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壹、行動研究的意義與特徵

行動研究一詞源於 1930 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Kurt Lewin。一 般人往往認為「研究」是大學教授或學者專家的專利工作,而「行動」

則是實務工作者的職責。然而,在今天,「教師即研究者」的觀念已 經成為師範教育上重要的改革運動,學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 將理論與實際作修正與運用,才能促成其專業的成長,真正落實課程 與教學的革新(歐用生,民 83)。

根據國內學者秦麗花(2000)的定義,所謂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就是「將『行動』與『研究』二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 作者在實際工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遇的實際問題進

行研究,研擬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執行,進 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行 動研究強調實務工作者的實際行動與研究的結合,企圖縮短理論與實 務的差距。

由以上定義來看,行動研究具有幾個重要特徵(蔡清田,2000):

一、行動研究以實務問題為主要導向

行動研究企圖透過實際行動改進實務工作與改善實際工作情境 的條件,並達成與實務工作一致的專業工作價值信念。

二、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學校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實際運作者,對於課程教學的相關問題、

困難以及成效,最為清楚,也應該是最容易著手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因此,行動研究是以實務工作者為研究主體,所進行的一種研究類型。

三、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

在行動研究當中,實務工作者必須扮演研究者角色,而且由於應 用研究成果的人,就是實際的工作者,正好彌補了理論與實務脫節的 缺失,進而將研究者與實際應用的實務工作者,兩者合而為一。

四、行動研究的情境就是實務工作情境

一個班級或一群或一位特定對象是行動研究的實務標的。行動研 究就是要針對這種實務標的所發生的實務問題從事研究,直接的謀求

改善。甚至,行動研究可以協助實務工作者從束? 自我發展的社會情 境結構當中獲得解放,克服情境的限制束? ,有助於結構的再造(歐 用生,1999;Elliott,1998;Giddens,1984),進而改進其實務工 作情境。

五、行動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行動研究強調團體成員間彼此的協同(collaboration)與合作

(cooperation)進行研究(甄曉蘭,1995),這是一種成員間彼此平 等的協同合作研究(research with),而不是發號施令的高壓強迫研 究(research on)。

六、強調問題解決的立即性

行動研究對實務工作者而言,是要去探討並改善實際工作情境所 發生的問題。也就是說,行動研究具有高度的實用取向,所重視的是

「即時應用」、「實用可行」的結果。因此行動研究聚焦於強調問題解 決的立即性與及時的應用。

七、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亦即行動研究具有特定 的研究問題(a special kind of research question)。雖然是有其 實用價值,但是無法直接地應用到研究問題或對象以外的一般教育體 系。所以行動研究並不強調它的類推性,它是針對某項特定的問題去

提出解決的方法,所以並不要求普遍的適用於一般的情況(黃政傑,

1999)。

八、行動研究的計畫是屬於發展性的反省彈性計畫

明確與特定的方法或技巧並不是行動研究的特色,相反地,行動 研究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反省與努力。行動研究具有探究反思的精神,

不斷地進行規劃、行動、觀察、反省與再規劃等歷程(Lewin,1946;

Winter,1995)。為了發展行動方案與策略,行動研究者必須不斷地努 力規劃設計行動方案與實際付諸具體行動並且實施評鑑反省檢討。反 省檢討不僅促成行動研究者的新觀點,也將在行動中不斷促進實務工 作者的深度反省與理解(夏林清與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1997,8)。 九、行動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只適用於特定實務工作情境的解放,其目 的不在於做理論上的一般推論

行動研究是為了解決實際工作情境所發生的問題,因此,所獲得 的結論只能應用於該實務工作情境的改進參考。因此,行動研究的價 值,應該側重於實際工作情境的問題改善程度,而不在於知識量增加 之多寡。

十、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實務工作情境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 工作人員自身獲得研究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成專業成長

本研究鼓勵教學者從事實務工作的改善,從實務工作當中發掘問

題,並協力透過批判反省探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改善實務 工作者的工作情境條件,提昇實務工作成效。在本研究中實務工作者 扮演了研究者和教學者的雙重角色,不僅協助實務工作者獲得處理實 務方面的智慧,更可透過研究過程培養其從多方向角度瞭解實際問題 情境的應變能力,因此,本研究足以促進實務工作者的專業成長。

貳、行動研究的歷程

行動研究的歷程,國內外有很多學者提出不同的模式(陳惠邦,

1998),其歷程大致分為五個:一、尋求一個問題焦點;二、澄清問 題所在;三、發展行動策略;四、評估行動策略的有效性;五、公開 自己的行動結果。但是在這個歷程中,又包含螺旋與循環的概念,筆 者擬用下圖來呈現,可能更能說明其意涵:

圖 2-3 行動研究的歷程(秦麗花,2000,25)

參、行動研究的功能

學者黃政傑(1999)指出,教育行動研究具有如此功能:

