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ANP 法之決策程序………………………………………..3 4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3-54)

為第j 個集群內元素與第i個集群內元素的成對比較之特徵向量 (eigenvectors),若第j 個集群對第i個集群沒有影響關係則Wij=0

,因此超級矩陣的形式完全根據網路化結構而來。

圖 3.6 網路層級評估模式架構圖

步驟四:建立成對比較矩陣:建立網路層級評估模式架構圖後,

再根據整合後之專家偏好,即可得到許多成對比較矩陣 ,接著進行計算各層級之評估準則的相對重要性權重。

步驟五:一致性檢定:在成對比較矩陣中,若 aij 表示要素 i 對 要素 j 之相對重要性,ajk 表示要素 j 對要素 k 之相對 重要性,則要素 i 對要素 k 之相對重要性 aik,必須 滿足 aij =ajk.aik 的條件,方能使評估結果具備完全的 一 致 性 。 然 而 要 求 決 策 者 的 判 斷 達 到 理 論 上 的 完 全 一 致,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有鑑於此,需藉由一致性的 檢定,以保證決策者的判斷獲得令人滿意的一致性。一 致性檢定係根據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Consistency

Ratio;CR)進行檢定,並且定義如下:

其中CI表示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CI),RI表示 隨機指標(Random Index;RI)。一致性指標CI依下式求 取:

若 CI = 0 時,表示在某一上階要素下,n 個次要素相對 重要程度的判斷完全具一致性;若 CI > 0 時,則表示決 策者或專家的判斷不一致。Saaty建議CI < 0.1 時,可獲 得令人滿意的一致性。

步驟六:選擇最適之可行方案:經由上述之步驟,即可求得各評 估準則與方案間之相依回饋關係與相對權重,而權重值 越大者,表示被採納之優先順序越高,如此即可選擇出 最適之可行方案。

第四章 研究設計

藉由文獻探討彙整出國小補校績效責任指標後,本研究將利 用問卷方式,試圖針對教育主管官員、學者專家與學校行政專家 進行調查,以了解其對於國小補校中各考量層面與評估準則之意 見與看法,並進一步探討指標間之相依回饋關係與相對權重。以 下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參與研究之評定者,因此對於參 與評定者的資格與條件加以限制,所以將母群的範圍界定為與學 校教育有關且具備教育專業知識者,茲分述如下:

一、教育主管官員:參與評定本研究之官員,係以負責國小補校 業務之教育局官員為邀請對象。

二、學者專家:參與評定本研究之學者專家,係以大學校院中對 教育行政具有深入研究者為邀請對象。

三、學校行政專家:參與評定本研究之教育行政專家,係以國小 補校校長或具備成人教育背景之國小校長為邀請對象。

本研究以二階段作問卷調查,共計選取 8 名專家參與「國民 小學補校績效責任可用指標」調查問卷與「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 任指標之研究」ANP 問卷,其中教育局主管官員 2 名,學者專家 3 名,學校行政專家 3 名。

4.2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前述之相關文獻彙整得到國小補校績效責任指標 體系,採用 CIPP 模式,將指標架構共分為三大考量層面,分別 是輸入層面、過程層面與輸出層面,其中輸入層面包含「背景資 源」與「教職員素質」等評估準則;過程層面包含「課程設計」、

「教師教學」、「支援服務」與「行政管理」等評估準則;輸出層 面包含「學生學習表現」、「學校表現」與「公共關係」等考量層 面。初步之層級架構圖與細目指標,如圖 4.1 與表 4.1 所示。

