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博士論文 (頁 79-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由於決策方法是期望能解決多面向或不確定性的問題,因此,在考慮求解 時,無法確實掌握所有資訊,在文獻或資料的蒐集上,往往耗費許多的精力與 時間。所以,為能節省研究的時間,與使研究更具貢獻,因此,提出應用決策 方法的遴選機制,期望此機制能提供研究者在構建模式時的依據。並且,許多 的決策方法的應用,不只能提供決策制定,包含可提供決策者評估現狀,及提 供未來執行方向。同時決策方法也可以針對未來不確定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方 向等等。因此,構建決策方法之遴選機制確實有施行之必要性。對於未來展望,

則是針對決策方法的應用型模式加入本遴選機制中。並且,期望加入統計分析 方法之應用,則可使決策方法之應用更將廣闊,以解決更複雜與困難之決策問 題。

參考文獻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2001)。服務型政府之知識管理-公務人員知識經濟與服務理 念訓練學員參考讀本。台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方國定、胡秀娟(2002)。資訊科技應用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DEA評估模式。

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2(1),1-32。

王天津、蕭雅云(2006)。應用TOPSIS於上市航運公司營運績效之研究。2006北 商學術論壇-資訊管理與實務研討會,台北: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王國明、謝玲芬(1990)。多目標(多準則)評估技術之探討及其在組織績效評估之 應用。中國工業工程學刊,7(1),1-10。

王瑞壎(2003)。學校知識管理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王慶國(2004)。知識管理能力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資訊服務業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桃園縣。

王耀國(2003)。知識管理能力與組織效能之研究

─以資訊服務業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朱家勳(2003)。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台經營績效之研究-綜合運用DEA與AHP模 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企管所,桃園縣。

吳毓琳(2001)。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呂斌南(2000)。e-Learning對組織發展與知識管理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縣

李家豪(2005)。以結構整合觀點探討組織設計模式-以I.SM.為分析工具。未出版 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桃園縣。

李國光、丁上發、白榮吉(1999)。有效知識管理之概念模式研究-以資訊業為例。

1999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

林于荻(2000)。組織文化如何影響知識分享之探索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 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縣。

林文寶(2001)。技術知識特性,整合,知識能量與組織學習對核心競爭力及創新績 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市。

林其堂(2003)。最適廠辦大樓評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管理 學系,台北縣。

林宗民(2005)。管理問題因果複雜度分析建立之研究- 以DEMATEL為方法論。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林俊宏、曾國雄、任維濂(2005)。利用VIKOR 方法解決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評問 題,農業與經濟,34,69-90。

林俊岳(2008)。建構半導體產業導入供應鏈系統之績效評估模式。未出版碩士論 文,元培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羿吟(2005)。溫泉旅館服務品質評估模式之構建。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彬、游明敏、楊啟宏(2006)應用DEA-AR模式供港滬經營效率之研究-以基隆、

台中及高雄三港為例。運輸計畫季刊,35(4),391-414

林淑萍、黃紹彥、蔡昆霖(2007)。企業危機預警佛市之研究-DEA-D、邏輯斯回 歸與類神經網路之應用。會計與公司治理,4(1),35-56

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致勝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胡瑋珊(1999)。知識管理,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

胡雪琴(2003)。企業問題複雜度之探討及量化研究 -以DEMATEL為分析工具。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徐仕明(2001)。模糊資料包絡法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 究所,新竹市。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技園區區位選擇之研 究,國家政策季刊,3(4),185-202。

翁予恒(2007)。多準則決策結合策略矩陣與平衡計分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暨決策所,桃園縣。

馬曉雲(2002)。企業運用知識管理的策略

─以思考的速度來經營企業,2002美和

技術學院高職教育應用企業界知識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美和技 術學院。

馬麗莎(2005)。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之知識產業績效評估模式-以大學評鑑系統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彰化縣。

范姜肱、黃寶慧、鄭鎮樑。台灣壽險業務員訓練需求之確認-Delphi Study與 TOPSIS法之運用。保險專刊,21(2),145-170。

許 淑 瑜 (2000) 。 企 業 資 源 規 劃 (ERP) 系 統 評 選 之 研 究 應 用 分 析 網路 程 序 法 (ANP)。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研究所,台北縣。

郭家豪(2007)。台灣太陽能產業之績效評估-CCA、AHP、DEA之應用。未出版 碩士論文,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台北市。

陳美岑(2001)。服務型政府之知識管理-公務人員知識經濟與服務理念訓練學員 參考讀本。台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陳美岑、Arnold K(2000)。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台北市:商周出版。

陳虹遐(2003)。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液晶電視之生態效益評估。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高雄縣。

陳啟斌、連文人、李坤達、裴雷(2004)。Risk Measuring Models for Investment Portfolios in Extreme Scenarios-A Case Study of U.S.A. Biotech Companies' Stock Investment Portfolios。立德學報,1(2),31-48。

畢威寧(2005)。結合AHP與TOPSIS法於供應商績效評估之研究。科學與工程技 術期刊,1(1),75-83

彭康麟(2005)。決策不確定之衡量-Shannon熵之運用。明新學報,X(31),171-181。

游志偉(2007)。直覺模糊排列評估法與實驗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資 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湯宇達(2007)。以直覺模糊集合為基礎之下發展排列評估法。未出版碩士論文,

