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中高齡勞工在「未來就業工作型態」

選擇上並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現除「不同性別」及「不同年齡」之中高 齡勞工在未來就業工作型態選擇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外,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 中高齡勞工在「未來就業工作型態」選擇上並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普遍獲 得支持。

肆、瞭解中高齡勞工不同工作價值觀與求職傾向間之關連 假設五:中高齡勞工因不同工作價值觀在求職傾向上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發現中高齡勞工因不同工作價值觀在未來就業「職業領域」 、 「薪 資水準」及「工作型態」選擇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本研究結果亦發現中高齡勞工對「工作價值觀」中之項目認為越 重要者,則「未來就業職業領域」越可能傾向選擇與上一份工作相同職業同 領域之工作,且也對「未來就業薪資水準」也越可能傾向選擇高或等於上一 份工作之薪資水準。另外,對「工作價值觀」中之項目認為越不重要者,則

「未來就業工作型態」越可能傾向選擇非典型就業型態之工作。

第二節 建議

經過本研究整理相關文獻及進一步分析問卷調查後,可以發現在工作價 值觀八項當中,中高齡勞工所重視的仍係以「外在價值」 (即經濟取向)之工 作價值觀為主,而中高齡勞工未來再求職就業仍係以選擇與前一份工作相同 之職業領域且薪資水準較上份工作高或等於之典型工作型態就業機會為主。

爰此,本研究除對上開台灣中高齡勞工求職傾向進行分析探討外,以下再進

一步分別對政府、企業雇主與中高齡勞工提出幾點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政府方面針對中高齡勞工相關政策制定之建議

一、依中高齡勞工不同教育程度,開創與提供相關職業訓練課程。

從本研究得知,中高齡勞工再就業仍普遍尋找及選擇與上一份工作相同 職業同領域之工作。然而我國中高齡勞工也正是因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致其 技術不符合產業需求而成為企業優先資遣與解僱之對象,而此也成為中高齡 勞工尋職就業困難因素之ㄧ,爰此, 「實施職業訓練」對中高齡勞工重返勞動 市場,就顯得相當重要。惟觀察目前我國職業訓練制度,發現受訓者往往在 訓練結束後其再就業之情形不普遍,也不容易,因而造成接受完職業訓練與 領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後就繼續失業之情形。因此,政府之職業訓練政策如 何落實訓用合一制度,應是值得檢討與深思之處。建議我國除可以針對中高 齡與失業勞工設置單一窗口服務外,另因本研究亦發現不同教育程度之中高 齡勞工對工作價值觀之重視有其顯著差異,因此,建議應針對不同教育程度 之中高齡勞工分別設置各個不同內容之訓練課程以符合其實際就業市場之需 求。

同時,在我國目前的就業服務體系中提供中高齡求職者「深度就業諮商 輔導」 ,加強提供適合中高齡失業者與求職者個人化之支持措施,其主要目的 與目標即為中高齡失業者與求職者提供更為密集有效之就業諮商服務,以積 極諮商協助方式,了解中高齡失業者與求職者之就業能力與就業價值觀等觀 念,以作為後續提供分類服務之基礎,加以促進中高齡失業者與求職者能再 度整合與納入社會體系並建立中高齡失業者與求職者之正確就業市場之觀念 與態度。惟該制度執行單位之執行確實程度為何以及後續追蹤工作之進行也 影響著其執行成效。

二、依中高齡勞工不同年齡層建立合宜之獎勵僱用措施。

經由本研究發現社會大眾普遍對於中高齡勞工仍存有既定之負面刻板印

象,因此,獎勵僱用措施之目的在於民間就業機會之創造,使中高齡失業者

等就業弱勢族群重新進入勞動市場以及發展工作技能,此外,該制度並可達

到維持在經濟環境不佳時補助民間企業並降低解僱勞工造成大量失業之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且也能鼓勵企業雇主繼續留(僱)用中高齡勞工。目前我國所推行之相關 獎勵僱用措施,並未針對各個弱勢族群再加以細分制定出不同程度之補助獎 勵措施內容,因此,可以預見弱勢族群中部分更加居於弱勢之族群必將遭到 補助獎勵制度排擠效應。爰此,建議 除針對各個不同之弱勢族群加以分類外,

應在各個不同族群中再依不同年齡層設計出更細緻之薪資補助獎勵制度及相 關規定,也就是除了加以區分不同弱勢族群外,更依各族群中不同之年齡層 制定出不同之獎勵僱用措施內容,即依補助對象年齡之不同,制訂出不同的 金額、方式等一系列、整體性之獎勵僱用措施。