輸入層面 過程層面 輸出層面

背 景 資 源

教 職 員 素 質

課 程 設 計

教 師 教 學

支 援 服 務

行 政 管 理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體系

階層 1

指 指 標………..標 1 a 2 f

指 指 標 ……….標 3 a 6 d

指 指 標 ………… 7 a 9 c

學 校 表 現

公 共 關 係

圖 4.1 本 研 究 初步之層級架構圖 階層 2

階層 3 階層 0

表 4.1 本研究初步之細目指標

輸入層面 過程層面 輸出層面

支 援 服 務

1 . 補 救 教 學 實 施 情 形 2 . 學 生 生 涯 輔 導 情 形 3 . 學 生 專 業 發 展 是 否 有

充 分 機 會

4 . 親 職 教 育 活 動 之 規 劃 與 舉 辦 情 形

5 . 學 校 與 社 區 資 源 結 合 之 規 劃

與 執 行 情 形 行 政 管 理

1 . 校 務 發 展 計 畫 之 規 劃 與 發 展 狀 況

2 . 行 政 效 率 與 效 能 3 . 學 校 組 織 氣 氛

4 . 教 職 員 參 與 校 務 發 展 情 形

教 職 員 素 質 1 . 教 職 員 人 數 2 . 合 格 教 師 比 率 3 . 師 生 比

4 . 教 師 學 經 歷 背 景 5 . 教 師 平 均 任 教 年 資 6 . 教 師 流 動 率

教 師 教 學

1 . 教 師 每 週 平 均 授 課 時 數 是 否 妥 適

2 . 教 師 授 課 課 程 與 專 長 之 相 符 程 度

3 . 學 校 是 否 提 供 教 師 充 分 進 修 管 道

4 . 學 校 獎 勵 卓 越 教 學 情

5 . 學 生 對 教 師 教 學 滿 意 程 度

6 . 針 對 學 生 家 屬 反 應 意 見 進 行 教 學 改 善 情 形 7 . 成 績 評 量 之 客 觀 公 正

學 校 表 現

1 . 各 項 競 賽 參 與 情 形 2 . 各 項 競 賽 獲 獎 成 效 3 . 學 校 接 受 各 項 教 育

評 鑑 成 績 公 共 關 係

1 . 家 屬 與 社 區 參 與 學 校 活 動 情 形 2 . 家 屬 滿 意 度

3 . 家 屬 與 校 友 對 學 校 回 饋 情 形

背 景 資 源

1 .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具 前 瞻 性 與 發 展 性 2 . 每 生 擁 有 學 校 資 源

狀 況 ( 樓 地 板 面 積 比、圖 書 設 備 比 等 ) 3 . 學 生 之 社 經 背 景 4 . 學 生 總 人 數 5 . 平 均 每 班 人 數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1 . 課 業 學 習 表 現 情 形 2 . 學 生 出 席 率

3 . 學 生 輟 學 率 4 . 學 生 畢 業 後 升 學

狀 況 課 程 設 計

1 . 教 材 選 用 情 形 2 . 自 編 教 材 比 率

3 . 課 程 發 展 計 畫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願 景 、 目 標 4 . 課 程 規 劃 是 否 有 定 期

改 善 機 制

4.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補校之績效責任指標,第一階段在考 量層面與評估準則建構部分先採用文獻分析法,再以專家問卷選 取 可 用 之 指 標 ; 第 二 階 段 探 求 各 考 量 層 面 與 評 估 準 則 之 相 對 權 重,因專家在第一階段開放性問卷中指出在考量層面及評估準則 間存在相依回饋關係,故採用Saaty所提出之ANP法來作分析,並 應用Excel和Expert Choice軟體作為分析工具。

本研究根據研究架構及資料型態,使用以下的分析方法:

一、敘述統計:分析專家對於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之意見,

確立國小補校績效責任指標。

二、ANP 法:考量各構面與評估準則間之相依回饋關係後建立層 級分析架構圖並求取相對權重。

4.4 問卷設計

本研究用以蒐集資料的問卷有二,分別為研究者自編之「國 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可用指標」調查問卷與「國民小學補校績效 責任指標建構」之 ANP 問卷,茲將兩種問卷設計說明如下:

一、「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可用指標」調查問卷

第一次問卷是以教育主管官員、學者專家與學校行政專家為 調查對象,共計發出八份問卷,目的係藉由專家之意見,來檢視 初選評估項目之可行性,決定國小補校績效責任指標之考量層面 與評估準則。此階段問卷內容在輸入層面中包含「背景資源」和

「教職員素質」;過程層面中包含「課程設計」、「教師教學」、「支 援服務」與「行政管理」;輸出層面中包含「學生學習表現」、「學 校表現」與「公共關係」等。另外再針對上述九個評估準則內涵 加以細分,共計有 41 個細目指標,作為體系評估的標準。本調查 問卷採三點量表方式呈現,分別是適用、修改後適用及不適用三 個選項,以量化的數據分析及質化的開放意見作為檢查問卷指標 可用性與適切性之參考。

二、「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之研究」ANP 問卷

第二次問卷為 ANP 專家問卷,也是以教育主管官員、學者專 家與學校行政專家為調查對象,共計發出八份問卷,問卷的基本 架構乃是依據指標可用性調查結果,並採用網路程序分析法,以 九點量表之比較形式(9:1 到 1:9,計有 17 個選項),依次進行 各指標間與具相依關係之指標間兩兩成對比較。

在第一階段開放性問卷中專家提及考量層面及評估準則中存 在相依回饋關係,並非獨立構面,因此在本研究之階層 1 中輸出 層面會受到過程層面的回饋(過程層面→輸出層面),階層 2 過程 層面中教師教學準則會受到課程設計、支援服務及行政管理的回 饋(課程設計→教師教學、支援服務→教師教學、行政管理→教 師教學)。在相依回饋關係其中弧(arcs)表示兩元素間具有相依 回饋關係,箭頭(arrows)所指的方向表示被影響的群組或者元 素(例如:X→Y 表示 Y 受 X 的影響,也就是 X 決定 Y)。

根據第一階段「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可用指標」調查問卷 結果分析並考量各層面與評估準則間之相依回饋關係後,建構出

「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架構,如圖 4.2 所示,包含了輸 入、過程與輸出三個考量層面,輸入層面包含「背景資源」與「教 職員資源」等二項評估準則;過程層面包含「課程設計」、「教師 教學」、「支援服務」與「行政管理」等四項評估準則;輸出層面 包含「學生學習表現」、「辦學績效」與「公共關係」等三項評估 準則。

輸 入 層 面 過 程 層 面 輸 出 層 面

背 景 資 源

教 職 員 資 源

課 程 設 計

教 師 教 學

支 援 服 務

行 政 管 理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圖 4.2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 體 系 辦 學 績 效

公 共 關 係 國 民 小 學 補 校 績 效 責 任 指 標

註: 表 示 該 集 合 內 的 元 素 具 有 相 依 回 饋 關 係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3-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