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為方便取樣,對象以中部地區學生為主,樣本分布不廣,故研究 結果推論有其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對象可增加北部、南部以及東部區域的五 年級學生,降低區域差異,使研究更具推論性。

貳、擴充題庫

本研究所編製的測驗題數為 55 題,建議未來可再累積優良試題,擴充測驗 題庫,並建置完整的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使受試者可進入此系統,依據個別 能力進行測驗,達到節省時間以及題數之成效。

參、增加其他閱讀理解向度

由於本研究的題型設定為選擇題,故選擇字與詞、句、文意理解和摘要進 行單向度試題反應模式(un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theory, UIRT)探討,未來可 加入其他向度進行探討,例如增加開放性問題,了解其他高層次閱讀能力,朝 多向度試題反應理論模式(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MIRT)進行發展 與應用。

肆、加入語音輸出與輸入功能

電腦化適性測驗可加入語音輸出與輸入,有助於閱讀障礙或是弱視受試者 接受測驗,擴大受試者的族群,提升測驗的公平性。

伍、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並未針對性別、地區、學習特性等變項進行探討,未來研究可對上 述變項再作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千慧、李亭葦、林委津、徐士凱、陳純純(2014)。【國小電腦化適性閱讀 理解測驗之編製】。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王木榮、董宜俐(2006)。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台北市:心理。

王寶墉(1995)。現代測驗理論。台北:心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市:心理。

方金雅(2001):多向度詞彙評量與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方金雅、陳新豐、王高帆(2003)。電腦化詞彙測驗題型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 僑務委員會主編,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臺北市:中華民國僑 務委員會。

方金雅(2008)。推論理解。我可以學得更好。載於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主 編,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高年級版( 47-64 頁)。台北市:

心理。

方金雅(2010)。語詞教學。載於台灣學障學會策劃,王瓊珠、陳淑麗主編,

突破閱讀困難理論與實務(151-166 頁)。台北市:心理。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台北市:心理。

吳武典、張正芬(1984)。國語文能力測驗之編製及其相關研究。測驗年刊,31,

37-51。

吳妍箖(2012)。多元智能與閱讀理解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吳敏而(1993)。摘取文章大意的教材教法。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主編,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第三輯( 87-101 頁)。台北市:台灣省國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敏而(1993b)。國民小學學生文章理解層次分析。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主編,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第三輯( 73-85 頁)。台北市:台灣省國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淑娟(2000)。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童之詞彙能力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吳慧珉、蘇少祖、趙佑軒(2009)。電腦化適性測驗題庫擴增研究。測驗統計年刊 17,19-54。

李岳霞(2013 年 12 月 3 日)。2015 PISA 用線上聊天室考學生合作能力。親子天 下。取自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333

李俊仁、柯華葳(2007)。以認知因素區辨不同閱讀能力組的效能分析。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32,1-14。

李俊仁(2010)。教育部閱讀理解策略教學開發與推廣計畫甄選計畫結案報告:

透過詞彙教學方案增加低成就學童閱讀能力。台北:教育部。

李慧慧(2006)。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先備知識、詞彙量、工作記憶、推論能力

與閱讀理解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

士班,台南市。

宋曜廷、陳茹玲、李宜憲、查日龢、曾厚強、林維駿、張道行、張國恩(2013)。

中文文本可讀性分析:指標選取、模型建立與效度驗證。中華心理學刊。

55,75-106。

沈欣怡、蘇宜芬(2011)。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 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337-356。

何姿樺(2010)。華語文化能力測驗之研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林玉燕(2009)。國小一年級學童注音符號能力對閱讀理解影響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台中市。

林南綜(2014 年 5 月 9 日)。美高中生國家標準測試成績差 亞裔得分高。大紀

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4/5/9/n4150869.htm

林怡君(2010)。以NAEP 架構建置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測驗(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市。

林萱如(2013)。文法能力在一般學生和閱讀困難學生之中文閱讀能力差異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 中市。

林彥佑(2013)。閱讀新趨勢、理解新思考。師友月刊,07,67-69。

林寶貴、楊慧敏、許秀英(1995)。中華國語文能力測驗之編製及相關因素之 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1-24。

林寶貴、錡寶香(2000)。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 79-104。

林寶貴、錡寶香(2000b)。兒童口語理解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 105-125。

林寶貴(2004)。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林慧芳 (2002)。國小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工作記憶與推論能力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邱上真、洪碧霞(1996)。國語文低成就學生閱讀表現之追蹤研究(I)-國民

小學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篩選工具系列發展之研究(I)(國科會專題研究

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4-2421-1-1-017-00-F5)。台北:中華民國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周台傑(1993)。國民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0,77-90。

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原作者:E. D. Gagne’, C.

