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動力學結論

最大起跳時左右腳的倍體重都是右腳多於左腳,其大小依序為右腳 L360(1.39±0.2)、

R360(1.34±0.19)、R180(1.3±0.158)、L180(1.25±0.17);左腳大小依序為 L360(1.37±0.14)、

L180(1.24±0.15)、R360(1.2±0.17)、R180(1.19±0.18)。本研究結果顯示跳躍的動作與方向 並沒有改變受測者的起跳習慣,還是會依照慣用腳來達到起跳的目的。

著地時左右腳的最大被體重其大小依序為左腳 R360(2.33±0.8)、L360(1.99±0.57)、

L180(1.72±0.52)、R180(1.45±0.22);右腳大小依序為 R180(1.8±0.71)、L360(1.77±0.59)、

L180(1.71±0.6)、R360(1.68±0.5)。在著地時,許多研究指出受到越多的地面反作用力月 是容易造成下肢的運動傷害,在本研究中結果顯示非慣用腳在著地時,都是承受到最大 的地面反作用力,未來在訓練上要多加強對於非慣用腳的著地練習。

第二節 運動學結論

在各動作分期時間上,起跳期的時間長短依序為 L360(0.76±0.19)、R360(0.62±0.29)、

R180(0.62±0.1)、L180(0.58±0.14),L360 是因為受測者在向左動作上不是很熟悉,所以 在起跳期的時間花的較長,而 R360、R180、L180 使用的時間上差不多,可能因受測者 慣用腳為右腳或者是平時練習都是以右邊為主。騰空期時間長短依序為 L360(0.53±0.04)、

69

R360(0.53±0.05)、L180(0.46±0.06)、R180(0.42±0.07),在騰空期上 L360、R360 所使用的 時間都大於 L180、R180 因在空中要多旋轉半圈相對在騰空時間上就需要就長。著地期 的時間長短依序為 L180(0.79±0.34)、L360(0.78±0.36)、R360(0.78±0.26)、R180(0.71±0.35) 其中只有 R180 所用時間最短。

左右腳騰空時間上,右腳騰空的時間在 L360(0.53±0.06)、R360(0.53±0.05)都多於左 腳的 L360(0.52±0.04)、R360(0.51±0.05),可能慣用腳為右腳所以騰空時間都較左腳來的 長,但在 L180 與 R180 左右腳就差不多時間落地。

在髖、膝、踝關節部分歸納幾點以下幾點結論:

一、馬步起跳時右髖呈現伸展而左髖呈現屈曲。

二、馬步起跳時踝關節的蹬伸多於其他關節。

三、馬步起跳時膝關節的角度變化小。

四、馬步著地後右髖呈現伸展、左髖呈現屈曲與踝關節右踝呈現背屈左踝呈現蹠屈 有相反的現象。

五、馬步著地後髖、膝關節承受最大的地面反作用力。

六、馬步著地後非慣用腳容易受傷。

第三節 建議

一、此次實驗未加入肌電儀器來進行分析,對於肌肉在起跳與著地時產生何種作用,

未來實驗可加入肌電儀器來進行研究。

二、增加橫切面與額狀面上的運動力學參數。

三、未來可加入自身轉體最大角度與轉體 360 度、540 度、720 度,研究其運動力 學上的差異。

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朱木炎. (2010). 跆拳道優秀與次優秀選手慣用腳與非慣用腳、雙腳連續旋踢探討比較 之個案研究. (碩士), 國立體育大學, 桃園縣.

何金山, 陳政宇, 孔建嘉, & 陳克舟. (2011). 排球選手膝關節之運動傷害調查與負荷 機轉. [Sport-injury Investigations and Loading Mechanism of Knee Joint in

Volleyball Players]. 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0), 51-59.

李書維, & 黃長福. (1995). 不同高度赤腳著地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Barefoot Drop Landing from Different Heights]. 體育學報(20), 213-224.

李毅涵. (2013). 武術太極拳難度動作「騰空擺蓮 360°接提膝獨立」之運動生物力學分 析. (碩士), 國立體育大學, 桃園縣.

林佳葦. (2011). 不同站姿準備寬度對初學者與有經驗舞者的芭蕾旋轉動作控制的影響.

成功大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11 年)

林坤勇. (2014). 不同高度單腳著地下肢關節角度與地面反作用力之關係. (碩士), 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 新竹市.

林易衡. (2004). 台灣優秀男子武術選手不同轉體角度旋風腳運動學分析. 臺灣師範大 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04 年)

林彥廷. (2013). 不同等級籃球選手專項體能比較與相關性研究. [Comparison and Correlates of Specific Physical Fitness in Different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運動教 練科學(29), 19-34. doi: 10.6194/scs.2013.29.02

徐偉龍. (2008). 對河北省武術隊太極拳運動員騰空擺蓮 540°接雀地龍動作技術的運動 學分析. 河北師範大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08 年論 文)

袁學彬. (2012). 競技武術套路旋風腳 720°接馬步的個案研究.

71

崔鑫. (2010). 武術套路健將吳雪琴騰空擺蓮 540°+雀地龍技術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診 斷. 武漢体育學院.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10 年論文) 張英智, 黃長福, & 趙國斌. (1994). 三個不同高度著地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

[Biomechanics Analysis of Drop Landing from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體育學報 (18), 195-205.

莊泰源. (2006). 支撐腳穩定度對足球定位踢球準確性之相關研究. [The Association Study of Supporting Leg Stability and Kicking Accuracy in Soccer Players]. 運動生 理暨體能學報(4), 117-128.

郭西魁. (2010). 競技武術套路側空翻轉體 360°動作分析.

