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藏》冊 1。

2.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冊 8。

3. 曇無讖譯,《大集經》,《大正藏》冊 13。

4. 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冊 25。

5. 慧思撰,《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大正藏》冊 46。

6. 慧思撰,《法華經安樂行義》,《大正藏》冊 46。

7. 慧思撰,《隨自意三昧》,《卍續藏》冊 55。

8. 道宣撰,《續高僧傳‧習禪篇》,《大正藏》冊 50。

9. 道原撰,《景德傳燈錄》,《大正藏》冊 51。

10. 釋聖嚴,《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1979。

11. 釋太虛,《禪學論文集》,臺北:大乘出版社,1980。

12. 冉雲華,《中國禪學研究論集》。臺北:東初出版社,1991。

13. 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正聞出版社,

1992 年 7 版。

14.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1997。

15. 釋印順,《如來藏之研究》。臺北:正聞出版社,1998 年 4 版。

16. 潘桂明,吳忠偉著《中國天臺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 社,2001。

17. 朱謙之譯,忽滑谷快天,《中國禪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

18. 哈磊,《四念處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6。

19. 大野榮人,《天台止觀成立史の研究》。京都:法藏館,1995。

20. 佐佐木憲德,《漢魏六朝禪觀發展史論》。東京:平文社,1979。

21. 王晴薇,〈早期天臺止觀對道教修法的融攝模式──以智者大 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通明觀」章為中心〉,收於《第五 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 學中文系,2004,頁 389-414。

22. 王晴薇,〈論中國早期天臺禪法中之四念處──由「念處經」

到「諸法無諍三昧法門」的比較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二 期,雲林:雲林科技大學,2006,頁 19-38。

23. 朱文光,〈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

的作者問題為線索〉,《中華佛學研究》第一期,臺北:中華佛 學研究所,1997,頁 196-230。

24. 陳英善,〈慧思的禪觀思想與首楞嚴三昧〉,《佛學研究中心學 報》第三期,臺北:臺大佛學研究中心,1998,頁 151-185。

25. 新田雅章,〈慧思におけゐ禪定思想展開〉,《印度學佛教學研 究》第廿一卷第二期,東京:印度學佛教學會,1972,頁 77-83。

26. 楊麗莉,〈南嶽慧思「隨自意三昧」禪觀思想之探微〉,印順文 教基金會九十年度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

27. 韓子峰,〈法華三昧的修學原理與實踐──以慧思安樂行義為 中心〉,收於《華梵大學第九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華梵佛學研究所,1994,頁 193-215。

28. 釋仁朗,〈慧思大師諸法無諍三昧法門詮般若體用之研究〉,刊 於《華梵佛學年刊》第二、三輯合刊,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 研究所,1984,頁 33-40。

29. 釋如定,〈「心念處」之探討──以《大智度論》為主〉,《福嚴 佛學院第九屆學生論文集》上冊,新竹:福嚴佛學院,2002,

頁 319-367。

30. Chen Jinhua, Making and Remaking History: A Study of Tiantai Sectarian Historiography. Tokyo: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1999.

31. Chen Jinhua, “An Alternative View of the Meditation Tradition in China: Meditation in the Life and Works of Daoxuan(596-667),”

T’oung Pao, 2002.

32. Daniel Stevenson and Hiroshi Kanno, The Meaning of the Lotus Sutra’s Course of Ease and Blis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Nanyue Huisi’s (515-577) Fahua jing anlexingyi.

Bibliotheca Philologica et Philosophica Buddhica, IX. Tokyo: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2006.

33. Deleanu, Flori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Meditation and the Beginnings of Mahayana Buddhism.”『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 高等研究所‧年報』第三號,1999.

34. Dumoulin, Zen Buddhism: A History —— India and China.

Macmillan, 1988.

35. Harrison, Paul. “Searching for the Origin of Mahayana Sutras:

What are We Looking for?” The Eastern Buddhist 28, no. 1, 1995.

pp. 48-69.

36. Harrison, Paul. ”Mediums and Messages: Reflec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Mahayana Sutras.” The Eastern Buddhist 35, no. 2.

2003, pp. 115-151.

37. Whalen Lai and Lewis Lancaster edit, Early Chan in India and China, Berkeley Buddhist Studies Series, 198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