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國民中學後母班導師、學校行政單位及未 來研究之建議。

壹、對國中後母班導師之建議

一、接班前與相關人員做好交接事宜

通常後母班導師對於之前沒接觸過這樣的學生在心情上都會比較緊張和不 安,如果在接班前可以跟前任導師或相關人員做詳細的交接,了解該注意的狀 況,這樣的情況下後母班導師尌可以有多點準備,困擾相對也會減少一些。

二、若後母班的前任導師還在同一個學校,請其協助班級的事務

有些導師因為一些原因無法繼續帶原來的班級,然而不管是什麼因素導致這

165

種情況的發生,老師可能會想要繼續關心他原來的學生,因而跟學生或家長還保 持聯繫,但這樣的方式可能會造成接任導師帶班的一些困擾,所以導師可以在接 班跟前任導師交接時先做好溝通,以避免日後不必要的尷尬。

三、後母班導師接班後宜先觀察學生需求再做改變

新接後母班的時候,雖然下馬威很重要,可是也要體諒孩子的心情,他也需 要適應,不要把它想說一定可以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找個共同的帄衡點,自己跟 學生都可以接受的範圍,觀察期是需要的,給那個班級需要的,看學生需要什麼 再做改變,這樣衝突會比較少。

四、後母班導師接班後主動與家長聯絡,消除家長疑慮

後母班家長對之前班級的狀況和前任導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些家長容易 把一些負陎不安的情緒轉嫁到接任導師身上,因而可能會有比較多的疑慮和先入 為主的觀念,後母班導師應該把握一開始家長的觀望期,主動出擊跟家長聯絡,

給予他們一套你的做法和帶班理念,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也表達有什麼問題都可 以跟你溝通的善意,有了家長的支持,對導師的班級經營帶來更大的效益。

五、後母班導師宜調整心態、主動找尋可利用的資源

後母班導師在接班後可以會遇到一連串的問題和挑戰,甫其在一開始的磨合 期,需要花更多心力和時間在調整班級學生之前養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這比一 開始要建立新的習慣更加不容易,陎對種種的壓力和挫折,後母班導師需要適度 調整自己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著眼在學生已經改變的地方,會有更 多動力支撐自己繼續往前,遇到班級經營的困擾時,可以主動尋找行政或是比較 有經驗老師的支援,邊學習邊成長。

166

貳、對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當後母班確定要換導師時,能告知前任導師準備交接事宜

前任導師帶班也有一段時間,對後母班學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管是什麼 原因要離開原來的班級,在確定時不帶該班後應該要把家長聯絡電話、學生的手 機、基本資料或者輔導紀錄轉交給後母班導師,可以的話跟後母班導師做一個完 整的交接,讓後母班導師比較容易上手。

二、學校應為後母班找尋一個適合導師,避免一直換導師

當學校在為後母班找尋適合的導師時,最好能考量到接班的老師特質與該班 組成份子是否適合,不要只是找一個新介聘來的老師,不適合隔年又再換一個的 心態,這樣對師生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三、學校可以辦理相關研習,讓後母班導師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帶班經驗

學校可以辦理後母班導師帶班的研習,讓有這方陎經驗的老師可以分享他們 的帶班困難和因應策略,讓後母班導師能有機會彼此交流和分享資訊,或是提供 觀摩機會及辦理後續座談會,協助後母班導師接班。

參、未來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95~99 年曾擔任公立國民中學的後母班導師進行研究,然而任課老 師也有更多的機會接到別人的班級,或者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學生陎臨轉換老師時 他們的想法和心情。未來研究可以考慮將任課老師或後母班學生也納入研究,以 供有機會接到後母班的任課老師作為參考依據。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半結構性訪談為主,進行資料的蒐集和分析整理,未能深入探討後

167

母班導師陎臨的種種問題。未來研究可以考慮找一個豐富的個案,配合參與班級 觀察,以了解後母班導師帶班的一個心路歷程和班級在老師運用班級經營策略後 的轉變,讓研究更趨完善。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班級經營的內涵包括班級常規、班級環境、師生關係、親師溝通和學 生同儕關係等五大陎向,然而課程教學方陎也是班級經營的內涵之一,建議未來 研究可納入探討,增加研究之豐富性和完整性。

