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意義學習理論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5-3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學習理論及相關文獻

2.3.3 意義學習理論

科教材所隱含的組織結構。

Ausubel 對「有意義的-機械的」連續性看法,也同樣適用於「接受的-發現 的」向度。也就是說「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兩者並非互斥,而可能兼容 於同一個學習過程中。

(3)兩個向度之間的關係

Ausubel 把各類學習歸為兩種獨立的層面。

第 一 層 面 包 括 接 受 式 學 習 (reception learning)和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

第二層面則是有意義學習及機械式學習。他特別強調並非所有的發現式學習都 是有意義的,接受式的學習也不全是機械式的。如表 7 說明之

7 有意義學習論之學習方式 所接受訊息被學習者吸收時當作為:

有意義的 機械式的 所學訊

息對學 習者之 效用基 於:

接 受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邏輯式組織訊息,以最終方式向學 習者呈現,然後學習者將之與原有 經驗相關聯,融入其認知結構。

機械式接受學習:

任何方式訊息以最後 型態向學習者呈現,然 後記住它。

發 現

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獨立進行,然 後將之與原有經驗相關,融入其認 知結構。

機械式發現學習:

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 獨立進行,然後記住 它。

資料來源:Ausubel & Robinson,969,P.187

3. 教學理論

Ausubel 重視有意義的學習,但他認為學生並不一定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或相關 的,也未必能自行組織學習材料,因此主張「接受式學習」,亦即由教師將學習內容 組織成最後的形式,並有系統的呈現給學生。從教學的觀點而言,稱之為「講解式教

學法」(expository teaching)。換言之,他認為「有意義的學習」主要發生於教師講 解的教學過程。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習者在很少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知識。

„ 針對學校知識教學情境

意義學習論企圖解答以下三個問題:

(1)如何組織教材才會使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當學生面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時,在心理上如何運作以吸收新知識?

(3)在教學生學習某種教材時,教師如何運用學習心理的原則以達成教學目標?

„ 教師的角色

在此教學法中,教師扮演呈現與講解教材的角色。老師的工作在於選擇適合學生 的教材,將教材詳細規劃,使之成為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然後條理分明對學生講 解。

„ 學生的角色

在講解式教學中,學生扮演知識的接受者,他們主要的任務在於精熟所教授的內 容。這種角色就外顯行為而言雖非主動,但事實上卻扮演著「認知上主動」的角色。

也就是說,雖然由教師講述內容,但是學生也必須要能專心聽講、要能了解教材的 意義,並設法將之內化於自己的認知結構,而這些工作均要求學生主動而積極參與 學習。因此,Ausubel 認為這種接受式學習未必是被動的。不過這種主動也並非由學 生自動產生,而是有賴於教師的教學引導。

本研究探討以上兩種學習理論,目的在強調程式設計課程的「教」與「學」必須 相互配合,透過有意義的認知學習及發現式的教學引導,搭配經過教師規劃的授課內 容及實作練習,期望能夠真正產生學習成效。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5-38)