1.) 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協助解決特定之教育實際問題,例如教室、

學校或學區的實務問題。

2.)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師的在職進修教育,提昇其教育和研 究有關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並可增進對自我之認識。

3.) 促進教育改革:促成教學的革新,由教學策略的試驗,並形成真 正的教育變革。

4.) 結合理論與實務:改進學校教育實務工作人員和教育學術研究人 員彼此之溝通,亦即破除實際與理論間的界限。

5.) 累積教育智慧:由教室及學校教育問題的研究,進而累積教育理 論與實務的知識。

行動研究提供機會和結構,發展教師的反省能力,教師研究自己 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解決實際的課程問題並能從研究經驗中獲益(歐 用生,1994)。所以行動研究在教育上最基本的動機之一,為致力於 改善學校情境中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品質之意願,且以一種探究的對 話,不斷的省思與批判,以建立問題解決的方法,達到從自然現場中 驗證、修正理論,進而發展出符合實際需要之理論(陳伯璋, 1990;

甄曉蘭,1995)。

第二節 研究信念 一、研究者的信念

教育改革之路亦步亦趨,午夜夢迴之時,常靜心細想:變動下的 時代,我究竟該持以何種開放態度來因應改革;該抱以何種開放觀念 來反省檢視我的教學;以何種開放理念來創新改變與充實我的教學內 涵;我又以何種開放心胸來面對我的學生,進行統整教學與務實自我 專業的提昇。

自開放教育到發展小班教學精神,及目前正積極進行的九年一貫 課程…等等教育改革路來省思,誠如林生傳教授(1996)所言:「今 日教育改革,談政策、談組織、談權力,最後都必須落實在教學上面,

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成就上面,這才算達到成效。」(引自秦麗花,2000)。 我任職小學數學教育十數年的時間,期間兢兢業業,希望能讓每 一位孩童喜歡數學,進而學好數學。但分數至上的大環境卻不如人 望,大多數的學童視數學的學習為畏途。研究者曾一度想放棄心中的 夢想,向現實妥協。直到在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期間,經由梁淑 坤老師的引介,初探擬題活動教學的面貌,心中原本將熄滅的希望之 火,又被重新點燃。又經多方的文獻蒐集和研讀,確信這是一個能幫 助教師成長,又有益於學童學習的好方法。於是興起尋找夥伴,共同 研究,如何將這樣的教學活動在日常的課堂中實施?而實施這樣的教

學活動對教師和孩童又會有什麼樣的成長或蛻變?

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透過協同行動研究,依據學習領域特性與 學生身心發展階段,設計適性教育之課程,發展適應學生能力差異的 教材教法,設計另類變通的學習機會與活動經驗,期望對於學生的學 習有所啟發,進而能開啟孩子另一扇學習之窗。也期望透過研究的過 程,讓研究者和教學者於專業上皆有成長。

二、教學者的信念

研究者為清楚地描述教學者的信念起見,請她本人自撰其信念,

如下:

我國數學教學長久以來,就是以「分數取向」、「答案本位」為主 要趨勢。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只著重在學生分數高不高的評量標 準。漸漸的,我們的孩子邏輯思考、探究、歸納、推理、分析等能力 漸漸消失,形成老師教過的題目才會,沒教過的就不會,解決問題的 能力幾乎沒有,表達溝通的能力令人沮喪。

這些種種的現象激起我想改革教學的念頭。又加上這波教育改革 的風潮,更讓我不斷檢視自己的教學。想將教學重心由自己身上轉移 至學生,將建構的精神帶給學生。

恰逢本研究者力邀,參與這項擬題教學融入數學課堂的計畫,我 便試著將擬題教學帶入課堂。期許班上學生可以培養「說數學」、「解

數學」的表達溝通能力。將數學符號轉換成數學語言,透過組織整理,

發表溝通。將學生由傳統被動的受教者,變成課堂的主導者。

這一連串的改變中,我借助一項非常好用的教學工具-數學日 記。這一本薄薄的小本子,就是串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藉著數 學日記中學生的擬題,讓我請楚明白孩子的迷失概念為何?用學生的 問題,由學生發表,再經由學生討論、辯證,進而衍生出結論。過程 中,教師僅需適時引導學生,讓其產生認知衝突,由衝突衍生討論,

討論出現辯證,進而澄清概念。

這項研究計畫,共歷時一年多,不僅對我的教學是空前挑戰,對 學生也是全新的學習經驗。但結果令人雀躍,讓我更確認了教與學的 本質。

由以上教學者的信念所述,研究者認為該教師不論在教學方法、

教學態度、教育理念和教學感度上,皆屬上選。這也是邀其參與此次 行動研究方案的最主要理由。

第三節 研究樣本

壹、學校氛圍

研究樣本學校,位於高雄市郊,屬於文教區。校區周圍依山傍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