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黃彬師(2007)。多評選決策方法於飲料產業委外代工策略上之應用。未出版碩士 論文,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黃敏芳(2004)。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技術人力派遣公司之評選。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黃敬婷(2007)。操作中醫醫療器材資格之研究-AHP方法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大同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楊宜真(2003)。知識管理應用於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人力支援可行作為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楊清一(2002)。多準則方案之維護策略研究-以塑膠工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所,高雄市。

葉泉春(2008)。兩岸地區核能電廠營運安全績效評估-DEA方法之運用。未出版 碩士論文,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台北市。

詹宏霖(2004)。運用網路分析程序(ANP)選擇台灣電子化便利商店連鎖企業通路 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班,彰化縣。

靳炯彬(2004)。我國大學校院電子圖書館績效評估。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華大 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廖彥君(2006)。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經營績效評估--VIKOR 方法之應用。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熊保宜(2003)。桁架式鋼支保在台灣隧道工程自辦分包與評選模式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新竹市。

劉思廷(2007)。數位學習平台績效評估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 理研究所,新竹市。

劉春初(1998)。公共部門效率衡量—DEA與AHP之應用。中華管理評論,取自 http://cmr.ba.ouhk.edu.hk/cmr/oldweb/n2/981006.html

劉哲良(2004)。開放雙界二元選擇條件評估模式起始點偏誤與趨同回覆效果校正 模型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台北市。

劉健哲、林春良(2005)。后里泰安村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DEMATEL法之應 用。農林學報,54(4),263-278。

劉意修(2007),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競爭力評比。未出版碩士論文,玄装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蔡柏輝(2009)。以AHP法建構會展產業區位選擇指標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台中市。

鄧振源(2002)。計劃評估-方法與應用。資訊管理研究,3(2),59 -69

盧建川(2002)。員工績效考核辦法之研究-以R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交通大學科技館理學程碩士班,新竹市。

賴賢哲、徐作聖(2003)。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於跨國創新系統績效之比較分析:

以主要OECD成員國為例。中原企管評論,1(2),221-238。

謝育勳(2000)。員工知識管理資訊系統之設計與發展--資料採擷技術之應用。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簡楨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簡瑞瑩、黃士滔(2008)。結合品質機能展開與可拓優度評價法以提升綠色螺絲供 應商之經營績效。品質學報,15(3),167-191。

Banker, R.D., Charnes, A. & Cooper,W.W. (1984).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38(10), 1261-1264.

Bock, G.W., Zmud, R.W., Kim Y.G., & Lee, J.N. (2005). 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 Examining the roles of extrinsic motivators, 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MIS Quarterly, 29(1), 87-112.

Charnes, A., Cooper W.W., & Rhodes, E.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2(6), 429-444.

Davenport, T. H. & Klahr,P. (1998). Managing customer support knowled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195-208。

Drucker,P.F.(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Ercan, S., Carrozza, M.J., & Workman, J.L. (2004). Global nucleos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 yeast. Genome Biol., 5(10), 243.1-243.3 Gelder, J. B. (1997). Conceptual modeling of building regulation knowled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 11(3), 273-284.

Greengard, S.(1998). How to make KM a reality. Workforce, 77(10), 90-92.

Gronroos, C. & Ojasalo, K. (2004). Service productivity: Toward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puts into economic results in serv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4), 414–423.

Hansen, M.T., Nohria, N., & Tierney, T. (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7(5), 321-331.

Hwang, C. L. & Lin, M. J. (1981).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Hwang, C.L., & Lin, R.Y., (1987).Relation between parameter of hydration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paste. Material Science,

19(1), 49-57.

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2).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0(1), 71-79.

Karlaftis, M.G. (2004). A DEA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urban transi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2, 354-364.

Knapp, E. M.(1998). Knowledge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

44(4), 3-6.

Lai, L. F. (2007).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ciences, 177(19),4072-4096.

Laurie, J. (1997).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12), 25-30.

Lin, Y. C., Wang, L. C. & Tserng, H. P. (2006). Enhancing knowledge exchange through web map-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constructin:

Lessons learned in Taiwa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5(6), 693-705.

Leonard-Barton, D. & Sensiper, S. (1998).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p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112-131.

Liu, J.F., Hu, Q.H. & Yu, D. (2008) .A weighted rough set based method developed for class imbalance learn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178(4), 1235-1256.

Mcadam, R. & McCreedy, S. (1999). A critical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6(3), 91-100.

Owrang, M. M. & Grupe, F. H. (1996). Using domain knowledge to guide database knowledge discovery.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10(2), 173-180.

Miller, G. A. & Nicely, P. E. (1955). An analysis of perceptual confusions among some English consonant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7, 338-352.

Miller, G.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1(2), 343-352.

Nissen, M. .E. (1999). Knowledge-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reengineering doma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7,47-65,.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pricovic, S. (1998). 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Belgrade: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Patton, M.Q.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s, and high quality lessons learned.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22(3), 329-336.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McGraw-Hill.

Sarvary, M.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41, 95-107.

Shannon, C. E. & Weaver, W. (1947).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 The University of Illinios

Smith, A. G. (2001). Apply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o New Zealand government webs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1(2), 137-149.

Saaty, T. L. (1996).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The

Analyticnetwork Process. Pittsburgh:RWS Publication.

Tong, L. I., Chen, C.C. & Wang, C.H. (2007). Optimization of multi-response processes using the VIKOR metho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31(11-12), 1049-1057.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博士論文 (頁 79-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