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由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多重表徵教學能提昇其學習動 機,建議教師使用多重表徵進行教學,不但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更 進一步可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

二、針對抽象的化學概念、學生不易連結的巨觀現象與微觀的本質或化學變化的 過程之單元,如化學平衡或化學反應,可嘗試以多重表徵進行教學;

三、本實驗不實施酸鹼鹽成就測驗前測而以八年級上學期三次段考平均為起點行 為,是因為重測會受到練習的影響,後測會受到前測的影響,會有練習的效 應,因此不實施酸鹼鹽成就測驗前測。但經研究後發現,建議往後的研究採

用前測,因為比較能夠看到學生透過教學後在哪些概念上有改善。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建捷(2007):POE教學策略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教學策略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教學策略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教學策略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概念改變之概念改變之概念改變之概念改變之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聖閔(1993)。教學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教學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教學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教學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現況調查─國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現況調查國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現況調查。國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現況調查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左台益、蔡志仁(2001)。動態視窗之橢圓教學實驗動態視窗之橢圓教學實驗動態視窗之橢圓教學實驗動態視窗之橢圓教學實驗。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

46(1,2),21–42。

何東興(2005)。國二學生理化學習焦慮之探討國二學生理化學習焦慮之探討國二學生理化學習焦慮之探討國二學生理化學習焦慮之探討。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啟民(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 究

究 究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幸宜譯(Margaret E. Gredler) (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心理出版社。

吳素援(2004)。家庭教育關聯資本對國小學生數理成就影響模式之研究家庭教育關聯資本對國小學生數理成就影響模式之研究家庭教育關聯資本對國小學生數理成就影響模式之研究家庭教育關聯資本對國小學生數理成就影響模式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宋志雄(1992):探究國三學生酸與鹼的迷失概念並應探究國三學生酸與鹼的迷失概念並應探究國三學生酸與鹼的迷失概念並應探究國三學生酸與鹼的迷失概念並應用以發展教學診斷工具用以發展教學診斷工具用以發展教學診斷工具。用以發展教學診斷工具 彰化師範大學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美瑩(1994)。學齡兒童氣質學齡兒童氣質學齡兒童氣質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家庭氣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家庭氣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家庭氣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麗日(1986)。國中生人際關係之研究國中生人際關係之研究國中生人際關係之研究國中生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中縣光復國中為例以臺中縣光復國中為例以臺中縣光復國中為例以臺中縣光復國中為例。私立東海大 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咏吟(1995)。如何引起學習的動機如何引起學習的動機如何引起學習的動機如何引起學習的動機。載於李咏吟、單文經著:教學原理(頁 93-130)(修訂版二版)。台北:遠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陳雅雯(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

市。

蘇景進(2004):高三學生酸鹼鹽另有概念之研究高三學生酸鹼鹽另有概念之研究高三學生酸鹼鹽另有概念之研究高三學生酸鹼鹽另有概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insworth, S. (1999). The functions of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Computers &

Education, 33,131-152.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oulter, C. J.,& Buckley,B. C.(2000). Constructing a typology of models for science education. In J. K. Gilbert & C. J. Boulter (eds.), Developing models in science

education(pp.41-57).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Brown, H. D. (1989).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Buckley, B. C.& Boulter, C. J.(2000).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s and Expressed in Building Mental Models. In J. K. Gilbert & C. J. Boulter

(eds.).Developing models in science education(pp.119-135)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Johnstone, A. H. (1993).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stry teaching.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70(9), 701-705.

Mayer, R. E., Heiser, J., & Lonn, S. (2001).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multimedia learning: When presenting more material results in less understan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3, 187–198.

McCown, R. P., Driscoll, M. & Roop, P. (1996). Facilitating students motivation. In R.

R. McCown, Marcy Driscoll, & Peter Roop(Ed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nd ed.)(pp. 278-309).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Paivio, A. (1991). Images in mind: The evolution of a theor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Ross, H. B. & Munby, H. (1991). Concept mapping and misconception: A study of high-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acids and b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3(1), 11-23.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ma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chological Monographs, 31(1), 300-303.

Schnotz, W. (2002) Towards an integrated view of learning from text and visual display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 (1), pp. 101-120.

Short, E. J., & Weissberg-Benchell, J. A. (1989). The triple alliance for learning : Cognition,meta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In C. B. McCormick, G. Miller & M.

Pressley (Eds.),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From basic research to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pp.33-59).New York:Spring-Verlag.

