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目前服務於臺北市中正區一所公立國中,全校班級數有 27 班,每班 人數約 29~33 人。本校雖隸屬與中正區,但鄰近幾所學校均為明星學校,因此部 分優秀學生家長會將學生轉至其他學校就讀,以致於新生入學時,較優秀的學生 有外流的情形。再加上本校學生來源有一部分為萬華區學生,由於家長工作繁忙 且多為單親及隔代教養,因此比較沒有能力要求學生的課業。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八年級學生為對象,由研究者選出二個班級進行實 驗研究,以原班級為單位,分派其中一班 31 位學生為實驗組,另一班為 29 位的 學生為對照組,共 60 位學生參與本實驗,分別以多重表徵教學法及傳統教學法 進行教學,其中實驗組及對照組人數,如下表 3-4-1:

表 3-4-1 實驗組及對照組人數 人數 N(百分比%)

教學組別

男生 女生 合計

實驗組

(多重表徵教學法) 15(48%) 16(52%) 31 對照組

(傳統教學法) 14(48%) 15(52%) 29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一、資料收集

正式施測時需收集的資料,分成酸鹼鹽學習成就測驗與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 兩部分:

(一)酸鹼鹽學習成就測驗

1. 預試階段:

預試階段所挑選學生為研究者所服務學校的三班九年級學生,共 98 人,預 試階段的研究流程完全與正式階段相同,測驗時間為 45 分鐘,由研究者親自監 考,由此階段所蒐集的資料目的是修正施測試題,作為正式實驗階段的研究工具。

2. 正式階段:

教學完畢後,於一週後進行酸鹼鹽學習成就測驗,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均需 接受測驗,施測過程亦由研究者進行監考,以了解不同教學法在「酸鹼鹽」相關 概念內容上的學習成就之差異。

3. 延宕測驗:

在教學完成後的約一個月,在未事先通知研究對象的情況下,實施「酸鹼鹽 學習成就測驗」之延宕測驗,實施時間為 45 分鐘,實驗組與控制組皆需接受測 驗。此測驗之目的在於了解各組學生對於實驗單元之記憶程度。

(二)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

1. 預試階段:

預試階段所挑選學生為研究者所服務學校的三班九年級學生,共 98 人,測

試題,作為正式實驗階段的研究工具。

2. 正式階段:

於教學實施前的一週以「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實施前測,實施時間為 20 分鐘,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均需接受測驗,測驗目的在於檢驗學生之背景差異。

教學完畢後,於一週後進行「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後測,實驗組與控制組 學生均需接受測驗,施測過程亦由研究者進行監考,以了解不同教學法在學習動 機之差異。

二、資料分析

本研究利用發展的工具將資料收集後,以電腦將原始資料建檔,以統計套裝 程式 SPSS 17.0 中文版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茲將待答問題所欲探討的面向,提 出資料與統計分析方法的說明。

(一)酸鹼鹽學習成就測驗、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

1. 描述性統計分析

(1)酸鹼鹽學習成就測驗

1 將測驗結果進行試題分析,統計各題在每個選項的作答人數與百分比。

2 統計整體學生之「酸鹼鹽」教學單元整體平均答對率、七個教學目標表現(「能 以解離說解釋電解質導電的原因並能辨別酸鹼強度」、「知道各種酸性與鹼性物 質的共通性質」、「認識重要且常見的酸鹼鹽類的性質及用途」、「了解容積莫耳 濃度的定義,且能以 H和 OH的濃度分辨溶液的酸鹼性」、「了解 pH 值的定 義以及其數值大小與氫離子濃度、酸鹼程度之間的關係」、「能利用指示劑鑑別 溶液的酸、鹼或中性」、「知道酸鹼中和的原理及應用」)平均答對率。

(2)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

1 統計出每位學生在前測和後測的整體成績,並求出各組的平均值及標準差。

2 進行學習動機各分量進步分數比較。

2. 共變數分析

本研究以教學方法為自變項,以八年級上學期段考平均成績、自然科學習動 機量表的前測分數為共變數,並以自然科學習成就測驗及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的 後測分數為依變項。推論統計檢定皆以 95%的信賴水準為接受誤差的範圍,顯 著水準為.05,進行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one-way MANCOVA),步驟與方 法如下:

(1)找出與依變項「自然科學習成就測驗」與「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後測」高 度相關之共變項,計有段考平均、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前測等二個共變項。

(2)迴歸線平行的假設考驗:若其不顯著,表示各分組在共變項上均質,迴歸 線斜率相等,受共變項的影響相同。

(3)共同迴歸線斜率為 0 假設考驗(考驗依變項與共變項之共線性相關的假 設):若其達顯著水準,即共變項與依變項間之關係是不容忽視的,故須用 共變數來加以調整。

(4)在符合上述二、三兩項假設的要求下,才可以探討經排除共變項影響後,

接受不同處理的各組,其平均數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5)若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之 Wilks'Λ值達顯著水準(P<.05),則再進行 單變量共變數分析,以瞭解不同教學法在自然科學習成就及自然科學習動 機的差異情形。

3. 動機量表各分量檢驗分析

以動機量表各分量前測成績作共變量,將動機量表各分量後測成績進行單因

績的影響是否造成差異。步驟與方法如下:

(1)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若迴歸係數不相同,則需以「詹森-內曼法」

分別討論。

(2)共變數分析:經排除共變項影響後,接受不同處理的各組,其平均數是否 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酸鹼鹽學習成就延宕測驗

1. 描述性統計分析

1 將測驗結果進行試題分析,統計各題在每個選項的作答人數與百分比。

2 統計整體學生之「酸鹼鹽」教學單元整體平均答對率、七個教學目標表現(「能 以解離說解釋電解質導電的原因並能辨別酸鹼強度」、「知道各種酸性與鹼性物 質的共通性質」、「認識重要且常見的酸鹼鹽類的性質及用途」、「了解容積莫耳 濃度的定義,且能以 H和 OH的濃度分辨溶液的酸鹼性」、「了解 pH 值的定 義以及其數值大小與氫離子濃度、酸鹼程度之間的關係」、「能利用指示劑鑑別 溶液的酸、鹼或中性」、「知道酸鹼中和的原理及應用」)平均答對率。

2. 共變數分析

以八年級上學期三次段考平均成績作共變量,將兩組延宕測驗的整體成績進 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ANCOVA),以檢驗接受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自然科 學習保留的影響是否造成差異。步驟與方法如下:

(1)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若迴歸係數不相同,則需以「詹森-內曼法」

分別討論。

(2)共變數分析:經排除共變項影響後,接受不同處理的各組,其平均數是否 有顯著差異存在。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內容分為四節:第一節描述自然科學習成就及自然科學習動機之測驗結 果;第二節說明各變因間相關分析;第三節說明檢定考驗分析;第四節為研究假 說與研究問題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