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張貼紙,我比她多 10 倍,請問我有多少張貼紙?

第四章 研究的結果與發現

小雅有 14 張貼紙,我比她多 10 倍,請問我有多少張貼紙?

14×9=90+36=126

這類型的小朋友,有的是題意表達不清,有的是解題過程錯誤。

解題的錯誤可能是粗心大意,也有些是基本的數學概念仍不是很清 晰,而導致錯誤的產生。以第一個學童來說,研究者分析認為,其可 能受課本裡,多種解題方式的影響,但其本身對乘法的概念仍為完全 清晰,所以會出現 8×1=8,8+1=9,12×8=96 這種「多此一舉」的解題方 式。再看第二個學童,很顯然他仍未清楚地建立起「倍」的概念。這 樣的題型,是教師引發學童認知衝突的最好題材。教師可藉由孩童擬 題作品中出現的錯誤,設計情境,引發孩童「認知衝突」,進而澄清 孩童的數學概念。

4) 完整的擬題

小安有 300 元,去文具店買東西,有:小安買原子筆 3 枝,鉛筆 5 枝,橡皮擦一塊,鉛筆一枝 10 元,原子筆一枝 30 元,橡皮擦一塊 15 元,請問小安要付多少錢?

30+30=60,60+30=90,10×5=50,50+90=140,140+15=155. A:155 元

這類型的小朋友,在擬題的部分,其物件、運算元素和目標皆已 定義清楚,雖語意結構略顯稚氣,解題條件亦有多餘,但仍可歸納為 Reitman(1965)所稱之結構題。而解題的部分,從其記錄可發現,該 生已初步具備了「倍」的數學概念。

國內學者梁淑坤(1994)提及擬題行為包含了:個人化

(idiosyncratic)、可信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可以發生在解 題的前、中、後、是粗糙的(primitive)或不完整的(incomplete)。

從上面所呈現的小朋友的擬題來看,就符合這些擬題行為特質。或許 學生的題目沒有像課本習題或老師命題那樣的精簡,但藉由擬題活動 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小朋友產生數學性的思考和連結,也加深其概念。

3.情意部分

教學和上課方式的改變,小朋友的反應不一,有的人害羞、有的 人畏懼,但也有人很喜歡很興奮。

我覺得我上台時看著大家我都會很緊張。

今天的數學課非常好玩,老師叫我們自己討論,討論完後,老師發 了一張白紙,叫我們自己出題目,出完題目之後,老師叫我們跟她 一起念這六組的題目,念完了,老師就說:「今天的時間不多,所 以明天再解答」。

我覺得今天很快樂,因為我覺得第六組不但題目寫得好,解答也都 不同,如果我們那一組也向第六組,那該有多好哇!

我覺得我有一點不專心,可是我還是有學習,希望 Kitty 老師能教 新的作法,讓我學到新的作法。

老師今天妳教的數學我都會了。

從小朋友的心情分享中得知,從算老師的命題、聽老師的講解轉 變成自己創造題目並解決問題,雖然有些緊張或不習慣,但小朋友似 乎很享受這樣的轉變,從第四位小朋友的分享「我覺得我有一點不專 心,可是我還是有學習」,可以強烈的感覺到其學習動機的提升。而 第五位同學「老師妳今天教的數學我都會了」,似乎從擬題活動教學 中建立了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第三位同學不但覺得上數學很快樂,

還能去欣賞別人的擬題和解題,這不就是欣賞數學的態度和能力最佳

的體現。

從上述分析可知,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因為擬題活動教學的實 施,學習興趣大為提升。而對於上課要點的掌握,雖未完全,但上課 的專注力,已見提高。擬題的能力也不斷提升,且藉由教師利用孩童 擬題作品,引發討論,藉以澄清數學概念的作法,小朋友顯得興趣盎 然,也使得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愈顯進步。

二、 萌芽期的數學日記 1. 認知部分

此時期,不論是教師的教學或是學生的學習皆已進入了另一種層 次,雙方的反應交流更具流暢和熱烈,為了讓小朋友經驗乘法交換 率,老師採取了將 16 塊小正方形排成長方形,共有幾種排法的具體 物操作教學方式,小朋友的數學日記如此紀錄:

16 塊小正方形要排成長方形,全部有幾種拼法?

小朋友很快的做出了答案,但卻沒注意到各個算式之間的相關 性。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小朋友已經能很清楚的掌握到老師上課所要 溝通的重點,所以老師相對地提高要求,希望小朋友去察覺數學的關 聯性。

Kitty 老師去寵物店買了 13 隻小麻雀,一隻 6 元,Kitty 老師花了多 少錢?她又買了 125 元的金魚,金魚每隻 5 元,共買了幾隻金魚?

金魚的飼料一包 100 元,可以吃 10 天,請問金魚一天要吃多少錢 的飼料?

13×6=78, 125÷5=25, 100÷10=10

A:•花了 78 元‚買了 25 隻金魚ƒ金魚一天吃 10 元的飼料

4=16

2=16

16=16

8=16

16×1=16 有 5 種方法

小朋友對上課的重點掌握得越來越好,能以簡易的數學語言達到 溝通的目的,且題目的語句敘述亦顯流暢,解題的過程也清楚的呈 現,這不但讓老師瞭解其程度的進展,亦可讓家長明白清楚小朋友在 學校的學習狀況。

在此單元,教學者利用等分活動帶入單位分量的介紹(一塊餅乾 平分成四等分,其中的一等分叫四分之一,其中的兩等分叫四分之 二…),做分數的聽、說、讀、寫。並藉此提升至單位分數的概念(一 個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一,兩個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二,…),以為將來 的分數加減學習做鋪陳和奠基。

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學生對上課內容的掌握,已駕輕就熟,但還 是有少部分的同學無法達成目標,例如:

29 個金莎分給 29 人,每人可以分幾個?