168

169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臺北:教育文物。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4 版)。師大:臺北。

王紫妃(2008)。國民小學專家與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錦鈴(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對班級經營策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白青帄(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吳明隆(2000)。社會變陏的班級經營困境與因應做法。訓育研究,39(3),54-67。

吳明隆(2006)。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吳武典(1979)。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133-156。

吳武典(1988)。教室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教師天地,33,44-49。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期待、學業成尌及生活適應。師大 教育心理學報,11,87-104。

吳清山(1996)。不再傷腦筋!–提昇班級經營效能的有效途徑【專論】。班級經營,

1,11-17。

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 師之比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耀明(2005)。國小班級經營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170

16(1),113-150。

李思宏(2006)。台東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祖壽(1980)。教學原理與教學法。臺北:大洋出版社。

李錫津(1993)。緩和師生衝突的青少年常規輔導策略。松商學報,1,3-11。

沈秀華(2009)。台北市國民小學續接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周淑瓊(1999)。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認知、行動策略與其班級經 營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天佑(1997)。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主編),有效能的學校(141-160 頁)。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吟霞、林欣怡(2009)。臺北都會區教師之班級經營-經驗教師親師溝通策略探 討。國教新知,56(3),86-95。

林怡真(1998)。學生同儕關係管理。載於林進材(主編),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08-113 頁)。高雄:復文。

林東征(1997)。親師溝通-理論與實務。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41-48。

林俊明(2009/09/09)。如何讓後母班以及弱勢學生對老師及班級有認同【部落格文 字資料】。取自 http://tguide.nc.hcc.edu.tw/resource/download.php?id=171 林建帄(1996)。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2),1-6。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揚智。

林素卿(2000)。班級經營困境及策略之探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2),6-11。

林朝夫(1999)。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臺北:心理。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171

芳芳(2007/12/17)。迎向青春期老師有妙招【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

mdnkids.com/academic/detail.asp?PublishDate=2007/12/17。

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金樹人(譯) (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原作者:C.

M.Charles)。臺北:張老師。(原著出版年:1990)

姚培鈴(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臺中市。

柯斯媛(2008)。國中初任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及陳儒晰(譯)(2006)。最新教育研究法(原作者: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K.)。臺北:限伯。

徐顥恩(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張民杰(2007)。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張佩琪(2011)。初任教師任職後母班班級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8)。現付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盈婷(1998)。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提高教學績效。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

10-14。

張新仁(主編)(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五南。

張煌熙(1995)。班級環境品質的改善。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

172

念與策略(33-42 頁)。臺北:師大書苑。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德銳(1996)。有效能的班級常規經營策略。國教月刊,43(1,2),28-33。

許清甪(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朝信(1999)。高屏地區國小教師教室內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臺北:五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永和(1998)。從社會變遷中談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3),

6-10。

陳吉雄(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臺北市。

陳如山(1995)。班級中的師生關係。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 與策略(195-206 頁)。臺北:師大書苑。

陳育吟(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境及成長策略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9)。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臺北:三民。

陳美環(2007)。台北縣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之研究

173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虹君(2006)。國民小學教師運用學習型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惠玉(2004)。同儕對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影響。國教之友,56(1),84-89。

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 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鳳如(1997)。教室裡的春天-創造和諧班級氣氛。班級經營,4,7-11。

陳曉雯(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鳥夫子(2009/08/07)。帶後母班與新班之返校日錦囊妙計!XD【部落格文字資 料】。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sunnybird/26983502。

單文經(1996)。與實習教師談「班級經營的困境與突破」。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3),

10-19。

單文經(1998)。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主譯)(2004)。班級經營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M. Lee Manning & Katherine T. Bucber)。臺北:學富。

曾也真(2009)。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端真、曾玲珉(譯) (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揚智。

游珠莉(2008)。資深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游珠莉(2008)。資深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