三、建立中高齡人力銀行資料庫。

本研究發現中高齡勞工再求職時仍是希望能找典型工作型態之就業機 會,惟在勞動市場實際之情形卻是事與願違,中高齡勞工再就業仍係以從事

「短期性」與「臨時性」之非典型之工作型態為大多數,因此,站在政府的 立場,除應作為企業與中高齡勞工雙方在就業市場達到適當之媒合與配對之 橋梁,使企業雇主也找尋得到合適之人才外,也因思考如何使想重新投入職 場之中高齡勞工找到他們所期望之之工作型態。因此,政府除應建制所謂的 中高齡人力銀行資料庫外,平時更應蒐集中高齡個人專長或特殊技能等資 訊,以使人力銀行資料庫可以協助我國企業尋找適合之人才,並針對中高齡 失業者與求職者更應提供更多「正職」 、「適性」與「適才」之工作項目進而 協助中高齡就業與重返就業市場。

四、勞動相關法規之調整與鬆綁。

本研究發現我國中高齡勞工之勞動參與率比起其他先進已開發國家較低 許多,因此,為了幫助中高齡勞工再度重返勞動市場,我國政府除應重新審 思勞動基準法中強制退休年齡之規定之設立必要性外,更應積極推動彈性退 休制度。另外,另一值得思考的問題為針對已退休而再度就業之中高齡勞工,

是否仍有必要再與一般受僱者一樣,依其法規規定提撥並給予再次之退休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企業方面運用中高齡勞工之相關建議

一、依中高齡勞工之不同教育程度,提供與實施調職職業訓練課程 以延後退休年齡。

本研究發現中高齡勞工因教育程度之不同,對八項工作價值觀之重視重 度各有差異,數據顯示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工作價值觀中較重視內在價值觀 (例如自我成長需求)。然而我國企業雇主往往不依個別中高齡勞工之生心理 狀況判斷其勞動生產力,反而普遍對中高齡勞工存有體力往往不如青壯年等 傳統對中高齡所持有之負面刻板印象。事實上,工作組織需要勞動者有較好 的理解與認知能力,此也影響勞動者的生產力。因此,勞動者如果能處於學 習的狀態,其工作能力比較不會下降。然而社會上普遍將工作表現下降錯誤 歸因於年齡的因素,然而事實上往往是因為技術不符合企業所需所導致,故 企業雇主可針對即將邁入中高齡之勞動者依其工作價值觀所重視之項目加以 區分與歸類,進而實施其他技能訓練並協助轉調企業內部其他更適任之單 位,此除有助於中高齡勞動者生產力的維持並達到適才適所繼續留用之目的 外,更可促使中高齡勞工延後退休年齡。另外,亦可達到活化年長者的知識 與經驗,為企業繼續傳成下去。

二、調整工作型態與職務再設計

企業雇主亦可透過運用職務再設計、改善工作環境與工作設備的改善,

將中高齡勞動者分派至更符合之職務。包括:引進新式機械設備、導入工作 輔具、簡化作業程序,考量中高齡勞動者隨著年齡增長體力退化等因素,並 讓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可以充分發揮。此外,針對中高齡勞動者調整其工作型 態,包括:調整其工作量、工作分攤(WORK SHARE),設計彈性化之工作時間,

並搭配上述之「提供與實施調職職業訓練課程」 ,避免中高齡勞工於企業進行

職務調整時無法適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中高齡勞工之之相關建議

一、不斷充實自我學習新技能、多方嘗試不同性質工作與多方吸收 求職資訊。

不可諱言,許多中高齡勞工退出勞動市場或不易重返勞動市場之主要原 因,往往係因為工作技能不符合企業與市場所需,因此,成為企業解僱之對 象。然而本次研究發現中高齡勞工再投入勞動市場時仍以選擇與上一份工作 相同職業領域之就業機會為主,因此,對中高齡者而言,在時代變遷迅速下,

身為弱勢族群之中高齡勞工,唯有不斷吸收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多方嘗試不 同性質與類型之工作,並多方吸收求職資訊,才能於求職時知己知彼,百戰 百勝,另外也才有助於再度任職於與上一份工作相同職業領域之工作。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逐漸由高齡化社會邁向高齡社會,再加上少子化因 素,我國中高齡人口數將隨之增加,惟少子化併同高齡化的現象,將造成我 國勞動力人口的減少與社會福利經費支出增加,因而在國家經濟衰退的現 在,為使國民生活品質安定發展,政府除應不斷地技術革新發展高生產力與 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以維持我國經濟成長力外,在人力資源開發與運用上,

