.ed.gov/pubs/NatAtRisk/index.html

44.UNESCO.”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Report to UNESCO of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aris:Author(1996)

45. Watts, J. A.;Gaines, G. F. and Creech, J. D. “Getting Results: A fresh look at school accountabil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426510)(1998)

附 錄 一 (第 一 階 段 專 家 問 卷 )

敬 愛 的 教 育 先 進 :

您 好 ! 首 先 感 謝 您 願 意 擔 任 本 研 究 之 評 定 專 家 , 此 份 問 卷 的 目 的 旨 在 建 構 國 小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之 指 標 , 以 作 為 後 續 研 究 之 基 礎 。 茲 將 本 研 究 工 具 所 依 據 之 各 層 面 及 發 展 指 標 說 明 如 下 , 懇 請 惠 賜 卓 見 , 予 以 協 助 。 本 研 究 僅 供 學 術 研 究 之 用 , 煩 請 您 費 心 填 答 , 誠 摯 感 謝 您 的 協 助 !

敬 祝 安 康

中 華 大 學 經 營 管 理 研 究 所 研 究 生 蘇 昭 宏 敬 上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十 一 月

摘 要 說 明 :

本 研 究 旨 在 建 構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目 的 在 了 解 現 行 補 校 所 面 臨 的 問 題、預 估 內 部 與 外 部 環 境 的 配 合 程 度 、 指 引 決 策 或 行 動 、 拉 近 預 期 與 實 際 間 的 差 距 。 參 考 Stufflebeam 等 於 1960 年 代 晚 期 所 發 展 之 CIPP 模 式 , 將 本 研 究 之 指 標 架 構 採 「 輸 入 - 過 程 - 輸 出 」 之 概 念 模 式 , 以 指 標 屬 性 之 關 係 , 確 定 指 標 之 階 層 關 係 , 以 利 指 標 建 構 之 進 行 。

輸 入 層 面 過 程 層 面 輸 出 層 面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 體 系 階 層 0

階 層 1

階 層 2

階 層 3

… … … … 1 a 2 f

… … … … 3 a 6 d

… … … 7 a 9 c

圖 1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 體 系

表 1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 之 細 目 指 標

輸入層面 過程層面 輸出層面

支 援 服 務

1 . 補 救 教 學 實 施 情 形 2 . 學 生 生 涯 輔 導 情 形 3 . 學 生 專 業 發 展 是 否 有

充 分 機 會

4 . 親 職 教 育 活 動 之 規 劃 與 舉 辦 情 形

5 . 學 校 與 社 區 資 源 結 合 之 規 劃

與 執 行 情 形 行 政 管 理

1 . 校 務 發 展 計 畫 之 規 劃 與 發 展 狀 況

2 . 行 政 效 率 與 效 能 3 . 學 校 組 織 氣 氛

4 . 教 職 員 參 與 校 務 發 展 情 形

教 職 員 素 質 1 . 教 職 員 人 數 2 . 合 格 教 師 比 率 3 . 師 生 比

4 . 教 師 學 經 歷 背 景 5 . 教 師 平 均 任 教 年 資 6 . 教 師 流 動 率

教 師 教 學

1 . 教 師 每 週 平 均 授 課 時 數 是 否 妥 適

2 . 教 師 授 課 課 程 與 專 長 之 相 符 程 度

3 . 學 校 是 否 提 供 教 師 充 分 進 修 管 道

4 . 學 校 獎 勵 卓 越 教 學 情

5 . 學 生 對 教 師 教 學 滿 意 程 度

6 . 針 對 學 生 家 屬 反 應 意 見 進 行 教 學 改 善 情 形 7 . 成 績 評 量 之 客 觀 公 正

學 校 表 現

1 . 各 項 競 賽 參 與 情 形 2 . 各 項 競 賽 獲 獎 成 效 3 . 學 校 接 受 各 項 教 育

評 鑑 成 績 公 共 關 係

1 . 家 屬 與 社 區 參 與 學 校 活 動 情 形 2 . 家 屬 滿 意 度

3 . 家 屬 與 校 友 對 學 校 回 饋 情 形

背 景 資 源

1 .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具 前 瞻 性 與 發 展 性 2 . 每 生 擁 有 學 校 資 源

