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具體建議,作為教學者使用此測驗、教學者解釋此 常模、教學者進行數概念教學及未來研究等方面參考。

一、 對教學者使用此幼兒數能力操作測驗之建議

(一)本測驗適用於 5 歲學齡前一般幼兒,其參照的 5 歲幼兒數能力常模,排除 經政府鑑定後為發展遲緩及資賦優異的幼兒。

(二)本測驗在施測之前需要記錄幼兒的出生年、月、日及施測日期。幼兒生理 年齡的計算方式乃由施測日期直接減去幼兒的出生年、月、日即可得,以 便進行測驗常模對照時,獲得正確無誤的生理年齡。

(三)本測驗在施測之前,主試者應先熟悉測驗的題目、指導語、教具的操作、

及計分卷的填寫(如附錄二、三),由於幼兒都是第一次接受測驗,主試者須 先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幼兒能在具有安全感的環境下進行測驗,方 可測量出幼兒的最佳表現,此外本測驗非限時測驗,故主試者應給予充分 的時間作答,耐心等待幼兒的答案。

(四)施測者宜按由易到難的題目排序(如附錄六),對幼兒進行一對一的施測,

增進作答的信心和維繫繼續作答的動機,每題記分標準詳細述敘於題目之 中,幼兒如果「通過」,即得 1 分,不通過就得 0 分,最後再計算出總分,

以便對照其常模參照表。

(五)施測後宜考慮測驗誤差值,注意施測過程中幼兒是否緊張、缺乏動機、疲 倦或有注意力不完全等情緒上的問題;或是施測環境是否會令人分心、悶 熱、光線不良、吵雜等外在因素干擾,影響了測驗得分。

(六)不可將此幼兒數能力操作測驗視為一般智力測驗,因為它只測量幼兒數能 力中的其中一部份,要獲得其他有關的數學能力資料,有賴老師各別的長 期觀察,等更多元評量方式,才更為客觀、有效。

二、 對教學者解釋此幼兒數能力操作測驗常模之建議

(一)教師能敏感察覺在常模表中,相對能力較低落的幼兒,評估幼兒在各項數 能力上的相對位置,了解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若屬於落後的狀態,相關 的幼教師及職能輔導專家應予以關注並介入,提供適切的輔導。

(二)教師可參照整體幼兒在常模中的能力表現,作為選擇或編擬適當教材的依 據,並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考,找出幼兒在哪些方面較為弱勢?哪些活動幼 兒已經學會?透過有效的檢核,以調整教學者的教學目標及內容。

(三)由於 5 到 6 歲,是幼小銜接重要的轉換階段,國小教師可依幼兒在此常模 中的參照位置,熟知幼兒的先備能力,以便衡量教學的起點行為,建立可 行的教學計畫。

三、 對幼兒數概念教學上之建議

(一) 幼兒的數概念教學應以具體操作為主,教具及實物的操作,能夠連結具體 與抽象符號間的關連性,促進概念理解化,同時也可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習動機。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強調讓幼兒經由具體的操作,

建構並理解數學概念,幼兒熟悉數概念後,才有能力繼續學習更高層次的 數學邏輯知識,銜接日後國小階段較為抽象的數字式符號及加減乘除等正 式數學教育。

(二)現有市面上的數學教材強調數字的書寫,導致幼兒只會寫,不會辨認,數 字對幼兒來說只是抽象式的符號,不具任何意義,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 能讓幼兒理解數字意義後再教書寫,例如辨認 1-50 以內的數字,也能在日 常生活中透過角色的扮演、點心份數的紀錄、開店遊戲的菜單金額設計等 事件脈絡中,鼓勵孩子從中獲得經驗。

(三)一般來說,現有的幼兒數學教學現況都太強調制式答案,幼兒缺乏觀察及 推理能力,估算能力相對較弱,然而,估算乃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

在「幼稚園課程與評鑑標準」中,提出此乃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越趨重 要的一項數能力,教師如果能給予引導,鼓勵幼兒從小開始練習,增加經 驗,將能夠幫助幼兒擁有較好的估算技能。

四、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方面

1、 本研究進行常模取樣時,採分層隨機抽樣,依各縣市 5 歲幼兒的就學人口比,

算出預抽樣的人數,未考慮 5 歲幼兒中,各月份組間的分布不均,以致推論結 果有待考量,建議後續研究者在進行抽樣時,需更審慎、仔細。

2、 本研究礙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常模樣本僅限於台灣地區公立幼稚園的 5 歲幼 兒 528 名幼兒,後續研究者可繼續發展 6 歲幼兒的常模,比較其差異性。