Slavin, R. E. (200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theory and practice (7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附 錄

附錄一、酸鹼鹽教案

題。

1-1

5-1

5-2

5-2

5-3

1. 上網或至圖書館蒐集有關阿瑞尼士(Svante August Arrhenius,西元 1859~1927 年)身 平故事。

台北市立古亭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

9. 認識常見的鹼性物質。

4. B 試管放入一段鎂帶 。

2-1

( 2 ) 使用玻璃棒沾取濃硫酸少許,在白紙

3-1

4-1

5-1

瓷。

2. 播放周杰倫的青花瓷讓同學熟悉旋 律。

3. 講解青花瓷—化學版歌詞。

4. 老師示範演唱青花瓷—化學版。

5. 請同學上台演唱。

---第四節結束--- 活動 6:填字遊戲—酸和鹼

1. 請同學翻到學習單。

2. 根據提示將答案填在空格處。

仔細聆聽旋律。

仔細聆聽並了解歌詞涵義 仔細聆聽並跟著唱

上台演唱

台北市立古亭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

16. 能了解酸鹼指示劑的意義。

1-3

2-1

6-6

6-5

3-2

5-3

台北市立古亭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

4. 知道一些常見的鹽類的性質及用途。

( 5 ) 問題 5:馬桶不通時,倒入通樂可以

4. 接著老師說請同學根據你所知找到合理的

( 3 ) 滴出少量氫氧化鈉在小燒杯中,以排

4. 小心地沿著杯壁加入 2 M 的鹽酸,當顏色

活動 4:常見的鹽類的性質及用途

1. 介紹生活中常見鹽類的性質與用途。

2. 說明鹽類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活動 5:酸性體質易老易病易惹蚊(文章閱讀)

1. 請學生閱讀文章。

2. 請學生上台發表心得分享。

(2)酸遇到活性大的金屬。

(3)酸遇到碳酸鹽類。

認真聽講

閱讀文章 上台發表心得

附錄二、酸鹼鹽學習單

2-1 認識電解質~2-2 溶液與離子學習單

班級: 座號: 組別: 姓名:

 活動1:哪些物質的水溶液可以導電

◎實驗目的:觀察哪些物質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哪些不導電?

◎實驗步驟:

1. 將電池組、小燈泡、碳棒,以電線連接起來,以兩支碳棒相接觸,觀看燈泡是否發亮。若 發亮,表示為通路;若不會發亮,則表示為斷路,則需再仔細檢查線路的連接是否正確。

2. 將蒸餾水注入燒杯,使液面高度約 4 公分,再把兩支碳棒插入液面下,觀察燈泡是否發亮,

將結果記錄於下表。

3. 以乾淨的玻璃棒沾取試管中的待測水溶液後,再分別沾溼紅、藍色石蕊試紙,觀察試紙變 化情形,並記錄在活動紀錄本中。※檢測前,須用蒸餾水沖洗玻璃棒,以免汙染待測水溶 液。

4. 將各待測水溶液(硫酸、鹽酸、硝酸鉀、氫氧化鈉、食鹽、蔗糖、酒精水溶液)依次注入 燒杯中,重複步驟 2,將結果記錄於學習單中。

※更換待測水溶液前,必須以蒸餾水沖洗碳棒。

5. 取三種日常物品(便利商店鋁箔包果汁或水果),檢測溶液能否使小燈泡發光。

◎請將實驗結果記錄於下表中:

溶液(溶質) 酸鹼性 小燈泡發亮情形 電極附近的變化 硫酸水溶液(硫酸)

鹽酸水溶液(氯化氫)

硝酸鉀水溶液(硝酸鉀)

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鈉)

食鹽水(食鹽)

糖水(蔗糖)

酒(酒精)

◎問題與討論:

1. 根據實驗結果,蒸餾水可以導電嗎?

2. 為何更換待測水溶液前,要以蒸餾水沖洗碳棒?

3. 根據活動結果,水溶液可以依據什麼性質分類?

4. 由步驟的操作與觀察,依據小燈泡是否發光,判斷哪些水溶液可以導電?哪些不能導電?

能導電的物質:

不能導電的物質:

5. 可導電的水溶液通電時,電極附近是否有氣泡產生?

 活動2:什麼是電解質?

1. 何謂電解質?

2. 操作電解質水溶液是否導電的實驗,下列哪些項目需特別注意?(甲)觀察燈泡是否發亮;

(乙)電極碳棒使用後,均需用自來水沖洗;(丙)觀察電極碳棒上是否有化學變化。 (A) 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答:

3. 關於電解質的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銅線可以導電,所以銅是電解質 (B) 固體的食鹽不能導電,所以食鹽不是電解質 (C)酒精易溶於水,所以是電解質 (D)鹽酸 是氯化氫的水溶液,是電解質。答: 。

4. 電解質的定義為:「凡溶於水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根據此定義,有關電解質與 非電解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銅線可導電,故銅為電解質 (B)氨水的導電度很 小,故氨為非電解質 (C)食鹽的晶體不能導電,故食鹽為非電解質 (D)氯化氫的水溶液 可導電,故氯化氫為電解質。答: 。

5. 有一實驗裝置如附圖,當燒杯內盛裝何者溶液時,燈泡不會發亮? (A)肥皂水 (B)食醋

5. 有一實驗裝置如附圖,當燒杯內盛裝何者溶液時,燈泡不會發亮? (A)肥皂水 (B)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