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6.1.1 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建構

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體系,結構上分 為三個考量層面、九項評估準則與45個細目準則。考量層面分別 為輸入層面、過程層面與輸出層面;而輸入層面下包含「背景資 源」與「教職員資源」等評估準則;過程層面下包含「課程設計」、

「教師教學」、「支援服務」與「行政管理」等評估準則;輸出層面 下包含「學生學習表現」、「辦學績效」與「公共關係」等評估準 則。

各評估準則所包含之細目指標分別如下:

1.背景資源:包含學校願景目標具前瞻性與發展性、每生擁有學 校資源情況、社區結構與學生之社經背景、學生總人數、平均 每班人數與政府挹注之各項經費。

2.教職員資源:包含教職員人數、具成人專業教師比率、師生比、

教師學經歷背景、教師平均補校教學年資、教師流動率與教師 接受成人教育師資培育情形。

3.課程設計:包含課程發展計畫是否符合學校願景目標、課程規 劃是否有評鑑與定期改善機制、教材選用方式與自編教材比率 。

4.教師教學:包含教師每週平均授課時數情形、教師授課課程與 專長之相符程度、學校是否提供教師充分進修管道、學校獎勵 卓越教學情形、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程度、針對學生家屬反應 意見進行教學改善情形與成績評量之客觀公正性。

5.支援服務:包含補救教學實施情形、學生專業發展是否有充分 機會、親職教育活動之規劃與舉辦情形、學校與社區資源結合 之規劃與執行情形。

6.行政管理:包含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發展狀況、行政效率與 效能、學校組織氣氛、教職員參與校務發展情形、建立教師教 學視導與考核制度與補校招生宣導與行銷辦理情形。

7.學生學習表現:包含課業學習表現情形、學生平均出席率、學 生輟學率與學生畢業後社會適應情形。

8.辦學績效:包含各項競賽參與情形、各項競賽獲獎成效與學校 接受各項教育評鑑成績。

9.公共關係:包含家屬與社區參與學校活動情形、家屬對學校整 體滿意度、家屬與校友對學校回饋情形與社區對學校整體認同 度。

6.1.2 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權重分析

本研究藉由ANP法所得結果,並輔以AHP法作比較,在考量 層面部份以過程層面最為重要,其次是輸出層面,輸入層面重要 性最低。顯示在「教育鬆綁」與「提昇教育品質」的教育改革理 念之下,專家對於整體教學過程的運作與機制,遠較教育的結果 與資源的投入更為重視。

ANP法與AHP法所得結果在輸入層面下評估準則均以「教職 員資源」最為重要,兩者所得結論一致。而在過程層面中AHP法 所得結果以「教師教學」最為重要,ANP法所得結果以「課程設 計」最為重要,雖看法略有差異,但在問卷中專家指出「教師教 學」會受到「課程設計」的回饋,具有相依回饋關係,因此可推 論「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是過程層面中最重要的兩個評估 指標。另ANP法與AHP法所得結果在輸出層面下評估準則均以「學 生學習表現」最為重要,兩者所得結論一致。

在評估準則整體權重排名部分,ANP法與AHP法所得評估準 則重要性之順序略有所不同,但可歸納出「教師教學」、「課程設 計」與「學生學習表現」是最重要的三項評估準則,而「公共關 係」、「支援服務」與「背景資源」等評估準則重要性程度相對較 低。可見,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最受到大家 重視的教育產出,欲達到此目標,則必須有賴於完善的課程設計 規劃與良好教學品質;然而對於學生之補救教學、專業發展、社 區參與乃至於學校願景建立等,卻未因教育改革趨勢中強調多元

參與而受到重視。

從研究結果中發現,ANP法考慮了考量層面與評估準則間之 回饋關係,當準則間已經有回饋關係產生的時候,則假設在獨立 情況之下所得的權重,就顯得不盡周延。在本研究中,因輸出層 面受到過程層面的回饋,故ANP法所得結果更突顯出過程層面的 重要性;而過程層面中,「課程設計」、「支援服務」與「行政管理」

三者均會對「教師教學」產生回饋,故利用ANP法所得之三者權 重值均較AHP法所得權重值會有所增加,更能突顯出教師教學的 表 現 其 實 會 受 到 課 程 設 計 規 劃 、 支 援 系 統 與 行 政 管 理 效 率 的 影 響。因此,利用ANP法我們更能清楚的定義出各評估準則的真正 重要性。

此外,以ANP法分析不同類型專家之意見,發現不同類型之 專家看法均認為過程層面是最重要的考量層面,若再進一步分析

,教育主管官員與學者專家以專業績效的觀點來衡量補校,認為 過程層面的重要性遠高於輸出層面與輸入層面,重視「教師教學」

、「課程設計」與「行政管理」,認為良好的教學品質、完善的課 程規劃與有效能的行政管理對補校整體績效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而學校行政專家必須考量市場績效,且身負著補校管理與整體表 現之責,認為「學生學習表現」與「辦學績效」若能夠適切的達 成任務,則學校績效就得以提升,雖以過程層面重要性為最高,

但對於輸出層面亦相當的重視。

6.1.3 國小補校與國民小學績效責任指標分析

長久以來,補校屬於附設性質,其硬體設施與師資均借用國 民小學之資源,因此將本研究所得之結果與參考文獻之「國民小 學學校教育績效責任指標」【7】所得之結果作比較,發現在考量 層面之重要性部分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均認為過程層面最為重 要,其次是輸出層面,輸入層面重要性程度最低。在輸入層面下 最重視教職員之素質;過程層面中以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重要性 較高;輸出層面中以學生學習表現最為重要。

國小補校與國民小學在評估準則整體權重排名部分,兩者之 順序雖有所不同,整體而言,以「課程設計」、「教師教學」與「學 生學習表現」等為重要性較高之評估準則。但再細究其細目指標 就可發現兩者因教學性質與學生屬性不同,細目指標部分有了很 大的差異,國小補校之「課程設計」強調課程規劃須有評鑑與改 善機制及教材選用方式等,而國民小學則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與教材選用情形;國小補校之「教師教學」強調教師授課須與專 長相符、學校提供教師進修管道等,而國民小學則強調教學計畫 與班級經營;國小補校之「學生學習表現」重視學生平均出席率、

學生輟學率與課業學習表現等,而國民小學則重視學生生活行為

、身心健康與學業表現。

由以上可知,國小補校教師在面臨外籍配偶進入補校與高齡 失學民眾必須適時的進修以增進成人教育之專業能力,才能勝任 補校的教學工作,在相關課程設計部分也必須因應學生之差異性

,而適時的做出調整,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之需求,此外,各縣 市政府亦將國小補校之學生人數視為申請開設班級數之依據,所 以國小補校學生之學生數、出席率與輟學率是補校校方相當重視 的一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0-7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