(二) 測驗工具方面

1、 本研究所使用的幼兒數能力操作測驗,其題庫範圍僅限於在幼兒數概念層面,

建議後續研究者能繼續加入數學教育中不同面向的概念,如測量、圖形和空間 等,後續研究可將題庫擴充,以求更加精緻化。

2、 本研究所使用的記分卷,需勾選幼兒的背景資料,如家庭形態、家長職業類別、

家長教育型態等,以便有效推論其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影響,然而本研究乃依研 究者自行劃分其類別,建議後續研究者使用此計分卷時,在背景資料方面,能 採更專業、可靠的劃分標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麗娟(2000)。數字感 1,2,3 那裡來?。台北市:先覺。

王珮玲(1998)。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王國亨(2008)。屏東縣國小一年級新生的數與計算能力。教育實踐與研究,21,

2,1-32。

王佩玲、盧美貴(1995)。幼兒基本能力評量表。台北市:教育局。

支毅君(1996)。我國中小學生估算概念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7,1-51。

內政部統計處(2012)。資訊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取自http://www.ris.gov.tw/

鄭瑞菁譯(2006)。幼教評量與評鑑:從幼兒教育中探討(原著:古洛.多明尼克)。

台北市:華騰文化。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幼稚園各園概況。2012年2月12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content.asp Cuitem=1129107&mp=104001 江麗莉(1999)。幼稚園教學資源手冊。台北市:心理。

杜雪淇(2011)。苗栗縣弱勢與非弱勢家庭對其大班幼兒數學能力之研究。國立台 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巫錦玲(2006)。主題式課程的數學系列活動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影響之研究。台 灣師範大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民寧(1995)。成就測驗的編制原理。台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5)。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李金泉(2007)。精通 spss 統計分析實務與應用。新北市:全華。

林嘉綏、李丹玲(2005)。幼兒數學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林美珍譯(2004)。兒童認知發展:概念與應用(原著:R. S. Siegler)。台北市:

心理。

林易青(2006)。圖畫書融入教學對幼兒數概念的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玲(1990)。大手牽小手-幼兒數概念的學習。台北市:信誼 林佩蓉、陳淑琦(2010)。幼兒教育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肖春花(2011)。小學數學估算教學淺析。學生之友,4,35。

阮淑宜(1998)。以活動為主體的幼兒數學課程。國教輔導,30,4,7576-7580。

吳淑美(1999)。學齡前課程本位評量。台北市:心理

周淑惠(1996)。當前幼兒數學研究及其教育意涵。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255~284。

周淑惠(1999)。幼兒數學新論-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周兢、張杏如主編(2002)。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大班(上)。南京市:南 京師範大學。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範德鑫(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

台北市:心理。

岡田正章(1999)。幼稚園自然事象數量型教學設計。台北市:武陵。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測驗-第五版。台北市:精華。

郭李宗文、魏培容、許雅幸(2010)。幼兒數學能力操作測驗。未出版,台東縣。

教育部統計處(2012)。各縣市就學學生數。2012 年 2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1)。高雄市民國 100 年公私立幼稚園名錄。2011 年 12 月 5 日。取自 http://www.kh.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4354 姜忠信(1990)。學前兒童的數量概念。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翁麗芳(1998)。幼兒數學概念學習基本問題研究。生活、遊戲、數學-幼兒數學 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翁麗芳 (1999)。幼兒遊戲性數學概念學習教材之試用與評鑑。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編號: NSC88-2511-S-152-010。

許惠欣(1995a)。我國傳統與蒙特梭利教育之幼兒數學能力比較之研究。台南

師院學報,28,553-568。

許惠欣(1995b)。幼稚園幼兒數算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 編號: NSC 91-2521-S-242-001。

許惠欣(1996)。幼兒數學能力測驗-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許惠欣(1996)。四歲與五歲幼兒數學能力比較之研究。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 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4,212-246。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許惠欣(1997)。我國幼稚園幼兒數算策略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0,6,339-372。

許羲宗(1981)。幼兒數學遊戲。台北市:理科。

許雅幸(2010)。親子數學活動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影響。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許肅梅(2004)。家庭因素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之影響。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 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巿。

陳雅美(2010)。從坊間數學教材看 5 歲幼兒「數」的學習。國民教育,50,6,

22-28。

陳彥廷、柳賢(2005)。前塵與展望:幼兒園幼兒數學教學之實際與反思。華醫 學報,23,1-13。

陳麗霞(2000)。幼兒數學教材研究。親子教育,93,11-13。

陳俞君、陳英娥、陳品華、楊筱明、曹純瓊(2003)。幼兒數能力之探索研究。第 十九屆全國科學教育學術研究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俞君、吳柳嬌、楊筱明(2003)。營造幼兒數概念學習環境之研究。國科會補助 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1-2521-S-242-001。

陳英娥(2003)。幼兒數概念學習套件設計與教學成效評估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92-2521-S-242-001)。未出版。

陳英豪、吳裕益(1991)。測驗與評量-修訂一版。高雄市:復文。

陳品華、陳俞君(2004)。幼兒教師數概念之教學研究。第十九屆全國科學教育研 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