中高齡族群的龐大人力資源,亦為一值得重視與關注之族群,因此透過了解

中高齡勞工再就業之求職傾向,將有助於開發與運用該族群之人力資源及建

立相關制度與措施。

10.陳秉璋、陳信木(1993),價值社會學,台北:桂冠,P.303。

11.業至誠,(2001),社會學概 論,台灣:揚智。

12.劉真如譯 (Peter F. Drucker 原著),(2003),下一個社會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台北:商周。

14.郭玲惠, (1997),論勞工退休金制度,政大法學評論,第 58 期,P.351-367。

15.陳銘宗、劉兆明(1998),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第 4 期,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89/R/SS-R-089-002.HTM, 瀏覽日期:99 年 11 月 28 日。

三、外文部份

1. Amabile,T. M.,Hill,K. G.,Hennessey,B. A.& Tighe,E. M.,(1994).,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6(5),P.950-967.

2. Barber A. E. (1994), Recruiting employees: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ousand Oaks.

3. Behling, O., Labovitz, G.,& Gainer, M. ,(1968).,College recruiting: A theoretical base,Personnel Journal, 47, P.13-19.

4. Cherrington, D. J.,(1977), The values of younger workers,Business Horizons, 20 (6),P.18-30.

5. Carrington, J.,(1993),Wage Loss for Displaced Workers:Is It the Firm That Matter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8 , P.435-461.

6. Catberine. D. F.,(1990), Crafting Secure Retirement, HR Magazine.

7. Dose、J. J.(1997), Work value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to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70,P.219-240.

8. Deci,E. L.& Ryan,R. M.,(1985).,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New York: Plenum Press.

9. Geib、A. E.、& Lueptow、L. B.(1998), Sex、Gender Stereotypes、and Work,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P.243-246.

10. Henderson, G. H. (1985), Dimensions of lif, Ohio,South-Western, P.31-53.

11. Hales, L.W.,& Hartman, T. P. (1978),Personality, sex, and work valu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47, P.16-21.

12. Hale, Noreen,(1975), The Older Worker:Effective Strtegies for Mangagement anf Human Resiurce Mangagement,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13. Judge、T. A.、& Bretz、R. D.,(1992).,Effect of work values on job choice decis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7(3),P.261-271.

14. Jurgensen,C.E.,(1978),“Job preferences :What makes a job good or bad?”,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3):P.267-276.

15. Kilmann,R.H.,Saxton,M.J.,& (1985),Gaining Control of the Cultur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6. Loughlin, C. & Barling. J., (2001), Young workers’s work values ,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4,P.543-559.

17. Lincoln, J.R.& Kalleberg, A.L., (1990), Culture,control,and commitment, Cambridge ,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 Lodahl,T. M.& Kejner,M.,(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49(1),P.24-33.

19. McDonald,P.,&Gandz,J. (1992).Identification of values relevant to business researc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2, P.217-236.

20. Norton,B.,(1987), Why Preserve Natural Varie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1. Parsons,T,&Shiles,E.A.(1951).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2. Pounder, D. G., & Merrill, R. J., (2001), Job desirability of the high school principalship: A job choice theory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7(1), P.27-57.

23. Pryor,R. G. L.,(1987),Work aspect preference scale(WAP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2(3),P.426-433.

24. Podgursky, Michael and Paul Swaim,(1987),Duration of Joblessness Following Displacement, Industrial Relations,26(3), P.213-226.

25. Qunit, E. D. & Kopelman, R. E. (1995), The Effect of job search behavior and vocational self-concept crystallization on job acquisition: is there an

interaction?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2(2), P.88-96.

26. Robbins,S.P.(1992),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rentice Hall Internayional.

27. Robbins,S. P.,(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8. Super,D.E.(1970),Work Values Inventory,Boston,MA:Houghton -Quarterly.

29. Susman, G. I.,(1973), Job enlargement: Effects of culture on worker responses, Industrial Relations, 12,P.1-15.

30. Stumpf, A., Stephen M. Colarelli, and Karen Hartman,(1983),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exploration survey (C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P.191-226.

31. Tom, V. R. (1971),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images in th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recruiting proc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6, P.573-592.

32. Vodanovich, S, J., & Kramert, T, J.(1989),An examination of the work values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37(4),P.365-374.

