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從學校教育、家長與未來研究三個面向分別提 出幾點建議,提供進一步參考與研究。

一、 對學校教育方面的建議

整體而言,在文化背景差異下,不論任何國籍與族群皆低於李乙明(2006)修訂 Torrance 創造思考測驗時所採用常模的平均值(PR 值 60),可見學校教育偏重傳統 教育的養成,重視拘謹的教育方式與填鴨式的教育,強調學童在學業上的成就,缺乏 啟發式、開發式的教育方式,使其阻礙學童在創造力的表現。故學校教師應更落實學 校多元文化教育,在教材的編寫上,教師應提高教材的豐富性及學生選擇的多樣性,

帶領孩子們開闊眼界,促進思維活躍,讓孩子們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從中建立屬於

自己的思考、新的思維,並且尊重學童的創造力及個人價值,藉以發展個人的多元文 化性,使其學童產生新的創造和創新的能力。

二、對家長方面的建議

在文化差異的主導下,不同家庭父母在親子教育與相處上有極大的落差,父母親 的教養方式影響子女各方面的養成,對於人的養成與心理層面有不同的影響,導致不 同國籍與民族培養出的子女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也有極大差異。在台灣父母的教育方 式,一向注重孩子的教育,家長不斷的加強孩子的課後補習,承受家長過度的期望,

這樣的教養方式,逐步扼殺孩子在創造力上的發展,故家長的教養方式,應尊重每個 孩子的獨特性,提供多一些的正向教養方式、親子互動經驗,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盡量提供孩子適當的教育資源,給予孩子不同的語言、環 境刺激、參予各項文化活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給予較良好的文化環境,引導孩 子主動學習與探索,重視孩子本身的獨特性及自主性,使其獲得適性的發展。

三、在未來研究方面

1.在研究對象上:本研究由於礙於經費關係,故在樣本取樣的對象上為本校不同國籍 與族群的國小學童,故研究結果的推論受到相當程度上的限制,因此,建議可以增 加其他區域的研究樣本以及學生年齡差異,拓展到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或者進行長 期間的追蹤個別學生之創造力成長情況。

2.在研究變項上: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背景差異下,不同國籍與族群的學童在創造力 表現,除了家庭社經地位與文化資本可作為研究變項外,其他影響因素亦可納入研 究中,例如:學童性別、年級、人格特質、學習動機等變項。

參考文獻

丁智淵(2005)。從文化差異角度看製造業中階管理者對外籍勞工領導模式-以中部地區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縣。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依慈(2005)。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基隆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曉慧(2010)。國小學生文化資本、後設認知能力與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 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王薪惠(2009)。都市原住民族學生創造力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白宗傑 (1981)。駐台美籍管理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台北市。

白姍綺(2003)。地區收入不平等、個人社經地位與自評健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吳秀娟 (2009)。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創造力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所。屏東縣。

吳清山、林天佑(2005)。外籍配偶子女。教育研究月刊,135(156),7‐12。

吳靜吉(2002)。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趨勢。資優教育月刊,2(1),1-25。

呂勝瑛(1983)。資優兒童的創造力與心理特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7,

101-130。

何國全(1993)。大陸員工價值觀與台商管理行為的互動-地區次文化差異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李慧賢(1996)。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威伸(2003)。文化資本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沙依仁(198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市:五南書局。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林俊瑩、吳裕益(2007)。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階層線 性模式的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3(4),107-144。

林士郁(2002)。父母創意教養方式、父母閱讀教養方式、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

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台北:心理。

沈游振(2003)。論布迪厄的傑出階級與反思社會學。哲學與文化期刊,11(30),93-120。

柳秀蘭(1994)。資優學生、普通學生、山地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姚亭琇(2006)。Amabile創造力成分模式與共識評量技術之驗證-以國小六年級寫作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柯乃文(2006)。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范瓊方(1996)。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臺北:心理。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台北:遠流。

徐沛雯(2005)。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及主觀階級認同對教育成就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許嫈嫈(2011)。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及自我調節學習與創造力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張嘉芬(1997)。國小高年級學生依附風格、創意教養環境與創造行為之關係。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秋雯(2007)。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張淳熙(2008)。從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探究東南亞裔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就與自我效能 之共變結構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台北市。

張靜芬(2010)。國中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張葆華(1987)。社會心理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 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江水(2003)。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陳宗逸(1995)。家庭背景、教師行為、制握信念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相關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9,121-152。

陳美惠、高淑清(2001)。啟動幼兒創造力思考-從幼兒家庭教育做起。幼兒教育年 刊,13,49-68。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台北:心理。

陳奎熹(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立婷(2006)。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 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黃文俊(2004)。家庭環境、文化資本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毅志(1999)。社經背景與地位取得過程之結構機制:教育、社會資源及文化資本。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所,台中市。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台北市。

黃文俊(2004)。家庭環境、文化資本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令丹(2011)。特殊幼兒之新住民媽媽親師溝通及影響因素-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德祥、魏麗敏、蔡俊傑、洪福源(2006)。原住民學生族群認同與學業問題之研究。

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曾文賢(2009)。國小學生的學習策略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詹志禹(2002)。從知識管理談學校本位經營與教師專業成長。台灣通識教育季刊,

9(1),57-82。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

廖怡佳(2005)。幼兒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台北市。

楊旭銘(2003)。從文化的差異認知及家長教育價值觀看其生活適應-以四位都市學校原 住民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屏東市。

楊坤源(2001)。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科學教育月刊,239,3-12。

歐仁榮(2004)。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 業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

蔡文輝 (1998)。海峽兩岸社會之比較。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鄭豪志(2008)。成人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及後設認知能力與其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嘉義縣。

鄭同僚(1988)。教育成就對社會流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台北市。

鄭燿男、陳怡靖(2000)。台灣地區家庭背景對就讀公/私立學校與受教育年數的影響:

並檢證文化資本論財務資本論社會資本論之適用性。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

103-140。

鄭安琪(2011)。高雄市國小中年級學童創造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市。

謝孟穎(2003)。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集刊,49(2),255-287。

簡詩宜(2000)。跨國企業外派人員跨文化能力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羅一萍(1996)。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蘇玉慧(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Adler, N.J.(1983).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Research : The Ostrich and the Tre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8,226-232.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8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