W. Yekivich & F. R. Yekivich. )。台北市:遠流。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 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永崇(2008)。閱讀理解的教學評量模式。屏師特殊教育,16,1-9。

柯華葳、李俊仁(1996)。國小低年級學生語音覺識與認字能力與認字能力的 發展:一個縱貫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7,49-66。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指導手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柯華葳(2004)。語文學習。載於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主編。我可以學得更

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低年級版(3-16 頁)。台北市:心理。

柯華葳(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1-3 頁)。台北市:教育部。

柯華葳(2010b)。學習閱讀力。國語日報。2013 年 09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tw/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444

柯華葳、詹益綾(2006)。國民中學閱讀推理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柯華葳、詹益綾(2006b)。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使用說明。台 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柯華葳、方金雅(2010)。閱讀理解評量。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礙(167- 179 頁)。台北市:心理。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作者:Ken Goodman)。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 年:1997)

洪碧珠(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各層次閱讀理解表現的性別差異與場地獨立性認

知風格差異之研(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

士班,新竹市。

洪豪哲、林孟君、劉育隆、郭伯臣(2010)。以 CEFR 為基礎之華語閱讀測驗系

統適性化機制之建立。載於 2010 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

。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

洪儷瑜(1996)。國語文低成就學生之視知覺能力研究。載於洪儷瑜、陳美芳合 著:國語文低成就學生在閱讀歷程的視知覺和聽覺理解能力之研究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成果報告。

洪儷瑜(2004)。由語文學習困難的評量工具談其概念與應用。載於洪儷瑜、王 瓊珠、陳長益主編,突破學習困難評量與應用之道(3-28 頁)。台北市:心

宣崇慧、盧台華(2006)。聲韻覺識能力及口語詞彙知識與國小一至二年級學童 字、詞閱讀發展之探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73-92。

高敏麗(2005)。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文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新竹 市。

張世彗、 楊坤堂(2004)。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報告。國小特殊教育,37,

1-11。

張芳全(2012)。統計就是要這樣跑。台北市:五南。

張碧容、鄒慧英(2005)。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摘要實作表現及自我評量之研究。

南大學報,39,149-174。

張雅如(2009)。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推論能力測驗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張新仁 (2009)。台灣閱讀摘要研究回顧與前瞻。國科會人文處主辦之「台灣閱 讀研究回顧與展望」座談會手冊。

張毓仁、邱皓政、柯華葳、曾世杰、林素真(2011)。聲韻覺識、唸名速度和流暢 性對中文閱讀理解的影響:結構方程式與增益效度之探究。教育與心理研 究,34,1-28。

陳世銘、張俊欽、郭伯臣(2008)。以 a-鄰近法為選題策略之電腦化適性測驗系 統。測驗統計年刊,16,33-54。

陳怡伶(2004)。閱讀障礙學生的聲韻覺識、唸名速度和視覺技巧與識字的關係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陳佳青(2013)。國小五年級新移民配偶子女與本國籍配偶子女之句法技能與中文 閱讀能力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 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陳美芳(2003)。語文理解能力測驗之發展與效度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

1-14。

陳靜如(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國語日

報為教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許秀蕊(2006)。基於試題反應理論與模糊理論探討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童面積概念

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2013 年 10 月 31 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陸怡琮(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摘要能力與閱讀理解的成 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91-118。

郭伯臣、吳慧珉、陳俊華(2012)。試題反應理論在教育測驗上之應用。新竹縣教 育研究集刊,12,5-40。

國立台南大學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08)。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台南市:國 立台南大學。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4)。閱讀測驗摘要。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委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4)。閱讀測驗摘要。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