29÷1=29 A : 每人一個

從這位同學的記錄可以發現,其對除法的被除數、除數和商數之 間的相關性及其概念,並未清楚掌握,故其答案雖正確,但解題過程

1/4

1/4 1/4

1/4 一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1/4) 二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2/4) 三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3/4) 四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四(4/4),

也就是 1

卻是胡亂拼湊而成。教師可以藉此進行補救教學,再一次澄清學童的 除法概念。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實驗班有一位領有學習障礙鑑定證明的小朋 友,之前是一上課就哭鬧,自從進行了擬題活動教學之後,就變的很 愛上課,而且數學日記的撰寫非常認真。有一次老師上課的佈題是,

二月一日師丈給 Kitty 老師 230 元,二月二日給 350 元,二月三日拿 走 190 元,二月四日又給 450 元,然後讓同學進行討論擬題並解題。

那一天回家的數學日記,這位小朋友這樣寫著:

1/2,230 2/2,350 3/2 扣 190 4/2,450 1/2 和 2/2,Kitty 老師有多少錢?

350+230=580 580 元

該生將自己的想法轉譯成語言或文字記錄的能力非常薄弱,但經 過擬題活動教學的訓練,該生已可用簡易的數字和文字將上課的原佈 題記錄下來,並能做出正確的數學解題過程,這讓其家長、老師和研 究者,都感到非常欣慰。研究者認為,擬題活動教學的進行,其精髓 在於培養數學語言的溝通,和同儕合作和討論風氣的建立,若能在此 情境中學習,低成就的孩子,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習興趣和成就。

2. 技能部分

經過上個階段的培養和訓練,在這個時期,小朋友的擬題功力,

有明顯的提升,不僅在語句的流暢、題型的變化和創意上,以及數學 概念的內部連結能力方面。

3 個百,5 個十,9 個一,3 個 0.1,合起來是三百五十點一。

1 個百,五個十,6 個一,8 個 01,合起來是一百五十六點八。

從上面小朋友的擬題作品,可以看出他試圖將一位小數的概念和 先前學過的整數數值概念作連結,這樣的嘗試受到老師的讚許,但從 小朋友的擬題中,也看到了練習不足所發生的錯誤,所以老師也利用 定位板,做位值概念的操作性練習,避免小朋友產生不必要的錯誤。

百位 十位 個位 十分位

3 5 9 3

1 5 6 8

圖 4-1 數值概念定位板

擬題活動教學的實施,最主要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 孩子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在這裡研究者看到了數學教育曙光。

在擬題活動教學的過程中,Kitty 老師常跟小朋友強調,一個好 的數學學習者,不僅能正確的解題,還要能自行創造出數學題目,所 以小朋友除了解題外,在擬題上也多加著墨。因此在這個時期,開始

承第一題,除了找回的錢以外,Kitty 打工又賺了 300 元,也把它存 起來,請問 Kitty 總共存了多少錢?

因為要將題目以組合的方式呈現,故必須將數學概念的脈絡整理 清晰,所以研究者認為題組的擬題方式,能幫助小朋友將片段性的數 學知識統整為系統化的數學概念。

在擬題活動教學的分數學習時,有位小朋友將等分的概念擴充,

擬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題目。

怎麼將下面的四邊形平分成四等分?

1. 2. 3.

4 . 5.

這個小朋友的擬題和解題作品中,可以看出隱約含有等值分數的 概念在裡面,但這時實驗班的課程都還未曾接觸過等值分數的概念,

實驗班的學生藉著擬題活動教學的刺激提高解題的動機,該生利用 16 個白色方瓦拼排成正方形,再以平分白色方瓦的操弄畫出第 4 種 平分方式。可見擬題活動教學也讓學生學會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學生

«

« « «

£

£ £ £

利用具體物操作而呈現的另類解法,讓教學者與研究者感到無限興 奮。而無獨有偶的另一位學童也產生了數學概念延展的情況。

一杯水四個人要喝,一個人可以喝多少?

1/4

A : 四分之一杯

研究者看到如此的擬題和解題過程,在下課後訪談該生,為什麼要把 杯子等分成八份,以下是該生的回答:

因為我想要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解法,所以把它分成八份。一 開始以為錯了,可是看一看後,我覺得分成八份的二份,好像和分 成四份的一份,一樣多,所以我就把答案寫成 1/4 杯。

這樣的結果讓研究者和教學者對擬題活動教學的成果更具信心。

3. 情意部分

擬題活動教學至今已邁入第三階段,小朋友的表現越來越棒,甚 至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驚喜。而對擬題活動教學的參與和熱情,

從小朋友的分享中不難看出。另外學習數學所獲得的樂趣,在這一期 的分享中,亦常出現;上課中聽不懂的或是解題時遇到困難,小朋友

也會利用心得分享表明,提供老師做為教學的參考。

我覺得數學是用腦子想的,數學非常得好玩。

可以讓我學到不少,我從來不知道,其實數學也是可以玩的。

很有趣,因為老師讓我們玩題目接龍。

今天老師用昨天的兩題考我們,老師叫一位小朋友來解其中一題,

我也很想去。

今天老師說要請我交大家算法,雖然老師忘記了,可是我不會生 氣,老師提醒我們學數學的懂、快、狠、準。

上了這麼多堂加減直式的課,我才知道它這麼好用,比心算準多 了,用心算都錯好多,我一定好好的要用它來算數學。

我今天的數學課有點難,跟昨天不一樣。上課的時候,老師好像說 笑話一樣,說的好快,老師還陪我們玩走迷宮,我今天好快樂。

分析上面孩童的分享,可以知道,孩子在擬題活動的數學課堂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