郭明明. (2007). 梅寒旋子轉體 720°起跳技術的運動學分析. [Kinematics Analysis of Mei Han's Movement Revolving Turn 720°Jumping Techniques].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年 2), 116-119.

陳帝佑, 李志明, 唐人屏, 黃長福, & 陳重佑. (1997). 武術“騰空飛腳”助跑階段的 生物力學分析.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Run-up of the Wushu

Jumping-Front-Kick]. 體育學報(24), 97-108.

舒偉哲. (2011). 著地於不同斜坡方向對人體能量吸收比及關節力矩之探討. 臺北教育 大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11 年)

黃秋琴. (2006). 跆拳道兩種 360°旋轉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臺灣師範大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06 年)

楊明智. (2008). 不同運動方向與高度著地之生物力學分析. (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 台北市.

劉野. (2005). 武術“腾空擺蓮”360°動作技術運動學特徵分析. 東北師範大學.

Available from 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2005 年論文) 劉鵬. (2012). 少兒競技武術中騰空飛腳的技術動作研究.

蔡佳良, & 黃啟煌. (2000). 「慣用腳」的謎思. 中華體育季刊, 13(4), 14-21.

蔡佳良, 黃啟煌, & 吳昇光. (2005). 不同定義之慣用腳靜態平衡力、對地反作用力及

72

速度之探討. [The Static Balance, Ground Reaction, and Speed of the Dominant Leg with Different Definitions]. 大專體育學刊, 7(2), 227-240.

盧鼎厚, & 韓世真. (1995). 提高淺蹲彈跳起跳能力的肌肉工作分析: 北京體育大學學 報.

二、英文部分

Decker, M. J., Torry, M. R., Wyland, D. J., Sterett, W. I., & Richard Steadman, J. (2003).

Gender differences in lower extremity kinematics, kinetics and energy absorption during landing. Clinical Biomechanics, 18(7), 662-669.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268-0033(03)00090-1

Haguenauer, M., Legreneur, P., & Monteil, K. M. (2006). Influence of figure skating skates on vertical jump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39(4), 699-707.

doi: http://dx.doi.org/10.1016/j.jbiomech.2005.01.005

McNitt-Gray, J. L. (1993). Kinetic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ring drop landings from three height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6(9), 1037-1046.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021-9290(05)80003-X

Schmitz, R. J., Kulas, A. S., Perrin, D. H., Riemann, B. L., & Shultz, S. J. (2007). Sex differences in lower extremity biomechanics during single leg landings. Clinical

Biomechanics, 22(6), 681-688.

doi: http://dx.doi.org/10.1016/j.clinbiomech.2007.03.001

Yeow, C. H., Lee, P. V. S., & Goh, J. C. H. (2009). Effect of landing height on frontal plane kinematics, kinetic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t lower extremity joint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42(12), 1967-1973.

doi: http://dx.doi.org/10.1016/j.jbiomech.2009.05.017

Yeow, C. H., Lee, P. V. S., & Goh, J. C. H. (2011). An investig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energy dissipation strategies during single-leg and double-leg landing based on sagittal and frontal plane biomechanics. Human Movement Science, 30(3), 624-635.

doi: http://dx.doi.org/10.1016/j.humov.2010.11.010

Yeow, C. H., Lee, P. V. S., & Goh, J. C. H. (2011). Non-linear flexion relationships of the

73

knee with the hip and ankle, and their relative postures during landing. The Knee,

18(5), 323-328. doi: http://dx.doi.org/10.1016/j.knee.2010.06.006

74

75

76

77

78

附件二 受試者同意書

受試者同意書 實驗名稱:武術馬步起跳不同旋轉方向之生物力學分析

1. 研究背景與目的:藉由不同旋轉方向分析身體的旋轉時的運動現象。

2. 研究方法:使用VICON3D 動作分析系統十台紅外線與2個測力板。

3. 可能產生之副作用、危險及處理方法

本實驗全程以非侵入式配備(黏貼反光球)進行實驗,因此無任何侵入 性危險,且在過去經驗中,其副作用的發生率均不到百分之零點一。

4. 研究進行中之禁忌或限制活動 5. 機密性

您的資料將被視為機密,並會遵守保密之倫理。

6. 研究之退出與中止

您可決定是否參加本試驗,試驗過程中您可隨時撤銷同意,退出試驗,不須任 何理由。

7. 受試者權利與義務

(1) 您無須負擔任何與本研究計畫相關的費用。

(2) 如果您對本研究計畫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與實驗負責人聯絡。

論文題目:武術馬步起跳不同旋轉方向之生物力學分析 指導教授:蔡虔祿教授

研 究 生:陳本泓

單 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地 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受試者姓名: (簽名) 性別:

出生日期: 年齡:

通訊地址:

電 話:

因為您的熱情協助,得使本研究能順利完成,誠摯感謝您的配合與協助。

79

附件三 受試者個人資料

受試者個人基本資料

論文名稱:武術馬步起跳不同旋轉方向之生物力學分析 施測人員:蔡虔祿教授、陳本泓

編號:

姓名: 性別:□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歲(實)

身高: cm 體重: kg 慣用手:□左□右 慣用腳:□左□右

連絡電話: 運動專長: 年資:

最大站立高度 cm 最大垂直跳高度 cm

相關病史

1、下肢是否有開過刀? □否 □是,多久之前: 部位:

2、一年內是否有受過傷? □否 □是,多久之前: 部位:

3、目前是否有運動傷害? □否 □是 部位:

肢段長度

名稱 左(cm) 右(cm)

腳長 膝寬 踝寬 手肘寬 腕寬 手掌厚 腕長 肩厚 腳寬 ASIS 距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