狀 況 ( 樓 地 板 面 積 比、圖 書 設 備 比 等 ) 3 . 學 生 之 社 經 背 景 4 . 學 生 總 人 數 5 . 平 均 每 班 人 數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1 . 課 業 學 習 表 現 情 形 2 . 學 生 出 席 率

3 . 學 生 輟 學 率 4 . 學 生 畢 業 後 升 學

狀 況 課 程 設 計

1 . 教 材 選 用 情 形 2 . 自 編 教 材 比 率

3 . 課 程 發 展 計 畫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4 . 課 程 規 劃 是 否 有 定 期

改 善 機 制

參 、【 填 答 說 明 】

一 、 下 列 之 指 標 係 由 研 究 者 參 閱 相 關 文 獻 , 並 考 慮 研 究 主 題 與 相 關 教 育 現 況 建 構 而 成 。 請 您 參 照 每 一 層 級 指 標 之 內 容 , 評 定 其 是 否 適 用 , 並 在 「 可 用 性 」 欄 上 最 適 當 的□ 中 打 3 。

二 、 如 果 您 對 本 研 究 草 擬 之 各 級 指 標 項 目 、 名 稱 與 內 容 , 認 為 有 斟 酌 取 捨 或 修 改 之 必 要 , 請 於 每 項 目 下 方 之 「 修 改 意 見 」 欄 內 或 於 綜 合 意 見 欄 表 示 意 見 。

壹 、 輸 入 層 面 指 標

可 用 性 指 標 名 稱

可 用 修 改 後

適 用

刪 除 一 、 背 景 資 源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1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具 前 瞻 性 與 發 展 性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2 每 生 擁 有 學 校 資 源 情 況 ( 樓 地 板 面 積 比 、 圖 書 設 備 比 等 )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3 學 生 之 社 經 背 景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4 學 生 總 人 數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5 平 均 每 班 人 數

『 修 改 意 見 』:

□ □ □

二 、 教 職 員 素 質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1 教 職 員 人 數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2 合 格 教 師 比 率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3 師 生 比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4 教 師 學 經 歷 背 景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5 教 師 平 均 任 教 年 資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6 教 師 流 動 率

『 修 改 意 見 』:

□ □ □

貳 、 過 程 層 面 指 標

可 用 性 指 標 名 稱

可 用 修 改 後

適 用

一 、 課 程 設 計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1 教 材 選 用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2 自 編 教 材 比 率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3 課 程 發 展 計 畫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 修 改 意 見 』:

□ □ □

1 - 4 課 程 規 劃 是 否 有 定 期 改 善 機 制

『 修 改 意 見 』:

□ □ □

二 、 教 師 教 學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1 教 師 每 週 平 均 授 課 時 數 是 否 妥 適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2 教 師 授 課 課 程 與 專 長 之 相 符 程 度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3 學 校 是 否 提 供 教 師 充 分 進 修 管 道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4 學 校獎 勵 卓 越 教 學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5 學 生 對 教 師 教 學 滿 意 程 度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6 針 對 學 生 家 屬 反 應 意 見 進 行 教 學 改 善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2 - 7 成 績 評 量 之 客 觀 公 正 性

『 修 改 意 見 』:

□ □ □

三 、 支 援 服 務

『 修 改 意 見 』:

□ □ □

3 - 1 補 救 教 學 實 施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3 - 2 學 生 生 涯 輔 導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貳 、 過 程 層 面 指 標 ( 續 )

可 用 性

指 標 名 稱 可 用 修 改 後

適 用

3 - 3 學 生 專 業 發 展 是 否 有 充 分 機 會

『 修 改 意 見 』:

□ □ □

3 - 4 親 職 教 育 活 動 之 規 劃 與 舉 辦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3 - 5 學 校 與 社 區 資 源 結 合 之 規 劃 與 執 行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四 、 行 政 管 理

『 修 改 意 見 』:

□ □ □

4 - 1 校 務 發 展 計 畫 之 規 劃 與 發 展 狀 況

『 修 改 意 見 』:

□ □ □

4 - 2 行 政 效 率 與 效 能

『 修 改 意 見 』:

□ □ □

4 - 3 學 校 組 織 氣 氛

『 修 改 意 見 』:

□ □ □

4 - 4 教 職 員 參 與 校 務 發 展 情 形

『 修 改 意 見 』:

□ □ □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5-9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