33. Weber, M.,(1930),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New York:

Scribner.于曉、陳維綱譯,(199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臺北:唐山。

34. Young, I. P., & Heneman, H. G. ,(1986), Predictors of interviewee reactions to the selection interview,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9(2), P.29-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 調查問卷

壹、基本資料

填答說明:以下各題請依據您個人實際狀況於適當□中打 V。

一、您的性別:□(1)男性 □(2)女性

二、您的年齡:□(1)45 歲以上~54 歲以下 □(2)55 歲以上~64 歲以下 □(3)65 歲以上

三、您的教育程度:□(1)小學 □(2)國中 □(3)高中職 □(4)專科 □(5)大學 □(6)研究所以上

四、您的婚姻狀況:□(1)已婚【填選已婚者請再勾選五、家庭狀況】

□(2)未婚【填選未婚者請再勾選六、您上一份工作的職業】

□(3)已離婚【請再勾選五、家庭狀況之(二) 您的子女人 數】

五、家庭狀況:

(一)您配偶的就業狀況:□(1)無就業 □(2)已就業 □(3)配偶已去世

(二)您的子女人數:□(1)尚無子女 □(2)1 人 □(3)2 人 □(4)3 人以上

親愛的求職者您好:

此份問卷純屬一份學術性研究之問卷,主要目的係了解我國中高 齡求職者之工作價值觀以及再就業之傾向,僅供學術研究與分析之 用,絕不做其他用途。問卷答案無關對錯,請您就以下三大部分,依 據您個人現況與實際想法勾選出您最適合之選項即可,並請您務必逐 題作答,感謝您不吝於對本研究提供寶貴意見!!敬祝

尋職順利 身體健康

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指導教授:成之約 博士 研究生:陳璿憶 敬啟 中華民國 100 年 4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六、您上一份工作的職業:

□ 第一類

大法官、醫師、科學家、中央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考試 委員、特任或簡任級公務人員(處長、司長)、將級軍官、大專校長、

大專教師、縣(市)議員、律師、建築師、大型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銀行主管 □

第二類

薦任級公務人員(科長、主任)、工程師、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

會計師、校級軍官、公司行號科長、經理、襄理、協理、副理、警官、

作家、畫家、音樂家、翻譯、牧師 □

第三類

技術員、技佐、委任公務員(非主管)、科員、行員、出納員、鄉鎮市 民代表、批發商、代理商、包商、軍人、警察、記者、消防隊員、船員、

廣播員、會計員、秘書、代書、保險人員、木匠、郵差、護士、演藝人 員、服裝設計師、小店老闆、印刷廠老闆、喪葬業者、房屋仲介員、藥 劑師、裝潢、導遊領隊

□ 第四類

理髮師、店員、雜貨店老闆、技工、司機、漁夫、廚師、水電工、零售 員、推銷員、自耕農、裁縫師、美容師、士官兵、打字員、領班、監工、

保母看護 □

第五類

工廠作業員、建築物看管人員、農場雇工、清潔工、雜工、工友、臨時 工、學徒、小販、佃農、傭工、服務生、

□ 第六類

無業、家庭主婦、已退休人員 □

第七類

其他(請自行填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六、 安定與免於焦慮

21.工作時間規律能充分配合生活作息。……… □ □ □ □ □ 22.工作收入與職位穩定可靠。……… □ □ □ □ □ 23.工作中不會令自己常常感到緊張。……… □ □ □ □ □ 24.能避免因工作競爭、壓力所引發的焦慮。……… □ □ □ □ □

七、 休閒健康與交通

25.能避免過多的交際應酬。……… □ □ □ □ □ 26.工作時間有彈性,可適切安排自己的生活。……… □ □ □ □ □ 27.工作允許安排長的假期。……… □ □ □ □ □ 28.工作地點附近居住便利或是離家近。……… □ □ □ □ □

八、 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

29.工作場所有完善的硬體設備。……… □ □ □ □ □ 30.工作場所格局的規劃流暢舒適。……… □ □ □ □ □ 31.同事間的相處和諧愉快。……… □ □ □ □ □ 32.企業內部組織管理合理。……… □ □ □ □ □

參、求職傾向

填答說明:以下各題是有關「未來就業傾向的調查」,請就每一題您認為最適當的答案於

□中打V。 (每題只能單選)

一、未來就業職業領域調查

□(1)選擇與前一份工作相同職業領域之就業機會。

□(2)選擇與前一份工作不同職業領域之就業機會。

二、未來就業薪資水準調查

□(1)選擇較上份工作薪資水準高或等於之就業機會。

□(2)選擇較上份工作薪資水準低之就業機會。

三、未來就業工作型態調查

□(1)選擇典型工作型態之就業機會。 (典 型 工作係指 有雇主的專任(全時)薪資的 正式就業機 會 。 )

□(2)選擇非典型工作型態之就業機會。 (非 典 型 工 作 係指 部分工時、短期聘僱、外 包、定期契約以及派遣勞動等就業機 會 。 )

【問卷到此結束,請您幫忙檢查是否有遺漏未答之題目,再次感謝您耐心填寫本問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